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 第一九四章 低調的新首相(一) 文 / 莊不易

    李永昌走的瀟灑,但國內的事情還得繼續找人做,尤其是國務院的首相人選,更是重中之重。

    因為李永吉崛起太快,加上李家又不是豪門大戶,所以在自家人才的積累上其實很弱,能走到現在,完全是靠李永吉那開掛一般的金手指。

    換言之,如果沒有李永吉那個時空交易系統,他絕對不可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做出這麼多事情,並打下大半個中國。不過,金手指能給李永吉迅速帶來充沛的財富以及強大的軍隊,但人才方面就沒辦法了,這個東西再快也有個限度。

    所以說,送走李永昌之後,李永吉跟父母稍微一敘舊,很快太后王欣就迴避開來,把房間交給了李永吉跟李正祥父子倆。

    由於李永吉的堅持,所以倆人在私下的時候,即不論君臣禮,也不論父子禮,就平輩論交的方式,重新就首相人選談了起來。

    按照李正祥的意思,是重新在李家跟王家兩家挑選一個人出來當首相,不過這個人選就很難找了。

    李正祥自己倒是很合適,閱歷有,手段也有,但他是李永吉的老爸,是太上皇,讓太上皇當國務院首相,這就是一國二主的局面,先不說以後發生衝突怎麼辦,這也不符合中華傳統,大家都不會滿意,所以絕對不行。

    除了他,看看現在的李家跟王家,還真的找不出個合格的人來了。

    最後李正祥推舉林光耀。也是李永吉的姐夫出來當首相,說這個人能力還算可以,至少在李家跟王家中算可以的了。

    但李永吉卻不同意繼續找自己家人當首相了。這不但是能力問題,還有個影響的問題。

    李永昌就是個好例子,他是李永吉的親哥哥,很多事情李永吉其實沒法直接客觀的指揮對方,恰恰相反,李永吉面對李永昌的時候,總是先考慮下對方的感受。然後再說話。

    可就算這個樣子,李永昌還是忽然撂了挑子。雖然因為政體草創,各方面都不完善的緣故,他的這種任性辭職對中華帝國還沒造成多大妨礙,但這個事情卻給了李永吉一個教訓。那就是政府首腦方面,還是不要找親戚了。

    而且,林光耀這個人李永吉也多少知道點,雖然他人還不錯,但跟自己哥哥的水平也是半斤八兩,智商跟情商都屬於普通人的水準。這樣的人,在李正祥的幫助下維持下家庭,算算賬,幹幹秘書的活兒還行。但要是去幹權柄很重,大多數事情都需要**決斷的首相,多少還是有些不靠譜。或者說不夠格。

    要不說呢,自古以來皇帝家就有外戚不得干政一說,雖然情況不一樣,那更多的是大臣對皇帝的一種制衡,但讓親戚,特別是近親管理一國大事。也的確有些不妥。

    因為親戚多了一層親屬的光環,關係更複雜。不像僱員那樣單純簡單。

    比如一旦僱員犯了錯,老闆可以直接開罵或者讓你走人,但如果親戚犯了錯你也這麼做,大家就都會說你薄情寡義,對家人太過刻薄。

    而且,親戚也往往會因為關係的緣故而驕奢淫逸,為非作歹,李永昌沒這麼做,那只是李永吉運氣好,碰上一個性格比較好的哥哥,但以後的事情可沒準,畢竟人是會變的。

    這就像家族企業,一開始創業的時候,規模小,事情少,靠著一兩款產品,靠著簡單高效的家族性管理,的確效率更高。

    但當企業規模越來越大,攤子越來越多,管理越來越複雜,開始走向更大的舞台之後,家族性企業缺乏綜合管理人才的弊端就會凸顯出來,就會不適應複雜多變的新環境,導致企業的發展步履維艱。

    在這個時候,如果感覺自己家族的人沒有合適的掌舵人,卻還想繼續讓公司健康的運營下去,就必須重新改組,然後聘請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否則家族企業很可能就走向腐化的深淵,或者因為重大決策失誤,而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中華帝國現在就是這種情況。

    一開始,李永吉還沒登基建國的時候,他就是鄉鎮企業,只需要一門心思利用金手指倒騰物資賺錢跟玩軍隊,然後摳大清帝國的牆角就好,所以政治人才缺乏的弊端還不明顯,或者說不要緊,反正那時候他又不需要治理國家。

    但現在李永吉成了皇帝,帝國的架子也豎了起來,建立了新政權,等於李永吉從反對黨一躍成為了執政黨,那麼他要面對的事情也就更多更複雜,在這個時候,給國家找一個好管家就至關重要。

    那麼,這個管家必須具備什麼素質呢?

