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木頭紀事

正文 第136章 文 / 花羊

    你希望自己未來是怎麼樣的?

    這個問題千花小時候也想過。

    雖然忍者遭遇的危險比普通人多,但在亂世中生活狀態也比較好,所以有部分女忍,相對於在外面刀劍相搏,更希望過上相夫教子的生活。

    日出而出,日落而息,因為是女子,所以多一份選擇,而這樣的生活想起來就覺得很美好。

    千花的母親就是這麼一個女忍,她的職務是整理物資,,每天清晨去稜木那裡協助分配,傍晚踩著夕陽的步伐回來,因為養著一隻可愛的松鼠,所以有時會繞著森林走一圈。

    小千花一直希望能和自己的母親一樣。

    直到有一天,去森林的母親沒有回來。

    等她知曉消息時,她的父親也已經帶上武器前往報仇,最後留給千花的只剩一把殘弓。

    遠程武器也是母親為父親選的,用這把武器可以離敵人的距離遠些,危險也就少得多。她非常希望一家人能平安到老,卻在千花六歲時離開人世。

    小小的女孩抱著比她人還大的武器,第一次明白失去的痛苦,也同時失去做夢的權利。

    弓有什麼好呢?

    可以在遠處殺敵,可以在黑暗中無聲無息取人性命,可以做離戰場最遠的人,可以成為大家的保護的對象……

    看似擁有這麼多的好處,有一點卻最為要命。

    不是被敵人近身的危險——所有使用遠程攻擊的人或者後勤醫療的忍者都知道要避免這一點。

    而是使人產生了『足夠』這樣的心態。

    因為有一把弓,所以不需要在最前面感受生命懸在劍上的危險;因為有隊友保護,所以沒有必要再去學習別的技巧。

    所以才在危險來臨時措手無策。

    沒上過幾次戰場的母親甚至連警報都沒有拉響就無聲無息地死去;而帶著長弓為母親報仇的父親也死在同一日。

    弓為暗家之器,可以任俠仗義,可以百步殺人琉玥傳奇最新章節。但唯若一擊不成,當即刻退離。

    無法做到這一點的父親在敵人的包圍下猶不瞑目,百步外的敵人頭目甚至連一眼都沒有給他,所以小小的女童才能在戰鬥結束後找到父親的屍體。

    留著父母唯一遺物的千花一開始並不知道學習弓箭意味著什麼,只是為了復仇而變強,而殺死比自己厲害多倍敵人的少女在結束仇人生命時感到解放,卻在下一刻因為隊長以生命為代價的保護感到不可置信。

    如果沒有安紀,她會死。

    千花不怕死,但用安紀換自己的性命,她無法接受。

    「本來還想活到七八十歲的。」對著傻了的少女,收養她的安紀抱怨,背上的被幾把大刀插滿,不過堅強的少年沒什麼痛色,只是平淡道,「沒想到現在就到頭了。」

    「隊,隊長……」千花想碰又不敢碰安紀,只好對著他的傷口哭。

    「不要擺出這樣的衰臉啊。」安紀安慰道,「我還想死後升天,哭哭啼啼不符合我進天堂的氣氛。」

    被這樣的話影響,千花只好停止哭泣。

    「人總是要死的。」身為隊長的安紀道,「能保護同伴而死,其實我不虧。」

    不明白這個時候還能這麼淡定的千花看安紀。

    「一命換一命嘛。」安紀解釋道,「算上我解決的敵人,一換十三,怎麼也賺了。」

    千花又想哭了。

    「別啊。」安紀道,「當年就是看你在毅志身上哭得這麼可憐才請的同情心,我早就後悔了,都要死了就不要再給我添麻煩了。」

    對著這樣一個收養人,千花表情障礙。

    「不要傷心,以後你就明白了。」因為感覺自己快要不行了,安紀交代遺言,「安太就拜託你了,那小子有些調皮,不過是你的話,我相信沒問題的。」

    為了讓射出去的箭一擊必殺,帶著義無反顧心情的少女熟讀兵書謀略。

    以十二歲的稚齡佈置了一場絕妙的伏擊,從收集信息,分析路線,調離人手,在敵人最鬆懈的一刻冷靜地射出長箭到成功,十二歲還在玩土牆的安紀對手都沒抖一下的少女寄予厚望。

    千花不負期望地成為戍邊大將,而安太被千花帶到身邊十年有餘,稍微年長的千花對安太很照顧,也漸漸明白當年安紀的心情。

    世道艱難有很多無奈,而於忍者,死亡如影隨形,實不必為之困擾。

    不可能一直萬無一失,唯有問心無愧的選擇。

    全力盡責,若天命不允亦可引吭高歌。

    身為千手將領她無愧於此,而強者只能被打敗,卻不會被打倒。

    至於希望的未來。

    千花腦中想起很多面孔,包括剛剛戰死的,還有遠在千里之外的……希望他們能不要那麼快見我。

    這麼想的千花用弓刃絞死面前的忍者,將弓刃用得比刀劍還更有殺傷力的女將在包圍下居然反剿周圍的敵忍。

    不能再這麼下去。

    抓不住千花的土崩咬牙,他使用了秘術。

    千花周圍的沙塵變得沉重起來天神禁條。

    她的動作變慢了。

    然後立刻被準備已久的鎖鏈套住。

    抓到她了!

