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 第二零七章 沒有輸的理由! 文 / 莊不易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身為一個偉大的穿越者加獨裁者,對於情報工作自然是萬分看重,尤其是在拉了俄國仇恨的當口,更是如此。,

    早在李永吉讓人對俄宣戰之前,就讓情報處的人從廣州、香港以及南洋的歸國華僑中物色人物,然後找一些父輩或者祖輩跟殖民地當局有關人,秘密發展成情報員。

    對於這些華僑,洗腦要相對容易,因為他們本身生活在西方殖民統治之下,接受的卻又主要是中國教育,對民族與國家的概念尤其容易理解,對這些人,只要稍加培訓,讓他們掌握無線電的基本操作就可以了。

    這也多虧了李永吉弄來的調頻電台都是可以數碼電台,可以直接通話,就跟打電話一樣,不用學什麼摩斯密碼,所以學習過程相當簡單,在對方沒有破解跟監聽己方無線電能力之前,這就是無解的。

    等灌輸了足夠的愛國主義教育,再學會了操作調頻調波電台通信以及基本的情報獲取跟偽裝技巧,這些人就會重新放回去,重新回到自己的家鄉,並要麼繼續在當地經商,要麼進入殖民地當局做事,總之就是利用各種身份潛伏起來,收集當地的情報。

    目前為止,在國外的情報搜集,力度最強的主要有三個地方,第一個自然是香港,第二個就是馬尼拉,第三個自然就是馬六甲了。

    這三個港口城市,都是俄國,甚至是歐洲遠征艦隊的必經之地,畢竟此時不管是風帆戰艦還是蒸汽輪船,航程其實都不算太遠,沿途都必須停靠港口進行補給,而要攻打中國,這三個港口更加是無法越過去的港口。

    這些潛伏情報員的作用。就是密切監視敵人的艦隊動向,一旦有所發現,立刻利用無線電傳輸設備,向後方傳送情報。

    由於距離遠,所以這三個地方的潛伏者使用的波段大都是中波,跟夏威夷站以及美國的中轉站用的波段都是一樣。

    不過潛伏者當然不能像夏威夷的哨所一樣,明目張膽的升熱氣球當中繼台,所以為了增強信號傳輸距離,這些人通常都會在靠近港口的高地安家,這樣不但地勢更高。方便觀察港口,也有利於信號傳播。

    同時,他們還會在自己家豎一個大大的電線桿,上面掛上當地殖民地當局的旗幟,比如在香港跟馬六甲,當地情報員就會掛上英國國旗,而在馬尼拉,就會掛上西班牙的國旗,但實際上呢。國旗桿就是信號發射天線。

    用中波通信的話,在這個沒有被大量無線電污染的環境,中波通信哪怕不靠天波,光靠地波的方式呢。通信距離也是相當遠的,尤其是在海洋中的傳播距離更加遠,再加上馬六甲——馬尼拉——香港這三個地方連成一線,三者本身收發信號的同時又都可以充當中繼台。可以互相增強接力,所以最終傳送回蘇州總部的時候,所有地方的通信情況都相當清楚完好。頂多是不那麼立體聲而已。

    不過,為了隱秘,加上為了讓信號傳送更清楚,除非特別緊急,否則通過無線電交流傳送情報的時候,大都是在夜間,因為夜間不管是中波還是短波,傳送都特別清楚。

    就是通過這些情報員以及他們攜帶的數字電台,讓李永吉能夠掌握第一手的資料,盡量做到知敵機先。

    讓李永吉沒想到的是,才兩個來月的時間,英法俄聯合艦隊的先頭部隊就抵達了馬六甲港,速度倒是蠻快的,幾乎比得上通信帆船了,而這就意味著,最多一個月,這支艦隊就會正式的來到中國。

    雖然這支部隊來的時間比李永吉預計的要早一點,不過此時李永吉對此卻並不擔心,因為這麼長時間過去,李永吉也沒閒著,他的準備工作同樣做的不錯。

    首先是最重要的吳淞口,那裡早就經過了秘密加固,修建了兩處新的由鋼筋混凝土製作的全封閉化炮台,並且在兩邊佈置了大量火炮。

    其中光wa021式155毫米加榴炮就有12門,86式152毫米加農炮36門,都可以輕鬆打擊三十公里處的目標。

    不僅如此,炮台還安裝了先進的火控系統,不但有光學瞄準,也有雷達瞄準,可以及時準確的把50公里以內敵人的各項數據傳送回來,然後再利用自己的射程優勢,對20公里外的目標進行超視距集火打擊。

