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太子妃

正文 第102章 污蔑 文 / 風吹翦羽

    北庭節度使的兵馬朝著雲城而來,竇珩在對方的大軍抵達前,便帶著杜茹菲出城迎了過去。兩軍相遇在雲城西南方二十里處。北庭節度使並沒有親自前來,而是派出他的下屬雲州刺史。

    原本坐在雲州刺史位置上的是程家,但打從程柔入宮後,先皇便將程家召回京都,雲州刺史的位置便落在了北庭節度使一派人的手上。由於雲州刺史算是北庭節度使一手提拔起來的,自是唯他馬首是瞻,這一次胡人突然進犯,北庭節度使壓下軍情不報,也不派兵援助雲城等縣城,縱使雲州刺史心裡焦急,卻也不敢違逆北庭節度使的意思。

    雲州刺史自然著急,畢竟先前失守的幾個縣城,還有現在苦撐著的雲城都隸屬於雲州,是他這個刺史轄下的縣城,如今幾個縣城有難,他身為刺史卻袖手旁觀,心裡自是不得勁兒,好容易節度使終於發了話,使他領了五萬精兵前往雲城。

    雲城在附近幾個州中算得上是一個頗具規模的縣城,城裡人口大約有五萬多人,平日裡往來的商隊也不少,周邊的田地富饒廣大,因此居民的生活富庶安康,可以說是個熱鬧的縣城。當初竇琬初到雲城時,心裡便不由得感激聖人,縱使聖人對她的態度不熱絡,但聖人賞給她的湯沐邑卻很不錯,雖說比不得江南等地,但也夠她嚼用一輩子了。

    況聖人本來便想將傅玦派往西北,在西北附近來說,雲城算是個頂好的縣城的,倘若聖人無心,大可隨意丟給自己一塊貧瘠的地方,畢竟北邊的環境條件和南邊比起來自是差了一些的,就算聖人將北方中最為富庶的一塊地封給她是看在駙馬的面子上補償他們,總歸是他們得了好處,心裡自是感激的。

    而如今因著胡人進犯邊境,雲城裡大部分的百姓都跑了,原本熱鬧的縣城頓時變得蕭條安靜,街道上再也見不著人影,本來一個偌大的縣城,裡頭的人竟是走了個七七八八,五萬多的人口只餘下一萬不到。遇上了雲州刺史帶來的五萬大軍,無異於螳臂擋車,當然,除去傅玦等人之外,雲城的徵人還以為雲州刺史是來支援的,殊不知對方是打著和胡人前後夾擊的主意,想要快速攻下雲城。

    竇珩這次帶來了十六衛中的左右衛、左右驍衛及左右金吾衛這六支,再加上京都外各府的府兵,總共約有十萬大軍,因此他將一半的大軍留守雲城,自己領了另一半前去迎戰雲州刺史的五萬精兵。

    雲州刺史遠遠的便見到大周軍隊的軍旗飄揚,雙方在距離彼此一里時停了下來,然後各派出一個士兵喊話,雲州刺史騎在馬上,心裡有些忐忑,按照節度使所說,傅玦應是正在等著援兵,若是見著他來了,夾道歡迎都來不及,如今怎麼會派兵前來和他叫陣?難道對方早已識破他的來意?

    他定了定心神,在心裡安慰自己,傅玦應當不知道自己的來意,就是他也是出征前夕才被節度使召到面前細細囑咐,傅玦遠在千里之外,是絕對不可能知曉節度使的計劃的。想來他們只是謹慎些,畢竟現在是非常時期,有一支大軍靠近雲城,傅玦自是會提高警覺。

    只是他才剛安慰完自己,對方的士兵便說節度使夫人在他們的手中,倘若他們不退兵,便等著替節度使夫人收屍罷。

    雲州刺史心下一凜,倏地回想起節度使的交代,他在臨出發前,得了節度使的密令:若是夫人落在了敵方之手,不用顧忌。原來節度使早就知道夫人的下落,也早就料到了對方肯定會將夫人推出來,所以才會有此交代。雲州刺史心下雖有些不忍,不過卻也將節度使的意思傳達出去。……

