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妖清

正文 第249章 陸上戰爭迫近 文 / 獨孤冷者

    「沙皇老兄還真是下大手筆,竟然真的出動了五十萬大軍,而且還全部都是正規軍。預計需要再花三年多時間才能勉強修完的西伯利亞鐵路的中西路段,更是硬生生地在一年半時間內便是已經修得差不多了。沙俄這頭北極巨熊,還真是後勁十足啊!」南京皇城內,得知沙俄五十萬陸軍已經在西伯利亞鐵路幹線上的車裡雅賓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亞等鐵路幹線城市集結,且趕工修建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伊爾庫茨克以西路段也即將全線通車,驚異於沙俄帝國的戰華決心的**不得不發出了一聲感歎。

    說出動50萬大軍東征,還真的就出動了50萬大軍,而且全部都是正規軍。50萬大軍,這直接就是整個沙俄帝國一半的正規軍兵力。而且,為了盡快建成西伯利亞大鐵路,沙俄帝國竟是累計追加了上億美元的築路經費,增派築路工人數以十萬計,使得原本需要三年才能勉強建成的伊爾庫茨克以西路段,預計可以在今年六月份全部建成通車。

    一場對華戰爭,竟是將沙俄帝國的潛力全部激發了出來。

    其實,也怪不得沙俄帝國會如此發狠。畢竟,**給整個沙俄帝國帶來了太多的災難——**先是全滅了沙俄帝國佈置於遠東的太平洋艦隊,隨後又在遠東戰場上直接剿滅了沙俄逾十萬正規軍,最後更是當眾以戰犯的名義槍殺了包括皇叔阿列克謝耶夫上將在內的兩名俄國將軍。沙俄帝國,對**這一魔皇級的人物,確實已經是恨之入骨。

    出於對**的痛恨,為贏得戰爭早已經賭上了一切的沙俄帝國,在出動東征艦隊大軍逼近的同時,其在陸地戰場的戰爭步伐也在加快著。

    位於貝加爾湖西側的伊爾庫茨克與即將成為戰場前線的赤塔、尼布楚等地已經相距不遠,待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伊爾庫茨克以西路段全部築成之後,沙俄便可以利用這條鐵路幹線源源不斷地將軍隊以及大量戰略物資運往東線戰場。

    而且,沙俄帝國似乎並不滿足於只將西伯利亞大鐵路修築至貝加爾湖西側的伊爾庫茨克,他們希望將東線鐵路據點推進到一個更東的位置——距離中國滿洲裡僅有三百多公里的赤塔。在沙俄帝國的築路主力大軍拼盡全力修建伊爾庫茨克以西路段的同時,另外一支沙俄築路隊伍已經開始從赤塔城往西修築一條連同貝加爾湖東岸和赤塔的鐵路幹線。這就意味著,沙俄帝國在通過船運將軍隊和軍需物資橫渡貝加爾湖之後,又可以利用貝加爾湖東面的這段鐵路將軍隊和軍需物資快速輸送到作為戰爭前線的赤塔一帶。

    東征艦隊出征之後,沙俄的陸軍部隊便是開始集結,並被不斷運送到了東面,駐紮於鐵路幹線上的多個城市並隨時準備東進。可以預見的是,待伊爾庫茨克以西路段全部通車,乃至貝加爾湖東岸與赤塔的鐵路建成,海量的沙俄陸軍將會向東湧去,而赤塔將會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前線兵營。而後,數以十萬計的沙俄陸軍將會直接跨過中俄邊境,兇猛地殺向中國的東北。而且,就算貝加爾湖東面的這段鐵路沒能趕上戰爭,沙俄軍隊同樣可以以伊爾庫茨克作為戰略核心。

    按照沙俄帝國當下的戰爭準備進度,如果不出意外,大約在今年六月份的時候,陸地戰場的戰爭便是要拉開帷幕。

    沙俄在全力準備著戰爭,**自然也沒有閒著。自1898年年初開始,**便是開始大把大把地往東北撒錢,不遺餘力地在東北地區大搞建設、大開荒、大修道路,並不斷將有移民意向的百姓移往東北。

