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妖清

正文 第152章 萬政之先,土改(下) 文 / 獨孤冷者

    為盡早解決這溫飽問題,土地改革,**一刻也不想拖延。

    **提出的土改政策,主要有如下幾條:

    一、丈量轄區內現有的所有可耕之田,以縣為單位按照當地實際人口數量進行土地均分,將現有耕地作為保障田分發給農民;

    二、鼓勵農民墾荒,承認農民自由開墾土地之私有,但農民開墾之土地必須及時到當地政府部門報備,每一家庭自墾土地的上限面積為50畝,不報備之土地及超出上線面積之田產政府將會予以沒收,並對土地所有者予以處罰;

    三、廢除所有苛捐雜稅,取締地丁稅,農戶只需按照持有耕地之多寡在政府政策下進行繳稅,每畝土地徵收農業稅之上限為糧50斤,亦可按照政府公佈的糧食保底收購價繳納錢財,政府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勢使得農業稅超出上限,若出現超出上限之情況,農戶可拒繳農業稅,並到當地檢察機關進行舉報;

    四、保障田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買賣、轉讓,違者沒收其買賣田產,沒收買賣土地之所得。農民自墾田可以在政府部門的公證下進行轉讓和買賣,但任何人不得擁有超過50畝上限之田產。

    在**的土改政策指引下,在劉坤一和張聯桂這兩位前清能臣的主導下,華政府轄區內的土地改革運動很快便是拉開了帷幕。

    安徽安慶府三橋鎮葛家村是一個有著六百多戶人家的村莊,屬於那種不窮不富的典型農村。某天下午,緊密的銅鑼聲急促地在村口方向響起。

    「貼皇榜了,貼皇榜了!」村民們紛紛相奔告知,並紛紛湧向村口。

    村口已經簇擁著上百個村民,而村口經常張貼告示的那堵告示牆,更是早已經被貼上了一張張嶄新的紅紙告示,四五個看似眼熟但卻已經剪掉辮子並已經換上一身藍色制服的官府衙役正站在告示前方警戒。

    「讓一讓,讓一讓,你們識字嗎?給我讓開!不讓我進到裡面去,誰給你們這些窮鬼讀告示?起開,起開!」村裡的葛秀才不斷往裡擠,嚷嚷著讓村民讓路。

    葛秀才好不容易才擠到最裡面,大致瞄了一眼告示之後,當即一臉了然:「這告示我前幾天在縣城時看過,是關於土地改革,也就是分地的。」

    「分地,真的要分地嗎?」葛秀才的話一落下,村民們當即嗡的一聲就炸開了鍋。

    「廢話,衙門,哦,是政府,政府的告示上紅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土地改革,均分田地。我早給你們說過上頭要分地了,你們硬是不信。」

    「葛秀才,你快給我們唸唸,快唸唸。」村民們催促道。

    葛秀才滿意一笑,清了清嗓子,開始大聲誦讀了起來:

    「農村土地管理條例:一、立即丈量轄區內現有的所有可耕之田,以縣為單位按照當地實際人口數量進行土地均分,將現有耕地作為保障田分發給村民。」

    「我的天啊,真的要分地啊。那給我們分多少地啊?」村民們激動難耐,當即追問。

    「廢話,都還量出來有多少地,誰知道要分多少?不過,初步估計,應該是每人兩畝水田一畝旱地的樣子,差不多就那麼多了。反正以後所有人的田地都一樣寬了,哪怕是咱們村的葛大戶,他們家的每一口人也只能被分到三兩畝田地。」

    「朝廷這樣做,大戶們能同意嗎?」一些村民面露擔憂,生怕自己分不到土地。

    「朝廷?哪裡還有朝廷?以後可不能叫朝廷了,得叫政府。這個就不用擔心了,據我所知,在安慶府,那些擁有田產數萬畝甚至是數十萬畝的官紳們都乖乖地交出了所有田產,連王爺都乖乖把地交出來了。咱們這個小村莊的大戶算個屁啊!放心吧,我葛秀才已經收到風聲,政府的土改隊伍過兩天就會到咱們村子,該分的土地一分都不會少你們。」

    「那就好,那就好!真的要分地了啊,太好了,太好了!葛秀才,繼續,繼續念,繼續!」村民們稍稍心安,並繼續嚷著。

    葛秀才點了點頭,繼續大聲誦讀。而村民們也是一個個都豎起了耳朵,生怕聽落下什麼。

    「二、鼓勵農民墾荒,承認農民自由開墾土地之私有,但農民開墾之土地必須及時到當地政府部門報備,每一家庭自墾土地的上限面積為50畝,不報備之土地及超出上線面積之田產政府將會予以沒收,並對土地所有者予以處罰。這一條的意思,就是說你們可以自己開墾土地,開墾出來的土地只要到政府部門登記一下,就是你們自己的了,祖祖輩輩都是你們的了。」