    同時,湖陽長公主的駙馬傅玦領兵叛變,先是和胡人同流合污佔據了雲城,後又捉了節度使夫人為人質,威脅節度使退兵的消息,瞬間便傳得沸沸揚揚的,且很快就傳回了京都。沒多久又傳來就連晉王世子竇珩似乎也被傅玦策反,加入了傅玦陣營的消息。

    接二連三的消息就像一石激起千層浪,比北方和西北失守的消息更駭人聽聞,沒承想駙馬竟是造反了,傅家本就在年初時的清洗受到波及,此時傅玦領兵造反的消息傳回京都,傅家的處境自是更為艱難。

    宮裡,聖人卻是沒有對這個消息做出反應,早朝上眾臣隱晦的交換眼神,沒想到直到退朝,聖人都不曾說起傅玦叛變的事兒。

    待到早朝結束之後,大臣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尚書令、侍中、中書令等人眉頭深鎖,他三人分領尚書省、門下省和中書省,官行宰相職,此次胡人突然進犯,再加上長公主駙馬和晉王世子疑似造反,他三人自是忙翻了天,同時還得琢磨著聖人的心思,可謂是操碎了心。

    其實要尚書令來說,自是不相信傅玦和竇珩會反,只是坊間傳言甚囂塵上,且雲城已有多日未傳來軍情,眾人心裡難免嘀咕,此時尚書令是懷疑,雲城的消息怕是被半路截了,若是如此,污蔑傅玦和攔截消息的,應是同一路人才是。

    尚書令將猜測說了一遍,侍中和中書令自也是同意萬分,看來傅玦和竇珩被人盯上了,有人拼著國難當頭,也要將這二人拉下墊背,這樣歹毒的心思,實是讓人膽寒,且如今胡人的軍隊來勢洶洶,眾人不想著同仇敵愾一致攘外,竟是開始內哄,如此的臣子,就是才識過人也不能重用。

    尚書令三人的對話,自有人一五一十稟報給竇淳,此時竇淳正和卓驚凡在書房裡翻閱傅玦的密報。對於傅玦被人潑了髒水,竇淳心裡自是有氣的,再怎麼說傅玦都是他親自賜婚的駙馬,背後的人在污蔑傅玦的同時,不也是暗指他沒有眼光麼?再者竇珩也是他親自任命為兵馬大元帥,倘若竇珩也出了問題,他有眼無珠、識人不清的過錯豈不是就坐實了?

    「如此看來北庭節度使還有些腦子。」卓驚凡淡淡地說道,在背後傳出這些危言聳聽的假消息的人,自然是懷有狼子野心的北庭節度使。他一邊使人壓著雲城傳回京都的軍情,一邊派了不少人四處散播傅玦和竇珩已反的消息,為的便是打擊民心,同時也可以激起群眾對聖人的不滿,先不說傅玦,就說竇珩可是聖人親自選定、任命的大元帥,此時發現大元帥德行有虧,眾人雖然嘴裡不敢說,只怕會在心裡嘲笑聖人不如先皇英明。

    且北庭節度使先一步污蔑傅玦和胡人勾結,若非傅玦是竇淳的心腹,長此以往下去,難保竇淳不會信了這謠言,屆時竇淳一氣之下抽回對雲城的援兵,傅玦的下場不是死便是降。

    死了還好說,降了便又坐實他和胡人勾結的傳言,可以說這一招實是狠毒,北庭節度使的腦子挺好使的,加之他遠在通州,天高皇帝遠的,可說是一手遮天了,通州附近幾個他轄下的州府,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傳出來的消息自然都是他愛怎麼說便怎麼說了。

    就是竇淳也不得不承認,北庭節度使這時機掐得真好,且一環扣一環,想起先前他的夫人遠赴雲城,讓竇淳不得不懷疑,是不是一開始他的夫人便是一個誘餌。若是杜茹菲能夠真的挾持竇琬還好,就是她失敗了不怕,北庭節度使還有其他招數在後頭等著。

    「很有可能,否則堂堂一個節度使夫人,如何會使出這樣下三濫的招數?怕是一開始節度使便將她當棄子在用了。」卓驚凡點點頭,頗為同意竇淳的猜測,起初見到傅玦的密報中說節度使夫人曾經軟禁竇琬時,他便很是疑惑。

