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第三極崛起

正文 第396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 文 / 青木雙翼

    當天夜裡,兩個師從石匣一帶越過了長城,略作休息,便趁著夜色趕路,有山地師在,夜路沒有問題,到了上午九點多,兩個師來到媯水邊,這一路,三十八師官兵佩服得五體投地,山地師真真不是白叫的。

    過了媯水就是懷來縣城,陳振林早已得知三十八師一同來到懷來,他很是好奇這張自忠帶著隊伍跑到長城一帶做什麼,今早司令部傳來的戰區通報已經說得很明白,第一集團軍潰敗,在五十三軍成了散兵游勇後,二十九軍也被第十師團打散,餘部在一零九師團斷其後路之前,依靠騎兵的衝擊,從千軍台方向衝了出去,朝石家莊退去。

    張自忠自然是不知道這些的,見到陳振林時他還笑容滿面,誇讚著山地師打得漂亮,不愧是二十五集團軍的勁旅,宋文光也是對三十八師讚賞有加,陳振林笑著說回頭上報集團軍,由集團軍上報南京軍委會請功。

    聽到請功二字,張自忠有些猶豫,他可是擅自脫離第一集團軍,宋文光可不知道他心裡想這些,還以為老張不好意思,他一邊向陳振林說著這功應該請,一邊看著陳振林的臉,等陳振林笑著答應後,他就說了句讓張自忠驚訝的話:「陳軍長,我在八達嶺可是答應三十八師三十六門野炮的。」

    「哦?」陳振林有些深意的看了張自忠一眼。

    「陳軍長,那是玩笑話,做不得真!」張自忠急道。

    「我真的答應過,陳軍長,三十八師的弟兄當時繳獲了日軍的山炮,他們還想翻山越嶺弄回來,被我炸了。」宋文光認真道。

    原來如此,陳振林可以理解,趙子贇有句話他是贊同的,對於那些抗日的友軍,只要提供一定數量火炮,就能成為察哈爾堅強的同盟,三十八師可以成為其中一員。

    「你都答應了,我還能說什麼?回頭我向司令部匯報,盡快把炮運到懷來來。」

    「陳軍長!」張自忠大急。

    「怎麼,張師長嫌少?我答應你,有機會再補充。」

    「不是….,這個….,」張自忠有些語無倫次,他來懷來可不是要炮的,「我實話和陳軍長說吧,我三十八師想脫離第一集團軍,加入二十五集團軍,還請陳軍長上報趙司令,請他和南京協調。」

    咬咬牙,張自忠說出他的意圖,不然大炮運來,他再說這話,意思就變了。

    這回輪到陳振林有些語無倫次了:「張師長…,這個…」

    宋文光先是一臉驚訝,隨即有些回過神來,怪不得三十八師會出現在八達嶺一帶。

    「張師長,這本來是可以溝通的,可現在有個情況,第一集團軍已經全軍潰散,撤往石家莊的餘部還不到兩萬人,此時三十八師加入二十五集團軍,恐怕會有閒話。」

    「什麼?」張自忠大驚失色。

    二十九軍的潰敗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典範,從周口店北上到門頭溝,宋哲元就一直盯著北平城,只要日軍往懷來增兵,或者和十四集團軍交火,他就可以趁機攻佔北平,然後再找機會和日本人談。

    也是宋哲元會有如此異想天開的念頭,永定河事變後,他一直都有些精神恍惚,加上以往南京向來是戰戰和和,他總認為中日最終還是要坐下來談判,上海和察哈爾兩邊都不順,他更堅信日軍不可能這麼毫無顧忌的打下去。

    可他不知道,日本已經踏上軍國主義的車道,這車已經停不下來了,這是大勢,不會因為一兩場局部的戰事而改變,日軍大本營已經放棄先解決察哈爾的想法,調轉矛頭對準了華北平原,日本國內已經再次增兵上海,準備先搞定華北和華東。