    李永吉自己其實也不是很清楚,但他會比較。

    看看古今中外那些著名首相,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智商不必太高,但情商很高,有很高的閱歷,能夠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

    的確,國務院的首相其實就是國家的管家,是輔助皇帝管理國家的秘書,那麼這樣一個人,最重要的特質就是調和陰陽,也就是善於解決問題,調和矛盾,讓國家的整個機構可以順利運行。

    一國首相既要有自己的決斷力,對很多事情能夠自己做主,免得再發生公車上書這種破爛事兒。

    但同時呢,這種臨機決斷還不能成為獨斷專行的代名詞,必須能夠善於察言觀色,能聽懂皇帝的意思,能配合皇帝的旨意,並盡量不給皇帝添麻煩,簡單說就是不跟皇帝起衝突。

    換言之,李永吉需要的是既要是能臣,還得是媚臣,最好是和珅那樣的。就最好了。

    其實歷史上和珅是個很厲害的臣子,就治國來說,甩劉墉紀曉嵐他們七八條街都不止。

    雖然他是大貪污犯。但說句真心話,和珅的貪污之路也是慢慢培養出來的,人家一開始也很清廉的,不過遇到乾隆那麼個皇帝,遇到當時那麼個大環境,他不貪污的話,就根本沒有那麼大的權柄。

    就是說。和珅就是替皇帝擋槍跟背黑鍋的,是吸引公眾視線拉仇恨的人物。他貪污的雖然多,但跟乾隆的鋪張浪費比起來,那真是小巫見大巫,對這一點。不但乾隆皇帝知道,他自己也知道。

    因此,如果換一個皇帝,換一個廉潔自律,討厭貪污的皇帝,和珅可能就未必會成為大貪污犯,反而成為一個知名的權臣跟能臣。

    李永吉是不打算用自家親戚了,不用親戚的話,再擴大自家圈子。似乎就只能從依附自家的商人裡找了,誰讓李家出身就是商人呢,以前交往的圈子也主要是商人。

    最後。沈世明橫空而出,得到了李永吉跟李正祥的一致肯定。

    沈世明是秀才出身,同時也是中信銀行的前身,中信錢莊的大掌櫃,早先還兼任戴夢得珠寶的大掌櫃,是李永吉最早親自提拔的人之一。

    雖然資格很老。但這個傢伙過去不顯山不露水,為人十分低調。除了圈裡人,外人很少知道這麼一個人的存在,但李正祥後來之所以能那麼快的接手李家的產業,而且還沒有出一點問題,都離不開沈世明的手段。

    總之,沈世明或許不是天才橫溢,掌管中信錢莊跟戴夢得珠寶的時候也沒搞出什麼驚才絕艷的改革,但他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知道什麼時候該爭,什麼時候改放,而且能合理的安排合適的人去合適的崗位,所以他適合當大企業的掌舵人,卻不適合在小商號裡當掌櫃。

    目前,沈世明的身份是中信錢莊二掌櫃兼銀號聯合會的副會長,僅次於李正祥之下,主要負責管理錢莊銀號的事情。

    另外,他對新技術很敏感,比如無線電報的理解就很透徹,也多虧了他的多方奔走,所以在銀號聯合會的不同錢莊銀號的銀票通兌方面,才能這麼快的建立起來。

    唯一的缺點,或者說也是他的優點,那就是他平時太低調,除了做事外,平時都是深居簡出,不怎麼為外界所知。

    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大事,中華帝國別看有三權分立的影子,但其實走的還是君主**的路子,所以只要皇帝親自任命,哪怕是隨便從大街上叫一個乞丐當首相,別人也沒法反對。

    「那就先讓他幹幹試一試吧。」最後李永吉拍板,「至於中信錢莊的事情,還有銀號聯合會副會長的職務,我看就讓沈世明自己指定接班人,您看如何?」

    「也好。」李正祥點點頭,「青浦沈家跟你大哥有姻親關係,所以與我們家也是親戚關係,哪怕這個沈世明是沈家的遠親,但多少也算沾親帶故,我看行。」

    聽到李正祥依舊糾結於親戚血緣,李永吉張了張嘴,卻沒再問什麼,畢竟這應該是李正祥根深蒂固的思維,問了也白問。

    「不過說起來啊,你也不小了吧。」李正祥忽然話鋒一轉,「你大哥都訂婚了,你是不是也該早點把婚姻大事給解決了,早點定出一個皇后來?」

    「啊?」李永吉道,「我現在才多大啊,現在就談婚論嫁太早了吧?」

    「不早不早,你都十四歲了還早啊。」李正祥道,「而且你是皇帝,皇帝沒有皇后,不能早日生一個繼承人,這國體也會不穩,所以這事情應該早點做決定了。要不,我幫你找個合適的?」

    「別別別,我還不想結婚。」李永吉連忙擺手,「爹爹你可別亂來,我現在的事兒很忙,哪有空想這些?您就別亂來了。」

    「沒事兒,不用你操心,一切有我跟你娘。」李正祥反而以為李永吉是臉嫩,所以笑呵呵的道,「你就放心幹你的事情,這邊選皇后的事情都有我們,保證給你找一個賢良淑德,足以母儀天下的好女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