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妖清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三章 遲來的甲午海戰(一) 文 / 獨孤冷者

    「少爺,出征菲律賓的蔣晴晴發來了最新戰報,說是已經基本肅清了菲律賓境內的西班牙武裝,並且已經將幾個重要的菲律賓城市控制了起來。」張衝將一份戰報遞給了**。

    **點了點頭,接過那份戰報便細讀了起來。

    「殲敵6萬8千人?」**有些詫異地抬起了頭,「不是說菲律賓境內的西班牙軍只有4.2萬人嗎?多出來的2萬6千人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少爺,真的要問這麼細嗎?」張沖看了看**,面露難色。

    張沖的表情當即讓**頓悟了。張家軍紀律嚴明,對外公佈的數據或許會作假,但在呈遞給**的戰報中絕無可能謊報殲敵數據。既然蔣晴晴說殲敵六萬八,那就肯定是有六萬八條鮮活的生命變成了冰冷的屍體。菲律賓境內的西班牙駐軍確實只有四萬二千,但西班牙帝國殖民菲律賓已經長達兩百多年,境內定然會出現一些所謂的「偽軍」。更何況,菲律賓的大城市中,還有著將近二十萬的西班牙平民。這六萬八的殲敵數據中,其中究竟有多少偽軍,又有多少西班牙平民,那可就說不清楚了。

    這事,還真不能問太細。

    「傷亡挺大啊!」**將眼神繼續轉向了那份戰報,戰報上高達379的傷亡數字讓他冷不由發出了一聲長歎。379,這個數字看似不大,但對**這個把每一個戰士的生命都看得極重的前世人眼中,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巨大的傷亡數字了。要知道,張家陸軍乃是現代化部隊,裝備著當世最為先進的武器,更擁有著超時代的現代作戰理念,戰鬥力要遠超西班牙軍隊。用**的話說,那就是張家軍乃是在以二戰的戰力水平與19世紀的古董軍進行著戰爭。可即便是這樣,在菲律賓戰場上,依舊有著379名張家軍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想當初,楊勇率領一個陸戰旅,橫掃了大半個智利,歷經多次大戰,殲敵俘敵同樣數以萬計,可戰死的士兵卻是沒有超過百數;而當初在秘魯戰場上,張家軍以五千陸軍對戰兩萬裝備著美式zuolun槍的秘魯軍,同樣也是僅有57人戰死。菲律賓境內的西班牙軍,只是裝備著單發魔法槍,但卻是給張家軍帶來了379人的巨大傷亡。379這個數字背後,的確有不少值得深思的地方。

    古話一點不假,狗急了跳牆,兔子急了也咬人。看來這種報複式的戰爭,以後要盡可能地避免。更何況,不讓敵人投降,這種做法確實有些太不人道。

    「少爺,有幾個菲律賓的反西革命軍的領導人找過我們,他們似乎是想……」

    「想幹什麼?撿現成嗎?哼,做夢!」**當即發出了一聲冷哼,「379名戰士不能白死,所以,菲律賓絕不可能交給菲律賓,必須牢牢地被控制在家族的手中。以後,以後菲律賓就是家族的殖民地,就是我們的海外糧倉和橡膠基地。」

    「那對於那些菲律賓革命黨?」張沖試探性地問道。

    「他們勢力有多大?」**當即問道。

    「有一個叫何塞·黎剎的傢伙,三十多歲,他自去年就開始領導菲律賓同盟進行武裝起義,可惜慘遭失敗,菲律賓同盟隨即也被解散。但是即便是如此,何塞·黎剎在菲律賓境內的影響力依舊很大,有不少菲律賓資產階級擁護者。還有一個叫做安德列斯·博尼法西奧,是菲律賓境內反西組織卡蒂普南的創辦者和領導人。安德列斯·博尼法西奧領導的卡蒂普南這個革命組織,現在是菲律賓境內最大的革命組織,據說有著數萬會員。另外,博尼法西奧曾經是菲律賓同盟的核心成員,而且與何塞·黎剎存在政見上的分歧。」

    「照你這麼說,這兩個傢伙都不是省油的燈。」聽到張沖的介紹,**當即搖了搖頭。

    「那少爺的意思是?」張沖試探地問道。

    「菲律賓土著居民數以百萬計,不愁沒人來執政。我們完全可以自行扶植起一個名義上的菲律賓政府用以暫時穩定菲律賓局勢,然後再從長計議。」

    「從長計議?」張沖不明所以。

    「打著民主的旗號殖民菲律賓是肯定的,但殖民並非長久之計。要想真正控制菲律賓,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其納入我中華版圖。要實現這一目標,唯一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移民。」**也不藏著掖著,直接點明。