    在平津地區,第三和第五師團已經抵達,按照河邊正三的計劃,第五師團在港口的船上等候命令,一旦計劃實施,第五師團將從天津港直接上車走北寧線到廊坊下,然後向五十三軍發動進攻,同時一零八、一零九兩個師團從北平和豐台殺出,先擊敗十四集團軍,等佔領周口店,一零八師團順勢北上,切斷二十九軍退路,一零九師團和第五師團則沿著平漢線快速南下,進攻涿州,與此同時,第十師團從昌平出發,黏住二十九軍,讓其無法脫身,等一零八師團切斷其退路後,兩個師團在戰車大隊和航空兵團的配合下,圍殲二十九軍。上述兩個戰略意圖達到後,五個師團將沿著平漢線連續攻擊保定和石門,攻佔石門後,第三、第十師團將橫嚮往東打,將這一帶的中國各軍擊潰,與天津出發的**混成第三、第四旅團夾擊滄州的四十軍,如果四十軍已退入山東,第三、第十師團和兩個**旅團將發起進攻山東的戰役。

    攻佔石門後,第五師團和一零八、一零九師團將根據第一軍回到平津的情況和中國方面的防守態勢,再決定是先攻山西還是河南。不過只要拿下石門,華北將是囊中之物。一旦華北取得突破,華北方面軍將等待上海戰局發生變化,南北夾擊拿下華東,攻佔中國的首都南京是首選戰略。

    這個戰略的實施當然還有強大的火力,第二軍配屬的野戰重炮兵第二旅團、**野戰重炮兵第八聯隊和戰車第一、第二大隊都已經到了平津,關東軍支援的兩個航空聯隊也轉場抵達,這些火力在華北平原上將發揮最大威力。

    讓河邊正三稍感意外的是第一集團軍居然非常配合的前移,五十三軍到了北寧線附近,二十九軍也前出到門頭溝附近,這樣一來,五個師團的攻擊距離一下子短了不少,戰役的突然性更有保障。

    果然,當第三、第五師團從廊坊發動進攻,五十三軍軍長萬福麟居然還在永定河南的固安縣城聽戲,第五師團連炮火都沒準備,一次進攻就將五十三軍打得四分五裂。

    隨即第五師團就渡過永定河,直逼涿州,第三師團則撲向朱紅崗,這一手打得十四集團軍措手不及,生怕涿州一失,整個十四集團軍後路被斷,衛立煌連周口店都不得不放棄,整個集團軍迅速撤離。

    在昌平的第十師團同一時間沿公路快速抵達沙河,然後斜著切下來,在三家店一帶和二十九軍交上火,此時宋哲元已經發現情況不妙,他一邊組織部隊抵抗,一邊和代理軍長馮治安,參謀長張樾亭緊急商議對策,馮、張二人的意思是盡快朝周口店靠,與十四集團軍一起組織防線,老宋卻有些擔心十四集團軍正面有日軍兩個師團,靠過去兩個集團軍將一起承受日軍三個師團的進攻,他傾向於再頂一頂,然後根據戰局情況進行選擇。他這麼想也是因為第十師團的進攻並不是很猛烈,他判斷日軍的主攻方向是在良鄉一線的十四集團軍。

    還沒到天黑,徐永昌發來電報,日軍第三、第五師團突然出現在廊坊,五十三軍潰敗,日軍第五師團已經度過永定河,固安丟失,十四集團軍已經全軍後撤涿州,要他盡快撤離。

    這一下老宋目瞪口呆,看看地圖,他就知道二十九軍孤懸在北方,日軍雖然還沒斷了他的後路,可也差不多了,沿平漢線運動的日軍速度怎麼都比他快!

