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第三極崛起

正文 第206章 察哈爾化學的興起(一) 文 / 青木雙翼

    王頌進入北方大學客座講學帶來的變化在很多年以後,被認為是革命性的的,不僅僅是他提到的一些新理念和新知識,更重要的是,他促成了北方大學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亞洲化學領先地位這一格局,並由此帶動了其它學科的高速發展。

    從未來來到近百年前,王頌知道知識可以改變一切,但一個人力量有限,何況科學的傳遞是需要土壤的,很多東西哪怕他知道是什麼,也無法用這個年代的語言和認知的事務來表達清楚,在北方大學他已經發現這個弊端,農業尚且如此,他本身就不是很強的其他知識就只能是說說思想了。

    大學的教授們並不會像趙子贇、陳嬌兒那樣無條件相信他說的一切,沒有理論的基礎,很多事王頌連提都不敢提。

    一直以來,他以為工業薄弱是這個時代的最大問題,在北方大學待了一段時間後,他才發現,理論才是這個國家最薄弱的,一種無力感浮現在他心頭,一個偶然的因素促成了他的一個想法形成。這是件小事,王頌指導農學院的幾名老師進行堆肥發酵試驗,溫度沒問題,簡單,但另一個在現代看來是小問題的事情讓王頌覺得很煩,也就是測酸鹼度,沒有試紙,只能取樣去測。

    堆肥試驗在校區外,遠倒是不遠,不過來來往往也是耽擱,王頌讓人去工學院把測酸鹼度的化學試劑弄來,也簡單些,不料化學系的教授直接拒絕,說不外借。

    有些不快的王頌當時也沒在意,只是下來打聽了一下,他想知道化學系的人是不是對他又看法。

    這一打聽,還真是,原來他們幾次想請王頌講講化學,也好擴大化學系的影響,不然,這化學系叫做化學班恐怕還妥當些,教授三五人,學生三四十,這也難怪,民國化學在各學科中恐怕最弱,很多學子都是到了國外才真正接觸並投身這個學科,在國內,人員基礎都差。王頌化學也是半吊子,若不是農業上會用到一些,他也就是腦海裡殘留的初中、高中知識,這方面他是不敢班門弄斧的,於是婉拒了化學系的邀請。

    其中的誤會不好解釋,認真審視後,王頌覺得自己忽略了化學的重要性,這是認知世界的重要手段,從當前的知識體系來說,化學比物理更重要,化學工業可以說是一個國家崛起最大的一塊基石。

    還來得及!王頌微微鬆了口氣,還好化學系的教授給了他難堪,否則就忽略了,為此,他讓趙子贇來後院,非常認真的和他說了此事。

    「老師,那我們現在怎麼辦?」趙子贇一聽,哪怕不明白,老師如此鄭重,那就不能忽視。

    怎麼辦?王頌還真沒好辦法,思索片刻,他唯一想到的只有築巢引鳳一個法子。

    「超額投入,建立一流的化學實驗室,然後挖人。」

    花錢解決就不難,趙子贇向來如此認為的,不過怎麼花他可不知道,王頌笑道:「你只管準備錢,剩下的交給我。」

    化學不強,不代表不懂,王頌多少見過化學實驗室,寫寫畫畫,第二天,他來找馬君武。

    看著王頌遞過來的紙張,馬君武疑惑道:「化學院?有必要嗎?」

    「很有必要,厚山,我以前沒提是我並不是很熟悉化學,但這段時間,讓我深深感覺到我們國家化學實在太弱了,我在國外的時候沒感覺,現在和學校教授談論時,很多設想都沒法實現,你知道原因嗎?」

    馬君武指了指紙張,「難不成都在這化學上?」

    「對,就在這個上!比如這農事,我知道氮磷鉀是可以提高產量的,可我就是沒法找到這些東西,草木灰裡含鉀,但草木灰是鹼性,用多了不行……」

    聽了會,馬君武也有些明白,「這麼看來,確實有必要,不過就算擴大成院,這老師、學生也是沒有啊?」

    王頌笑著遞過另外幾張紙,「化學不比別的,儀器機器那是少不了的,上次李良弄來一些,不過不夠完善,我和子贇說了,另外出錢,建幾個實驗室,引些鳳凰來。」

    接過一看,馬君武都嚇了一跳,聽名字就知道不簡單:「分析化學實驗室、有機化學實驗室、物理化學實驗室……,這要花多少錢?」

    「這個是子贇操心的事,你我就不要管了。」王頌笑道。

    馬君武也笑:「這回他怎麼也得出個幾十萬,不過老這麼折騰他,別把他逼瘋了。」

    「不會,他總和我說,花錢的事不傷神,最好都是這種事。」

    化學系主任張子高原是北京清華大學的化學系教授,後因吳南軒到校後,實行個人專權的統治手段,引起教授們的極力不滿,在倒吳成功後,他曾經接任教務長一職。

    若說別人衝著察哈爾的良好環境和對科學的支持,那張子高就是衝著趙子贇入瀋陽打日本人的舉動,北方大學籌備化學系,馬君武向他發出邀請後,他就來到了察哈爾。

    相比其他學科,張子高感歎現實是殘酷的,他既沒有看到趙子贇一如既往的和日本人爭鬥到底,也沒看到北方大學在化學上的作為,除了李良從德國購入的一些精密儀器讓他還有些欣喜外,恐怕唯一沒讓他立刻做出返回清華的原因是這裡沒有政治干預。

