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妖清

正文 第287章 好肥的一群狗 文 / 獨孤冷者

    「遷都?陛下,何不等北方局勢穩定下來之後再考慮遷都事宜?」在大華帝國政府辦公大樓的高層會議室,坐於會議桌左側首座的帝國首相李恩富一臉不解地看著坐於主位上的**。現在的時間乃是剛入12月,光緒帝退位的消息也只是剛剛傳到南京城。清帝退位的消息剛剛傳來,**卻是召集了大臣,宣佈要立即遷都北京。此等重磅決策,讓大華的群臣們不得不有所驚異。

    「遷都亦是為了更快地穩定北方局勢,使得帝國控制直隸、山西等北方大省盡快趨於實質化。朕一直認為,北京才是作為我大華帝都的上上之選。所以,盡快遷都北京,才是當務之急。」**如是說道。

    「陛下,相比於南方,北方諸省皆屬尚未開發之地,陸行交通也是相當不便利,根本不便於控制,臣覺得帝國可以在北方基礎建設基本完成的時候再進行遷都。」李恩富繼續勸說道。

    「若是那樣,那還遷過去做什麼?享受嗎?」**搖了搖頭,「現在滿清已經覆滅,我大華帝國乃是華夏神州之唯一合法政權,眼光已經不能僅僅局限於南方了。南方諸省是帝國疆土,北方諸省亦是帝國領土。帝國經過不斷斥資,已經將南方諸省開發並發展了起來,相比於民亂四起的北方,現在的中國南方的確已經相當富庶,各省的經濟和財政狀況亦是蒸蒸日上。但是,剛剛併入我大華帝國的西南諸省和北方諸省,百姓平民卻是依舊在過著食不果腹、飢寒交迫的日子。關注民生,乃是帝國的執政根本,若是不盡快穩定北方並盡快兌現之前給前清百姓許下的承諾,帝國的社稷大廈便會有著傾塌之風險。所以,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在全國範圍內施行土地改革,以安定民心。」

    「陛下,若是遷都北京,那帝國豈不是距離南洋之地更遠?這樣恐怕不便於帝國管理南洋吧~」李恩富提出了自己困惑。

    「別忘了,帝國的北疆領土已經毗鄰北冰洋,帝國在北方有著更加遼闊的疆域。」**對著李恩富露出了微微一笑,「所以,我們不能局限於眼前,我們需要放眼展望未來。現在的南方的確比北方富庶,帝國在南方的根基也確實已經相當牢固,在南方執政的確會比北方容易。但是,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投注於待開發的北方,盡快消除南北差距。再說了,我們若不遷都,難不成要讓已經名義上覆滅的前清繼續實質性地統治北方諸省嗎?」

    **的最後一句話,當即有如重彈在大臣之中掀起了軒然大波,惹得大臣們紛紛點頭熱議。的確,清廷當下只是名義上的覆滅,並未實質性地消亡,若不及時地控制住北方,清廷將隨時可能復辟歸來。

    最終,在一番熱議之後,大華帝都由南京遷往北京之事便是被敲定了下來。

    光緒皇帝宣佈退位之後,清朝也算是在名義上結束了。清朝名亡實存,大華帝國接下來要做的,自然就是接收北方政權,徹底根除滿人對華夏的統治。

    1899年12月1日,由山海關進發而來的華軍第四軍攜大量坦克、裝甲車以及自行火炮聲勢浩大地開進了北京城,並且從已經易幟的清軍手中全面接管了北京城的防務,徹底控制住了北京城。以兵不血刃之姿,華軍入駐北京之後,直接將偌大的皇城全部封存了起來,以「嚴防有人趁火打劫」的名義,嚴禁宮內包括慈禧、光緒帝在內的所有宮廷人員自由出入皇宮,並以「保護皇家財產」的名義派兵駐守頤和園、圓明園等皇家園林。與此同時,華軍還將前清所有四品以上的官員、滿清皇族和王公貴族以「保護其不受亂民侵擾」的名義全部軟禁於各自的府邸,並將其財產全部予以封存。

    1899年12月9日,包括大華帝國皇帝、大華帝國首相在內的首批大華行政人員在兩個皇家近衛師的嚴密保護下,正式入駐了北京城的中央官署,大華帝國的權利核心開始正式在暫時進入軍管狀態的北京城執政。政府機器開始在北京運作,華皇**則是不斷頒布著詔令,以穩北方。

