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太子妃

正文 第104章 敗退 文 / 風吹翦羽

    這一夜,雲城裡的傅玦不敢鬆懈,城外胡軍的駐紮地也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氛,亥時中,守在雲城城牆上的士兵突然瞥見城外遠處火光沖天。m.樂文移動網士兵們趕忙去通報傅玦,傅玦匆匆地上了城牆,瞇眼眺望,不久後沉聲說道:「去探。」

    探子的身影快速的消失在夜色中,不知過了多久,探子終於回來了,面上帶著一抹喜色,「稟駙馬,胡軍放置糧草的營帳不知怎麼的,竟是起火燒了,現在胡軍營地裡為了救火可是忙得一團亂。」

    傅玦一聽精神一振,立馬調派兩隊前鋒前去攻打胡軍,他自己也整裝,領著後頭的精兵隨後跟上,傅玦大半夜的突然出兵,自是驚動了賀錚和竇珩,賀錚瞭解情況之後,也帶著兵前去援助傅玦,竇珩則繼續守在雲城裡。只是傅玦和賀錚剛走,負責西北方的探子便沖了回來,說是有一大隊人馬摸黑正在靠近雲城,估計再有一個時辰就要殺到雲城底下了。

    竇珩心下一凜,西北的胡軍終於來了。自打西北失守之後,他們便料到了會有這麼一天,西北和北方兩路的胡軍終將會合,屆時便是十萬大軍要對抗幾十萬大軍。

    只是他們嚴陣以待好一陣子,卻遲遲沒有等到西北的胡軍南下,他們派了不少探子守在路上,密切注意著敵軍的動向,連日來白日裡一隻蒼蠅都看不見,沒承想胡軍會搞夜襲,竟是大半夜的朝著雲城撲來。

    與此同時,西南方竟也有異動,竇珩勾起唇角冷笑一聲,「這前後腳的,還是同一個時辰,馮棋山把別人都當傻子麼?!」胡軍不動,馮棋山也不動;這胡軍來了,馮棋山也來了,這是想要前後夾擊拿下雲城麼?來便來,他竇珩倒要看看,馮棋山有何三頭六臂!

    北庭節度使馮棋山突然命林尚書等人趕路,林尚書三人心裡疑惑萬分,但也不得不隨著馮棋山的兵馬行動,畢竟他們是奉了聖人之命前來支援馮棋山的。

    傅玦和賀錚趁著北方胡軍忙著救火,殺了敵方一個措手不及,胡國將軍也沒料到糧草被燒了,他正忙著指揮下屬救火,便聽見周賊打過來了,趕忙領兵出戰。眾士兵一會兒被命令先救火,一會兒又被命令要跟隨將軍出戰,壓根兒不知道該聽哪一道命令。

    而將軍這時正忙著尋找軍師,結果手下士兵卻告訴他,軍師不在營帳裡,他們找遍了整個軍營,都沒發現軍師。將軍心裡咯登一下,難道軍師被周賊給捉了?今夜的糧草起火和周賊有無關係?莫非他的營地裡有周賊的奸細?將軍一瞬之間腦中便想了無數個可能,偏偏沒把糧草起火的原因想到軍師頭上。

    而將軍遍尋不著的軍師,此時早已離開了北方的胡軍營地,正往著東方而去。

    傅玦和賀錚領兵殺進北方的胡軍營地,他們來勢洶洶,很快就將胡軍殺了個落花流水,胡國將軍領著胡軍抵抗,一路打一路退,竟是足足退了幾十里,傅玦和賀錚沒有繼續追擊,因著竇珩傳來消息,西北的胡軍下來了。

    傅玦和賀錚當下很快就議定了,由傅玦領兵回頭攔截胡軍,賀錚守在北方,防著北方的胡軍又回頭和西北的胡軍兩麵包夾他們。

    北方的胡軍還不曉得西北的胡軍下來了,本來雙方應是通好氣的,可惜西北胡軍的來信都被軍師給截了,且軍師竟冒名頂替將軍和西北通信。因此這一次夜襲計劃北方將軍壓根兒就不知曉,不僅不知曉,還被軍師攛掇著犒賞手下將領們和士兵吃酒,這一吃便吃出了問題,糧草被燒了不說,吃了酒的士兵如何擋得住殺氣騰騰的大周士兵?