    鑒於學生、老師都少得可憐,張子高從不參加院、校的會議,閒下來就是做些試驗,不過這兩天他有些心神不寧,昨日遇到農學院的幾位教授,他們笑稱他要做院長了,當時他還有些不高興,玩笑怎麼能亂開呢?

    不過今天遇到工學院院長沈祖瑋也這麼說過,他就有些不解了,有這麼胡鬧的麼?

    想不明白就問,他可不管什麼職務高低,直接就來綜合樓找馬君武,秘書將他帶入馬君武的房間,恰好王頌也在,張子高一愣,難道此事和他有關?

    馬君武見他便笑道:「這可是稀奇事,子高可從未來過我這!」

    「厚山,別說風涼話,那個什麼化學院是怎麼回事?」

    「是我的主意,我認為北方大學的化學太弱了,必須要加強。」王頌接口道。

    「加強?弄成院就強了?」張子高不屑道。

    「光弄個名頭自然不會強,不過加上這些呢?」馬君武笑著揚了揚手裡的文件夾子。

    「是什麼?」張子高一把搶過來,打開一看,頓時汗珠浮現在腦門上,「真的假的?」

    「什麼真的假的,工學院已經開始設計,最遲下個月動工!」馬君武笑道,「這化學院實驗樓可是咱們北方大學最大的,子高,先說好了,你不能獨享……」

    「你只要建,哪怕不是化學院的都行!」張子高才不管這些,只要有就行。

    王頌臉上浮現笑容,這個年代的教授真的素質很高,很多人都不為自己考慮,一心為事業,為國。

    「子高,按照王先生的意思,這化學實驗樓要仿照西方,建立不同功能的實驗室,現在看來,你那裡人手有些不足了,你看……」

    張子高急忙往後翻,臉色一變,重重呼出口氣,「這麼多?」

    「不多!」王頌道,「這些只是基礎的,以後有機合成、分子分析、結構測定等這些實驗室都要有,我希望能夠盡快通過重現國外的一些化學實驗,提高我們的水平。」

    「這很花錢的……」張子高蹙眉。

    「這回你運氣好,此事是王先生提的,子贇答應無條件支持,眼下已經給了三百萬,先蓋樓,子贇大姐將從美國大批量採購化學儀器和機器,並組織人抄錄能找得到的公開文章,子贇也安排在德國的人做同樣的事……」馬君武正絮絮叨叨說著,張子高滿臉通紅打斷他,吼道:「只要這一切能成,只要你們看的上的人,不管是誰,我都把他弄到北方大學來!」

    馬君武聞言哈哈大笑,築巢引鳳,果然厲害!

    當天,張子高就給化學界的好友、知名人士寫信,不管妻子怎麼勸他都不聽,直到天快亮,他才放下筆,他心裡著急,蓋樓、買儀器雖然不是一兩天的事,但人更說不準,他還怕真的什麼都做好了,沒人!

    憑一封信就放棄現有的去察哈爾就是頭腦發熱了,不少好友都寫信婉拒,張子高看著這些信卻並沒有露出憂鬱之色,反而面帶笑容,他現在不擔心沒人來,而是擔心來得太多怎麼辦。

    給了他信心的依然是王頌,趙子玉能買來什麼他不清楚,但他知道玻璃儀器那是不可能完全靠國外解決,而且這玩意國內依然能做,察哈爾工業集團下屬就有玻璃廠,王頌覺得連燈泡都能做,玻璃儀器應該不是難題。

    在張子高發信邀請好友,盯著實驗樓建設期間,王頌幾乎都待在玻璃廠,憑著自己讀書時學的,看的,還有工作後偶爾用到的,王頌畫出上百張草圖,然後讓馬君武派來的人一一把這些草圖化成標準圖,由玻璃廠的幾位好工匠把樣品做出來,再調整再做。

    王頌不用考慮成本,哪怕最後一塊錢做個試管也沒什麼,就這樣,試管、燒杯、燒瓶、滴定管、容量瓶……一個個出現在眾人眼前,工人也是越做越熟練,到了後期,開始進行冷凝器、蒸餾頭、分餾頭、分餾柱、精餾柱等複雜的東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