    **在北京城頒布的第一條詔令,便是成立土改專委會,負責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全面的土地改革。參考在南方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土改政策,**下令在前清統治區丈量土地並實行均分,實現耕者有其田,同時下令免賦三年,承諾三年後所征農業賦稅不會超過每畝50斤糧。

    **在北京城頒布的第二條詔令,乃是宣佈要在前清統治區實行吏制改革,對清廷的行政機構進行大換血,他下令參考大華帝國現有的吏制結構,擇優選聘前朝官員擔任帝國政府的行政官員,盡快建立服務於民服務於帝國的開明行政體系。

    **在北京城市頒布的第三條詔令,乃是下令廢除八旗兵,將前清優秀軍官和優質士兵吸收到華軍戰鬥序列,並將剩餘的部分前清軍人轉型為皇家警察作為地方治安部隊,將兵質低劣的清軍士兵以安排工作或發放遣散費的方式予以遣散。

    在**的一條條皇帝詔令之下,大華帝國的行政人員開始在大華正規軍或者是從南方抽選出來的皇家警察部隊的保護下,開始大規模湧入前清各省,逐一對前清的地方政權予以接收。與此同時,大華帝國的土改隊伍以秋風掃落葉之姿不斷湧入各村各鎮,充當了帝國政府政府的宣傳隊伍,開始在民間大力宣傳帝國政府的土改政策以及各項惠民政策。另外,前清的軍隊也開始以一種半強制的方式不斷遭到改編或者是直接裁撤。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政權交替之中,潛伏在前清各地的帝國情報人員以及散佈在各個省市的大華商人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不僅充當了政權接收的先行軍,更是憑藉著對當地局勢的熟悉掌握使得大華行政人員對地方政權的接收變得更加徹底。在他們的檢舉之下,不少地方毒瘤得以被清除,不少前清貪官受到了懲處並被遠離了政權核心,為大華帝國贏得了不少的民心。

    為了使得控制前清各省地盤趨於實質化和徹底化,向來奉行鐵腕政策的**出動了數量巨大的帝國軍隊和皇家警察。在正規軍方面,**幾乎將鎮守北疆的第一軍、遠在南美的第二軍以及用以穩定印尼局勢的兩個主戰師團之外的所有皇家陸軍部隊全部投入到了這場規模宏大的政權接收之中。除了正規軍之外,**還從南方各省額外抽調了十萬數量的皇家警察以確保各項政令的順利實施。在軍隊和警察的助力下,帝國政府對前清政權的接收工作變得順暢了起來,不論是前清官員和前清軍人,都不得不乖乖地服從帝國行政官員的各項安排。政權交接中,該罷免的前清官員一律遭到罷免,該裁撤的前清軍隊也一律遭到了裁撤,更是有著不少思想開明的平民百姓直接被破格錄用為類似村長、村支書甚至是鎮長之類的基層幹部。整個滿清政權,自下而上,開始全面大華化。可以預計的是,在三兩個月之後,整個大清皇朝,將會死得相當徹底。

    幾乎全天下的人都沒怎麼留意,就在帝國政府不斷接收前清政權而所有前清地盤正在大變天的同時,整個皇城一直都處在封存狀態,而那些前清權貴也一直都被華軍軟禁。華皇**攜大華中樞抵達北京城已經半月有餘,可他卻是遲遲沒有對大清朝的這顆腦袋做出任何動作。抵達北京之後,**甚至從未踏進皇城半步。

