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 第二三二章 真是不讓人省心啊 文 / 莊不易

    h2>由於無論是民心士氣,還是兵力與裝備,中華帝**都全面佔優,累加起來之後,就形成了一種壓倒性優勢,因此按照正常情況來說,伐清戰役應該是無比輕鬆才是。

    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嚴格的說,伐清戰役並非如中華帝**想像的那般容易。

    這其中,尤其讓人大跌眼鏡的,就是實力最雄厚的第一路軍,竟然被擋在了錦州城下,前後強攻了七天,付出了兩千多傷亡之後,依然沒有攻下這個原先預計最多三天就能拿下的城市,最終因為傷亡過大,不得不後退十里地紮下營盤,開始跟錦州城的清軍對峙起來。

    儘管對打錦州城的艱難已經提前預料過,但消息傳來,李永吉還是有些不敢相信,不相信清軍居然這麼難打了。

    很快,他就讓周達以及參謀人員匯報戰況,慢慢的,他也就瞭解了事情的始末。

    原來,因為打下北京後的李永吉當時沒有一鼓作氣的北伐滿清,讓清廷有了喘息之機,而出於危機意識,山海關失陷之後,滿清當時就開始盡全力以錦州為核心,打造了一條錦州防線,目的就是為了抵禦中華帝**的進攻。

    為了這條錦州防線,恭親王奕?親自過來監督不說,還花費重金,在俄國人的幫助下,把錦州城的城牆加寬加厚,修成了一個要塞式的稜堡,而且還添加了很多從俄國人處購買的重炮。

    在重修錦州城的同時,清廷還在這裡佈置了重兵,不但有一支一萬人的全洋槍洋炮的新軍,還有三萬八旗精銳以及五萬綠營兵,再加上錦州地方民團,守軍總數超過十萬。

    而當初為了鼓舞士氣,同時也是為了避免擅權,當時的咸豐皇帝把恭親王奕?發到了錦州城,親自坐鎮錦州,再加上一干精兵強將,沒過多久,錦州城就真的成了一道事實上的近代要塞。

    原本只是這樣一個要塞就很難打了,可偏偏老天也似乎跟帝**作對,就在周達帶兵發起錦州戰役的時候,居然來了一波寒流,氣溫驟降到零下,這不但增加了攻城方的難度,而且奕?還讓人把水潑在城牆上,讓城牆上都上起了凍,變的滑不留手,更是讓攻城的難度大增。

    更加讓人頭疼的是,錦州城因為有奕?坐鎮,恭親王奕?過去幾乎事事親為,跟手底下的將官的關係很好,而且這裡的部隊有半數以上都是滿人或者蒙古人,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磨合,戰力也十分可觀,尤其是士氣可嘉,遠遠不是當初的清軍可比。

    可以這麼說,錦州的守城部隊,是清廷真正的精銳,這支精銳的誕生,還是李永吉給逼出來的。

    當初要不是李永吉把人家趕回東北,又放著不打那麼長時間,讓人家慢慢重新磨練出一點戰鬥力,而是打下北京後直接北伐,那估計清廷早就滅亡了,用不著像現在這麼費力氣了。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當初恭親王奕?放棄北京的做法,倒是一定程度上做對了,真的給了清廷一段緩衝時間。

    現在好了,這個惡果就給帝**吃了,周達率領二十萬大軍,其中不乏精兵強將,而且重火力也很多,但依舊拿這個錦州城沒辦法。

    因為中華帝**十分注重人命,是絕對不可能用蟻附攻城的辦法強行進攻的,因此用的還是老辦法,也就是拿炮猛轟,然後派神槍手抵近射擊城頭,同時利用高音喇叭進行宣傳攻勢,希望動搖對方的士氣。

    按照慣例,這幾招一出,對方的士氣就會大大下降,等對方一面城牆支撐不住,被轟塌之後,他們就可以派遣部隊壓上,一鼓作氣攻進去,而對方士氣低落,通常不會有太強的抵抗。

    當初的濟南之戰,天津之戰,還有天京之戰,幾乎都是用的這個模式,而結果也都相當不錯。

    然而,過去的國內攻城戰雖然順利,但都有兩個共同特點:

    其一,那些城市的城防雖然不錯,但依舊是古代城牆設計,而且多是適合普通民眾居住的城防,並非是要塞式結構,無論是城牆的厚度還是城牆的設計,都無法抵禦大口徑火炮的猛轟。

