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太子妃

正文 第106章 王子 文 / 風吹翦羽

    竇琬和竇芷容被推的一個踉蹌,雖不知道呼延律有何算計,但是眼下的處境容不得她二人猶豫,因此呼延律話音剛落,竇琬便拉著竇芷容迅速地竄入林裡,很快的就消失了身影。m.樂文移動網

    呼延律領著一眾手下在外哈哈大笑,幾個虎背熊腰人高馬大的漢子圍在一起高聲大笑著,竇琬和竇芷容聽著背後傳來的笑聲,腳步動得越快,兩人悶著頭奔跑,好容易才將那些笑聲甩了開來。

    竇琬生在宮裡、長在宮裡,體力自是比不得隨著兄長四處奔波的竇芷容,不一會兒腳步便慢了下來。竇芷容扶著她坐到一旁大樹下的一顆石頭上,竇琬喘著氣,竇芷容在一旁低聲說道:「再撐一會兒,我們努力這麼久,可不能功虧一簣了。」

    「希望郎五他們不要搞砸了,今日是難得的機會。」竇琬休息了好一會兒,這才緩過勁兒來,她抿了抿唇輕聲說著。

    「你放心,郎五的身手沒得說,今日呼延律又將大部分的人都帶出來了,他們肯定能夠成功的。」竇芷容安慰著說道,心裡卻替她二人的處境擔憂,郎五那裡沒有問題,她和竇琬這裡卻是危機重重,也不曉得她和竇琬是否能夠逃出生天。

    「很抱歉,把你也牽扯進來了。」竇琬突然語帶歉意,對著竇芷容說道,竇芷容愣了愣,平靜的回答,「這是我應當做的,早在當年聖人留了我和阿兄一命之後,我這條命便是聖人的了,如今聖人用得上我,我自當鞠躬盡瘁,能夠為著聖人辦事,我高興都來不及,談何牽連。」

    竇琬抿了抿唇,輕輕歎了一口氣,她握了握竇芷容的手,堅定的說道:「你放心,今日過後,我們便安全了。」她的話音剛落,不遠處便傳來枯枝被踩斷的聲音,她二人嚇了一跳,同時跳起來正想逃跑,一名身穿大周禁軍服飾的郎君從樹後躥了出來,並且快步走到竇琬身前行禮問安。

    「微臣救駕來遲,還請公主恕罪。」那郎君恭敬地說道。竇琬擺了擺手,免了他的禮,同時開口問道:「計劃進行得還順利罷?」

    「回公主,一切順利,賀將軍的兒女已經在回京都的路上,叛賊和朝中官員勾結的書信帳冊也都到手了。」郎君恭敬答道。

    「嗯,辛苦你們了。」竇琬淡淡地說道,接著又有幾個禁軍打扮的郎君出現,他們護送著竇琬和竇芷容離開。而林子外面的呼延律等人還不知道,他們本打算享受狩獵的樂趣,可臨了他們卻從獵人變成獵物,此時的他們正因為香燃盡了,個個摩拳擦掌拿著武器準備走入林中。

    竇琬和竇芷容離開之後,便往著京都而去,過了幾日,她二人便風塵僕僕的回到了京都,且立時就被皇后接進宮去。

    卓驚凡在立政殿接見了她們,見著兩個小娘子一身狼狽,他的心裡閃過愧疚和疼惜,他對著二人慰問一番,又召來太醫替二人療傷,然後還將她二人留在宮裡好好休養。待到將她二人安頓好之後,卓驚凡心情沉重的來到兩儀殿,竇淳見他臉色不好,關心地問道:「怎麼了?」

    「我覺得有些對不起琬娘和容娘,太醫說她們吃了不少苦頭,所幸沒有遭到……否則我如何對得起傅玦和竇珣?」卓驚凡低落的說道。

    「你不要自責,這是琬娘和容娘自願的,若是沒有她們當餌,也釣不出呼延律這一條大魚,當初我們不同意,是琬娘執意且自願當誘餌的,她有這一份魄力和膽識,我很欣慰,且我也安排了人在她身邊,她二人受的都是皮外傷,休養幾日便好了。」竇淳拉著他的手,細細地說道。

