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妖清

正文 第284章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文 / 獨孤冷者

    1899年9月20日,大華帝國突然向十數家新聞媒體公佈了大量證據,直接以鐵證之姿揭露了法國遠東海軍在馬六甲海峽截殺大華通訊兵並將其嫁禍給英國海軍的可恥行徑。證據公佈的同時,華皇**以大華帝國皇帝的身份發表了一份國際聲明,強烈譴責法國政府在背後下刀子的小人行徑,要求法國政府交出兇手、懲處相關決策人,同時要求法國政府就馬六甲事件向大華帝國鄭重道歉,並對大華帝國在此事件中所承受的風險損失做出賠償。

    在馬六甲事件的真相傳遍全球的同時,大華帝國與越相鄰的西南邊境上則是突然多出了三個華軍陸戰師的邊防兵力,而以多艘金龍級和大青龍級作為主力艦的大華海軍艦隊則是氣勢洶洶地撲向並直接封鎖了法屬西貢港和艦港。大華帝國用最為實際的軍事行動向法國政府傳遞了這麼一個訊息——如果法國政府無法就馬六甲事件給大華帝國一個滿意的解決方案,戰爭,將會是解決馬六甲事件的唯一途徑。

    面對如山的鐵證,法國政府根本無從狡辯。而因為法國曾一度將馬六甲事件嫁禍給了大英帝國,妄圖挑起英國和大華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地觸怒了英國,這便使得大英帝國的明面立場不得不與法國對立。

    不得已,法國國內只得電令法國駐華公使畢盛與大華帝國進行交涉,爭取以一種非戰爭的方式解決馬六甲事件。

    在華法兩國的外交談判中,大華帝國極其嚴肅地提出了三個條件。

    其一,法國就馬六甲事件鄭重向大華帝國道歉,將參與該事件的法國海軍交給大華帝國處置,公開懲處事件決策人;

    其二,法國政府支付兩千萬英鎊給大華帝國作為風險賠償;

    其三,廢除法國政府與中國政權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中法兩國重新在「和平外交,平等互惠」的外交原則上建立起外交關係。

    從國際道義上講,大華帝國提出的三個條件,除了賠償金額看上去有些高昂之外,均算不得過分。首先,法國政府畢竟行兇在先,他們乃是真真切切地以一種暗中劫殺的方式殘忍地殺害了多達6名華軍戰士。故而,讓法國公開道歉並懲處兇手,這一條件相當合理。其次,法國的此次行動乃是一次「關鍵性」行動,其行動的結果甚至可能直接左右華俄海戰的結果。所以,大華帝國向法國政府索要兩千萬英鎊作為風險賠償,雖數目看上去有些高昂,但也算有理有據。至於第三個條件,那可就更加無可厚非。現在的大華帝國已經異常強大,不僅擁有著強大得令英國都無限震驚的海陸軍,而且還直接在北疆戰場上扳倒到沙俄這頭北極巨熊,與這麼一個如此強大的東方國家建立外交關係,本就應該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外交基礎上。更何況,在如此強大的大華帝國面前,至少在大華帝國統治區內,歐美列強之前強迫清廷與之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款,都已經與一張張廢紙無異。

    不過,哪怕是這種「合情合理」且「算不得過分」的條件,自詡世界老二的法國,卻是態度強硬地拒絕了,而且是三個條件全部拒絕。

    人,大抵有著一種自命不凡的僥倖心理,總會認為自己會比別人更勝一籌。雖然**陸續打敗了日本、西班牙、荷蘭,乃至是龐大的沙俄,已經表現出了極其強大的軍事實力,但是身為現今世界第二強國的法國,卻是自認為自己有著挑戰並打敗大華帝國的資本。法國人認為,沙俄帝國沒能做到的事情,他們法國將可能做到。另外,在法國國內認為,如果法國答應大華帝國提出的三個條件,那便是徹底地肯定了大華帝國的國際地位,乃是在向大華帝國低頭,這對法國在東南亞乃至全世界的殖民統治都是相當不利的。要知道,法國現今的東南亞殖民地,包括越南、老撾、柬埔寨,也就是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治下的幾塊地盤,在被其殖民之前都是中國的藩屬國。這些藩屬國對中國這樣的宗主國有著很深的民族情感,而且這些殖民國內遍地華僑,這些藩屬國只要被大華帝國稍加利用,整個東南亞將會是一大片擺脫白人殖民、爭取主權**的呼聲。十幾年前的中法之戰不僅讓法國政府極大地鞏固了自己在東南亞的殖民地,讓法國成功地建立起了法屬印度支那(也就是越南、老撾、柬埔寨),也讓法國政府從中國地面上攫取到了不小的商業利益。昔日,對一個落後的東方封建國家開戰,法國人嘗到了不小的甜頭。自恃強大的法國人,相當不願意看到自己的東南亞殖民地落入他人之手。