    「什麼?太后要前朝宮女?要來做什麼?當使喚丫頭啊?」**眨了眨眼睛,不解地凝視著眼前的張沖。

    「太后派人發來電報,說是她要接收清宮之中的所有宮女,至於原因卻是並未說明。」張沖聳了聳肩。

    「這這這,我老娘想幹啥啊?三千多名只知道伺候人的宮女,我可沒閒錢養!我正打算出資將這批宮女全部遣散來著。」**有些頭疼地撓了撓後腦勺。

    「陛下,您怎麼可能會沒錢養呢?全天下最有錢的人不就是您嗎?」李恩富大步走來,儼然一臉調笑表情。

    「老李,你來得正好,趕緊給出出主意。你們的皇太后她老人家不知道抽什麼瘋,說是要把那三千多前清宮女全部要走。」**有如抓到了救命稻草,當即喊向李恩富。

    「陛下,好事啊!」李恩富露出著笑。

    「好個屁。養那麼多吃白飯的多浪費錢?白養三千多吃白飯的,都能養上好幾條軍艦了。」**翻著白眼。

    「陛下,宮廷婢女可不是什麼吃白飯的,她們可是有著一手絕活的。」李恩富繼續微笑著。

    「伺候人算什麼絕活?」**依舊大翻白眼。

    「陛下您這就不知道了吧?宮女雖然不允識字斷文,但幾乎人人都是女工能手,她們的針線功夫精細無比,絕非民間可與之比肩。太后向您索要宮女,應該是要將她們招入皇家繡坊沖抵繡工。要知道,太后經營的皇家繡坊已是頗有規模,旗下繡工也已經有著數千人,從皇家繡坊生產出來的錦繡,可是遠銷全球的上等刺繡,在海外諸國可是要直接賣到了天價的。另外,據臣下所知,皇家繡坊中高級繡工的月俸高達每月二十餘華幣,乃是清廷宮女五六倍不止,把這批前清宮女交給太后,故而是決計不會虧了這些前清宮女的。」李恩富對著**微微行禮,如是解釋道。

    「如此看來,還真是好事一件。」**當即眉開眼笑。感情這些宮女都是高級裁縫,看來之前還小覷了她們。正愁這些宮女沒處安置,沒想到老娘如此體貼!

    「張沖,問問我老娘,看看他要不要太監?」轉眼一想,**當即轉向張沖。

    「太后說了,不要太監,堅決不要!」張沖卻是直接搖頭。

    **努了努嘴,隨即轉向李恩富,剛要說話。

    「陛下,皇城和諸多皇家園林都需要人來看守,清宮太監本就不多,剛好可以留下來看守這些皇家產業。」李恩富正視著**,提出著建議。

    「那也行吧!」**點了點頭。

    「陛下,您真的不打算入住紫禁皇城?」李恩富猶豫須臾,隨即開口問詢。

    「不了!我打算將皇城改建為帝國博物館,用以珍藏我華夏民族的文化遺物和各類珍寶。待博物館營業之後,所有帝國公民都可以進入其中參觀。同樣的,那些皇家園林亦是如此,後期將會逐一向民間開放。」

    「陛下,您這可是在踐踏皇權。」李恩富用一種略顯異樣的眼神看著**。您自己就是皇帝,何以要這般與皇權作對?

    「我還就是踐踏了,怎麼滴?」**霸氣一哼。

    李恩富尷尬地聳了聳肩,竟是無言以對。反正中國地面上唯一的皇帝是你,你愛怎麼滴就怎麼滴吧。普天之下,您恐怕是最不像皇帝的最佳皇帝了!

    「對了,帝國財政部對那群滿清權貴的財產清算工作進行得如何了?」**問向李恩富。

    「已經基本核查清楚,臣下今日過來,也正是要向陛下匯報此事。」李恩富從懷裡摸出了一張文書,並將文書呈遞給了**,「陛下,這是資產排名前二十的滿清權貴名單及其可動財產的數量。」

    **接過那張文書,以走馬觀花之姿自上而下一掃而過。

    「靠,好tm肥的一群狗!」待看到名單上每一個人名後面所跟的那一串數字,**直接爆了粗口。這群滿清權貴,也太tmd能會撈銀子了!在這份名單中,慈禧太后自然是位居首位,她的私人財產總額竟然直接有著一億兩之多。除此之外,那些滿清的王爺們,幾乎個個都是身價過千萬的巨富。令**震驚的是,我們的李鴻章李合肥同志,我們的李大首相,竟然有著超過四千萬兩的身家,還真的是宰相合肥天下瘦。值得一提的是,那位備受慈禧寵愛的大太監李蓮英,竟然也有著超過千萬兩的私錢。單是名單上這二十人的資產加起來,其總額便是已經高達3億兩白銀。而且,這還只是這些權貴們的可移動資產。若是將其田產和房產一一進行核算,這些滿清巨貪持有的財產數目將會更加驚人。

    「老李,敢問你一年的俸祿是多少?」**深吸一口氣,目視窗外,語氣平淡地問向了李恩富。

    「回陛下,臣月俸兩千,年俸三萬。另外,再加上其他的福利津貼,加上逢年過節從陛下那領到的紅包,一年收入大概三萬五六吧。如果再多的話,恐怕就得被檢察院請去喝茶了。」李恩富如實回答道。

    「你也是首相,你覺得以你的俸祿,要多少年才能攢到李鴻章這位前清宰相的身家?」**神情一轉,一臉嚴肅地問向李恩富。

    「這?」李恩富稍稍遲疑,隨即撓了撓頭,「近些年我有私人購買皇家產業的股份,如果股票漲得快,到老了的時候贊個百萬身家應該不成問題。但是要想達到李鴻章這般身家,臣下恐怕只能直接伸手向陛下要了。」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滿清的官場,果真是腐朽到了極點。帝國執政,民生乃是根本,吏治恐怕更是關鍵。」李恩富的一句玩笑,讓**嚴肅的神色稍減,並直接發出了一聲長歎。

