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第三極崛起

正文 第143章 強力反擊(四) 文 / 青木雙翼

    陽高的特殊性就在於它是趙子梧起家的地方,也是趙子贇花力氣最大的地方,李服膺不是不知道這一點,他只是太小覷趙家兄弟在陽高的影響力了。

    賈學明師進入陽高時還有些詫異,居然沒有任何駐軍,他很不理解,連老窩都不守真是怪了,他不明白,薛儒可是心知肚明,那是跟隨趙子梧的人不願意戰火騷擾到他的家鄉,他的遺體。

    賈學明自作聰明的認為趙子梧死後,三十一軍內部忙著爭奪權力,樹倒猢猻散嘛,駐守了幾天見沒什麼異常,他開始惦記陽高的好東西,直接攤派了一大堆事給薛儒,錢、糧、物資,想起什麼要什麼,並且禁止薛儒和三十一軍有任何聯繫。

    一開始,薛儒忍著給辦了,他也不想陽高亂,出點血就出點吧,趙子梧戰死,他已經萬念俱灰,唯一能支撐他做下去的就是保護好陽高,等待趙子贇,告慰趙子梧在天之靈。

    閒極無聊,賈學明開始審視起陽高來,趙子梧戰死,陽高有些人便認為從此以後換了主子,便巴結起賈學明來,瞭解到陽高的富庶,賈學明口水直流,別的先不管,接收趙子梧的遺產總是可以的,先是派人佔據了成衣廠,然後是麵粉廠,接著是醫院。別處還沒逗起民眾反抗的心,這醫院被佔據後,就有問題了,趙子梧的遺體可是暫時擺放在這裡的,陽高民眾都等著趙子贇能夠回來見他大哥一面,賈學明佔據醫院如果不亂來,可能一時也不會有事,偏偏他手下人不但不管趙子梧遺體,還不讓醫院的人每天去照料打理,這消息傳到縣府,薛儒當場暈倒,醒過來後只有一句話,天塌了。

    賈學明再找薛儒辦事,薛儒都一言不發,不做任何表示,氣得賈學明將他暴打一頓,關了起來,這回算是通著了馬蜂窩,縣府集體罷工,將賈學明所作所為宣揚了出去,頓時陽高憤怒了,民眾從四面八方趕到縣城,將整個縣城圍得嚴嚴實實,他們不能容忍賈學明褻瀆趙子梧的遺體,不能容忍他對薛儒施暴,要求賈學明一天之內必須離開陽高,否則就是死,也絕不放過他。

    從古至今,軍隊就沒有怕過老百姓的,賈學明當然不屑一顧,派兵彈壓,他卻忘了一件事,三十軍絕大多數士兵也是山西人,陽高早已是晉北的中心,這裡幾乎雁北各縣的人都有,彈壓士兵剛想拿出點威風來,民眾上去就是一頓暴打,各種鄉音的罵聲響徹縣城,這種狀況,任誰都不敢開槍,否則不知從哪裡跳出個老鄉就能滅了他。

    士兵也好,軍官也罷,被滿城追的抱頭鼠竄,逃到幾個公共場所所在不敢出來,心驚膽戰的聽著外面的罵聲。不少人羞愧不已,他們現在才知道自家師長做的荒唐事,和三十一軍對立並不妨礙他們對趙子梧的敬仰,那可是山西頭號戰神!

    賈學明這才發現事態嚴重了,不管他如何下令,底下士兵都絕不開槍,幾個拍馬屁的軍官叫囂著要動手,也是被士兵集體按倒,望著鋪天蓋地的民眾,賈學明毛了,殺十個八個百姓他敢,殺上萬人他絕不敢,真要那樣,全體山西人怕是要扒了他祖宗十八代的墳。

    山西史上第一次,一個荷槍實彈的步兵師被手無寸鐵的老百姓趕出了縣城,如喪家之犬逃到大同境內。薛儒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發現趙子梧遺體已經散發出氣味,頓時泣不成聲,他打來水,細細擦拭著,醫院護士含著淚在他邊上幫忙,無論怎麼擦,氣味都漂浮在趙子梧遺體四周,薛儒嚎啕大哭,還是郝成美得到消息後,急忙送來不少香料,泡在水裡再擦,才讓屍體散發出陣陣異香。

    醫院這一幕激起民眾極大的憤慨,推舉代表寫下萬人書,強烈要求縣府出告示,永遠不許三十軍任何人踏足陽高一步!縣府年輕人早就怒火萬丈,也不請示薛儒,不但出了告示,還向全國發出了通電,怒斥三十軍的卑劣行為。

    這一棍子打死了三十軍很多無辜者,隨即天鎮縣府宣佈罷工、學校罷課、商人罷市,李俊發算是惹了無妄之災,灰溜溜的將指揮部搬到縣城外,若是這樣,倒還不足以讓李服膺頭大,陽高通電簡直就是催命符,所有山西籍的士兵都想逃離這個火坑,不為自己想,也要為家裡人想,尤其是雁北諸縣出來的人,也不知是誰挑的頭,聯合了同一個團、營的老鄉,趁夜色開溜,還沒等李服膺想出應對法子,連鎖反應發生了,從偷偷摸摸到直接結伴當逃兵,三天不到,三十軍就縮編了三分之一,隨著張煜二十師出張家口,特木得騎兵旅南下豐鎮,三十軍瞬間崩潰,駐守天鎮的李俊發師都不敢沿平綏線回大同,而是南下廣源繞道內長城回去,李服膺緊急和閻錫山溝通,算是得到了退入大同的許可,只是他萬萬沒想到,兩萬多人的三十軍,出綏遠才一個月不到,一場仗沒打,回到大同的居然不足七千人!氣得他差點一槍崩了賈學明。