    畢竟節度使也算是三品官,節度使夫人怎麼說都是個三品的郡夫人,她不會不知道,挾持軟禁一個長公主的罪名有多大,可她還是自降身份的做了。且在她失敗後北庭節度使不聞不問,任由她被關在雲城裡,就是胡人攻城了都沒想過去把她救出來,要知道,若是傅玦守不住了,節度使夫人也會陷入危險之中。

    可這些節度使都不管,直到竇珩的援兵到了,他才開始有所動作。如此,要說他對杜茹菲有多深的情意,卓驚凡是一點兒都不信,能夠將髮妻當作棋子的人,想來也是心性殘酷之輩,如此心狠手辣,若是留下必成後患。

    可就在他們打算對北庭節度使出手時,節度使夫人被害身亡的消息先一步傳來了。

    原來當日竇珩領著大軍前去和雲州刺史叫陣時,雲州刺史絲毫不管杜茹菲的死活,甚至在竇珩要求談判時,一箭將杜茹菲給射死了。杜茹菲一死,雲州刺史反過來賊喊捉賊,讓人傳出竇珩殘忍殺害節度使夫人的消息,短短幾日內,便將傅玦和竇珩渲染為兩個窮兇惡極、殘酷冷血的賣國賊。

    朝廷上自是一陣撻伐傅玦和竇珩的聲浪,在這樣的情況下,晉王稱病不上朝,昔日和傅家或晉王走得近的人家,也開始疏遠他們。接著有人提起如今竇珩已被證實和傅玦狼狽為奸,應當奪去對方兵馬大元帥的身份,且胡人來勢洶洶,聖人理應指派更為適合的人選出征才是。

    竇淳坐在龍椅上,淡淡地說道:「那麼眾位愛卿覺著誰最合適呢?」他的眼神掃過第一個站出來提議的大臣,還有那位大臣身後幾個附議的臣子。

    幾個大臣被他的眼神掃中,心裡都是微微一涼,卻硬挺著沒有退縮,嘴裡說著冠冕堂皇的大道理,總之便是晉王世子是亂臣賊子,聖人趕緊擼了晉王的爵位,將他們一家捉拿下獄才是,還得擼了竇珩的世子名頭和兵馬大元帥的職稱,就是傅家也不能放過。

    喔,還有湖陽長公主,雖說她是聖人的妹妹,但是她的駙馬造反了,她也是逃不開責罰的,理應剝奪長公主頭銜和尊貴,貶為庶民才是。

    說來說去,幾位大臣們便是要聖人趕緊做出處置,不能容傅玦和竇珩二人在外逍遙,至於胡人大軍是什麼?大臣們只顧著勾心鬥角,哪裡還記得在雲城外虎視眈眈的胡人大軍。竇淳自是看得出他們的心思,他的心裡早前就憋了一團火,這些大臣沒有眼力見,非要撞上來,竇淳不收拾他們都說不過去。

    幾位大臣你看我我看你,心裡都有自己想要舉薦的人選,竇淳見他們眼神閃爍,心裡冷笑一聲,也不著急,只是好整以暇的坐在上面等著大臣們開口舉薦。

    最後第一個提議的大臣一咬牙,上前一步行禮說道:「聖人容稟,微臣以為鄂國公府的虞三郎能擔此重任。」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開始竊竊私語。

    「鄂國公府的虞三郎?」竇淳挑了挑眉,在腦子裡過了一下鄂國公府的情況,這才想起這一位國公府的三郎君是庶出,在新一任的鄂國公襲爵之後,鄂國公便遠赴邊疆,國公府便由幾個弟弟代為掌管。

    其中鄂國公一母同胞的親弟弟虞二郎自幼體弱多病,已於幾年前去世了,所以現在鄂國公府可說是由虞三郎一力做主,畢竟鄂國公駐守邊疆,一年到頭都不在京都,國公府裡自是需要一個郎君坐鎮。自打虞二郎去了之後,虞三郎一改往日的低調平庸和老實,竟是開始顯露出才華來,虞老夫人這時發現對這個庶子看走了眼,也是來不及了。