    可以這麼說,有了這些火炮,再加上先進的火控系統,吳淞口已經是固若金湯,對付現代化艦隊雖然不行,但對付十九世紀中期的帆船輪船,那還是小意思。

    當然,只是被動防守自然沒什麼意思,實際上這些大炮安裝在吳淞口,也只是以防萬一,畢竟江南是中華帝國的精華所在,萬萬不容有失。

    李永吉真正的打擊利器,是海軍,沒錯,就是成立不到一年的海軍!

    雖然帝**的海軍成立不到一年,基本不為外人所知,而且看起來也沒什麼值得誇耀的戰績,但實際上這支部隊的功績可不小。

    不說蛙人部隊炸掉英法聯合艦隊的功績了,就說攻打南京的戰役中,這支艦隊的作用也不小,起碼是有力的配合了攻城部隊的進攻,加強了進攻部隊的掩護火力。

    目前帝國海軍的軍港跟海軍基地只有嘉興港這一處,表面看起來,真正能跟列強正面作戰的,就只有三艘從美國人手中買來的飛剪船改造的巡洋艦了。

    至於那兩艘民用潛水艇以及蛙人部隊則因為不能見光,所以不為外人所知,因此這支部隊只能搞偷襲,不能正面作戰,對提升民心士氣方面並無多大所用。

    如今,威遠號跟定遠號已經隨義王李永昌去了美國,似乎留在中國的就只有鎮遠號這一艘船了,據說主炮口徑只有76毫米,而且炮也不多,看起來那是相當的單薄。根本就不是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對手。

    至於英法艦隊,不好意思,那都是運兵船,幫著運兵跟打醬油的,不負責對華作戰。

    表面看來,中俄在海軍方面差距巨大,所以俄國遠征軍的本意就是利用自己的海軍優勢,先佔領舟山島做前進基地,然後部隊稍加休整,再在艦隊的掩護下。攻破吳淞口,直接在上海登陸。

    三萬大軍在上海登陸後,先拿下上海,再直接進攻蘇州,最終打下蘇州這個中華帝國的首都,逼迫中華帝國屈服。

    在他們看來,中華帝國的軍隊人數再多,面臨艦炮的轟炸也是不堪一擊,打下上海不難。只要陸軍登陸,以三萬俄國大軍的強大,打下蘇州一樣是很輕鬆的事情。

    計劃很簡單,可行性也很高。唯獨沒算到帝**真正的實力。

    實際上,別說陸軍方面俄國部隊的戰鬥力已經遠遠落後中華帝**,就算海軍方面,他們也不佔優勢。

    吳淞口炮台的防護力跟攻擊力就不提了。事實上帝**的海軍現在也比俄國的那支半殘的波羅的海艦隊強不少。

    的確,從目前的戰船數目來說,中華帝**不佔優勢。真正過兩千噸的戰艦,就只有鎮遠號這一艘由美國商船改裝過的風帆戰艦。

    但實際上呢,且不說鎮遠號本身已經是一艘經過現代化改裝過的鐵甲艦,也不說那個不為外人所知的潛艇部隊跟蛙人特工隊,單說其他船隻,就不是俄**隊能吃得消的。

    這裡說的不是那些經過改裝的五艘三百噸出頭的綠眉毛帆船,而是一艘李永吉剛列裝不久的現代護衛艦!

    這艘護衛艦,多是張信達從中國購買的退役037型護衛艦,也叫海南級護衛艦!