    傅玦和賀錚自是不知胡軍被自個兒的軍師給陰了,他們只覺著今夜的胡軍沒有往昔的驍勇善戰,竟是有許多人連刀都拿不穩,使得他們越殺越勇,一口氣便將對方給逼退了幾十里。

    待到傅玦領著兵回到胡軍的營地,營地中營帳東倒西歪殘破不堪,整個營地瀰漫著燒燬的味道和血腥味,除此之外,竟還有淡淡的酒氣,傅玦將整個營地仔細巡了一遍,這才知道胡軍入夜前竟是吃了酒席。

    同時手下來報,糧草的營帳會起火是人為的,他們發現了縱火的痕跡,傅玦挑了挑眉,難道胡軍裡有內鬼?可他不曾聽聖人提起,這內鬼應當不是大周人,也不知道對方是何來歷、是敵是友?他將這事兒暫且放在心裡,想著打退了胡軍之後再趕緊回報給聖人。……

    另一邊,西北胡軍本以為北方胡軍已經做好準備,因此按照原定計劃一路南下,可就在半路上,事先出發的探子回報,說是北方胡軍營地起火了,且傳出不少廝殺聲,看來是大周士兵殺過來了。

    西北胡軍的將軍聞言一凜,難道是周賊識破了他們的計劃?他趕緊又派了探子去探,不久後探子回報,北方胡軍被打退了幾十里,若是他們按照原本的腳程,屆時趕到營地後等著他們的怕是大周的士兵了。

    西北將軍沉下臉來,此次進攻是配合了馮棋山的西南軍隊,北方竟是臨時出了紕漏,此時是打還是不打?……就在西北將軍猶豫時,西南方的馮棋山也收到了北方營地出事的消息了。

    馮棋山的軍隊已經離雲城不遠了,按照他和胡軍的約定,這時候西北和北方的胡軍應當已經集結,並且朝著雲城發動猛攻,雲城忙著對抗北方的敵人時,南方的守備必有所疏漏,他的大軍便可趁機從南方攻入雲城。

    可是他派出去的探子回報,雲城南邊城門的守備森嚴,似乎早就算準了他們會來,竟是連一點兒疏漏都沒有。馮棋山聞言心下暗恨,這樣的大好機會,竟被那群頭腦簡單只會喊打喊殺的蠻夷給浪費了。他陰沉著臉瞪著雲城的方向,只是片刻的思索,然後竟是直接帶著兵回頭,退回了通州。

    西北的將軍不知道馮棋山放棄了今夜的計劃,他考慮過後,還是繼續前進,畢竟機會難得,就是少了北方一路,憑著他和馮棋山的大軍,要拿下雲城應該不是難事。西北將軍信心十足,領著胡軍一路殺向雲城,在半途上便遇上了傅玦的精兵。

    西北的將軍如意算盤打得好,此刻馮棋山應該也到達雲城了,雲城那裡肯定騰不出手來援助北方,他一鼓作氣殺過去,或許在天亮前就能拿下雲城也說不定。西北將軍想得很美好,卻不知道他的同盟已經退縮了,原本三路的兵馬只餘下他一路,他還傻楞楞的往雲城衝過去。

    同時,西北大軍的後方突然冒出一小支隊伍,配合著傅玦前後包夾了西北大軍,原來竟是竇珣領著殘餘的賀家軍,一路尾隨著西北胡軍,傅玦見到竇珣自也是高興得很,他和賀錚原以為竇珣也折在西北了,沒承想對方竟還活著。……

    馮棋山的突然退兵自是引得林尚書等人疑惑萬分,馮棋山只是淡淡地說道:「探子來報,胡軍都集結在雲城了,若是我們貿然進攻,怕是討不了好。」林尚書等人聞言一驚,左侍郎更是脫口而出,「西北和北方的胡軍都集結在雲城了?」