    只竇淳沒想到,會在此時聽見虞三郎的名字。他面無表情的打量著提議的大臣,直把大臣看得冷汗直流,這才緩緩地開口說道:「林愛卿,若是朕無記錯,虞三郎可是你的女婿?」

    「回聖人,虞三郎確實是微臣的女婿。」那一位林姓大臣恭敬答道。

    「為自家的女婿謀前程,說來也是無可厚非,只出征平亂是多大的事兒,你薦舉一個不曾上過戰場的文人,豈不是太過兒戲了?!」竇淳一邊說著,語氣越來越冷凝,到後來已是沉聲怒喝。

    「聖人息怒,微臣斗膽多說一言,鄂國公府上世代出名將,虞三郎自小養在老鄂國公膝下頗得真傳,倘若聖人開恩給予三郎一次機會,三郎必會替聖人拿回西北,一雪先前之恥。」林姓大臣立時跪了下來,慷慨激昂的將虞三郎誇了一通。

    「聖人容稟,林尚書此言差矣,眾人皆知虞府三郎君喜好詩詞歌賦更勝武學,當日老鄂國公還在時,便曾說過唯有虞大郎肖似其父,怎麼多年過去,卻成了虞三郎頗得真傳?」林尚書語音剛落,便有另一個大臣出列說道,語氣中的諷刺意味濃厚。

    林尚書聞言自是滿臉通紅,這是給氣的,他趕忙又解釋一番,眾人見聖人並沒有怪罪的意思,只是端著一副高深莫測的表情聽著林尚書和另一位大臣辯駁,又見林尚書不遺餘力的薦舉自家女婿,趕忙紛紛上前一步薦舉自己看好的人選,同時不忘抹黑他人提出來的人選。一時間早朝上只聽聞眾臣你一言我一語的抨擊對方薦舉的人,互揭短絀,這個說那個手不能提,那個說這個不知變通,過於木訥,到頭來每個人都有缺點,就是虞三郎都被說成是個言過其實的紈褲子弟。

    待到後來,竇淳終於厭了,對著呂福使了一個眼色,呂福自是趕忙出口喝止眾位大臣的吵嚷,眾位大臣醒過神來,趕忙呼啦啦跪倒一片請罪,竇淳也沒叫起,只是淡淡地說道:「諸位愛卿的意思朕瞭解了,既然你們這麼看不上旁人薦舉的人,那也行,你們便自個兒上罷。」

    跪在底下的眾臣聞言心裡一驚,聖人這是什麼意思?還不待他們揣摩出來,便聽竇淳冷著聲音說道:「林尚書,左侍郎,徐少卿聽令,朕命你三人帶兵前去支援北庭節度使收復雲城,即日啟程不得有誤,退朝。」語畢站起身來一甩衣袖便離開了,只餘下諸位大臣傻跪在原地,而被點名的三個大臣則是癱軟在地。

    早朝上鬧的這一出,卓驚凡很快就聽說了,待到竇淳氣沖沖的回到書房時,卓驚凡已經備好了去火的清茶等著他。

    「喝口茶歇歇氣罷,你又不是不知那些大臣的心思,至於和他們置氣麼?」卓驚凡拉著竇淳在書案後坐下,又親手替對方斟了一盞茶,然後推到對方面前笑著說道。

    「現在都什麼時候了,他們還只會和自己人鬥!傅玦在雲城苦苦支撐,朝內眾臣不說相信他,還如此的落井下石,輕信流言,讓我怎麼不生氣?」竇淳沒好氣的說道。

    「三人成虎,北庭節度使截了雲城的消息,京都裡無法得知外面到底是個什麼情況,自是旁人怎麼說便怎麼信了。」卓驚凡歷來都曉得傳言的厲害,人云亦云是大多數人的通病,能夠透過表面看見真相的人不是沒有,只是極少。

    況雲城遠在千里之外,眾人看不見真相,又如何能分辨得出流言的真假。北庭節度使便是利用了這一點,才如此肆無忌憚的使人散佈謠言。……

    ******

    遠在雲城的傅玦自是不知京都裡已經為了他和竇珩快吵翻了天,當日竇珩和雲州刺史的交涉破裂,兩軍狠狠地打了一仗,最後是竇珩勝利了,不過竇珩的勝利傳回京都,眾臣都笑不出來。畢竟在眾臣眼裡,竇珩已經是亂臣賊子,雲州刺史和竇珩打,這是討伐亂賊,贏了是平亂,輸了雖說刺史討不了什麼好,但竇珩肯定錯得更大。

    而雲州刺史和竇珩的這一仗,似乎也證明了竇珩已經反了,否則雲州刺史明明是去支援的,竇珩又何必將對方打得落花流水?再說雲州刺史代表著大周,竇珩和大周的軍隊打個你死我活,豈不代表他心裡已無大周了?