    東北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再配合**數以億計的巨額資金投入,使得東北的大開發計劃進行得相當順利。一年半時間的持續經營,已經使得大華帝國成功得以在東北地區扎根。

    現如今,在**的巨額投資之下,大華皇家產業的各類工廠已經遍佈了整個東北。整個東北地區正在逐步形成以鋼鐵、機械、能源(魔晶和魔核)、化學工業為主導,包括電力、建材、森工等工業部門的比較完整的重工業體系。可以預計的是,在未來數年之內,東北地區必將成為大華帝國極為重要甚至可能是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東北的公路交通網已經全面鋪開,可通行大噸位貨運車的國道也已經連同了東北地區的所有戰略城市。雖然沒有鐵路,但憑藉著完善的公路交通,**已經可以做到將坦克等戰略軍需大量地運往前線。現如今,以華軍z1型裝甲車的車速,從東北南端的大連去往北面的黑河(海蘭泡),以及從東面的雙子城去往西面的滿洲裡(臚臏府),都只需要40多個小時。**一直想在東北境內修築貫穿東西和南北的鐵路,南北連同大連和伯力,東西連同雙子城和滿洲裡,但是這條十字形的鐵路的總長度已經超過了三千公里,按照每公里鐵路大約20萬華幣的修建費用預估,修成這樣一條鐵路將耗費至少六億華幣,而且沒有個三五年根本不可能建成完工。鑒於戰爭的迫近,**不得不暫時捨棄修築東北大鐵路的想法,改而盡可能地完善東北地區的公路交通網。而即便是沒有修築哪怕是一公里的鐵路,東北的公路交通網的鋪設成型,也足足耗費了**六千多萬華幣(建造1公里公路的費用大約為5千華幣)。

    在**豐厚的移民政策之下,數以百萬計的大華百姓紛紛移往東北,極大地填補了東北地區的人口空缺。據統計,截止到今年四月底,已經累計有超過五百萬人移民到了東北定居。這五百多萬人中,有近四百萬來自人口土地矛盾極度激化的山東。五百多萬人,有大約150萬移民到了奉天(遼寧),有大約220萬人移民到了吉林(清時期的吉林省東至伯力城,比新中國的吉林省大了足足一倍),而移民到黑龍江(晚清時期的黑龍江省包括後世內蒙古省的東部地區,滿洲裡(清時叫臚濱府)、呼倫湖都是黑龍江省的轄區)的大華百姓也超過了150萬。除了大量移民之外,東北的大開發也吸引了大量國內的勞動力前往東北務工。**的移民計劃,無疑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當然,這個巨大成功的背後,是一筆令**幾近吐血的移民費用。據財務部統計,成功實現五百多萬平民移居東北,共計花掉了**私人口袋裡逾兩億華幣的巨額資金。而這兩億移民費用中,有將近一億華幣被用作移民補貼分發給了移民百姓。

    鑒於戰爭迫近,整個東北將有可能會成為戰場,**在東北實行了民兵政策,要求每村每屯都建立起民兵隊伍,並將去年從俄軍手中繳獲的武器全部分發了下去。其實,**很清楚,民兵的存在和武器的發放無非是讓東北百姓安心。如果真到了要把民兵也拉上戰場的境地,整個大華帝國恐怕也已經山窮水盡了。要知道,相比於民兵,**還有一支更加龐大的軍事儲備力量——皇家工廠的產業工人。工廠大軍訓向來都是皇家工廠的傳統,哪怕是工廠工人的隊伍壯大到了數以百萬計,所有皇家工廠的大軍訓也依舊還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勤勞肯干、踏實勇敢的產業工人,一向都是華軍最好的兵力來源。**也是通過不斷從絕對服從自己的工廠抽取高素質兵員,這才逐步建立起了大華帝國初具規模且頗具戰鬥力的海陸軍。致力於建立一個龐大的工業帝國的**,一直都在致力於提升產業工人的素質,盡可能地提升產業工人包括射擊、格鬥、駕駛、語音等技能在內的各種能力。他不僅要求工人們參加軍訓,還要求著工人們持續地學習、持續地進步。用**的話說,那就是「只有把每一個產業工人的個人潛力挖掘到最大,才能把工廠的生產能力提升到最高,才能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一直都在以半軍事化半學校化的管理模式經營著旗下的產業。對**而言,一家家皇家工廠,既是可以創造剩餘價值的生產基地,也是可以量產高素質士兵的軍校,更是一所所可以快速提升產業工人能力、使其以最快速度掌握各項職業技能的職業學校。一家家皇家工廠,生產的不僅僅是商品,還有高素質士兵,更有著海量技術嫻熟、專業技能過硬的高級技工甚至是工程師。妄圖快速崛起,**沒有可能從娃娃抓起去培養那些所謂的高科技人才,他只能著力於旗下的工廠,用盡手段誘使產業工人們不斷提升自我,並給所有產業工人一個公平合理的競爭平台,繼而使得各職業中的佼佼者不斷脫穎而出。

