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第三極崛起

正文 第298章 工農業發展藍圖(二) 文 / 青木雙翼

    許旋提出問題,趙子贇不得不上前,指著地圖道:「我考慮的是玉米除了補充糧食外,大量用來養雞。」

    「子贇,這是察哈爾,北方吃雞肉的沒有牛羊肉多。」許璇提醒他。

    「確實如此,因此我考慮的是下蛋的雞。我姐姐在美國瞭解到一些東西,這人是需要蛋白質的,來源有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植物蛋白就是豆類,動物的主要來源就是奶和雞蛋。」

    許璇一聽,信服,這是科學。楊受成聽完,也提了疑問:「草原上怎麼養雞?」

    「圈養!」趙子贇說著,拿起粉筆在邊上的黑板上畫了雞捨和簡易的雞籠,這玩意簡單,王頌畫給他看時,他都一看就明白,在座之人也是如此。

    許璇點頭:「這可行。」隨即結果趙子贇手裡的教鞭,指著地圖接著道:「小麥就不說了,豆類這些地方都沒問題,既然子贇說道植物蛋白的用處,那大量種豆也是可行的,至於牛羊依然選擇口外,日本人的採購量不但可以支撐察省,綏遠加進來都沒問題,豬除了口內,並向口外發展,以馬鈴薯為飼料我沒意見,需要提醒的是往哪裡賣?豬肉在北方的量並不大。除此之外,山區的果樹要重視,我建議多幾條路子給民眾選擇。」

    說完,許璇將教鞭放到桌上,走了下去。趙子贇等他坐下,接著說道:「許先生的建議很好,我這張圖只是做了一個大致的設想,我想請許先生幫忙完善,不但果樹,吃的菜也要有所考慮,此外,還要請許先生想一想怎麼養專門產奶的牛,讓牧區也有其他選擇。」

    「我們現在只是設想了農業上的調整,許先生提到的賣的事情很重要,這需要我們好好想一想種出來,養出來後怎麼辦,這還請楊廳長要做個統計,我們現在有那些廠子、商號是收購這些農業上產出來的東西的,還有,把我們從外省購入的也做一個統計,我也好和山西、綏遠商量。」

    他說完,陳淑珍起身來到台上,「這件事看似只是各縣的事和實業廳的事,其實各廳都不能忽視,這也是召集大家來的原因,民政和教育兩廳要和許先生多聯繫,提前為各縣訓練懂這些知識的人,建設廳要對一些建設的工程進行調整,同樣,財政廳也需要進行預算的調整。」

    她一提醒,張鴻、馬麟、俞鴻鈞和李良等人才明白不是來白聽湊數的,紛紛和許璇約時間,商談下一步怎麼做。

    初戰告捷,趙子贇信心百倍,有許璇頂著,他把農業徹底丟下,開始和王頌商談工商業的事,這個就比農業要複雜得多,商人想做什麼是不大好控制的,不過也有簡單之處,至少他不用過於傷神在察省怎麼分佈。

    老樣子,趙子贇和陳嬌兒等著王頌列清單,新的地圖也準備好了,王頌思索了很久,還是決定採用現代的一些分類,否則有些事就說不清楚了。

    提筆寫下重工業和輕工業,光這兩個詞就讓趙子贇有些暈,工業還分輕重?隨著王頌寫出更多的東西,他漸漸有些感覺了。

    在王頌的重工業條目下,他把鋼鐵、煤、水泥、機器製造、化工、冶煉、軍工等一一列出,而輕工業下面,則是糧食加工、鹽、紡織、皮革、造紙等,然後拿起楊受成送來的察哈爾的工廠名單細細看著。

    看完後,他瞇著眼,好一會問道:「子贇,你想發展哪一些?」

    說心裡話,趙子贇那樣都想弄,他剛才和陳嬌兒小聲嘀咕著,就是拿不定主意,「老師,我……」

    「二哥,我看這不難。」陳嬌兒在美國待了這麼久,她是有些想法的,提起筆在鋼鐵、機器製造、化工、軍工上圈了圈,然後加上汽車,輕工這邊則是畫上糧食加工,添上醫藥,其他食品加工,放下筆道:「就這些,其餘的讓山西、綏遠去弄。」

    王頌點頭:「不錯,嬌兒選得好,其餘這些山西和綏遠能弄,察哈爾只要抓住幾個核心的就行。」

    趙子贇自然知道沒畫圈的並不代表察哈爾不准弄,他想了想,同意了,剩下的問題便是如何實現這個設想。

    王頌說出來的法子並不複雜,兩條,屬於圈內的,察哈爾可以採取後世常見的兩免三減稅收政策,不過針對是正稅,新建公司或工廠頭兩年免稅,後三年半稅。另一條就是省府、縣府優先協助辦理各項業務,協調建廠的土地問題,優先供電。