    圍在周圍的忍者喊道。

    緊接著又出現兩條鎖鏈將千花的手纏住。

    千花被拉到地上,她的武器被人拗斷。

    武器斷裂的聲音彷彿割心之痛,安太握緊拳頭極力克制自己的異常。

    一定會有救援,只是可能沒這麼快,你要做不是和我一起戰死,而是混入他們中成為內應。

    為什麼是我,你不行嗎,比起我來……

    別任性。

    可是……

    只有看著我死,他們才會放鬆警惕,而也只有你會這個巖土忍者的土遁。

    我不去,要我看著你送死什麼也不做,我做不到。

    孬種。

    隊長!

    死了你能給我什麼,不差你一個人殉葬,活著還能替我報仇,最不濟將我家傳留住。

    重複安紀行為的千花遊說安太。

    並不僅僅是回報當年的情宜,讓她如此決定的還有那微小的希望。

    儘管這份希望很弱,隨時可能被風吹散,但它畢竟存在可能挽回失利局面的可能。

    千萬不要讓我失望啊,安太。

    這麼想的千花在土崩走進時引爆了咒符。

    英姿颯爽的女將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姐————!!

    被爆炸的余灰吹到地上的安太死死摀住嘴巴。

    「真是危險的女人。」

    土崩從地上爬起來,見自己身上不堪入目的傷口後啐了一口:「難怪日向沒過來,還以為他們是不打算撿這杯羹了。」

    「隊長你還好吧?」

    「這點小傷沒什麼事。」雖然身上痛得要死,但身負巖土石命令的土崩道,「和日向的約定是一人一邊,給我精神點,不要讓盟友瞧不起。」

    「是!」

    兩大兵團緊接著駐紮在若狹兩側。

    雖然約定以峽谷為分界線各自為政:巖土攻擊西陲,日向進攻千手之森,但計劃一旦成功他們會立刻反目,畢竟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所以雖然合戰,但無法放下防備心的兩族部隊如兩個守門神一樣立在若狹上,遠遠看上去凶神惡煞。

    來遲了。

    扉間收回感知,眼神凌厲若刀,一股肅殺之氣從他身上湧出。

    彷彿深淵寒潭。

    「扉間大人?」見扉間停止動作的千手忍者問道家和農事興。

    扉間看著極遠處的峽谷,腦中劃過很多思慮:千手留在若狹的人已經被消滅,夾擊之術無法使用;剛帶來的部隊為了救援這裡才不眠不休趕路,失去拯救目標不僅打亂計劃,還將消減戰鬥意識,在戰力與對方相差很多的情況下衝上去非常危險;可如果此刻不攻擊,等巖土重建防禦基地,白眼守在要道偵查,這個關口將會固若金湯。

    事情前所未有的棘手。

    「沒有感覺到千花的查克拉。」扉間聲音冰冷,「只剩敵人的氣息。」

    什麼?

    聽到這個消息的千手忍者震驚起來。

    千花是千手女忍心裡的崇拜對象,也是很多男忍心中的女神,而長年守護邊境之地更是讓她獲得所有人的尊敬。

    聽到千花出事的消息,他們皆不敢相信,那是誰啊!那可是千花!

    認為千花一定可以等到他們救援的千手忍者感到驚愕,然後在終於在明白發生之後陷入悲痛。

    「要他們給千花隊長償命!」千手的一名忍者喊道,眾人看過去,發現他的眼中充滿憤恨和悲痛。

    就像一石激起千層浪,隊裡的氣氛被他帶動,所有人的情緒找到宣洩口。

    「是啊,償命!」

    「就是,我們去為千花隊長報仇!」

    「沒錯……」

    憑仇恨可以增強戰力,爆發的潛能或許可以以少勝多,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韓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機會,何況他們現在的位置是進攻者。在後力不足的情況下,還是帶著如此衝動的心情去戰鬥……認為必死無疑的扉間對眾人搖頭。

    「扉間大人!」

    「我們會奪回那裡。」失去最好機會的扉間嘴角下沉,他的心情並不好,「但不是現在,一天一夜的急速進軍,我們沒有精力持續戰鬥。」

    「可他們也戰鬥了兩天,我們不會輸給他們。」

    「有一部分敵人養精蓄銳以逸待勞。」扉間解釋,「他們已經預料到我們的出現。」

    「但如果等到之後,敵人會全部恢復。」扉間的理由並不能被激憤中的千手忍者聽進,「千花白犧牲了!」

    是啊。

    如果這個時候不進攻,千花之前幾天幾夜的苦戰不是毫無意義?敵人已佔據要道,還要再等他們恢復精力,那千花又為什麼要在這裡死戰到底?

    她是為了讓千手東西兩邊的要道不落入敵手才奮戰到最後一刻的啊!

    而如今他們就在附近,可以上前搶回失地卻不行動,這之前的戰鬥不是變成一場笑話嗎?

    為將者,勿以勝喜,勿以敗憂;戒躁戒傲,冷靜應敵,以我方尖銳克敵之薄弱……心裡默念萬川集海的扉間再次分析起敵我如今的情況。

    憑借爆發可以殺死近七層敵人,但硬拚的結果是一個不剩。

    得到這個結論的扉間手腳冰涼:這不是他來此的目的。

    「我們的援救已經失敗。」扉間再次道,在這一刻顯得無比冷漠,「必須重新擬定計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