    「那我們開墾出來的土地,朝廷會收稅不?」村民們提出著疑問。

    「急什麼急?收稅的在後面呢!」被打斷的葛秀才有些不悅,當即瞪了那個村民一眼,而後繼續念著告示,「三、廢除所有苛捐雜稅,取締地丁稅,農戶只需按照持有耕地之多寡在政府政策下進行繳稅,每畝保障田徵收農業稅之上限為糧50斤,可按照政府公佈的糧食保底收購價繳納錢財。自墾田前五年無需繳稅,五年之後才開始按照保障田同等稅率徵收農業稅。政府不會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勢使得農業稅超出畝徵糧稅50斤的上限,若出現超出上限之情況,農戶可拒繳農業稅,並到當地檢察機關進行舉報。若舉報情況屬實,政府將會獎勵舉報者20兩白銀。」

    葛秀才的話一落下,村民們再一次嗡嗡炸開了。

    「50斤?一畝地只收50斤?政府能養活自己嗎?」

    「真的不用再交其他稅了嗎?」

    「超過上限可以舉報?舉報還能得獎賞!這朝廷,這政府怎麼這樣?這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

    「還聽不聽了,還聽不聽了?」村民們議論紛紛,葛秀才當即大聲叫嚷。

    葛秀才的大聲抱怨,讓村民們稍稍安靜了下來。

    葛秀才再次清咳一聲,繼續說道:「你們知道這一條中蘊含的意思嗎?告訴你們,這一條,你們可是佔盡便宜了。姑且不說這每畝地不超過糧50斤的超低賦稅,就說說這一條,可以按照政府公佈的糧食保底收購價直接繳納錢財。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政府將會設定一個糧食保底收購價,以後你們吃不完的糧食,將可以直接賣給政府。」

    「吃不完?我們哪一年的糧食夠吃了?再說了,政府設定的這個收購價,肯定會很低。」村民們當即嚷嚷。

    「先安靜!」葛秀才當即壓手,「說你們不長心眼你們還不承認。這裡不是寫著嗎,可以按照糧食保底收購價進行繳稅。你想想,如果政府把這個糧食收購價定得太低,村民們都選擇不繳糧而繳錢的方式繳稅,那政府能收上幾個錢?」

    被葛秀才如此一說,村民們當即頓悟。是啊,為了能夠多收些稅款,政府自行設定的這個糧食收購價,不可能太低的。再說了,就算政府把糧食收購價定得低了,自己把糧食賣給商人,然後再向政府繳納錢財就行了嘛。

    「更何況,你想想,你們一人三畝地,已經基本能夠養活你們全家。若是再開墾一些荒地,使得每戶人均土地達到五六畝的樣子,辛勤耕耘,你們終究還是會有些餘糧的。到時候把多出來的糧食賣給政府,這不就有錢給兒子取媳婦了嗎?所以,政府的這個政策,是相當好的。我葛秀才閱盡古今,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政府。不得不承認,咱們的新主子,是一個真正關心百姓疾苦的聖君啊!你們知道嗎,今年湖廣地區水患成災,糧食減產嚴重,饑民遍野。咱們的新主子二話不說,私人出資一千萬兩,從海外購入上千萬石糧食用以救濟饑民,一下子使得上千萬的窮苦百姓免於饑荒。」

    聽到這,村民們更是激動不已,不少人的眼中泛起了淚花。如果真地攤上了這麼好的主子,也以後的日子可就好過了。

    「看看這裡,還有這最後一條,是關於土地轉讓和土地買賣的。政府規定,保障田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買賣、轉讓,違者沒收其買賣田產,沒收買賣土地之所得。自墾田可以在政府部門的公證下進行轉讓和買賣,但任何農戶不得擁有超過50畝上限之田產。」葛秀才繼續宣讀著告示,「你們可要記住了,政府分給你們的保障田是絕對不能賣的,否則就是違法,是要被沒收田產的。至於自墾土地倒是可以賣,只不過必須在政府公證之下進行,而且不論買地還是買地,每一戶擁有的土地上限都不能超過50畝。」

    「好不容易才分到地,誰會傻到去賣?」村民們當即哄笑了起來。

    果然,在三天之後,一支由前朝衙役和政府土改委員組成的土改隊伍如期抵達了葛家村。葛家村的葛大戶雖然極不情願,但是在幾個被政府留用的前朝衙役的勸說下,但卻也選擇了乖乖交出自己的所有田產。

    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葛家村的土地測量和土地重新劃分工作進行得很順利。

    預計在長達兩個多月的土地改革之後,葛家村的所有村民都將會被分到土地。一批批農具正在從縣城不斷被運送過來,缺少農具的貧民們陸續領到了嶄新的農具。開春之後,農民們就可以在屬於自己的田地上耕耘,而且只需要繳納極少的賦稅。同時,政府讓村民自行推舉村官,佃戶代表葛樹根被推舉成為了村長,而葛秀才則成為了村支書。

    葛家村的農村新氣象,在政府政策指引下,正在形成。

    而在1895年的1月份,就在土改進行得熱火朝天的時候,葛家村的村民獲悉了另外一條政府政策:免稅三年!

    被分到土地,領到了農具,並被告之三年內無需繳納任何賦稅,無數農民直接對著南京的方向跪倒在地,熱淚盈眶地磕頭高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