    其二,那些城市雖然也有守軍,但當時都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了士氣渙散,且守軍的武器數量跟質量與當時李永吉親自率領的軍隊相差太大,幾乎等同於現代軍隊打古代軍隊,勝負懸殊太大。

    但是,這兩個特點在錦州城上面,卻全然不同。

    錦州城雖然以前也是按照古代城牆設計的,用的都是青磚跟石頭,不過後來加固的時候,是俄國人幫忙設計的,採用的是六角稜堡式設計。

    簡單來說,就是在錦州城原來城牆的基礎上,用磚頭粘土加厚城牆,讓原來的城牆變成內堡,外圍城牆變成外堡。

    為了抵禦中華帝**的強烈火炮,錦州城新增加的外圍城牆雖然高度僅僅有8米左右,但厚度卻同樣達到了可怖的10米!

    雖然城牆上用的不是鋼筋混凝土,而是青磚以及澆築了米湯的粘土,不過10米厚的城牆,防炮作用還是相當強的,就算是155毫米口徑的重炮打上去,也撕不開這麼厚的城防。

    尤其是,這種稜堡設計的外圍堡壘,還擁有六個稜角,在做到無死角防禦的同時,也增加了防禦力,而且城牆上還有很多防炮洞,可以讓人躲避炮擊,再加上城牆寬度增加可以容納更多守軍,因此防禦力不是一般的高。

    至於城門,一共有三層,最裡面的兩層城門都是加厚的,且都是在外圍加掛鑄鐵的大鐵門,非要用絞盤才能升起,而這樣的城門根本就不怕火炮轟炸。

    這樣一個近代化的稜堡建築,再加上寒流助威,牆外潑水成冰,更增加了堡壘的堅固性,以至於就算用上重炮轟擊,也拿這種城牆沒轍。

    尤其是,內城裡有不少俄國人贊助的火炮,這些炮幾乎都是俄國人支援的艦炮,基本都是從西伯利亞艦隊的船上弄下來的。

    也就是說,由於俄國人的支持,錦州城裡不但有大量的12磅炮,還有36門24磅加農炮,以及12門32磅加農炮,在炮彈方面,除了有大量實心彈外,還有少量開花爆炸彈,最遠射程可達2330米。

    有了這麼多洋炮,加上原先的各種自製青銅炮,讓錦州城的城防到了一個恐怖的地步,至少在這個時代,是一個相當合格的軍事要塞了。

    強大的城防建設,人數眾多且士氣合格的兵力,再加上提前儲備的足夠吃兩年的糧食以及大量彈藥,又把整個城市的普通老百姓,尤其是漢人往後遷徙,搞的整個錦州城目前只剩下軍事與准軍事人員,成了名符其實的要塞城堡。

    這樣一座要塞,周達的第一路軍就有些無可奈何,哪怕是那些昂貴的155毫米榴彈炮,也打不開這種烏龜殼一樣的城防。

    雖然155毫米榴彈炮的威力也很大,但要打開這樣的城防也是千難萬難,更何況那些炮彈數量有限,也不可能無限的轟炸,至於其他像改版12磅拿破侖炮,就更是拿這種城牆無可奈何了。

    很顯然,在李永吉停軍不前的這段時日,清軍在俄國人的幫助下,已經找到了抵禦現代火炮的方法,錦州防線就是這種情況下誕生出來的怪物。

    其實建設錦州防線的事情,情報人員早就給李永吉上報過了,但李永吉一直沒當回事兒,因為他一直覺得清廷根本搞不出什麼像樣的堡壘,而且堡壘再好,又怎麼擋得住現代化的武器。

    換言之,李永吉一直對自己的155毫米榴彈炮信心十足,覺得在這種榴彈炮的攻擊下,在沒有鋼筋混凝土的情況下,清軍建設再多城防也是白搭。

    但恰恰是這種自大,讓自己的軍隊在錦州城下一籌莫展。

    就在第一路軍停頓不前的時候,第二路軍也遇到了類似的麻煩,那就是遼陽城也不是一般的難打,同樣是變成了一座要塞稜堡。

    原來,清軍也不傻,尤其是經歷過鴉**片戰爭,被英國人從海上突襲並登陸過後,也對中華帝**的海上突擊能力擔憂不已。

    清廷知道中華帝**的海軍十分強大,因此雖然在牛莊設置了防守,但打一開始就沒指望能擋得住有艦炮掩護的兩棲登陸軍,因此清軍為了防備中華帝**從海路突襲奉天城,就加強了內陸遼陽的建設,把遼陽也變成了一座稜堡化的堡壘要塞。