    「絕對不能放過呼延律,聽竇琬說這人就是個瘋子,他潛入大周這麼久,所要圖謀的必定不小,說不好又是個穆軒也不一定。」卓驚凡說起呼延律,眉眼都是凌厲。當日他起了疑心,便使有福調查當年賢太妃入宮一事,果然查出賢太妃的入宮背後少不了太保和許沖之的手筆。

    接著他又將許沖之給查了個底朝天,籍貫是真的,老家也是真的,左鄰右舍見過許沖之的人不少,畫像也是真的,但是有一樣對不上,那便是身形。

    光是憑著畫像人人自是覺著呼延律便是許沖之,可真的形容起來,真正的許沖之身形略顯得矮小,竟是只有近六尺,而呼延律身形高大,足有近七尺的高度,兩相一對比,就是容貌相當,呼延律也成不了許沖之。

    有了這一個疑點,卓驚凡自然更加咬住「許沖之」不放,正好這時候,追查太保的人傳回消息,在漳州附近找到了太保一家,只許沖之卻是不知去向。而那手下潛伏在太保一家人身邊,從太保的女兒如娘口中得到了一個名字——呼延律。

    有了名字之後,查起來便更快了,同時竇淳的人也發現了呼延律的蹤跡,當竇淳和卓驚凡知道呼延律往著雲城而去的時候,便料到了他的用意。他們搶在呼延律之前想將竇琬送走,可竇琬聽說了之後,竟是表示她願意當那個誘餌,好讓竇淳的人可以接近呼延律。

    呼延律和穆軒一樣,潛伏在大周許多年,穆軒當時靠著先皇的愛重,成了禁軍統領,而呼延律則是靠著太保這一棵大樹,累積起和穆軒相差無幾的勢力,只是隨著太保致仕,呼延律手中的力便有些不好使,因此一直以來頗為隱忍低調的他,才會鋌而走險煽動胡人進犯大周。

    其實,這都是因著呼延律急了。

    呼延律花費大把的時間佈置,目的便是要除去胡國和大周,本來他離目標越來越近,只要再給他幾年時間,便可以慢慢架空竇淳,屆時縱使他沒有坐上皇位,但是當個手握重權的攝政王也不錯。

    只是太保的致仕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因此他急迫的想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人手,人一著急便容易露出馬腳,他推薦給太保的人當中,有幾個其實有些不堪大用,上位之後果真惹了些麻煩。卓驚凡和竇淳以為呼延律是想將朝廷搞得烏煙瘴氣,天知道呼延律原本是打算掌控整個朝廷的,他的人出了紕漏,他也是懊惱得很。

    也是為了轉移竇淳的注意力,加上馮棋山蠢蠢欲動,後來又發生拓跋等人落入竇淳的手中,呼延律擔心自己的身份曝光,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引了胡軍入關,胡軍入關之後,竇淳就沒有心情追究那些官員了。

    一切正如呼延律所料,竇淳一下子就將那些犯事的官員拋在腦後,與此同時,馮棋山的動作頻頻正好幫著呼延律遮掩他的行動,有馮棋山這一尊大佛擋在前面,呼延律在背後使命的搞小動作,就在這時候,如娘發現了他的異狀,且無意中見到了他和手下往來的書信。

    如娘雖然性子嬌縱,可是人並不笨,僅憑著書信上的隻言片語,竟是識破了他的身份,當下呼延律是有些驚愕的,他想過殺人滅口,可對著如娘一如以往崇敬愛慕的眼神,又有些下不去手。

    最後他被如娘深沉的愛意感動了,將自己的身世和盤托出。……

    ******

    呼延姓出自鮮卑族,鮮卑族便是當初的東夷國,東夷滅國之後,鮮卑族便分散在草原各處,分別建立了幾個國家。塞外草原上的各國之間經過數十年的征戰,最後只餘下胡國、蒙國兩個大國,其餘都是不足為慮的小國家。