    「陛下,滿清貪污成風,甚至公開賣官鬻爵,到頭來到底還是葬送了這錦繡江山。我大華帝國有著賢皇引領,政治開明,制度先進,自是不可能走上前清的老路。」

    **凝視著李恩富,眼神堅定地點了點頭:「對於,關於對這些前朝權貴的處置,百官們持有什麼意見?」

    「財產充公,皇族一律格殺,永絕後患!」李恩富壓低聲音,肅然而言。

    「不行!」**當即搖頭,「我之前給過承諾,絕對不能出爾反爾。如果不兌現給大清皇族的承諾,天下百姓會誤以為帝國在民生方面的承諾也不會兌現,而蒙古等邊疆民族也會懷疑帝國在邊疆區域的誠意。」

    「那陛下的意思是?」李恩富追問道。

    「兌現承諾吧!」**歎了口氣。

    「陛下,愛新覺羅氏若是留著,遲早都是個隱患。」李恩富勸說道。

    「帝國根基在於民。只要百姓擁護政府,這些前朝舊人只能給我們以警示。若是他們想搞什麼復辟,到時候再全部一股腦殺了也不遲。」**聳了聳肩,眼神卻是相當堅定。懦弱膽怯之人才會走極端,

    「那這些前朝權貴的財產?」李恩富試探道。

    「北方和西南諸省需要修路,**新疆需要大開發,舉國上下也是要廣建學校,到處都需要錢。而且,之前的承諾中只是許諾保障大清皇族們的合法財產安全,對於前朝皇族的不合法財產,以及那群貪官貪污所得,自然是要全部充公服務於民的。」**露出了一絲詭異的微笑。

    「臣明白了。」李恩富回應一笑,點頭應諾。

    就這樣,在華皇**的授意下,大華帝國終於開始將封存了二十多天的紫禁城以及各位王公貴族的府邸逐一解封,並且開始對這群滿清權貴予以「善後處理」。

    清宮之中那三千多名宮女或者是低階妃嬪大抵被招入了**老娘的皇家繡坊,直接棲身大華帝國的中產工薪階級行列,成為了一名名中級或者是高級繡工,最終大抵也都過上了還算富足的生活。

    清宮之中的那一千多名太監,大抵留在了待改建為博物館的皇宮或者是皇家園林,專事負責看守這片帝國產業,也算是一生衣食無憂。

    滿清的權貴們被剝奪了全部特權,僅被保留了爵位的頭銜,大部分的可移動資產也因「被裁定為非法」而被充公,所有的田產均以天下土改的名義全部充公,房產也只是被保留了用於居住的一座,其餘大抵被以拍賣的形式賣與了民間富人。面對此等結局,這些得以保住了性命的大清權貴,只得選擇默然接受。現如今,天下已經易主,江山已經不再是滿人的江山,他們這些滿清權貴,還能安身立命,已經是華皇**的無限恩賜了。要知道,如果當初他們拒絕**提出的和平入華的條件,待凶悍的華軍攻破京師,這些滿清權貴恐怕全部都得身首異處。

    包括李鴻章在內的諸多大清權臣,大抵被查抄了部分財產,除少數親華大臣得到**重要之外,其餘的前清大臣大抵被遠離了權利中心,不少人則是在帝國的指引之下轉型為了商賈。對此,**給出的解釋是,這些清官太貪,很容易玷污大華官場。與其讓他們在往後的從政期間因貪入獄,不如讓他們自行謀取一條生財之道——下海經商。畢竟,大華的商人,從來不會因為錢太多而被檢察院請去喝茶。

    光緒皇帝被賜封了一個親王爵位,被准許與他皇后和兩個妃子,也就是皇后葉赫那拉氏、珍妃和董妃,一起生活在宮中。

    慈禧太后也被准許在宮中生活,被她恩寵了一生的大太監李蓮英到底也是沒有離開自己的主子,在被帝國政府查抄所有財產之後,選擇了繼續盡心盡意地服侍著這個徹底失去了權利的老女人。

    隨著這群前朝舊人一一被發落,這滿清的江山也算是徹底走到了盡頭。

    在整個世界即將踏入20世紀的時候,大清朝,亡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