    從這個角度說,其實不管中華帝**突襲營口與否,最終都要經歷遼陽要塞這一關,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他們登陸那麼容易,完全是因為清軍的海防那就是個擺設,守軍的預警功能多過防禦功能。

    因此,第二路軍登陸營口後,繼續進攻遼陽的時候,就遇到了麻煩,因為他們同樣打不破遼陽防線。

    遼陽城的規模比錦州城可小多了,改造起來也容易些,如今的遼陽城,跟錦州城一樣,都是加固加寬過城牆,並照搬錦州城的設計,也搞成了一個六角形的稜堡。

    這個稜堡的最外圍城牆高6米,厚8米,加上甕城內城,由內而外由高到低一共有三重城防,也就是說要突破這個遼陽城,必須連破三關。

    雖然遼陽城的規模比錦州城的規模小一些,但依舊不是第二路軍能夠打破的,第二路軍可沒有155毫米榴彈炮,他們的攻城炮就是傳統的自製改版12磅拿破侖炮,這種火炮面對遼陽城的城牆,除了打下一點皮,根本就沒有實質性的傷害。

    不過,好處是,遼陽的火力相對差一點,沒有32磅重炮,最強的火力,就只有12門俄國人支援的24磅炮,12磅炮也只有30門,比錦州城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但是,就算只有這些炮,威力也相當強大了,尤其是依托要塞的時候,更是對第二路軍造成了相當大的威脅,以至於整個攻擊部隊都不敢太過靠近遼陽城。

    另外,遼陽守軍的數目也少,一共只有四萬人,除了五千新軍外,其他的守軍部隊一半是八旗兵,一半是綠營兵,但戰鬥力還是相當可觀的,最起碼依托城牆的話,打的還算是有聲有色。

    也就是說,第一跟第二路軍都遇到了麻煩,頓兵城下,前進不得,唯有攻打蒙古的第三路軍還算順利,一路勢如破竹,根本沒有能阻攔的勢力。

    或者說,面對第三路軍的進攻,蒙古方面根本就沒有過來阻攔的勢力,面對那座還算湊合的歸化城,就跟以前一樣,大軍一到,人家就自動投降了。

    但是,這並非是一件好事,因為根據情報,蒙古各王公的主力兵馬已經大幅度後撤,至今也不清楚到底在哪裡,只能大概估計,可能在黃河沿岸的包頭一帶,而且在情報中,還出現了僧格林沁的名字。

    據說僧格林沁早已經逃回了老家,並在當地重新拉起了一支兵馬,這種大踏步後撤的主意,很可能就是他的意見,畢竟他雖然大敗虧輸,但畢竟是跟帝**打過交道的人物,是知道帝**在火力方面的優勢的。

    「看來,還真是不讓人省心啊。」李永吉歎了口氣,「一個不留神,沒想到滿清這條死魚居然還能蹦躂出一個花來,搞出這麼多名堂,把我的幾十萬大軍都擋住了,都怪我,大意了啊,養虎為患,養虎為患啊。」

    「陛下也不必太過自責。」前來匯報情況的作戰參謀處處長周勝軍道。「根據前線情報人員的反饋,清軍之所以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建成這些要塞,是俄國人插手的緣故,沒有俄國人幫忙的話,他們根本就弄不出這些東西來。

    其實,早在我軍兵進北京城,佔領山海關一帶之後,俄國人就開始幫助清軍設計並建造錦州防線以及遼陽防線了,滿清為此也是下了血本,據說連皇室的財產也都花了個差不多。而且不止是這兩個防線,他們的新都奉天城,據說也進行了要塞化處理,同樣成了一座能夠防備現代火炮攻擊的堅城。還有那些要塞的重炮,威力強大,根本不是他們自己能製造的,根據內應的回報,那幾乎都是俄軍西伯利亞艦隊的艦炮。