    故而,在法國國內得知大華帝國提出的三個和談條件之後,感覺到自己受到了欺負的法國政府當即「震怒」,法國的高層們更是不斷叫囂著要與「已經嚴重破壞了遠東和平」的大華帝國開戰,大聲嚷嚷著一定要好好教訓那群不知好歹的亞洲猴子。

    為了得到法國民眾的支持,法國政府開始誤導國人,說是崛起迅速的大華帝國因連續對外作戰,國力已經大量耗損,早已經無力戰爭。而在法國政府的刻意煽動下,法國國內對華開戰的呼聲變得越來越大。因勢導利之下,法國政府開始準備著戰爭。法國人以最快的速度聯繫上俄國,希望俄國能夠立即撕毀華俄《伊爾庫茨克條約》,拒割地拒賠款,慫恿沙俄帝國與法國共和國一起對抗大華。

    不過,面對法國政府的熱情相邀,沙俄帝國卻是直接回絕了。不論是沙皇還是沙俄大臣,都已經深刻認識到對華戰爭的錯誤性。已經為這個錯誤付出了慘重代價的沙俄帝國不願意重蹈覆轍。而且,現在的沙俄帝國海軍盡失,陸軍兵力折損過半,軍隊體系已是遭到了災難性的破壞,根本沒有能力再進行對外戰爭,尤其是與軍力無限恐怖的大華進行戰爭。沙俄帝國在歐洲與強大的德國和奧匈帝國接壤,沙俄與其表兄弟德國的關係並不像表面上那般和睦,與奧匈帝國更是在作為歐亞非三洲交匯處的巴爾幹半島存在著巨大的矛盾,與南面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烏克蘭地區和黑海沿岸更是存在巨大的利益衝突,相比於遙遠的遠東利益,沙俄帝國更加看重自己在歐洲以及在作為歐亞非戰略要地的巴爾幹半島的利益。再則,在沙俄人眼中,已如耀日的大華帝國何止是強大,他們簡直就是恐怖到了一個喪心病狂的地步。沙皇尼古拉二世和沙俄的大臣們一致認為,在沙俄已經半殘的情況下,保持對華友好,才是維繫沙俄帝國的生存之道。

    「在大華帝國的家門口與強大的大華帝國進行戰爭,你們法國不可能會贏。本皇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們,不與大華開戰,你們法國尚且有可能保住法屬印度支那地區,但若是與大華帝國爆發戰爭,你們法國必將丟失在遠東區域的所有利益。相比於在遠東區域與強大的大華帝國博弈,你們法國更應該考慮如何在歐洲遏製作為鄰國的德國,更應該關注自己在非洲的利益。」在回絕法國的時候,沙皇尼古拉二世如是說道。

    面對沙皇的勸誡,從一開始就沒認為沙俄會拒絕聯合出兵請求的法國政府很是吃驚。在法國認為,與強大的法國一起對抗新興帝國大華,乃是沙俄帝國擺脫號稱本世紀末最苛刻條約的《伊爾庫茨克條約》的唯一機會。在法國人的設想中,撕毀和約的沙俄帝國派出大量而強大的陸軍從北面氣勢洶洶地殺向中國北方,牽制住大華陸軍的主力,而強大的法國海軍則是出動主力艦隊從海上威脅大華東南沿海,在法俄聯軍的夾擊之下,大華帝國必定無力支撐。屆時,大華必敗。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往往骨感。法國人怎麼也沒有想到,已被大華打怕的沙俄帝國竟是以一副自保之姿選擇了置身事外。

    這一下,法國人直接懵了。沒有了與華毗鄰的沙俄帝國牽制大華陸軍,本土遠在歐洲的法國要如何與強大的大華帝國戰爭?

    而就在法國政府在戰與不戰之中猶豫不決的時候,在那遙遠的東方卻是傳來了大華陸軍已經越境作戰,並且已經一舉攻陷了河內的消息。

    消息傳來,法國國內舉國震驚!

