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妖清

正文 第165章 世界軍備競賽(上) 文 / 獨孤冷者

    滿清朝廷賣台不成,反而倒貼了400萬兩白銀,更是因其可恥的賣國行徑導致朝廷名譽掃地,致使國內民怨沸騰,簡直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身為滿清朝廷的實際掌權者,慈禧太后相當鬱悶。她發現自打**在南方發動政變之後,她的日子就沒有再好過過。自己的生辰乃是農曆的十月初十,可三年來,自己的生日硬是沒有一次過得安生。在1894年的十月份(公歷11月份),接連發生了**叛亂、日本入侵、北洋水師大敗等一系列事情。在1895年的11月5日(陰曆9月24),**直接在南方登基稱帝,正式與朝廷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朝中則是開始謠傳華軍即將北征的消息。今年朝廷財政緊張,本來是打算把台灣賣掉緩解下朝廷的財政壓力並撥些錢財給自己過過生日,但是在1896年的11月9日(農曆十月初十)這一天,台灣巡撫唐景崧卻是直接獻給了慈禧太后一份天大的壽禮——脫清入華。朝廷內部越來越不安定,財政狀況日漸緊張,來自南方的巨大威脅更是讓滿朝文武人心惶惶。

    **的崛起已經無法被遏制,軍力之強連大英帝國也都畏忌三分。**在台灣事件中表現出來的鐵腕,以及英美等國隨即的反應,讓滿清當局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朝廷與**,已經不在同一層面。**如果要摁死大清,已經易如反掌。

    讓李鴻章等大清權臣不解的是,**明明已經擁有足夠的力量推翻滿清,但是卻遲遲不見動靜,當朝者遐想中的北伐之師更是遲遲不見蹤影。**究竟想幹什麼?難道他真的只想居安於江南?他到底會不會北伐?他會在什麼時候北伐?一個個令人捉摸不透的問題,讓滿清當權者無時不刻不在提心吊膽。

    軍力與**完全不在同一重量級,滿清朝廷就像那隨時準備被槍決的死囚,惶惶不可終日。當然,不想坐以待斃,滿清朝廷也嘗試著做了一些改良。但滿清朝廷這些不觸及根本的無關痛癢,對現在已經處於垂死狀態的朝廷幾乎是沒有任何效用。朝中有人提議學習大華進行土改改革,強征地主田產分給農民,但這一提議剛被提出,立即遭到了朝中超過九成大臣的強烈反對。有人提議向英法等國購買幾艘萬噸級軍艦,壯大北洋水師以抵禦大華海軍,但購艦之事卻是因財政吃緊而無疾而終。

    李鴻章等封疆大吏提出強化海軍,不如強化陸軍。於是,袁世凱這一人物開始登上歷史舞台。早在1895年,他便已在李鴻章等人的共同舉薦下,正式入主天津小站,開始為朝廷編練新軍。督練新軍一年有餘,袁世凱也算是頗有成效,並一再受到朝廷提拔,儼然成為朝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除了袁世凱,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也已在帝師翁同龢的支持下,開始頻繁活躍於朝堂,向光緒皇帝和一些朝中大臣推銷維新思想。

    其實,以大華現在的強大軍力,覆滅北方朝廷的確不難。但**必須考慮大清朝覆滅之後的諸多事情。在**認為,就目前的國際形勢下,大清朝的存在,對維持中國現有疆域的完整性是相當必要的。在有能力維持住一個完整的中國之前,**姑且不會對大清下死手,而且也很樂意看到大清朝在北方垂死掙扎。

    在奪取南方政權之前,**一直都在走精英路線,這才得以讓家族產業以一種滾雪球的方式不斷擴大。在奪取南方之後,貧窮積弱的南方各省便開始成為了**的累贅,並開始遲緩著**大步向前的腳步。江南各省,對以工業立基的**而言,就像一塊尚未開墾的荒地,這塊荒地在被完全開墾出來之前,甚至都沒辦法播種育秧,更別提收穫。**在南方斥巨資建鐵路、修公路、獎勵工商、鼓勵實業及大興教育,目的乃是要讓南方這塊荒地盡快被開墾出來,以便能夠播種育秧,以盡快實現收穫。1894年底,迫於當時的形勢,**不得不發動南方政變,攜兵勢控制了整個江南。單是這一步,步子便是已經邁得大了些。畢竟,突然吞下整個南方,這對**的消化系統是個相當巨大的考驗。如果不是因為**積攢了大量財富,已經擁有日本、菲律賓之類的海外殖民地以作為災難轉嫁對象,大華治下的江南很可能已經是民亂四起、軍閥混戰的亂局。

