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民國之極品皇族

《》第一卷 弟七章 山西太原軍事會議 文 / 非橘子

    1914年12月2號,天津市。

    「號外,號外。袁大總統放下政務來到天津苦等三天,是為了什麼?」

    一個瘦小如柴的小孩在天津市區街道大聲喊道。

    「給我來一份」

    好多達官貴人高傲的對那買報的小孩說道。

    小孩收到錢非常高興的把報紙給給錢的那個人。雖然小孩不知報紙的的內容是什麼,但他已經把給他報紙的人叫他喊的那句口號給死記在心裡了,這樣就能讓別人來買他的報紙,果然報紙一下子被光了,今天又不又餓飯了,而且還有錢可以去買糖吃了,小孩在心裡美美的想道。

    一個穿著西服肥胖中年人買到報紙打開看道。

    直見最上面印著《大公報》三個大字,而上面的頭條寫道:

    袁大總在天津苦等三天是為了什麼,原來今天是袁大總的第六子袁克桓從美國回來,但為什麼他親自來天津來接,而且還等了三天。

    原來袁大總統的第六子從小就受到袁大總統的喜愛,對他比他別的兒女都要疼愛,在袁大總身邊的人說到,袁大總非常喜愛他是因來他從小就聰明好學,而且民間傳說他從七歲就背井離鄉去美國學習,最重要的是傳說他是自已親自提出來的。

    我們在來看看下面的圖片(直見下面有袁克桓他們和袁世凱見面的照片,還有袁克桓的手下士兵的照片,還有他們的大貨船照片),看到著就知道袁大總統的愛子袁克桓非池中之物。

    比之1911年孫文(孫中山)從外國回來什麼都沒有好太多了,他還說什麼唯主義耳,簡直可笑。看這衣服整潔步伐統一的士兵,還有這不知是什麼的機器,最重要的是袁克桓還帶來了外國人。而且民間傳說袁大總有意讓他這個兒子接自已的位,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這位年輕的人將來一定會左右中國的,而且有可能中國的走向都會因他而改變!。」

    12月2號,段府。

    「這克桓回來了,現在老頭子(袁世凱)又多了一大助力呀」

    段祺瑞看到《大公報》寫到袁克桓回來說道,他以前在袁世凱身邊就知道老頭子很疼愛袁克桓,而且他也知道袁克桓從小就聰明好學,認為他將來他的成就一定會很高的,而且也很欣賞老頭子這個兒子的。()

    「我操,老頭子的兒子怎麼回來了,這下我不是沒有了向上爬的機會了。」

    遠在河南的馮國璋看到《大公報》寫到袁克桓回國的消息無奈的說道,其實他也知道老頭子很喜愛袁克桓,而且袁克桓他處處表現的很優秀,讓馮國璋覺得自已沒有機會做北洋的老大。

    但老頭子的愛子老是在國外不知道在幹什麼,這讓他又有做大總統的希望了,可他一回來,看到報紙上的照片,有軍隊,有洋人,還有機器,看來老頭子是認定了袁克桓做北洋的接班人了。

    1915年3月山西太原。

    袁克桓和他的兄弟們在家過了個年都來到了山西太原。

    太原總督府。

    袁克桓穿著將軍服帶著他的兄弟大步流星走進了總督府的會議室。

    「少爺,這是閻總督閻錫山,傅師長傅作義、楊師長楊愛源,孫師長孫楚,王師長王靖國,李師長李生達,董師長董英斌。

    還有沒有來的駐紮在甘肅邊界的梁師長梁培璜,楊師長楊澄源,趙師趙長承綬;駐紮在河南邊界的李師長李服膺,楚師長楚溪春,魯師長魯英麟,陳師長陳長捷。這就是我們成立的正規軍全部的師長,每個師大約有將近一萬多人,一共十五萬的正規軍,還有五萬的後備軍。」

    南宮信看到袁克桓坐下說道。

    而對面分別著張自忠,李宗仁,袁不凡,孫立人,布萊恩,哈林頓,邁克。

    「好,南宮老師,你做的很好。」

    當袁克桓看過去時,閻錫山看起來有三十多歲了,兩邊也留著八字鬍,(發現好多民國的時期的人都喜歡留著八字鬍。)

    「還有,自從去年袁大總統撤掉了陝西總督張鳳翽之後,陝西就全是我們的天下了,還有河南和甘肅的三分之一也在我們的控制之下,少爺你看我們還要向那裡發展。」

    「現在不急向外發展,現在這時期我們全力發展和穩固自已地盤,我們要在我們控制的區域成立一個區政府,管理我們的區域。現在我說一下我們以後的發展道路。」

    「首先我們的軍隊要改革,我會成立一個華夏銀行,將來士兵的軍響都會在華夏銀行發放,而我帶來的四千人在美國全部受到嚴格的訓練和戰術培訓,而軍隊的改組他們有二千人大多數都會去軍隊裡面做底層軍官。」

    「還有五百多人會但任士兵的老師,教他們識字,還有就是最主要的我們要擴充軍隊,大約要再招十萬人做後備軍,而那五萬後備軍就成立成正規軍,而這二十萬的正規軍成立為華夏軍團,下面設有三個軍。」

    「第一個軍叫直屬軍,設立三個加強師,每個師分為二萬多人,一共七萬人,每個師的編制從班、排、連、營、團分別是三三編製,每個班大約十到十二個人,後面一個旅就安排五個團,一個師安排五個旅,每個旅安排一個炮兵團,每個師安排一個坦克團還有機槍團。」