    這艘退役的海南級護衛艦經過張信達的要求,去掉了深水炸彈以及聲吶等複雜的武器系統,保留了帶光學火控與雷達火控的國產數字化綜合火控系統。

    實戰武器有兩座66式雙聯裝57毫米主艦炮,最大射程12公里;兩座69式雙聯裝30毫米副艦炮,有效射程3334米;兩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器,裝備6枚聲自導俄制5365ke反艦魚雷,有效發射距離18公里。

    這艘護衛艦的動力系統得到了優化,依然是四台柴油發動機,足足13000馬力,最大航速可以達到32節,14節的速度可以跑2000海里。同時還裝有電遙控裝置,可以實現遙控操縱,有效減輕了輪機兵的值守工作強度。

    此外,船上同樣加裝了夜視儀設備以及計算機設備,增強了夜戰能力,而經過一系列的改裝後,這艘護衛艦的排水量都達到了420噸,乘員72人。

    這艘船是在一個月前,李永吉秘密回了一次嘉興港,在嘉興港港放出來的,也就是說,已經秘密下水一個月,相關適航訓練也已經進行了一個月了,操作這艘船的,就是原來操縱潛水艇的那批人,上手並不難。

    雖然這艘船的噸位遠遠不如鎮遠號,但都是妥妥的鋼鐵戰艦,而且夜戰能力出色,再加上現代艦炮以及魚雷,面對十九世紀中期的戰艦,那簡直就跟欺負小朋友一樣。

    由於這艘船的表面都是軍艦灰,所以這兩艘船分別被利用及命名為灰箭一號,定義就是護衛艦,專門負責跟鎮遠號協同作戰,而海戰一旦開始,這兩艘船就是正面作戰的主力,

    當然了,這艘船隻是個保險,實際上的作戰主力依然是那艘鎮遠號,李永吉相信以鎮遠號不用風帆就能達到20節的航速,再加上76毫米奧托炮的猛烈炮火跟最大射程20公里,有效射程9000米的精確射擊,要擊敗波羅的海艦隊那些落後的木質風帆戰艦完全沒問題。

    李永吉早都打聽過了,這個時期的海上炮戰的交戰距離實際上很短,超過三千米就基本沒準頭可言,所以各國海軍主力艦的交戰距離實際上都在一千米到兩千米之間,很少有在三千米外就開火的。

    也正因為交戰距離不大,所以各國戰艦的火炮口徑越來越大,比如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國主力戰艦的24磅艦炮,口徑普遍達到了148毫米以上,但有效射擊距離不過1200米,最大射程不超過1800米。

    至於那些32磅炮甚至42磅炮,射程也不超過1600米,最大射程也不超過2000米,且都是前裝式的火炮。

    英國最新生產的阿姆斯特朗艦炮倒是強一些,有效射程能達到2000米以上,但一來數目少,二來射程超過兩千基本沒有準頭,所以在新的測距方法跟齊射戰術出現之前,主要強調的是威力。

    也就是說,阿姆斯特朗炮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這種炮是純鋼製造,不是生鐵或者青銅製造,而且是後裝火炮,所以重量更輕,射速更快,威力更強,但在射擊距離方面,並沒有太過明顯的改善。

    要想根本性的改變火炮的威力跟射擊距離,必須先在鋼鐵方面進行突破,而現在的英國雖然工業強大,但主要是生鐵產量高,對於煉鋼來說,還是比較原始的坩堝煉鋼法,產量低的可憐,跟李永吉那個煉鋼廠的性質完全不同。

    真正的煉鋼業大發展,如果按照正常歷史,還得到1864年以後,法國人馬丁發明真正的蓄熱式平爐煉鋼法,那時候真正的鋼鐵才會大發展,正因為這個里程碑式的法門,所以很長時間內,都把平爐煉鋼爐叫做馬丁爐。

    總之,平爐煉鋼技術突破之後,鋼鐵的質量才會越來越好,產量越來越多,而火炮的威力也才會跟著大踏步前進。

    當然,阿姆斯特朗炮數目很少,且只有英國有少量裝備,俄國艦隊的話,主力艦的火炮主要還是口徑在148毫米左右的24磅艦炮,而且還都是前裝炮,還沒有鐵甲,這樣的船再多,遇到鎮遠號這種經過改裝的鐵甲艦以及灰箭一號這樣的現代軍艦,除非運氣逆天,否則中華帝國就沒有輸的理由!

    總之,為了迎接俄國遠征軍,或者說英法俄聯合干涉軍,李永吉已經在情報、陸戰、海戰等方面做了完全的準備,他們不來則罷,一旦來了,就別想走了,而藉著這次戰爭,李永吉就能讓新生的中華帝國在戰爭中得到淬煉,在勝利中崛起!

    要讓一個民族崛起,並非只有被打的痛不欲生進而覺醒這一條路,還有另外一個辦法,那就是打的別人痛不欲生,在勝利與狂熱中覺醒!(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