    單是江南十省,就已經讓**有些力不從心。如果在南方都尚未完全消化之前,就直接用蠻武之力將大清朝廷敲碎,北方那麼大一個攤子該如何收拾?就算**可以勉力控制華中、華北乃至東北,但西北方向新疆伊犁怎麼辦?**怎麼辦?烏里雅蘇臺怎麼辦?內外蒙古怎麼辦?雲貴川、陝甘寧等民族成分複雜的地區又真的能夠真正控制住嗎?

    日本政府之所以能夠在甲午之後快速擺脫西方列強的殖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清朝的存在。在前世,日本藉著明治維新和甲午戰爭雄起了,列強們殖民不了日本,但卻可以繼續殖民資源更加富足的大清。**之所以留著大清,很大程度上有著禍水北移的考慮。就目前的國際形式而言,除非所有列強聯合起來,否則哪怕是英國這一超級帝國,也休想在遠東這塊地面上欺負到**。欺負不了**,列強們便只能去欺負可以隨便揉捏的大清。但是如果哪天大清朝被**滅了,**把大清給頂了下來,為了自己的遠東利益,列強們很可能會聯合起來一起欺負**。屆時,**將會承受巨大的國際壓力。若是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將會被多國聯軍欺負得很慘。

    其實,對於**這種讓滿清繼續在北方殘喘的做法,不僅是滿清權臣們不理解,就連大華內部的不少核心要員也是不明白。但不論如何,自建國以來,**的所作所為所言,都在向外界傳遞著一個訊息:只要滿清朝廷不自尋死路,以覆滅滿清為目的的北伐戰爭將永遠不會發生。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歷史的河流大浪淘沙。而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大清國力漸衰,大華國力日強,雙方的差距正在變得越來越大。

    隨著1897年夏天的到來,隨著新一批的戰艦的建成交付,大華海軍開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經過長達兩年時間的建造,在1895年初動工建造的12艘青龍級戰列巡洋艦和2艘大青龍戰列巡洋艦,陸續在四月份和五月份建成交付,並正式服役於大華海軍。

    12艘青龍級戰巡建成之後,全部交付給了太平洋艦隊。從此,三支太平洋分艦隊,全部達到了八八艦隊的編制:8艘青龍級戰巡(6350噸)、8艘大蛟龍級裝甲巡洋艦(4560噸)、8艘蛟龍級裝甲巡洋艦(2380噸)。

    雖然相比於後世日本帝國的八八艦隊,太平洋艦隊的八八編製有些降級。畢竟,日本的88艦隊乃是下水不過8年的8艘戰列艦和8艘戰列巡洋艦,但**能夠在這個年代組成編製如此統一的三支艦隊,這已經是一個不小的奇跡。

    相比於自建的首艘大青龍級戰列巡洋艦性能不佳與噸位縮水,這一次自建的兩艘大青龍級戰列巡洋艦相當成功。新建造的2艘大青龍級戰列巡洋艦,標準排水量達到了預期的9500噸,採用三軸動力輸出,航速甚至與預期的21節還要多出半節,最高航速達到了21.5節。

    截止到1897年5月,隨著本批造艦計劃中的最後一艘戰巡建成,大華海軍共計擁有大青龍級戰列巡洋艦4艘(三艘為9500噸,一艘為9000噸)、青龍級戰列巡洋艦24艘(標準排水量6350噸)、大蛟龍級裝甲巡洋艦24艘(標準排水量4560噸)、蛟龍級裝甲巡洋艦26艘(其中24艘現役,另外2艘用作大華皇家海軍大學的訓練艦,標準排水量為2380噸)、飛魚級魚雷快艇320艘(標準排水量17.5噸),現役海軍總噸位高達36萬噸。

    擁有36萬噸的海軍總噸位,意味著大華已經正式邁入海軍強國的行列。

    1897年7月中旬,**對外宣佈已經建成大華帝國首艘戰列艦——金龍級戰列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