    據內應說,一開始清軍裝備的重炮還沒那麼多,但是自從俄國人的遠征艦隊戰敗,俄國人打算跟我們和談的時候,他們的西伯利亞艦隊就把重炮全部卸下來,以優惠的價格賣給滿清,實際就是變相支援清廷,就是為了要給我們找麻煩。

    所以說,這都是俄國人的陰謀,並非全都是陛下的過錯。」

    「行了,你也不必替我開脫了。」李永吉淡淡的一笑,「是不是我的錯,我心裡很明白。哎,說白了,還是我當初沒把他們看在眼裡,覺得滿清早就腐爛透了,打下北京後就放下戒心,忙起別的事情,沒有一鼓作氣繼續北伐,徹底斷根。要不然,也不會給他們喘息之機,竟然成了這個氣候。哼,要不是我停下半年沒打,他們就算有俄國人幫助,又哪來的時間搞什麼稜堡要塞。」

    「陛下……」

    「行了,不說那些了,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對這種局面。」李永吉問,「現在已經開始入冬,以後天氣會越來越冷,越拖下去,情況只會對我們更不利。而且大軍在外,每日耗費頗大,拖得時間久了,對我們的財政壓力也不小……總之,你們參謀部有什麼辦法能夠盡快的拿下這幾座城市,搞個速戰速決?」

    「啟稟陛下。」周勝軍道,「根據目前從前線傳回來的信息,錦州跟遼陽都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拿下來的,強行攻擊,只會多多損傷人命,效果卻不見得好,因此最穩妥的辦法就是留下一支部隊長期圍困,其他部隊繞過這幾座城,繼續攻打其他城市,甚至可以直接打向奉天城,發揮我們人多的優勢。」

    「你是說,留下幾隻部隊繼續圍困這幾座城市,其他部隊繞道進攻其腹地?」

    「是這樣。」周勝軍點頭,「那幾座要塞我們雖然短期內攻不下,但相對而言,他們的部隊也不敢出城跟我們野戰,野戰方面我們依舊掌握了絕對的優勢,所以這場戰爭的主動權依舊在我們的手中。」

    「可你想過沒有,這幾座城市都是卡在通往奉天城的咽喉要道,要繞過這幾座城的話,我們的後勤壓力就會大大增加。據我所知,除了這幾個地方,起地方大都沒有真正的道路,本來就十分難走。現在已經起了寒流,萬一再下一場雪,那可就真的是慘烈了。」

    「這個,我想如果多派騾馬,派出一支騾馬化的部隊,人數也不用太多,三五萬就行,應該還是可以繞路而行的吧。」周勝軍道,「就算三五萬,奉天城的守軍也打不過,我們只需要派出一支部隊打到奉天城下,那麼想必清廷就該投降了。」

    「那要是萬一他們不投降怎麼辦?」李永吉道,「要是我們的偏師打到奉天城下了,但奉天的清軍還是不投降,甚至負隅頑抗怎麼辦?或者說,要是奉天城的城防也那麼難搞,我們的部隊打不下來,那要怎麼辦?難道還要讓一支深入後方的孤軍,長期在奉天城下跟對方對峙不成?」

    「如果不這樣做,短期內我們是無法打破錦州跟遼陽的。」周勝軍道,「陛下,恕我直言,根據前方的回報,這兩座城不是強攻可以輕易拿下的,只能是搞圍困,所以,我們的建議是,放棄速戰速決的計劃,改為長期圍困的計劃,充分發揮我軍野戰無敵的優勢,留下幾隻部隊跟他們對峙,慢慢耗死他們。」

    「耗死他們?」

    「是的。」周勝軍道,「清軍的財政方面肯定比我們要差遠了,他們舉國之力才搞了這麼幾個要塞,如果長期對峙的話,又能堅持多久?一個月?兩個月?半年?一年?不是我小看他們,用不了半年時間,他們就會熬不住。

    因此,我建議我們可以每一個城市下面留下三萬到五萬不等的部隊,繼續跟他們的要塞進行對峙,大軍則後撤回去修養,以減少我們的消耗。

    等明年開春,天氣不那麼冷了,我們可以繼續起兵,把他們除了這幾座城市外的其他城市都給佔據了,甚至把他們的農田也給佔據,讓他們無法安心的種植收割,這麼一來,他們就無法安心的種糧收糧,只能繼續吃存糧,相信用不了多久,都不用打,他們自己就敗了。」