    「子贇,你可以建議山西、綏遠對其它的給予些支持,吸引人過去。」

    根據以後的戰爭大致走向,王頌將產業的分佈略略點在地圖上,這只是參考,隨後,趙子贇便拿著這些東西找陳淑珍、楊受成商量,並將馬君武請來。

    其實鋼鐵和軍工兩項外人根本做不了,趙子贇直接忽略不談,機器製造是其他行業的基礎,也是賺錢的行當,幾人都沒有疑問,只是放棄煤、冶煉、水泥,陳淑珍有些想不通。

    「淑珍嫂子,山西、綏遠能做的也只有這些。」趙子贇解釋道。

    「可水泥關係到建設,更關係到你建立防線用!」

    「我們有一個廠,能夠保證一些缺口就行。」趙子贇堅持。

    相反,陳淑珍和楊受成對察哈爾霸著糧食和其他食品加工有些不解,趙子贇不得不說得多些:「這個才是關係民生和存亡大事,我這裡所提到的加工不是簡單的小麥磨成麵粉那麼簡單,它包括麵粉再做東西,比如方便面、掛面等便於保存的食品,還有玉米加工成飼料,牛奶加工成奶粉、煉乳,對了,那天許先生提醒的豬肉的問題,罐頭咱們已經有些基礎,寶昌和正紅旗都有開發,我想可以把我們的研究放出來一些,我們要多弄罐頭,各種罐頭。」

    「有道理,子贇,你說的加工不是簡單的弄成吃的,這和山西、綏遠也是有差別的,不過皮革是蒙區的根本,我建議不要放,山西,綏遠並不一定靠得住。」馬君武道。

    「馬先生,其實我也沒說要放,只是想不要再增加了。」

    「嗯……,如果和你那天說的農業對應,牛羊會有一定的減少……,這樣也行。」

    工農業初步敲定,商業更簡單,趙子贇初步確定張恆、陽高、集寧三個地區商業中心,引導也不複雜,保證道路通暢,增加運輸車輛就行,馬君武只是奇怪他為何不將多倫列進去,這樣察東、察北就不空了。

    整個工農業發展藍圖一直修修補補,直到三六年初才完成,在察哈爾與綏遠聯手清除煙田,打擊販運後,察省首先按照藍圖進行農業上的調整,為避免出現意外,趙子贇只硬性規定收繳的土地和各縣府名下的土地必須按照藍圖來進行,民眾則是自願。

    這張農業藍圖在許璇的完善後,被印製了很多份,分發到各廳、縣、局,三六年春節後,各縣都按照藍圖上報了新一年的計劃,正紅旗以收繳的煙田為基礎,計劃播種玉米十七萬畝,小麥二十二萬畝,雜糧三萬畝,興和則是以馬鈴薯為主,計劃播種二十萬畝,玉米五萬畝,小麥十七萬畝,雜糧兩萬畝,陽高除保留了二十萬畝小麥,其餘改成玉米九萬畝,馬鈴薯七萬畝,豆類四萬畝,雜糧三萬畝,口內各縣則是試種水稻五千畝,玉米有基礎,一下子增加到六十萬畝,豆類和雜糧四萬畝,小麥銳減到三十萬畝。多倫、枯源、寶昌本就是草場大於耕地,以畜牧為主,因此沒有怎麼變,以小麥為大頭,張北糾結了段時間,依然計劃播種小麥三十萬畝,其餘為玉米和馬鈴薯,最終統計下來,察省六百一十萬畝耕地中,小麥仍為大頭,在三百一十萬畝,玉米上升到第二位,一百八十六萬畝,馬鈴薯第三,近九十萬畝,豆類和雜糧變化不大,保持在二十多萬畝。

    在養殖方面,正紅、興和、寶昌、多倫、枯源等口外縣開始建設大型的養雞場,北方大學農學院給予全力合作,正紅旗在與農學院合作改良牛羊成功基礎上,開始引進專門的奶牛,準備吃螃蟹,口內則是加大豬的飼養,張北算是通吃,所有的都要試。

    這種大變動別說山西、綏遠,連河北、河南都看得瞠目結舌,山西還有工業可大談,趙子贇把農業上的橄欖枝全部拋給傅作義,以後察哈爾糧食不足部分,由綏遠提供。

    自給自足有些不甘心的傅作義正愁擴大後怎麼辦,趙子贇雪中送炭,讓他第一次體會到一體化的好處,親自帶領大隊人馬趕赴張家口,強化兩邊的關係。

    老閻是看得有些眼饞,也有些惱火,怎麼他也是一體化的委員長,怎麼這趙、傅二人商量後就完了?

    隨後的工業調整才讓老閻看出端倪,尤其是這煤,察哈爾擺明了就是盯著他,其次是水泥,就算綏遠分些去,察哈爾高速建設的巨大缺口也需要山西來彌補,至於機器、鋼鐵、化工什麼的,老閻也認了,爭不過人家,再說察哈爾也不是獨吞,只不過是更重視這些罷了,老閻畢竟還有太原兵工廠,在他看來可不比察哈爾兵工廠差。

    只是這稅……,老閻有些糾結,趙子贇的提議是好,看長遠些,可他捨不得,精於細算的他打開了小九九,兩免三減太虧,他於是縮了水,弄成一免兩減,反正只要比察哈爾優惠,他不相信人不來。

    這方面傅作義比他大度多了,採取和察哈爾一樣的政策,他認可趙子贇說的一句話,稅收上的損失都沒有人家帶來的大筆錢好處多。

    若不是綏遠太薄弱,工業上老閻都不一定爭得過!

    在北方的鬱悶之人自然有,宋哲元眼睜睜的看著平綏鐵路熱鬧起來,不過人家是朝察哈爾去,在天津夾縫中生存的不少商人開始結伴前往晉察綏,考察建廠的可能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