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流雲劍

正文 0487、衡州巨變 文 / 苕面窩

    涉及到皇家的事情,那都是天大的事情。

    既然是天大的事情,那就只能老天爺才明白。

    當官的生怕自己官位不保,雖然想弄個所以然,可是誰都不敢深究。

    老百姓關心的是自己吃飯的問題,至於誰來當王爺,反倒是一個非常次要的問題。

    這麼一番周折下來,自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紛亂之中人來人往,各種傳聞不絕於耳,可是稀奇古怪的事情誰也說不清。

    就算是有些人被清除了,在外人看來也合情合理,應該是三王子朱由楥在為自己承襲王位掃清障礙。

    自古以來,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王承襲祖制,肯定要啟用一批自己人,在此之前抹去一些人,那都是很正常的「官場潛規則」。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衡陽王府肯定要換主人,這是不爭的事實。至於新來的主人究竟是誰,那只有天知道。

    其實人家老天爺很忙的,根本沒有心情管你們凡人的芝麻綠豆小事,所以老天爺都不知道衡陽王府裡面究竟如何了,最後發生了什麼狗屁倒灶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湖廣巡撫魏光緒,是最想弄明白衡州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的人。可是北面的反賊太多,大軍在外脫不了身。

    派了一個副使過來弔唁,結果除了總管太監陳詰之外,什麼人都沒見到。

    雖然一路上聽到各種傳聞,但是都查無實據,結果回到襄陽也只能把道聽途說的事情匯報一番。第一時間更新

    湖廣巡撫魏光緒總覺得哪裡不妥了,可一切都是捕風捉影,並無真憑實據。

    要說這個魏光緒真是不知死活,你帶兵外就應該負責剿滅叛賊,其他的事情根本和你沒有干係。

    可是魏光緒偏不這樣,作為東林黨裡面的「地微星矮腳虎」,他一定要給皇上遞折子,把自己的「高明見解」陳述一番,生怕皇上不知道自己的「聰明才智」。

    皇家的人吞服丹藥,這都是公開的秘密。就算朱常瀛吞服丹藥死了,那也很正常。

    最關鍵的是,對於各地藩王,屬於皇上最大的心病之一。死一個少一個,最好馬上都死了。

    彭無影隻身進京,肩負重任,這是一定的。第一時間更新

    雖然下面紛紛擾擾,但是手握重兵的桂王死了,對於崇禎皇帝來說也就是少了一個牽制自己的皇叔而已,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換一個病秧子上來當王爺,起碼就沒有了擁兵自重,公然謀逆的隱患。

    崇禎皇帝年輕,有自己**的見解,或許較固執、偏執。所以他有自己的**主張,不是一個願意受別人架空的人。

    東林黨把持朝政,為所欲為,是少年皇帝心中的一根刺,只要是東林黨抓住不放的問題,崇禎皇帝就要堅決壓制。

    魏光緒自作聰明,一定要把桂王的死弄個水落石出,剛好和崇禎皇帝的想法背道而馳。結果沒有扳倒其他人,反而把自己搭進去了,真是自作孽不可活。第一時間更新

    正因為如此,彭無影此行看似凶險,其實屬於沒有什麼風險的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危險。

    反倒是現在的苗三冠非常忙,忙得腳不沾地,不可開交。

    以前沒有地盤,自然無法施展拳腳,好多想法不能變成現實。

    現在名義上一下子有了整個湖廣之地,也就是差不多大明朝六分之一的江山,麻煩事情當然就多了。

    苗三冠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人,更不是一個好高騖遠的人,所以他對目前的局面看得很清楚。

    能夠全部掌控整個湖廣地區當然最好不過,但目前絕對不現實。第一時間更新

    飯咬一口一口的吃,一鍬挖口井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決定構建兩條線,形成內外有別的戰略方針。