    陽高這場大戲震掉了不少人的眼鏡,很多人才真正明白察哈爾敢東西兩線和晉軍、東北軍作戰的底氣,才明白為何年輕的趙子贇振臂一呼,察哈爾奇跡般的沒有崩潰,才明白瀋陽幾萬民眾為何不顧一切要長途跋涉去多倫,這種來自民眾的力量真是大的可怕!

    隨即,輿論一邊到的支持起趙子贇來,呼籲南京政府響應民眾的呼聲,盡快確定趙子贇的合法身份,天津、北京的報紙則深度挖掘趙子贇在瀋陽的所作所為,只是出於敏感,還沒人敢報道趙子梧戰死的真正內幕。

    各界在等待,察哈爾也在等待,宣化的李肅和鄧明道可不敢等,趙子梧太可怕了,民間都已經編出了死子悟嚇退活興菴的段子來,弄不好一個嘩變,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總算得到了南京和張學良的首肯,二人一溜煙奔進南口,總算是帶著一萬多人馬和幾十門火炮,有了點資本。

    此時老蔣是真猶豫了,按楊永泰所說,在北方保留趙子贇和三十一軍,摻入一顆釘子確實不錯,可這釘子如果太硬,並不是他想要的,眼下北方局勢之亂,遠超過他的想像,日本人在東北咄咄逼人,黑龍江倒是進行了抵抗,新任黑龍江代省長馬占山自江橋阻擊戰後揚名神州大地,只是勢單力薄,最終還是丟失了齊齊哈爾,全國民眾要求政府出兵東北的呼聲越來越高。

    二十六日,日本人製造了天津事件,為出兵錦州找借口,在戰略上,老蔣並不糊塗,他清楚日本人的小算盤,只是他認為,一旦和日本人開戰,他的嫡系必將大量消耗,南方赤化還再其次,內部那些蠢蠢欲動的人才是心腹大患,單從石友三趁張學良生病之機,就起兵反叛這一點,他就知道只要自己掌控的實力一損,什麼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之輩必將捲土重來,到時候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暢卿先生,北方局勢可有高見?」

    楊永泰知道老蔣的真實意圖,制衡乃是重要的一步,老蔣此時需要的是政治上的平衡,而不是軍事上的參考,否則,他就不會約見自己了。

    天下政局皆在這位當世奇才心裡,略作思索,他說道:「北方主要的麻煩是日本人,總司令如今出兵不見得能勝,一旦失敗或者僵持,自然有人跳出來質疑總司令的能力,那些人如此賣力鼓動政府抗日便是有此打算。」

    「暢卿先生所言極是,那我該如何應對?」

    「張、閻、趙最怕中央軍進入他們的地盤,而察哈爾眼下也成了燙手的熱山芋,我仍然認為,國民政府可以認可趙子贇,讓他釘在這三方勢力之中,總司令可能會擔心趙子贇,我卻認為這是當前一步好棋,既順應了各方的呼聲,還可以要求他和張學良必須按照嚴守疆土,與城存亡,不得放棄職守的決議,防止日軍侵犯熱河和察哈爾。」

    老蔣急忙起身來到地圖前,端詳了半天,「是了,他們在第一線,中央的決議如不執行,我就可派中央軍進入平津、察哈爾,我想他們斷然不肯接受,那就只有一條路,和日本人干!」

    老蔣興奮起來,借日本人手,消除異己,若是兩敗俱傷就更好了,不管怎樣,大義都在南京一邊,要有戰功也是他的。

    「只是,張、趙聯手,也不可不防。」老蔣不愧有敏銳視角,他提出了另一個問題。

    「如此,我建議總司令可以考慮閻錫山的請求。」

    「讓他再次入主山西?會不會放虎歸山?」老蔣蹙眉道。

    「不足為慮,這些年他玩弄權謀,各方也早已看透他,總司令請看,山西四周不是西北軍就是東北軍,平綏線還被他的仇人趙子贇所掌控,他是翻不起大浪的,相反,趙子贇反而要防備他,東有日本人,西有晉軍,北有外蒙,張學良要和他聯手也得掂量掂量,讓他們相互消耗,等總司令平定南方,再順勢拿下北方,到時候和日本人開戰也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好!好!好!」老蔣連說了幾個好字,楊永泰的建議不但可以化解當前南京所面臨的抗日難題,也一舉將北方各勢力裝到一個罈子裡,可謂一石几鳥之策。

    若不是趙子贇有王頌這個老師,清楚今後的大局方向,楊永泰這策略真是悶都悶死他。而此時,趙子贇已經抵達張家口,正趕往陽高,他要參見大哥的安葬和公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