    「你說的這些我當然知道。」李永吉一副憤憤不平的樣子道,「拼國力麼,這當然沒問題,或者說,滿清跟我們作對,失敗是必然的。但是,我如今搞這麼大一個陣仗,就因為幾座城,灰溜溜的撤軍回來,這面子往哪擱?你就不能出個速戰速決的辦法麼?」

    「陛下。」周勝軍勸道,「打仗不是兒戲,孫子曾經說過,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今既然已經知道無法短期內克敵制勝,就不應該為了面子問題繼續固執下去,那樣只會勞民傷財,白白損耗兵力士氣,就算最後能贏,也是個慘勝,根本得不償失。

    反正優勢在我,我們人多錢多地盤大,兵多將猛擅野戰,時間拖的越久,我們的優勢也就越大。因此,無論從成本還是其他方面考慮,我們都應該放棄速戰速決的方案,改為跟他們長期對峙的戰略,這才是上策啊陛下。」

    「那我如果非要速戰速決呢?」李永吉笑著問。

    「這樣啊。」周勝軍歎了口氣,「如果陛下非要速戰速決,那我只有兩個辦法了。」

    「哦?還有兩個辦法?說來聽聽。」

    「第一個辦法,自然就是強行進攻,來個蟻附攻城。」周勝軍道,「這是個老辦法,拿人命填,我們人多,士氣也略高,武器方面比他們略強,如果不計傷亡硬衝,相信還是可以拿下錦州跟遼陽的,到時候如果清廷還不肯投降,那就繼續進攻奉天城,繼續用這個辦法,最終陷落也是早晚。強行攻城這一招雖然老套,但勝在無解,只要我方人多勢眾不怕犧牲就可以做到,當然,這一招對我們的損傷也很大,萬不得已最好不要用。」

    「那你的第二個辦法呢?」

    「第二個辦法,就是使用毒*氣戰。」周勝軍道,「最近我剛好看到關於毒*氣戰方面的書,裡面有關於毒*氣戰的用法以及毒*氣戰的效果。據我所知,我軍恰好就有毒*氣彈,只不過還是一支秘密試驗部隊。如果陛下肯把這支秘密部隊投入使用,運用毒*氣攻擊的話,相信效果應該也會不錯。」

    「你知道的倒是不少啊。」李永吉點點頭。

    「那是因為陛下您並沒有把使用毒*氣的秘密部隊對我們作戰參謀處保密。」周勝軍道,「相反,這支部隊的人員組成還有作戰演習效果,都由我們作戰參謀處的人負責,連試驗效果也是由我們記錄,因此我才知道這支部隊的實際威力。」

    「嗯,我差點忘了這一茬。」李永吉道,「沒錯,這支秘密部隊我是打算帶去對付美國人的,如果用在清軍頭上的話,效果估計也會不錯,但就怕會提前洩密。這東西最好是玩突然襲擊,獲得最大戰果,要是讓對方有反應,找出應對措施,其實也沒那麼恐怖。」

    「如果陛下是擔心洩密,這應該不是大問題。」周勝軍道,「我們可以讓人在晚上放*毒,這樣神不知鬼不覺,事後再派小部隊進攻,然後嚴格保密,事情應該不大。畢竟我們這裡沒有多少外國人在場,到時候再弄一些假消息,比如說是提前買通了內應,在他們的飯食飲水中投*毒之類,應該不至於讓人發覺那支部隊的底細。」

    「這樣啊。」李永吉瞇了瞇眼,「算了,就讓人在遼陽試一試效果吧,積累一下經驗,遼陽人少,城裡幾乎都是滿人,而且佔據遼陽對第二路軍的意義也十分重大。至於錦州麼,就不用了,人太多,影響太大,消息控制不住的。」

    「明白了,我這就想辦法下去安排。」周勝軍道,「這樣的話,這支部隊是要用船運,還是用飛艇運?」

    「就用飛艇運送吧,快一點,反正這支部隊的人數也不多。」李永吉道,「另外,你安排下去,不管這支秘密部隊的特種作戰在遼陽成功與否,都要搞一個撤軍計劃。

    簡單說,就是執行你原來的對峙計劃,留下小部分兵力在城下,跟清軍耗下去,跟他們耗,明年天氣暖和了,再全面出兵壓制就是了,總之,讓他們過完這最後的一個年吧,你看,我是不是很人道?」r1152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