    這幾個小國家原本依附在胡國和蒙國之下,也算是自給自足,可大武朝末年,因著中原戰亂,胡國野心勃勃,除了派兵想要闖入關內之外,還想將草原上的各國殲滅,好完成一統江山的野心。這時候,其中一個小國的國王很有遠見,率先臣服了胡國,還幫著胡國攻打其他小國,胡王很滿意這國王的識相,因此便饒過了這個小國。

    之後胡人被竇家軍趕回草原,休養生息了幾十年,到了上一代胡王,便又開始想要完成先祖的遺願——一統江山。

    當初倖存的幾個小國首當其衝,成了胡國實現野心的第一步,呼延律的國家就這樣被胡人滅國了,他原本是小國家的王子,如今卻成了亡國王子,胡人和他有不共戴天之仇。還有大周朝,若不是大周的皇帝太過無能,放任胡國在草原上作威作福,胡人豈會生出那樣的妄想?且呼延律的父王和以前的國王不一樣,呼延律的父王抱的是大周的大腿,他父王上位之後便臣服於大周,可就在他們國家陷於水火之中時,大周卻袖手旁觀。

    也是因著大周冷眼看著他的國家被胡人所滅,所以呼延律心裡不只恨上了胡人,就連大周也一併恨上了。

    這也是為何他千方百計硬要挑起大周和胡國的爭端,因為對他而言,大周和胡國都該滅國才是。所以他潛入大周,處心積慮的攀上太保之女,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權勢中載沉載浮十多年的呼延律,心中原本的想望早就偏了,以前的他一心一意想替家人報仇,可不知何時心中所想已經成了取代竇淳,成為天下的霸主。

    偏生他還不自知,自以為自己理想高尚、品德高潔,可笑他一顆心都被權力浸染的失去了本色,他還打著「報仇」的旗幟在大周興風作浪。……

    如娘聽完呼延律的敘述,自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雖然她無法體會那種仇恨,可是心愛的人一夕之間失去家人和尊貴的地位,想想便可憐得緊,可呼延律再可憐,如娘也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坑害阿耶和大周。如娘骨子裡還是有著大周人的驕傲和自尊,在她看來呼延律這事兒,全是胡人的錯,和大周朝沒有一分錢干係。

    呼延律自是看得出如娘的心思,他不欲和對方爭執,又怕如娘惹出事端,因此便拿好聽話哄她,說是在大周生活了這麼多年也想通了,如今他只想讓胡人付出代價,然後便好好休息一陣子,帶著她到四處走走。

    如娘聽了自是開心得很,三言兩語就被呼延律給唬弄了,且呼延律還說服她帶著太保夫妻一塊兒離開,事情完結之後,他們一家四口便可以好好的四處散心。傻傻的如娘想不到夫君會騙她,又或者她心下有疑慮,卻寧願選擇相信甜言蜜語,總之如娘按照呼延律的交代,果真帶著太保夫妻走了。

    送走了如娘,呼延律的心中有一絲異樣,或許這是他做的最後一件好事,他已經吩咐手下,將如娘和太保夫妻帶的遠遠的,若是他事成了,日後自會將對方接回來安享榮華富貴;若是他事敗了,如娘早已遠走他鄉,自是不怕竇淳的遷怒。……

    呼延律將一切安排妥當,然後便前往雲城,很快就打探出竇琬的下落,真是天助他也,因此他很快就將竇琬綁了來,同時連竇芷容也落入了他的手裡。有了這幾個人質,呼延律自以為勝券在握,他可著勁兒折磨竇琬和竇芷容,許是還有一絲良心未曾泯滅,他雖對著二人打罵,卻不曾讓手下的郎君凌1辱二人。