    加上投資、加上築路、加上移民,東北大開發已經累計耗去了**近四億資金。好在南方的基礎經濟建設已經基本完成,極度燒錢的粵漢鐵路也已經建成通車,南方的公路交通體系已經基本完善,再加上南方自去年開始啟征農業稅,工商稅和關稅收入大幅度提升,這才讓**得以將大量資金投放到東北的大開發中去。1898年,在保持每畝保障田只徵收20斤糧食的超低農業稅率下,大華帝國共計征的農業賦稅為8200萬華幣,比預期多了近兩千萬;1898年,大華帝國的工商稅收入為8500萬華幣,增幅高達30%;1898年,大華帝國的關稅收入為1.12億華幣,相比97年增加了12個百分點。稅收收入上的大幅度增加,是大華帝國正在逐步朝著繁榮富強大步邁進的標誌。在**近五年時間的苦心經營之下,原本嚴重拖拽著**後腿的中國南方,已經可以自給自足,甚至,已經開始給**提供較大助力。

    可以預計的是,在未來幾年內,大華帝國的工商稅和關稅收入必將持續大幅提升,已經開始運營的南方鐵路和汽車運輸必將源源不斷地給**創造著大額利潤,南方諸省已經完全鋪開的一條條公路上也必將充斥著大量的出廠於皇家汽車廠的汽車,而南方的每家每戶也都將用上由皇家電力公司生產的電。在國人變得富有的同時,大華帝國也必將擁有更為強大的財政能力。

    當然,如此美好的未來有著一個大前提——打敗沙俄。如果**輸掉了這場對俄戰爭,本就根基不穩的大華帝國必將陷入一個萬劫不復的境地,屆時整個中國將會變得混亂不堪。要知道,大華帝國的敵人,遠不止沙俄這麼一個。大華若是遭遇大敗,必將有一大群企圖繼續瓜分中國的西方殖民者直接對其落井下石。

    為了這場戰爭,沙皇尼古拉二世賭上了一切,華皇**又何嘗不是?

    早在1898年年初,**便是已經開始在陸軍中大規模擴編裝甲部隊,盡可能地提升各主戰部隊的機械化程度。

    截止到1898年8月,大華皇家陸軍第一軍、第三軍和第四軍便是陸續完成了裝甲部隊的擴編,這三個集團軍各擴建了一支名義編製為旅而實際編製為師的裝甲部隊(下轄六個裝甲團,持有450輛z1型裝甲車)。

    截止到1898年10月,華軍又陸續完成了帝國第一至第八步兵師的擴編工作,每一個步兵師在兩個步兵旅的基礎上,擴建了一個裝甲旅(下轄兩個裝甲團,持有150輛z1型裝甲車)。