    聽到這,張沖當即頓悟了。現在的中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口。而且,現在國內的人口壓力不小,往海外進行一定數量的移民,對國內的發展更加有利。菲律賓境內才不過幾百萬土著,人口基數算不得大。只要花些年月,不斷地把國內的華人移民到菲律賓,待菲律賓境內的華人數量超過達到某一數量級,那菲律賓便會直接變成了中國的一個海外大省。

    「那些革命黨又該如何處理呢?」張沖繼續問道。

    「放心吧,待菲律賓政府成立起來,他們自然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的嘴角當即露出了一絲詭異的弧度。革命?革誰的命?西班牙人已經完蛋了,菲律賓將會由華人當家,你們這些菲律賓土著想**,做你的白日春秋大夢去吧。

    自1894年11月7日戰鬥打響,到11月15日張家海軍重新解封菲律賓海禁,張家軍便是已與菲律賓境內的西班牙軍進行了長達8天的持續戰鬥,已經基本肅清了菲律賓境內的西班牙武裝,並直接控制了菲律賓政權。

    1894年11月15日上午,**正式發表國際聲明,宣佈已全殲菲律賓境內的西班牙軍隊,張家軍暫時接管菲律賓政權,並將幫助菲律賓人民組建菲律賓自治政府。此外,**還在聲明中恭賀菲律賓獲得**,慶祝菲律賓人民擺脫了長達三百多年的殖民統治。

    對於張家軍強佔菲律賓,西班牙帝國雖然態度強硬,揚言要報復,但卻不可能將這種揚言付諸半點軍事行動。日暮西山的西班牙,早已經是一個遲暮老人,原本遍佈全球的海外殖民地,早在19世紀初便是已經丟得差不多。西班牙在國際上已經基本被孤立,儼然一副垂死姿態。經過長達將近一個世紀的衰敗史,現在的西班牙帝國,連美洲的加勒比海都快支撐不住,又談何到遙遠的遠東海對**展開軍事報復?

    更何況,以張家海軍如今的實力,就算是西班牙帝國不顧一切,將所有西班牙戰船都集結起來用以對付**,也不可能會是強大的張家海軍的對手。在馬尼拉灣海戰發生之前,西班牙海軍總噸位約為13萬噸,馬尼拉海戰之後,西班牙的海軍總噸位便只剩下不到12萬噸,而且其中多為古董級的非裝甲艦。

    反觀張家海軍,情況就全不一樣。張家軍艦乃是清一色的裝甲戰艦,而且海軍總噸位更是已經高達19多萬噸,單是海軍噸位便是早已經超越西班牙海軍,穩坐世界第六海軍之寶座,甚至有著趕超德意海軍之趨勢。

    現如今,列強們都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這股華人勢力,已經以一種不可被遏止的姿態迅速崛起了。

    不過,就在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菲律賓,而**也在致力於穩定江南並加固南洋戰果之際,一份來自北方的緊急軍情卻被送遞到了**的手上。在得到這份情報之初,**原本安穩平和的心,當即就是猛然一顫。

    我們的張大少爺原本以為他已經徹底地改變了歷史,可**裸的事實卻是擺在了面前:日本這頭嗜血凶狂的惡狼,終於對大清朝這隻大笨象露出了鋒利的獠牙。

    在朝鮮東學黨起義之初,日本政府雖然沒有派遣軍隊入朝,但卻在暗中派遣精了大批銳武士偽裝成平民或護衛,分批潛伏在朝鮮境內。

    **與清朝決裂,並在江南多處發動政變,這在日本人眼中是一個天大的機會。故而,在得知此消息之後,日本帝國的決策層欣喜若狂,並當即啟動了入侵朝鮮的計劃。

    在過去的一個星期內,日本國陸續以各種借口往朝鮮半島投放陸軍部隊,潛伏在朝鮮境內的日本精銳武士開始集結,並在11月13日直接突襲了朝鮮漢城王宮,挾持了朝鮮國王。而據最新情報,日本在11月15日這一天,日本聯合艦隊更是不宣而戰,直接在朝鮮豐島突襲了北洋艦隊的「濟遠」、「廣乙」,由東鄉平八郎擔任艦長的吉野2號艦(又名**速號)更是悍然擊沉了清軍借來運兵的英國商輪「高昇號」。