    「後面的十三萬人分別成立山西軍和陝西軍,這都按三三編製,每個師安排一個炮兵團,每個軍安排一個坦克團還有機槍團。我親自任命為華夏軍團的軍團長和直屬軍的軍長,袁不凡為華夏軍團的參謀長和副軍團長。」

    「閻總督為山西軍的軍長,傅作義為陝西軍的軍長,張自忠為山西軍的參謀長和副軍長,李宗仁為陝西軍的參謀長和副軍長。孫立人為直屬軍第一師的師長.還有我會加大每個城市的警察數量,將會從軍隊抽出來一萬人來,而從此之後軍隊在太平之時在也不允許進城市,除非特殊的情況和邊界的城市。最後還有團長和以下的你們就自已任命,再把他們交到總參謀部審核」

    袁克桓安排了一大的軍隊軍官之後,看向他們說道:

    「你們還有什麼疑問嗎」

    當傅作義他們這些師長看向閻錫山和南宮信,希望他們問一下他們關心的問題,他們這些師長都以南宮信和閻錫山為中心。南宮信說道:

    「少爺,那軍響會是怎麼發放的」

    這也說出了傅作義他們的心聲,因為真正的才老大回來了,軍響會變嗎,因為軍響一直是上面安排的人在發,而軍響關係他們在軍隊的擁護層度,也關係自已的衣食住行。

    因為軍響高了,自已的錢也就多了,我們這當兵的不像別的軍閥都是靠搜刮地方的錢財,而我們就靠軍響,只因為我們不能進城市也不能參政,要是沒仗打我們都沒什麼錢了,因為以前規定打仗的軍響比平時高三倍。

    「我成立的華夏銀行會發行新錢幣,面值分別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

    「而我會保證華夏幣的一元和民國發行的一元大洋同等值,如果不同等值,士兵可以要求華夏銀行把軍響換成大洋,還有我會在我全境內成立一個民政局,而全境的人們都必須要到民政局來登記,我們會統一發放一個中國人民的身份本。」

    「士兵會多發一個士兵證,他們只要拿身份本和士兵證就可以以華夏銀行領取軍響,還有士兵可以要求他自已的軍響給家人多少,家人只要拿身份本到華夏銀行就可以領取軍響了。而我們的華夏銀行每個城市最少會有一個的。」袁克桓對下面的師長說道。

    袁克桓又拿出早就寫好的軍銜和軍響規給他們看。

    上面第頁寫了軍銜,軍銜分別從上到下是將官:上將、中將、少將;校官: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軍士:上士、中士、下士;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下面則寫了軍銜對應的職位和軍響。

    正大軍團職:上將。20000元華夏幣。上將軍銜標誌(三顆星)

    副大軍團職:中將、少將;軍響:軍響10000元華夏幣。中將軍銜標誌(二顆星)

    正軍職:少將、中將;軍響:5000元華夏幣。少將軍銜標誌(一顆星)

    副軍職:少將;軍響:3000元華夏幣。

    正師職:少將;軍響:1500元華夏幣。

    副師職(正旅職):上校;軍響:1000元華夏幣。上校(三顆梅花)

    正團職(副旅職):上校、中校;軍響:500元華夏幣。中校(二顆梅花)

    正營職:少校、中校;軍響:150元華夏幣。少校(一顆梅花)

    副營職:上尉、少校;軍響:80元華夏幣。上尉(三直槓)

    正連職:上尉、中尉;軍響:40元華夏幣。中尉(二直槓)

    副連職:中尉、上尉;軍響:20元華夏幣。

    排職:少尉、中尉;軍響:10元華夏幣。少尉(一直槓)

    上士、中士、下士分別是8,7,6元華夏幣。軍銜標誌分別是一粗折槓三細槓;一粗折槓二細槓,一粗折槓一細槓。

    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這都是5元華夏幣。軍銜標誌分別是三細折槓;二細折槓;一細折槓。

    「克桓,這樣區政府的錢夠嗎,而且這樣是不是有點高了。」

    閻錫山看到這軍隊軍響,心裡面覺得有點高了,因為現在好多軍隊都只人2到3大洋,而且好多軍隊都沒發全或者是好多個月都沒有發了。

    可自已這裡是按月發的,而且軍隊裡面最底層的都有5華夏幣相當於5大洋。但他心裡還是高興的,因為自已的一直沒見的領導是個對士兵軍響重視的人,是個聰明的領導,這樣才值得自已安心的打仗。

    而閻錫山下面的師長是覺得有點高了,但他們心裡是高興的,因為他們和他們的士兵就靠這軍響養活自已的家人,最值得他們高興的是軍響每個月發一次,這條規定實在是太棒了。

    「不管高不高,軍響就是這樣,你們不又但心區政府的財政的問題,我只要你們安心打好仗,不要給我在打仗的時候做縮頭烏龜,還有記得軍隊的規則。」袁克桓嚴肅的說道。

    「是,將軍」袁克桓他們下面坐著的人全部站起來大聲說道。

    到現在還沒有人投一張票,橘子希望喜歡這本書的而且有票的投個票,沒票的收藏一下。因為你們的票和收藏永遠是橘子深夜碼字的無限動力。還有我在評論下建一個投票收藏樓,投票收藏的請在那裡留言,橘子都會加精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