    只是這一日,他一個信任的手下提了一個不錯的建議,將竇琬和竇芷容當作獵物投入林中,他們來一場暢快淋漓的狩獵。

    呼延律起初有一絲猶豫,但是想起死去的父母和妻兒,他的那一絲猶豫便消失無蹤,因此他領著手下押著竇琬二人來到林子前,望著那兩個弱女子倉皇逃入林中,他的唇角勾起一抹嗜血的笑容。……

    一炷香燃盡之後,呼延律立刻帶著手下進入林子,他們在林中大聲吆喝著,意圖加重竇琬二人心裡的壓力,他們笑著、鬧著,一點兒也不將這場狩獵當作一回事,可就在他們心情放鬆時,一支利箭破空而來,「咻」的一聲釘入了其中一人的胸膛。

    眾人望著方纔還在說笑的兄弟,就這麼一臉驚愕的倒了下去,眾人頓時一片嘩然,連忙抽出腰間的佩刀,警戒地瞪著四周。然後,接二連三的箭矢從樹後飛了出來,呼延律一行人狼狽的逃竄,可是對方來勢洶洶,一下子便將呼延律的手下射死了大半。

    剩下一半護著呼延律退出林子,可是林子外面已經圍了一圈禁軍,呼延律見到了禁軍,瞳孔驟縮,嘴裡大喊一聲,「不妙!中計了!」手裡的大刀舞得虎虎生風,想要殺出一條血路。

    可雙方人數相差懸殊,呼延律和手下很快就被禁軍制伏了,接著呼延律幾人隨即被押解入京都,他的手下和據點也被禁軍帶人全端了。

    與此同時,竇淳照著手下送來的帳冊和書信,將那些和呼延律勾結的朝臣全部下獄,理由都是現成的——通敵叛國。

    那些官員自是喊冤,他們只是巴上了太保的女婿,怎麼就扯上通敵叛國了?竇淳將「許沖之」的身份告訴大理寺卿,由他轉告給被關押在牢中的官員,眾人聽了面如死灰,他們哪裡知道「許沖之」是鮮卑小國的王子?

    只這時再喊冤也來不及了,就是「許沖之」的身份沒有問題,可他們結黨營私、中飽私囊,還頻頻和宗室子弟接觸,聖人還活的好好的呢,他們這是想幹什麼?

    因此不管那些官員如何喊冤,大理寺協同刑部一同審理,一連審了近一個月,最後好幾個官員被判了斬立決,有幾個和呼延律走得最近,勾結最深的,則是被誅了九族,其餘罪名較輕的,通通都被流放了。

    永凡元年可謂是人心惶惶的一年,年初才有許多官員牽扯進逆謀一案,十月又有另一宗通敵叛國案,這一次一樣扯出了許多官員,不過經過這兩次的大清洗,朝中的風氣變得好多了,且留下來的官員都是真心辦差、忠君為國的,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竇淳將呼延律的人手徹底拔除之後,派去追捕太保的人也回來了,可他們只帶回了太保夫妻,如娘卻是不見人影。後來竇淳才知道,如娘聽聞呼延律事敗之後,當夜便吞毒自盡了,或許她早就有預感,呼延律不會成功,因此身上一直帶著一瓶鶴頂紅。

    得知女兒自盡之後,太保夫妻一夜之間像是老了幾十歲,竇淳看著太保和太保夫人歷經風霜的神色,心裡也有些不落忍,再加上太保一副心如死灰的模樣,向竇淳跪求辭去太保一位,然後便要攜家返鄉,再不踏入京都一步。

    竇淳自是允了太保所求,其實這整件事兒說起來,太保也是無辜得很,他可以說是被自個兒的親生女兒和女婿給坑了,雖說太保得背上個識人不清的罪名,可竇淳並沒有和對方計較,很大度的揮手允了對方所求,還派了人護送他們回鄉。

    而呼延律被捉拿下獄的消息,竇淳也讓人故意洩漏給拓跋,拓跋知道後閉上了眼,知道大勢已去,呼延律是胡王最後一顆棋子,也是胡王在大周的耳目和倚仗,沒有了呼延律,胡王要對付大周便困難了。而自己,也被困在了大周,拓跋心裡突然生出一絲感覺,以往是他們過於輕視大周了。