    北洋的「廣乙」號擱淺自毀,「濟遠」號敗逃,「操江」號被俘,「高昇」輪被擊沉,清軍死傷800餘人。海戰經過,竟然與**所知的豐島海戰奇跡般吻合。只不過,因浪速號被**俘虜,擊沉高昇號的日艦便是變成**速號(吉野2號)。

    雖然時間上相差了三個多月,但經過和結果竟然會如此吻合。

    因一直都將注意力放在南洋和江南,故而**得知日本對清宣戰這一情報的時候,已經是1894年的11月16日的晚上。

    「難道這就是天意?」獲悉甲午中日之戰竟然爆發,**冷不由發出了一聲長歎。

    「少爺,日本聯合艦隊已經出動,而且是傾巢而出。看這陣勢,分明是企圖全殲北洋艦隊,以控制黃海和渤海的制海權,並進一步達到侵佔朝鮮的目的。」在張家軍作戰指揮中心,張家軍參謀部部長張沖比劃著地圖,向**介紹著北方局勢,詳述著戰局。

    「日本國歷時兩年,現已經全部完成了海軍恢復計劃。日本國早在60年代就開始改革維新,將近三十年的維新歷程給日本帝國積攢了相當豐厚的科技底蘊。兩年雪恥造艦,日本國新軍艦的戰鬥力遠非兩年前日本舊式軍艦可比。日本重建了三景艦(4278噸),訂購了三艘吉野(4150噸)、三艘千代田(2439噸),自建了秋津州(3150噸)。這十艘裝甲艦乃是日本國的主力艦。另外,日本還新建了8艘1500噸的大和級無防護巡洋艦和24艘622噸的赤城級炮艦。日本建造的新艦還有兩年前的那霸海戰給日本海軍上了深刻的一課,知恥後勇的日本海軍見識到了速射炮的威力,故而在海軍恢復計劃中,速射炮成為了日艦的主打裝備。據悉,這些日本新艦上,全部都裝備著速射炮。日艦上的速射炮,大部分購至德國和英國,甚至其中還可能存在托他國代購的外售型飛龍炮。即在同等噸位下,日艦的戰鬥力與我張家的自產軍艦基本等同。」

    「參謀部認為,要想完勝日本聯合艦隊,必須出動我張家的太平洋艦隊。可我太平洋第一艦隊遠在上萬海裡之外的東太平洋海域,第二艦隊倒是近些,但要急調回國並開赴渤海灣與日海軍交戰,至少需要六天時間。而且,現在南洋雖然暫無戰事,但局勢似乎不太樂觀,英國和法國在南海組建了英法聯合艦隊,似乎是有所企圖。另外,另外……」

    「另外什麼?」**當即追問。

    「另外,現在的朝廷與我張家政權乃是敵對關係,朝廷視我張家為叛亂,無時不刻不想除去我們。鑒於朝廷與我張家的敵對關係,參謀部不建議家族海軍救援北洋。參謀部的建議,是趁著朝廷與日本國在朝鮮戰場拼得你死我活,趁機發兵奪取兩廣和雲貴川,並以最快速度控制住整個南方。少爺,參謀部和管事部都一致認為,這是家族控制南方的大好時機。甚至,我們可以趁機北上,直接奪取整個朝廷的政權。到時候江山易主,少爺就是實至名歸的華夏之主,甚至可以直接登基稱帝。」

    「可日本國正在對我泱泱華夏發動侵略戰爭,日本國的軍隊即將在我華夏北方屠戮我華夏的將士,甚至會屠殺我華夏子民!我若在這個時候擴大內戰,與民族罪人何異?」**緊皺眉頭,面色嚴肅。

    「少爺,日本國的目的只是朝鮮。而且,北洋水師畢竟是滿清韃子的海軍,是我們北上的阻力。我張家海軍與北洋艦隊,遲早都會有一戰的。北洋艦隊葬送在日本人手上,總比葬送在我們手上好一些。難道你想以後讓兄弟們對著自己的同胞開炮嗎?少爺,家族雖然將民族大義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但我們對抗朝廷終究是名不正言不順。對國內四萬萬愚昧無知的大清子民而言,我們張家就是叛逆。大清的軍隊自損越多,對後期家族擴張就更為有利。日本國確實是侵略者,但日本人畢竟是外族,就算日本覆滅了大清朝,日本的天皇也不可能成為中國的皇帝。少爺,在這個關鍵時候,您可不能婦人之仁。更何況,現在我張家海軍的主力在外,就算是想救援也是有心無力。」