    而後,在獲悉沙俄帝國向美國大批量定制寶馬a1型裝甲車之後,**便開始擴建自己的坦克部隊,並下令投產戰鬥性能得到較大幅度提升的t2型主戰坦克。鑒於寶馬汽車公司每為沙俄帝國生產兩輛寶馬a1型裝甲車,獲得的利潤差不多足夠**生產一輛t2型坦克,**便是參考著這一比例打造著自己的坦克部隊——俄軍每增加兩輛寶馬a1,華軍就增加一輛t2。截止1899年4月份,寶馬汽車公司共計為沙俄帝國生產了多達2400輛寶馬a1型裝甲車,而大華國內的飛龍汽車廠則是累計生產了1350輛t2型華軍專用主戰坦克。利用這1350輛t2型坦克,**在華軍第一軍、第三軍和第四軍現有編製的基礎上,又分別擴建了一個滿編坦克師(每個坦克師下轄六個坦克團,持有450輛t2型坦克)。

    截止目前,零零總總,大華帝國皇家汽車廠共計生產出了2400輛z1型裝甲車和1350輛t2型坦克。按照一輛z1型裝甲車2.1萬華幣、一輛t2型坦克4.8萬華幣的造價進行估算,單是投產這批裝備便是耗去了**1.15億華幣。萬幸的是,這批裝備中的一千多輛t2型坦克基本上都由俄國人買了單。生產成本也就1.4萬美元左右的的寶馬a1,這種號稱是陸地炮艦的8噸級裝甲戰車,硬是被詹姆士這位頂級職業騙子以3.6萬美金一輛的價格出售給了國內汽車工業空白的沙俄帝國。2400輛寶馬a1型裝甲車,其累計高達五千多萬美元(六千多萬華幣)的巨額利潤,眨眼之間,變成了有著陸地戰列艦之稱的一千多輛華軍專屬的t2型坦克。尼古拉二世要是知道這茬,非得直接氣暈當場不可。

    同樣都是在全力備戰,尼古拉二世在狂修費錢費力的鐵路,而**則是利用自己在汽運領域的優勢鋪設了一張貫穿整個東北的公路交通網;在軍備這一塊,國內汽車工業基礎為零的沙俄帝國向美國大規模定制寶馬a1型裝甲車,而被**大開金手指的大華帝國卻是在量產著大量可以直接秒殺寶馬a1的z1和t2;在參戰兵力方面,擁有百萬軍力的尼古拉二世準備將逾50萬正規陸軍投入遠東陸地戰場,擴編之後陸軍總兵力依舊只有28萬的**也準備將自己一半的陸軍兵力投入到這場戰爭。這也就意味著,將有可能在今年6月份打響的兩國陸軍之戰,將會由十幾萬華軍對抗五十多萬沙俄正規陸軍,雙方的兵力相當懸殊。

    雖然兵力懸殊,但華軍裝備先進,機械化程度已經相當之高,戰力究竟孰強孰弱,恐怕也只有真正打過之後才能知道。

    **原本是要將用以拱衛南京安危的第三集團軍也派往東北戰場的,意圖利用國內的三個主戰軍團(楊勇的第二軍目前駐紮南美,無法回國參戰)對抗來勢洶洶的沙俄陸軍,但終究還是被大臣們勸阻了下來。大華帝國畢竟有著清廷這一潛在威脅,而且不甘於被大華奪走在華特權的列強們也在對大華虎視眈眈。故而,在國內保留相當數量的主戰部隊以威懾清廷和他國,乃是相當必要的。這也就意味著,兩個集團軍,外加三至四個步兵師,已經是**可以用以投入到對俄戰場的全部兵力。這場對俄戰爭,張虎的第一集團軍和蔣晴晴的第四集團軍,將會成為迎戰沙俄五十萬大軍的中流砥柱。

    正如所述,隨著1899年夏天的到來,這場將決定兩個帝國命運的史詩級陸戰,即將在北方大地上熱血上演。

    華俄兩國陸軍交鋒之日在快速迫近,兩國的海軍卻是早已經在茫茫的東印度洋海域進行著激烈的角逐。

    馬卡洛夫做夢也沒有想到,僅有12艘戰艦的華軍艦隊,竟然朝著依舊持有33艘戰艦的己軍艦隊,直接發動了猛烈的正面進攻。

    華俄兩國海軍艦隊的海上決戰,竟然提前拉開了帷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