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農家小院的極品生活

正文 第49章 問計 文 / 香椿芽

    新書得到支持最重要,親們別嫌麻煩,給個收藏,香椿很感謝!

    裴秋蘭住的廂房是二大爺的,想要攆走她只有二大爺出面,可是他倆那樣的關係,他怎麼會攆走她?

    楊天祥是一籌莫展,想破了頭也沒有辦法,二大爺和裴秋蘭沒有打崩,他倆是斷不了的。

    楊天祥突然想到楊柳能不能有好招兒,他頭一次重視了女兒一下兒,楊柳幾個月的表現,讓她感覺楊柳一個小孩子能解決了分家問題,攆裴秋蘭一家楊天祥覺得比分家容易。

    楊天祥出於無奈,只有不恥下問:「改玲,你有招兒沒有攆走陶家人?」

    楊柳一怔,隨後就是一笑:「爸,恐怕這事兒難辦,二爺爺和裴秋蘭不徹底翻臉,二爺爺怎麼會攆她?」

    「那就沒有辦法了?」楊天祥很沮喪,自己就不是個諸葛式的人物,不會想招整治人,可是他這個人非常的好面子,跟女兒討計他也是臉紅,因為他是個重男輕女的思想,問計於女兒就等於女兒比他能,要是個兒子能是他的榮耀,女兒終究會成為外人,外人家娶走了他的女兒,一定會比他日子過得好,自己不如人,他也不是嫉妒,就是覺得面子不好看。

    想了一陣子,還是覺得女兒比他計長,他擔心陶家的幾個小子總住在這個院對自己的女兒有威脅,自己還不能是一個女兒,幾個小子胡說八道會玷污了女兒的名聲,一定得攆他們走,於是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不由的就說出了口:「你二爺要過繼我,成了一家人,她住的房子也是咱們的了,我就可以攆她。」

    楊柳一聽這算什麼好招兒,他這是羊入虎口,二爺要過繼他,他還當好心了?那老爺子是個什麼人,他的話楊天祥還信?

    只是張士敏當時質問他,他是裝相,幾個月過去了,他怎麼沒有把地給五叔,過繼楊天祥的事兒他倒是提了好幾回,只是谷舒蘭一推再推,谷舒蘭不想沒有公婆再找兩個老的伺候著,楊柳猜想谷舒蘭一定是耳聞楊光耀的不正行徑,才不答應被過繼。

    其實楊天祥和谷舒蘭都沒有細想楊光耀的企圖,聽、他哪是要享清福了,他是想把楊天祥當木偶,他老了,種不了地了,過繼了楊天祥,他就是當家的長輩,一切的財物土地全得歸他管,他是認為楊天祥兩口子就是土坯加奴隸。

    他的地要是給了五叔三畝,也就剩四畝,他是認為楊天祥會為了三間房子四畝地,會很順從的讓他支配。

    有我楊柳在,他就別想,沒有幾年就入社了,可沒有時間耗費到他們身上,得趕緊攢錢攢糧食,保命的大計已經成熟,楊天祥這樣不受石向華待見,只要張士敏活著,兩個人的關係緩和不了。

    自己也沒有最快的速度讓張士敏死,就只有積草屯糧這一個辦法、

    見楊天祥在看她,楊柳連連搖頭:「爸,你想的美好,二爺爺是那樣善良的人嗎,過繼了一回五叔,他是怎麼做的?你不會忘吧,你以為他老了,是要指望你養活,真心的把房子地交於你讓你當家?

    我就敢百分百的肯定,他是想做當家老爺子,掌管財政大權,來管你。」

    楊柳一說,楊天祥激凌凌一個冷戰,以為二大爺老了,閨女指不上,真心的想指望侄子,他看二大爺砸二哥的表現,他是狠狠的在潑醋,他和那樣的女人勾結在一起,永遠是填不滿的坑,他比張士敏還貪婪,為了一個女人不惜禍害了侄子的財路,他是在絕楊天財的財源,想斷絕楊天財和裴秋蘭的關係,沒有錢裴秋蘭是不會倒貼的。

    如果兩家和一起,自己不把權利讓給他,他也會大打出手,自己的日子就沒法過了,自己還以為他是看重了自己的忠厚,看中了谷舒蘭的好心眼兒,老了找個好依靠。

    原來他是老不死心,尋找財源繼續他的風~流大業,楊天祥後悔自己不如一個小孩子聰明,怎麼能認為狼可以不吃肉?

    楊天祥很臉紅,實際楊天祥也不是笨得很,只是他實誠,容易信別人的話,還是顧戀親情,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老五跟二大爺自己是清醒的,輪到了自己就糊塗了。

    也是認為自己善良,二大爺老了,閨女不管他,必然要依靠侄子,在侄子當中,他是最厚道的,谷舒蘭是最勤快對人好的,這樣的一種錯覺,竟抹掉了二大爺奸詐的品性。

    楊天祥看楊柳的眼光都帶了寵溺,他的心思已經改變了一大步,他對女兒服氣,不管女兒以後嫁人的事,眼前自己就得了女兒的力。

    楊天祥抹抹自己的臉,女兒這麼小能看透二大爺的本性,說出了自己的辦法不可取,她或許有了好主意,楊天祥不齒下問了:「改玲……

    「爸,我已經有了名字,叫楊柳,你怎麼總忘。」楊柳不喜歡改玲這個小名,證明自己是個不受父母待見的女孩子,誰喜歡父母對自己不好?楊柳也不免俗,雖然他們不是真正的父母,她也盼望他們的呵護與關愛。

    因為這個身體是他們的血親,楊柳也認為自己應該對父母好,父母也應該對這個人好。

    楊天祥並沒有尷尬,孩子不喜歡這個名字,也是怨他們,生了女兒不遂願,就起了這個名為了下胎換換是個兒子,孩子大概懂得了這個名字證明了父母對她的不喜,孩子才抗拒。

    楊天祥有些後悔自己起的這個名字了。

    不管她對女兒喜不喜歡,攆陶家人的心意是堅決的,楊家的臉面第一,就不能讓幾個名譽不好的小子在自己的院裡晃。

    楊天祥想罷,還是問出口:「柳,啊!楊柳,楊柳……」楊天祥叫著別口,這裡的風俗,孩子就是上了學有了大名,家長還是適應喊孩子的小名,那是他們一降生就有了的名字,叫了十來年,誰也不願改,外人會不再叫小名兒,父母就是改不了。

    只有到了結婚後,父母對兒女的稱呼才有了些改變,當著外人或是媳婦,兒子是老幾就喊老幾,女兒是老幾,就稱呼幾閨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