    「嗯。」馮棋山點點頭,不遺餘力的抹黑傅玦等人,「我派了探子潛入雲城,探子說傅玦已經大開北邊的城門迎入胡軍,原本我是想趁著胡軍還未到,先殺傅玦一個措手不及,沒承想我們的兵馬未到,胡軍竟是先到了。」馮棋山意有所指的說道,林尚書等人的臉色微微一變,左侍郎較為沉不住氣,聞言便冷聲問道:「馮公這話是什麼意思,莫非馮公以為我等向胡軍通風報信不成?」

    「侍郎何必如此激動,我什麼也沒說,只是奇怪胡軍早不動身、晚不動身,偏偏在我們要突襲雲城時就到了雲城,你們說說,這難道是巧合麼?」馮棋山一臉譏誚的望著眾人。

    林尚書三人面色難看,馮棋山這話就差直接說出是他們其中一人通敵賣國,將軍情洩漏給胡人了。這個指責太過嚴重了,要知道,通敵叛國可是誅九族的死罪,節度使這樣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要將如此大的罪名安在他們的頭上,這讓林尚書三人怎麼會服氣?

    因此三人中官職最高的林尚書淡淡地說道:「是不是巧合一查便知,若無真憑實據,馮公僅憑猜測,此等話語還是少說為妙,聖人派我們前來是為了助馮公一臂之力,不是為了背黑鍋來的。」林尚書的語氣雖然平靜,可隱藏在其中的怒氣一聽便知,而左侍郎和徐少卿二人也都站在林尚書身後,一臉不悅的望著馮棋山。

    馮棋山倒沒想到,往日沉默的林尚書此時會跳了出來,且張口便是暗指他污蔑,還要他拿出真憑實據來,馮棋山自打成為節度使之後,在通州等地可謂是一人獨大,已經有許多年不曾遇見敢反駁他的人。此時被林尚書這一頓說,臉色已然是難看得不行,且這林尚書和他同是三品官,誰也沒比誰高貴,如今林尚書竟敢仗著是京都出來的,還抬出聖人的名頭壓他,他若是不將對方收拾了,日後誰還將他這個節度使放在眼裡?

    「要證據是罷,來人,將左侍郎拿下!」馮棋山也不客氣了,直接命人拿下左侍郎。林尚書和徐少卿面色大變,只聽見馮棋山繼續說道:「你們何不問問左侍郎,前一陣子夜夜摸到我的正院來有何要事?且還不只一次潛入我的書房!」

    馮棋山話音剛落,左侍郎便渾身一抽搐,徐少卿見狀驚呼一聲,「不好!左侍郎想要自盡!」眾人連忙望去,只見左侍郎露出一絲古怪的笑容,隨後嘴角便流出一絲血跡,面色開始發青,徐少卿幾步上前,伸手用力扳住對方的下巴,可已經來不及了,左侍郎已經含毒自盡了。

    左侍郎的死彷彿坐實了他的罪名,林尚書臉色難看不已,馮棋山冷哼一聲,「畏罪自殺,死有餘辜!林尚書,現在你還有什麼話好說?」林尚書冷著臉沉默不語,馮棋山心裡嗤笑,這個左侍郎倒是幫了他大忙,根本不用他栽贓,自個兒就表現出一副心虛的樣子自盡了,省了他不少工夫。

    左侍郎的死,使得林尚書和徐少卿心裡繃著一根弦,徐少卿在想什麼林尚書不知道,他此刻心裡滿滿的都是疑惑,難道左侍郎當真將軍情洩漏給胡人?可他是什麼時候洩漏的?又是如何洩漏的?