    此時二十九軍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沿著三十八師的道路,穿過長城去察哈爾,但這條路有兩個問題,一是二十九軍將不得不放棄一些重武器和物資,輕裝前進,二是宋哲元的態度。

    兩個問題都無法解決,宋哲元根本不考慮去察哈爾,他提出的理由到也有說服力,穿過長城很可能被日軍第一軍截住,他不認為趙子贇會幫他拖住第一軍,這個風險二十九軍的將領不敢冒,最終的意見還是南下石門,如果不順利,可以考慮走紫荊關,進入山西控制的尉縣。

    若是當夜二十九軍放棄一切物資,趁夜撤離,這個計劃還是有可能實現的,不過,既然否決了輕裝前往察哈爾,宋哲元自然不會放棄物資,二十九軍連夜組織,天亮時分,整個部隊都顯得有些疲憊。

    讓一三二師在三家店阻擋第十師團一天,二十九軍開始南撤,此時壞消息傳來,十四集團軍發現日軍一零八師團有朝大安山運動的跡象,衛立煌判斷日軍是要切斷二十九軍南下的退路,宋哲元兩難了,放棄一晚上辛辛苦苦的準備的物資?

    一番商議,鄭大章的騎兵第九師被派往大安山,全軍暫時按照既定計劃撤退,中午時分,鄭大章剛抵達大安山不就,一零八師團先頭部隊就到了,見對方有戰車,鄭大章急忙後撤,並迅速上報宋哲元,這回,沒有什麼好幻想的,宋哲元忍痛放棄一切物資,全軍加速衝出日軍包圍。

    而此時,他的另一個幻想也破滅,一三二師根本擋不住第十師團,在得到空中偵察,發現二十九軍有南撤的動作,磯谷廉介果斷下令發起總攻擊,步兵第八旅團在野炮兵第十聯隊的配合下攻破了一三二師在三家店的防線,然後第三十九聯隊南下夾擊京麻峪的一三二師主力,四十聯隊則迅速西進大峪,一三二師被切斷退路,王長江無奈下令分散突圍,並電告宋哲元,他已經盡力了。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二十九軍面臨嚴峻局面,宋哲元下令以騎兵師為先鋒,三十七師跟隨,從大安山突圍。山路限制了第十師團的追擊速度,但也降低了二十九軍趕往大安山的速度,當騎兵第九師拚命攻擊大安山的一零八師團第一一七聯隊,三十七師準備建立防線時,一零八師團主力已經離大安山不到十里,隨著日軍航空兵團加入攻擊,宋哲元知道大勢已去,下令已經抵達大安山外圍的三十七師突圍,後面的部隊只有進入北面山區,分散突圍。

    除了三十七師大部護著集團軍司令部和騎兵第九師衝出大安山,二十九軍其餘部隊被一零八師團主力堵了回去,分散突圍的命令讓被堵下來的幾萬人馬崩潰,毫無章法的在山區四處亂竄。繼五十三軍後,二十九軍散了,第一集團軍幾乎全軍覆沒。

    潰散的官兵有的越過長城進入察哈爾,有的進入山西控制的尉縣,除了一部分想辦法回到石門外,多數被山西閻錫山收編,也有以新兵的身份重新加入二十五集團軍的。

    衝出包圍的二十九軍殘部避開了平漢線,一路貼著太行山南下,直奔石門,十天後,在石門收攏部隊,整個第一集團軍只剩下建制還較全的兩個騎兵師和三十七師,加上陸續返回的散兵,人數還不到三萬人,曾經在平津呼風喚雨的二十九軍徹底衰落,老蔣倒是沒有趁機取消第一集團軍的番號,派人安慰一番,將二十九軍的番號取消,改為六十八軍,還給了個七十七軍番號,由馮治安和劉汝明分別任軍長,六十八軍下轄三十八師、一四三師和騎兵第九師,七十七軍下轄第三十七師、第一三二師,騎兵第四師,讓宋哲元重新整編部隊。

    這讓宋哲元一度燃起希望之火,可他還沒完成兩個軍的整編,日軍開始攻打石門,最終石門丟失,第一集團軍再次失利,老蔣這回沒有再讓他帶兵,將他調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兵權被奪,宋哲元從此淡出民眾視野,而第一集團軍最終也被肢解,兩個軍分別調往其他戰場,曾經強大的二十九軍徹底煙消雲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