    「誰說有心無力?」**冷哼了一聲,「在出兵菲律賓之初,我便緊急從夏威夷調遣了三艘大蛟龍級裝甲艦回國。而且,白灘基地還有四艘蛟龍級裝甲艦,那霸基地有四艘日本俘虜艦。三艘大蛟龍,四艘蛟龍,外加四艘日本俘虜艦,整整11艘裝甲艦,難道還需懼怕日本聯合艦隊?家族前途固然重要,但在民族大義面前,什麼都可以拋在一邊。不論在任何時候,抵禦侵略,捍衛主權,都必須置於一切之上。在遭遇外敵之時,內部矛盾必須無條件放在一旁。」

    「少爺,難道您非得救援北洋嗎?三艘從夏威夷緊急抽調回來的大蛟龍級裝甲艦的確已經到位,白灘海軍基地確實還駐有四艘蛟龍級,千代田、浪速、高千惠、松島這四艘日本俘虜艦也的確隨時可以出海北上。但是,您想過我救援艦隊遭遇日本艦隊後的場景嗎?我張家海軍成軍較晚,現在正面臨有艦無將的尷尬處境。趙東來、吳應科、林海現在都遠在外洋,您打算讓誰來指揮這11艘救援軍艦?更何況,現在的日本艦隊不同兩年前,大量武裝著英產速射炮的日本聯合艦隊,實力已經不容小覷。救援艦隊遭遇日本聯合艦隊,最好的結果也只會是慘勝。甚至,家族的救援艦隊全軍覆沒也有可能。」

    「不要說了!」**直接站起身,一臉堅決,「必須救援北洋艦隊,不惜一切代價!我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在遭遇外敵的時候,一切內部矛盾都必須擱置一旁。現在是這樣,以後也必須是這樣。你不是說沒有將領嗎?我親自擔任艦隊指揮總行了吧!傳令,救援艦隊做好北上準備。」

    「少爺,這怎麼能行!」聽到**竟然要親自擔任指揮,張沖直接就跳了起來。**乃是張家的靈魂所在,他若有失,偌大的張家基業立馬就會垮掉。參謀部和管事部的本意,是希望**不要為了朝廷的北洋水師而致使張家海軍蒙受過大的損失,並希望說服**出征兩廣和雲貴川以控制整個中國南方,可卻是讓**有了親征的衝動,這不是與初衷背道而馳嗎?參謀部對日本艦隊的實力重新做了評估,最後不得不承認日本艦隊的實力已是不容小覷,這才一再勸阻**馳援北洋。但若是讓**親率整體實力可能還要稍稍遜色於敵艦隊的一支艦隊出征,這無異於拿整個家族的前途開玩笑。(http://)。

    雖然依舊不明白一向謹慎的**何以會如此不惜代價地堅持救援北洋,但無法說服**的張沖也只能選擇服從命令。對張沖和整個家族而言,即便是損失了整支救援艦隊,也絕對不能夠讓**涉險親征!

    對張家而言,不論是什麼時候,任何人都可以犧牲,哪怕是林海、吳應科、趙東來這些海軍悍將,但唯獨**不行。

    「少爺,有人可以擔任指揮,無需您涉險親征。南方的局勢需要您坐鎮穩固。而且,遠在琉球的救援艦隊必須立即出發才有可能來得及救下北洋水師。我馬上以您的名義給白灘基地發報,讓艦隊立即出發,連夜出發!」最終,在一番苦口婆心之下,張沖總算是說服了**捨棄了親征的想法。

    1894年11月16日半夜,四艘蛟龍艦和三艘大蛟龍艦連夜駛出了白灘海軍基地,以四艘日本俘虜艦作為主力艦的另外一支張家海軍連夜駛出了那霸港。兩支艦隊連夜出港,而後直接向北速航而去。

    至於**為何要執意馳援北洋,張沖這個地道的大清人士或許不理解,但身為後世之人的**卻是心如明鏡。

    清政府何其罪大,但北洋壯士絕不該屍沉海底。前世的**只能哀歎,但既已重生,就決不能允許悲劇再度上演。

    鄧世昌、丁汝昌、劉步蟾、林泰曾、林永升、黃建勳、林履中、楊用霖……

    你們,一定要挺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