    況且,馮棋山既然發現左侍郎有問題,何不在他還沒將消息洩漏給胡人之前,便將對方給拿下,事後放馬後炮有何用?他們的突襲計劃都被毀了。林尚書越想越覺得不對勁,這馮棋山的行事真是矛盾得很,且隱隱有一絲古怪。

    可還沒等他想明白便又出事了,幾日後徐少卿竟趁夜刺殺馮棋山,將馮棋山殺重傷之後,隨即便逃逸無蹤。……

    ******

    林尚書等人領兵出征之後,朝廷上消停了好一陣子,因著馮棋山攔截了雲城傳回來的消息,所以滿朝文武還不曉得昨夜雲城打了大勝仗,不只是將北方胡軍打退幾十里,就是西北胡軍都沒討得了什麼好。

    竇淳自是對雲城的消息瞭如指掌,同時他也收到了左侍郎自盡、馮棋山重傷的消息。他將密報遞給卓驚凡,淡淡地說道:「馮棋山沒死。」

    「只剩一口氣,離死也差不多了。」卓驚凡翻閱著密報,不以為意的說道。竇淳抿了抿唇,皺眉說道:「那個左侍郎是怎麼一回事?」

    「不曉得,我總覺著還有一方人潛伏在暗處,你瞧瞧這裡,傅玦說北方胡軍的糧草被燒燬了,可不是我們的人做的。」卓驚凡頓了頓,又拿起另一份密報,「你再看這裡,左侍郎偷了許多馮棋山的機密,這左侍郎也不是我們的人,看起來似乎有人想要將這池水攪得更渾。」

    「徐少卿怕是發現了什麼,才會對馮棋山下手,只是他為何失蹤了?」竇淳敲著書案皺眉說道,徐少卿便是他和卓驚凡挑出來的密探,原本徐少卿該潛伏在馮棋山身邊的,可他竟然刺殺了馮棋山,刺殺後卻沒有消息傳回來,這讓竇淳不解的同時也很是不滿。

    「怕是遇上了麻煩。」卓驚凡瞇了瞇眼,就是徐少卿想要弄鬼,還有一個林尚書呢,當初在早朝上林尚書之所以舉薦鄂國公府的虞三郎,這都是和竇淳事先套好的,林尚書這一個吏部尚書的位置是竇淳一手提拔上來的,當初因著吏部侍郎胡家牽扯進禁軍統領逆謀一案,連吏部尚書也受了連累,事後竇淳清洗朝堂,一連擼了好幾個重臣,然後將他的人手安插1進去,其中林尚書便是竇淳的人。

    林尚書接替了吏部尚書之位後,為人低調且保持中立,使得朝中大臣竟是沒看出來,這吏部尚書其實是聖人一派的。而此次領兵出征,徐少卿是明面上的密探,而林尚書便是隱藏起來的棋子,還有一個左侍郎,本來只是湊數的,沒承想竟剛好拉到一個有鬼的。

    這左侍郎也是在胡家被擼了之後,才接替吏部侍郎一位的。

    思及此,卓驚凡突然開口問道:「當初這左侍郎是誰薦舉的?」竇淳愣了愣,回想了一番之後,淡淡地說道:「太師和太保聯名薦舉的。」卓驚凡皺眉沉吟道:「太保?太保不是早就致仕了麼?」

    「年初時我召了太師進宮說話,隨後太師便遞了奏章,我看了其中幾個安排不錯,便也就順著他們的意。」竇淳說道。

    卓驚凡想了想,將這近一年來官員的調動列了出來,看著看著面色便有些不對,竇淳見狀探過身子掃了一眼那張名單,隨即也愣住了,只見名單上太師和太保舉薦的官員這半年多來都陸續出過不少事。

    其中有大有小,有的是犯了些小錯被他貶謫,有的是犯了大錯直接被擼了官帽,最為嚴重的便是這左侍郎,直接就畏罪自盡了,他瞪著這張名單,臉色實在難看不已。三公因是先皇時候的老人,竇淳登基後並沒有馬上就動他們,且太保識趣得很,用遺詔保住竇珣和竇芷容的命之後,便致仕了,後來太傅又病逝了,為此他也就沒有刁難唯一剩下來的太師。

    且太師一直都是忠於聖人的純臣,又是歷經三代的老臣,因此對於太師的奏章,竇淳都會慎重幾分,對於太師提出來的建議,他也聽得進耳,沒承想他的信任竟換來被人愚弄!