    大華帝國,竟然在法國拒絕三個條件之後,悍然發動了戰爭!而且,在區區數日,大華陸軍竟是直接攻陷了作為法屬印度支那的北方重鎮河內。

    1899年9月28日,集結在華越邊境上整裝待發的三萬多華軍在華皇**的命令下開始越境作戰。緊接著,裝備精良的華軍不僅強行突破了鎮南關,更是以閃電之姿攻陷了諒山,而後又於9月30日包圍並在不到半天時間內強行攻陷了法屬印度支那的北方大城河內。

    華軍勢不可擋,以摧枯拉朽之姿凶殘地過關拔寨,並給妄圖阻擋其強大兵勢的法軍予以了毀滅性的重創。

    作為法屬印度支那北方核心的河內的瞬間淪陷讓法國政府既憤怒,又恐慌。大華陸軍在戰場上所表現出的強大戰鬥力,讓法國的高層們開始理解沙俄帝國對大華的畏懼。而在得知華軍雷霆式的軍事行動已經讓超過一萬的駐越法軍戰死、讓多達八千的法軍官兵淪為了俘虜,法國總統埃米勒·弗朗索瓦·盧貝幾近當場暈厥。

    戰火已經燃起,戰力驚人的華軍竟是已經向駐守在東南亞地區的法軍舉起了屠刀。這對整個法屬印度支那地區的法國人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法屬印度支那地區,又稱法屬東洋,乃是法國自1858年起陸續侵佔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並建立起來的法屬殖民地。1858年9月,法國人在越南中部的峴港登陸。法國要求在峴港設立領事館等單位,但被越南政府拒絕,法國因此而強行佔領了峴港。1861年,法國佔領了西貢(今胡志明市),六年後又佔領了南圻,並將其更名為交趾支那。為了擁有整個越南的宗主權,法國與當時的中國政府,也就是大清,爆發了中法戰爭,並在1883—1885年的期間佔領了越南中部和北部及柬埔寨,將越南中部更名為安南,北部更名為東京。1885年,中法簽訂天津條約,中國正式放棄越南的宗主權。1887年10月,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正式成立。隨後在1893年的法暹戰爭(暹為暹羅,即泰國)中,老撾也被收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之中。雖然法國擁有中南半島地區的實際統治權,但之前各王國的皇室仍被當作傀儡一般地被保留。從法國建立起法屬印度支那聯邦起至今,法屬印度支那曾經爆發過數次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戰爭,但都被法國統治者鎮壓下去。

    可以說,在法屬印度支那地區,法國人雖然憑藉著武力陸續征服了越南、老撾和柬埔寨,但根基卻是算不得牢固,受法殖民的越南人、老撾人和柬埔寨人,幾乎無時不刻都想把法國人趕走。而法國,甚至尚未來得及在這塊殖民地上建立起完整的殖民統治機構。

    眼下,僅下轄軍艦數艘且總噸位不過數萬噸的法國遠東艦隊已經被強大的大華海軍封鎖於西貢港和峴港內,制海權全部喪失。法國的陸軍部隊則在大華陸軍的雷霆攻勢下,儼然一副不堪一擊之姿,頃刻間便是損失了近兩萬的正規軍兵力。而與此同時,中**隊的強勢進逼,以及法**隊的節節潰敗,讓法國殖民地內的本土民族主義開始大規模滋長,似乎看到了趕走法國人之希望的越南、老撾、柬埔寨,境內的反法勢力已經開始蠢蠢欲動。

    在此等形勢之下,法國國內終於是認識到了在遙遠的東方與強大到令人髮指的大華帝國開戰的可怕後果。為了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同時也是為了保住法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殖民地,法國國內當即電令法屬印度支那總督保羅·杜美,命其「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是在「可以與大華帝國進一步協商那三個條件」的基礎上,盡快與大華帝國進行軍事和談。

    在法國駐遠東總督保羅·杜美的努力和周旋下,已經基本控制河內以北區域的大華帝國暫停了軍事行動,大華帝國與法國政府商定於1899年10月10日於法屬印度支那的首府,也就是西貢,進行正式和談。

    在制海權全部喪失、陸軍部隊損失慘重的情況下與華和談,法國政府擺出了一種臨時抱佛腳的補救姿態。局勢,對曾一度當過背後小人的法國政府相當不利。

    英德俄美,甚至是法國國內,都認為法國將會在這場和談之後,丟掉整個或至少半個法屬印度支那。法國政府,甚至已經做好了失去那塊東南亞殖民地的最壞打算。

    不過,待《華法西貢和約》,也就是後世俗稱的《雙十協定》正式簽訂,和約的內容卻是大大出乎了各國預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