    就是先前對於傅玦和竇珩叛國還有些不信的大臣,經過此一戰役,不信也都信了。

    就在此時,竇琬的一封書信送進了雲城,傅玦看過之後,這才曉得北庭節度使竟然如此卑鄙,他將賀錚和竇珩找來,把信給二人看,賀錚閱畢怒拍書案,「好一隻胡人的走狗!竟將這盆髒水潑到我們頭上!」

    「怪道那一日雲州刺史毫不留情,本世子才剛將杜夫人推出去,對方就咻的一箭,將人給結果了。」竇珩聳聳肩,似笑非笑的說道。

    「如此心狠手辣,果然和胡狗是一丘之貉。」傅玦冷笑著說道。

    而一旁的賀錚則是沉著臉,忍著心裡蓬勃的殺意,比起傅玦和竇珩兩人,他對北庭節度使和胡人的恨更深,因著賀家的滅門之仇和西北的失守,他可說是恨不能飲其血、啖其肉。

    「如今雲城的失守與否可說是至關重要,我敢打包票,便是因著忌憚我等,北庭節度使才會按兵不動,雲城一日未失,他便一日不敢直接南下。」傅玦摸摸下巴,突然話音一轉,開口說起其他。

    「嗯,先不說各府還有府兵,就是入了京都還有十六衛,更不用提宮裡的北衙禁軍了,北庭節度使只要腦子正常,便不會衝動行事,他若不先將我們滅了,屆時就是我們和京都將他裡外包夾。」竇珩唇角勾起一抹冷笑說道。

    「只是我擔心胡人久攻不下會狗急跳牆,他們手上還有不少火藥,我們得想個法子才好。」傅玦望著一旁的佈防圖,神色中有些凝重。胡人有火藥一事,在賀錚和竇珩初到雲城當日,他便說與他們聽了,這些時日以來,他們本以為胡人會利用火藥攻城,可等了又等,卻始終不見對方使用,使得傅玦三人更是不敢掉以輕心。……

    而此時城外胡人的紮營處,胡國將軍的營帳裡,將軍正和其他幾位將領在議事,軍師則是坐在一旁,垂著眼睛靜靜聽著眾人的談話。

    待到將軍將事情都吩咐下去之後,幾位將領便離開了將軍營帳,將軍一轉頭,便見到了沉默不語的軍師,他有禮地說道:「不知軍師覺得本將軍方纔的計劃是否可行?」

    「甚好。」軍師沒有抬頭,只是淡淡地說道,不過短短兩個字,便使得將軍精神一振,面上透出得意和欣喜,「能得軍師的稱讚,是本將軍的榮幸。」軍師眼神中閃過一絲不屑,嘴裡仍是不斷恭維著,直到帳外士兵稟報,胡王有消息到,將軍這才起身前去迎接胡王派來的使者。

    將軍離開之後,軍師這才緩緩地抬起頭,面上滿是嘲諷,他伸了伸懶腰,起身離開了將軍營帳,帳外的士兵們見了他都是恭敬得很,他施施然的走在營地中,漸漸往著放置糧草的營帳走去。

    守在營帳前的士兵見了他,趕忙行禮問安,軍師面上掛著溫和的笑容,溫聲說道:「諸位辛苦了,將軍已交代下去,今晚便會備下酒席犒賞大家。」士兵聽了自是高興得很,軍師則是站在一旁眼神閃爍望著士兵們。

    作者有話要說:akyin扔了一個地雷投擲時間:2014121923:17:12

    sabrina愛晟敏扔了一個地雷投擲時間:2014121913:56:44

    謝謝親們的地雷,麼麼噠∼╭(╯3╰)╮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