    核心區域:建立一個穩固的絕對勢力圈,完全由自己說了算,作為今後的發展基地。

    首先是借助桂端王的名義下達一紙調令,把桂陽郡參將調到長沙,新來的張承宗走馬上任,擔任了桂陽郡的參將指揮使。

    原來兩萬人的戍邊衛軍全部就地解散,凡是有家眷的一律取消軍籍回家種地。

    經過實地調查,發現戍邊衛軍都是祖孫三代在一起,一家就是近十口人。這不符合要求,當然只能全部遷出衛所,到指定的地方建立村落。

    大觀堡南山秘密軍營抽調三千六百餘人,加上張承宗帶過來的三百六十人,組建了衡州府四千人的南大營,作為桂陽郡守備軍。第一時間更新

    建立常備軍隊,也就是職業軍隊,在戍邊衛軍的基礎上,兵力削減五分之三。不再搞什麼半軍半農,專門承擔境內的禦敵戰鬥任務。

    其次,永州府參將魁楚,因為被彭無影找到了剋扣軍餉、殘害百姓的確鑿證據,錦衣衛湖廣總提調陳詰立即緝拿問罪,直接在永州城砍頭示眾,人頭就懸掛在城門樓上。

    關大頭臨危受命,出任永州府衛軍參將指揮使,對原來的一萬八千衛軍採用相同的辦法就地解散,另外擇地安置種地。

    永州府是熊家軍的大本營,所有的匠作營八千餘人,現在都集中在大觀堡周邊,所以關大頭奉命從南山秘密軍營抽調六千人,組建了衡州府的西大營。

    有了張承宗的南大營、關大頭的西大營這個掎角之勢,苗三冠第三步就是改組衡陽城的守軍。

    這些軍隊原本都是常備軍,也就是職業軍人,一共七千二百人的編制。

    因為參將黃朝宣、賈威「被墜城而死」,所以苗三冠命令侯老六出任參將指揮使,對原來的七千二百人進行全面整頓,凡是違反熊家軍軍令的人,一律嚴厲處置。

    重者徒刑,輕者解除軍籍。經過一個月的嚴打,衡陽守軍僅僅保留了一千三百多人。

    苗三冠命令侯老六從南山秘密軍營抽調兩千七百人,組建了四千人的衡陽中軍大營,承擔王城的守備任務。

    桂端王朱常瀛殯天,正是人心思變,惶恐不安的時候。

    亂世用重典。

    苗三冠快刀斬亂麻,首先把周邊軍隊全部變成了自己人,建立了衡陽城、永州城、桂陽城這個鐵三角,總兵力一萬四千人。

    為了加強對轄區控制力度,苗三冠組建了一支可以靈活機動的御林軍,是最精銳的騎射部隊。總兵力四千八百人,統領是方千尋。

    帶兵將領分別是周昶、周曦、李定國三個新冒出來的年輕人,每個人帶領一千二百人。剩下的一千二百人,由方千尋親自掌握,屬於王府的衛隊。

    這些人的主體都是熊家軍少年營,是在四川陰平組建的。裡面的兵員年齡最大的不到十九歲,最小的才十四歲。他們就忠於一個人,那就是挽救了他們生命的大恩人熊儲。

    如果在什麼地方聽到有人說熊儲半個不字,這些人很可能當場拔劍殺人。

    苗三冠知道熊儲把少年營帶回來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這支部隊沒有打散,屬於熊儲的近衛軍。平時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護王府,兼顧一些特殊任務。

    在整頓鐵三角裡面各縣的過程中,錦衣衛湖廣總提調陳詰發揮了巨大作用,也是別人不敢指手畫腳的作用,因為他有正大光明的身份。誰敢在錦衣衛面前炸刺,那都屬於活得不耐煩了。

    李定國奉命聽從總管太監陳詰指揮,一個月時間裡四處出擊,凡是這個黨那個黨的、有前科的、有民憤的地方官員,全部抓到了衡陽城,一口氣把鐵三角裡面的十三個縣全部梳理一遍。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陳詰把錦衣衛的十大酷刑一股腦兒施展出來,那不是什麼人都能夠承受得起的,結果自然把所有的案子辦成了鐵證如山。

    苗三冠代表桂端王恩威並施,另外簡拔一批不屬於任何黨派,而且都是本地的學子,經過耳提面命之後,接管了十三縣的民政事務,然後所有的縣令都換上了自己人。

    熊儲在樊城、新野、鄧州、襄陽來回亂竄,和全真教、少林寺展開對攻的時候,苗三冠、彭無影、陳詰這三個人卻在家裡大動干戈,沒有損失一兵一將就拿下了十三縣。

    外面的事情都處理得差不多了,王城裡面的事情也提上了議事日程。

    內廷衛隊仍然是女兵營,這是已經合併之後的女兵營,三千六百人。統領、副統領是扈媚娘、韓冰如,婉瑩、婉青兩姐妹分別帶兵一千二百人。

    按照苗三冠的命令,王府的保衛分為內外兩層。外層是方千尋的御林軍,內部是扈媚娘和韓冰如的女兵營。

    嵐兒、袁鸝卿、苗若蘭、武籐蘭、熊翠雲、熊月娥這些小姑娘,暫時都住在儲秀宮,扈媚娘和十二名白鳳衛隊成員也住在這裡,算是秘密保鏢。

    什麼東六宮、西六宮都空著,作為王妃住所的坤寧宮,那更要空著。

    內城南門外的東面是祖廟,西面是祭天壇。

    把所有的弔唁人員全部打發走之後,王府徹底變成了自己的天下,內廷的人終於可出來走動走動,結果被「王太妃」武大娘走到了祖廟這裡。

    武大娘原本就是大家閨秀,而且執掌武家坡二十餘年,所謂見多識廣,很快就發現了一個重大問題。

    「苗總管,公子已經老大不小了,大婚應該提上議事日程。公子一旦大婚,那肯定要祭拜天地祖宗。現在祖廟裡面是我家公子的祖宗嗎?根本不是。既然如此,這些牌位還供著幹什麼,趕緊拿出去找個地方燒了!」

    還別說,苗三冠最近忙得暈頭轉向,真把這件大事給忘記了。

    現在「王太妃」武大娘突然提出來,苗三冠頓時汗流浹背:「老祖宗說的是,這都是我疏忽了,馬上就辦。」

    武大娘擺擺手:「裡面的那些牌子都燒了,可是祖宗牌位總不能空著吧?我家公子原來姓熊,現在你們又說他姓朱,那就應該認祖歸宗,把自己的祖宗請回來供起來才是道理。」

    武大娘一番話說得在理,所以熊儲自然就要認祖歸宗,然後又扯出一大攤子事情。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