    竇淳心裡瞬間升起一股火氣,「啪!」的一聲怒拍書案,臉色都猙獰了,他氣呼呼的說道:「好一個太師!好一個太保!」

    「先別急著下定論,將太師召進宮來問問罷。」卓驚凡放下那張名單,臉色也是凝重得很,他雖沒有和太師接觸過,可以往幾次竇淳和太師說話時,他都在書房的裡間聽著,他實是很難相信那一位光風霽月的老人家竟是心存不軌。只這一張名單上出事的官員,又確實都是太師和太保薦舉的,既然不解,那便將人召進宮問個清楚便是。

    竇淳憋著一股氣,隨後便下旨召太師即刻進宮面聖。

    太師接到聖旨時,還有些茫然,他瞅瞅外邊的天色,實不知聖人為何會突然召自己進宮,因此他塞了一個份量十足的荷包給傳旨的內監,好聲好氣的打聽著聖人的用意。

    前來太師府傳旨的便是呂福,呂福接過太師的荷包,面不改色的說道:「小的也是不知,太師還是趕緊隨著小的入宮罷。」太師微愣,望著眼前這一個在先皇時候便極受重用的大內總管,如今又是聖人跟前得用的第一人,一個內監能夠歷經兩朝不衰,也是本事了,所以儘管他心裡有些不悅,卻也不會得罪對方。

    雖說塞了錢沒得到消息有些心塞,可眼下最重要的是趕緊入宮面聖,因此太師理理衣裳,便跟著呂福走了。

    太師來到兩儀殿的書房求見,這次卓驚凡並沒有避到後面,而是坐在竇淳的身邊,一同接見了太師。太師一踏入書房,便見到了坐在一旁的卓驚凡,他微微皺了皺眉,先向竇淳行禮問安之後,又向卓驚凡問安。

    竇淳二人沒有為難他,很快的就叫了起並且賜坐,太師正襟危坐,挺著背脊一臉嚴肅。竇淳也沒有拐彎抹角,直接將卓驚凡羅列的名單讓內監拿給太師看,太師恭敬地接了過來,仔細地將名單看了一遍,看畢後已是滿頭的冷汗。

    「太師,朕有些不解,所以才將你召進宮來問問,本來依著朕的脾氣,是想讓大理寺卿過問的,只是皇后說了,太師為人坦蕩磊落,且一直以來鞠躬盡瘁,此事怕是有內情,所以才將你召進宮來。」竇淳淡淡地說道,太師卻是再也坐不住,起身跪在了竇淳的面前。

    「聖人仁慈,老臣惶恐,老臣實在無顏面對聖人,還請聖人降罪。」太師佝僂著身子,語畢重重地磕了一個響頭。

    「太師先別忙著請罪,今日聖人召太師入宮,便是為了弄清楚太師為何薦舉這些人,本宮素來敬佩太師的為人,難道今日太師為了保住某人,寧願一生的清譽受損,且日後背負著蒙蔽聖人的惡名麼?」卓驚凡見太師二話不說認了罪名,皺眉說道。

    「多謝皇后娘娘錯愛,老臣實在慚愧,老臣識人不清理應受罰,老臣不是想保住誰,只是當初薦舉奏章是老臣所擬,老臣自是脫不去幹系的。」太師恭敬地說道。

    「起來回話。」竇淳聽罷沉默一會兒後,這才又開口說道,一旁的內監極有眼力見兒,趕忙上前攙扶著太師,太師顫巍巍地站起身,面上滿臉的愧色。待到太師再度坐下,竇淳這才繼續說道:「你的罪稍後再定,朕問你,這些人是你看好的還是太保看好的?」

    「回聖人,其中大半是太保提起,老臣暗中觀察之後才薦舉的。」太師頹然的說道,竇淳和卓驚凡俱是挑了挑眉,意思是這些人當初也是太師看好的嘍?沒想到老太師竟也會看走了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