    不是他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的威風,實是這一次他潛入大周之後,所見所聞都和呼延律所說有些出入。一直以來,在呼延律的口中,大周的聖人竇淳年紀輕輕,沒有經過多少事,肯定坐不穩皇位,壓不住朝中的老臣,且政權交替時,正是趁虛而入的好時機,呼延律也是利用這借口,才說得胡王出兵。

    可是最後呼延律卻是被他口中乳臭未乾的小子給逮住了,不只多年的計劃和佈置成了空,就連他真正的身份也被對方翻了出來。而拓跋也是直到此時,才知道呼延律竟是塔塔國的王子。

    塔塔國便是前些年被胡王所滅的幾個小國之一,難怪他總是覺著呼延律對胡國隱含著一絲怨恨,原來呼延律和胡國之間竟有著滅國之恨。

    拓跋雖然知道竇淳將這一切告訴他肯定是不安好心,可是他明知前方是個套,卻也不得不鑽,呼延律的身份太敏感了,他一定要將這消息傳回胡國,胡王的身旁還有呼延律的手下,他怕呼延律死前會拖著胡王同歸於盡。

    拓跋料得沒有錯,呼延律一落入禁軍的手裡,便知道自己凶多吉少,因此在回到京都的途中,犧牲了所有手下,且拼著一條手臂不要成功逃脫了。呼延律逃走後,禁軍並沒有馬上去追,而是派了身手好的探子跟在後頭,呼延律此刻心裡只有一個想法,就是死,他也要死在草原上,且要拉著胡王墊背。

    呼延律一路往著雲城而去,傅玦等人也收到了消息,因此故意讓呼延律潛入雲城,然後又順利出城往著北方而去。竇淳的人一路尾隨,跟著呼延律出了瞿陽關,然後來到胡國。

    一進入胡國呼延律沒有耽擱,直接進入皇宮求見胡王,胡王知曉呼延律逃出來了,趕忙讓他入內覲見。他急需知道關內的情形,雖然胡軍打入了瞿陽關,可是卻止步在雲城,雲城以北都是一些不太富庶的縣城,胡王知道,過了雲城才是大周真正富饒的土地,所以他做夢都想讓胡軍拿下雲城。

    因著皇宮守備森嚴,所以竇淳的人混不進去,只得守在外面,可是沒多久,宮裡便傳出一陣騷動——胡王遇刺了。

    呼延律對敵人狠,對自己更狠,他已經斷了一臂,一路上又因著趕路沒有好好養傷,傷口已經惡化感染,他可以說是憑著一股毅力強撐著一口氣來到胡國。見了胡王之後,他卯足了勁兒捅了對方一刀,直接將胡王給捅死了,而他自己也是強弩之末,還沒等到胡王的侍衛將他拿下,便已經斷氣了。

    胡王一死,胡國的情勢大亂,胡王的各個兒子為了爭奪皇位打了起來,而派出去的大軍也被召了回來,此時對胡王的幾個兒子來說,是否拿下雲城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胡王的位置由誰來坐。……

    胡軍突然撤退的消息傳回京都後,自然讓朝中眾臣摸不著頭緒,不過敵人撤退是好事,現在就只剩下叛國的傅玦和竇珩了,也不知道聖人心裡是個什麼章程,竟是一連好幾日都不曾提起這茬。

    直到這一日,通州有消息傳來,馮棋山遇刺身亡,朝中眾臣這下忍不住了,不得不站出來,懇請聖人嚴查北庭節度使遇刺一事。

    作者有話要說:很抱歉讓親們失望了,是作者的筆力和智商不夠,故事進行到這裡,也沒剩下多少了,這一段我直接砍大綱快進,將呼延律給解決了。剩下不多的章節,還請親們能夠繼續支持和鼓勵作者,謝謝。m(ˍˍ)m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