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壇祭天1 文 / 非橘子
12月11日上午9點,北京參政院。
此時若大的民國參政院坐滿了人,幾乎沒有空著座位,而現在的民國參政院裡的1933參政員都在向一個投票箱投票。
「現在宣佈投票結果。」約法會議議長孫毓筠大聲說道,之後拿出一個統計的表格,看了看,大聲說道:「1933票全部支持改變國體,沒有一票反對,也沒有一張廢票。」
下面的參政員聽到孫毓筠的話,全部激動萬分,用力的鼓著掌。
之後在場的楊度和孫毓筠提議說:「本院前由各省委託為總代表,尤應以總代表名義恭上推戴書。」秘書長拿出準備好的推戴書當眾朗讀,要求袁世凱「俯順輿情,登大寶而司牧群生,履至尊而經綸**」。參政全體起立,一致通過。11點半,在歡呼聲中散會。
當天中午,袁世凱接到推戴書,立即發回,並申令「另行推戴」。他首先表示:「查約法內載民國之主權,本於國民之全體,既經國民代表大會全體表決,改用君主立憲,本大總統自無討論之餘地。」「惟推戴一舉,無任惶駭。本大總統從政垂三十年,……上無裨於國計,下無濟於生民,追懷故君,已多慚疚,今若驟躋大位,於心何安?此於道德不能無慚者也。制治保邦,首重大信。民國初建,本大總統曾向參議院宣誓,願竭力發揚共和,今若帝制自為,則是背棄誓詞,此於信譽無可自解者也……望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等熟籌審慮,另行推戴,以固國基。」
下午5點,參政院再次開會,孫毓筠等提議說,此事既屬全國一致,元首亦未便過拂輿情,理應由本院以總代表名義呈遞第二次推戴書。眾贊成。
秘書廳僅用15分鐘就擬成2600餘字長文,參政院繼續開會,眾人對推戴書均無異議,乃於當晚進呈給袁。在這個推戴書裡,稱頌袁有經武、匡國、開化、靖難、定亂、交鄰等六大「功烈」。
文中說:「前此之宣誓,有發揚共和之願言,此特民國元首循例之詞,僅屬當時就職儀文之一。當日之誓詞根於元首之地位,而元首之地位,根於民國之國體。國體實定於國民之意向,元首當視乎民意為從違。民意共和,則誓詞隨國體而有效;民意君憲,則誓詞亦隨國體力變遷。今日者,國民厭棄共和,趨向君憲,則是民意已改,國體已變,民國元首之地位已不復保存,民國元首之誓詞當然消滅。凡此皆國民之所自為,固於皇帝渺不相涉者也。」固請袁世凱稱帝。
12日一早,袁世凱申令說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予之愛國,詎在人後?但億兆推戴,責任重大,應如何厚利民生,應如何振興國勢,應如何刷新政治,躋進文明,種種措置,豈於薄德鮮能所克負荷!前次掬誠陳述,本非故為謙讓,實因惴惕文縈,有不能自己者也。乃國民責備愈嚴。
袁克桓則一直在袁世凱的身邊,看著這一切的進行。心裡當然覺得好笑,為什麼中國人總是虛偽呢,自古中國開國皇帝稱帝都要讓來讓去,而下面的人也知道這是面子工程,不是他真的不想做。而三國的劉奮當年稱帝這也是推來推去,而諸葛亮那麼聰明,當然知道他的主公劉奮心裡是什麼想的。所以就有三次文武大臣向劉奮要求他稱帝的事了。之後劉奮勉強同意在公元221年稱帝。
而袁世凱在12日接受改變國體的國書之後,也就表明了中國接實得君主制,而從北京向各地的電報開始滿天飛。讓中國各大佬都驚呆了,想到這袁世凱終於稱帝了。搞了這麼久的前奏,最後還是稱帝了。
而此時國人支持袁世凱稱帝的人還是非常多的,而經過日本聯合艦隊事件,更是讓袁世凱的支持率節節攀升,達到了一個頂峰。所以袁世凱決定在來一次隆重的祭天儀式。而前一次則是在1914年冬至。
12月15號,北京天壇。
現在北京天壇每個欄杆旁都站著身穿制服、頭插羽毛、手持長矛的士兵;道路兩旁兩百多名樂師身穿綴星藍底長袍,手持仿古(先秦)樂器;此外還有黑壓壓一大片文武百官,全都穿著祭祀的長袍。
黎明身穿制服的袁世凱乘坐總統專車,在騎兵護送下來到圜丘圍牆的大門外,然後被八抬大轎送到牆內臨時搭建的帳篷裡,
之後袁世凱穿著一身威風凜凜的金色龍袍,從南面登上圜丘的第二層朝北站定,而他的後面第一個,則是也是一身威風凜凜金色龍袍的袁克桓。
待篝火點起,他按照祭祀官的口令深深鞠躬四次,袁克桓和楊度他們,還有文武百官也跟著一起鞠躬,同時盛有獸血和獸毛的盤子被端上了祭壇。敬獻了絲綢之後,袁世凱就跪到圜丘第一層。獻祭肉的音樂奏起,獸血獸毛馬上撤走,一盅熱湯送到了總統手中。
這盅天羹先由袁世凱高舉過頭,然後分三次灑在盤中肉上。接著祭祀官念頌禱文,樂聲中有人翩翩起舞,袁世凱則舉酒敬天。每篇禱文讀完袁世凱就朝祭壇磕四個頭,袁克桓和文武百官也跟著一起磕頭。
數篇禱文念頌的程序大同小異,伴奏的音樂卻不同。禱祝之後食物撇下,綠玉(玉璽)擺到了祭壇的中央。最後伴著莊嚴的音樂,禱文牌位、絲綢,酒和穀物等祭品被一起放在柴堆上焚燒,祭天儀式隨之結束。袁世凱回帳篷換完衣服,又乘總統專車回到了位於中南海的住處。
這第二次的登壇祭天比第一次辦的大了很多,而且不至中國的各大報社,連外國的各大報社也來了,都準備見證一個中華帝國成立,一個有四萬萬人的強大帝國的崛起。
各報社記者手中的黑白照相機,不停的照著袁世和袁克桓他們等人登壇祭天的時刻,搞得好像後世那樣數碼照相機一樣不停的拍照,可是這是民國,現在的一張黑白照片不知道多貴。
但這些記者必沒有因為照片的貴而只拍幾張照片,都是不停的拍著這登壇祭天儀式的全過程。生怕錯過了什麼見證歷史的時刻,因為這登壇祭天在他們記者眼中,將是中國歷名最重要的時刻,從些世界上多了一個帝國,一個世界人數最多的君主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