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電影大師

正文 第126章 作者導演 文 / 機器人瓦力

    膠片之死——作者:葉惟

    現如今,每個拍電影的人都知道,一場數字革命正在發生。

    古有《女巫布萊爾》,今有《四月碎片》,它們證明了利用數字技術,你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做出很多事情,對於一個拍片者來說,沒什麼比這更美妙的了,除非你有一個很有錢的叔叔,否則你不可能不愛上數字技術。

    大自然的規律是,有事物誕生,就有事物死亡,從黑白到彩色,從無聲到有聲,電影的時代更替故事再次上演。膠片正在死去,兇手是數字技術,還有一眾幫兇。

    我承認我是其中之一,我用了第二代數字攝影機索尼hdc-f950拍攝了短片《天使之舞》,以及正拍著《婚期將至》重製版的新鏡頭,它讓我確定,我真的身處於21世紀。

    你不再需要審查樣片,也不會因為膠片落灰、刮痕和一點小瑕疵而抓狂,不用等洗印後才能看到真實效果……你甚至可以利用原本用於換膠片和檢查攝影機的時間補充睡眠。——21世紀的導演依然很累。

    這場謀殺案中很少被人注意到的幫兇,是演員。

    演員比導演還要著迷數字拍攝,因為他們再都不用擔心浪費膠片了,那撒旦呢喃般的膠片運轉時的滋滋聲,消失了,那巨大的心理壓力也消失了,他們可以盡情投入,盡情ng,表演時想打噴嚏要忍住的時代過去了。

    綵排和開拍的界限正變得越來越模糊,你大可以在綵排階段,就把攝影機開著,任何時刻都能是開拍狀態。

    凱瑟琳-赫本實在是一個極富先見的偉大演員,她說的「做到或者做不到都不是問題,我認為表演無須任何特別的才華」在21世紀得到了實現,女演員們在片場悠然自得,正如她們在家中一樣,她們沒有聽到誰喊action,就已經在「表演」了,你說good-take,她會驚訝說:「剛才我演戲了?」

    「別在意,你剛才的表現很真實,比你演戲時好多了。」

    但最大的兇手是那些打著高爾夫的老闆,一小時膠片費5500美元,一小時數字帶135美元,閃存盤反覆使用!他們趕上好時代了,不過他們還是會罵,科學家都是些混蛋,早點發明出來,我該得省下多少錢!

    沒有人可以逃過這場數字革命,你必須面對它。當膠片死去,我們不必感到悲傷和恐懼,無論膠片或數字,都只是我們講故事的工具,只要講故事的心不變,電影的精彩還會繼續。

    我問過我的好朋友安娜索菲亞-羅伯,她是一個現年10歲的電影演員,「你都試過了,喜歡數字拍攝還是膠片拍攝?」

    她說:「膠片拍攝。」

    「為什麼?《天使之舞》是數字拍攝。」

    「我的情報有誤。」

    「哈哈哈!」舊金山,工業光魔公司總部盧卡斯辦公室,喬治-盧卡斯讀著手中的《洛杉磯時報》電影版,樂得大笑!

    寫得好,寫得好!他尤其喜歡最後這個笑話,真好玩,在數字時代,還用膠片拍攝的電影劇組,只有騙小孩說自己是數字拍攝才能請到演員,但小孩試過之後還是喜歡「膠片拍攝」啊!決定了,他要借用這個笑話打趣一下「出土物」。

    葉惟那小子,對數字技術真的極有自己的見解。

    像章裡所說,人人都知道數字革命來了,省錢、方便這些優點說得也夠多,不過還沒有幾個人談論它對表演的影響,而葉惟說得非常有道理,「攝影機內無膠片」對演員是一種解放。

    他拍了部短片就有這點認知,可見他的導演天賦有多麼高,真是生來就注定吃這碗飯的。

    為這篇章拍手叫好的人,不只是盧卡斯。

    洛杉磯,還在忙著《極地特快》後期製作的羅伯特-澤米吉斯,也是連連地點頭稱讚,「小伙子還有一點沒說到,cgi技術也許會謀殺掉表演,電腦做得比真人還要好的時候,怎麼辦?」

    那些兩種拍攝都試過的演員們,亦贊同《膠片之死》的說法,的確是這麼一回事!

    而膠片的支持者們,就算是最堅定的悍衛者,都不能否定這篇章的所說,這是讓人唏噓不已的事實,數字越來越昌盛了。

    內行人看了認同和欣賞,外行人也看得津津有味,全因為那風趣幽默的筆調、淺顯易懂的專業細節、讓人印象深刻的觀點,雖然沒有做什麼深入的探討,卻正適合時報讀者的閱讀需求,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

    最驚人的是,作者是一位16歲少年,毫無疑問的a+!更準確的話,a+++!

    「惟哥寫章也真有一手!像這裡用的leisurely(悠然自得),哇,換我寫就是roam(漫遊)了,真棒啊!」

    「換我寫是easy。」

    「哈哈,巴德,你們看懂最後的笑話吧,還是安娜索菲亞真有那麼說過?哈哈哈!」

    今天列夫他們的早間讀物,難得地和莉莉一致,與此同時,她也在校車上讀著《膠片之死》,從家裡到現在已經看了好幾遍。

    為了成為一個優秀的新聞人的目標,她除了看書讀報,也會給學校裡的《光譜》等刊物不定期供稿,在她這個年級歲數,那些稿件是出眾的,得到老師同學們的廣泛讚譽,有些高其他人一個等級的感覺。

    去年她還跟媽媽談過,想給一些時尚雜誌和報紙寫章、做報道,鍛煉自己的能力。

    媽媽認為這份工作不會打擾她的成長,說可以,就幫她聯繫了一下,因為她是「菲爾-柯林斯的女兒」,英國版的《

    《elle-girl》與《seventeen》等雜誌都有興趣向她約稿,登些個人心情日記和洛杉磯見聞。

    她是沒想到會那麼容易,要來真的又覺得自己的筆還不行,這都能登稿的話完全靠父親而已,所以一直到現在還沒登第一篇,打算提升一番後再投稿,16歲時可以開上個人專欄。

    戀愛後時間不夠用,這件事不知不覺的停下來了。

    如今跟惟一相比,差距好大,她的章都成了普通青少年的牢騷!

    他的風是那麼從容自信,也許不能形容為優,而是狂狷,洋洋灑灑的展露著學識和才華,當然還有他的幽默。字是有魅力的,這些字的魅力正如他那樣。

    「我也要更努力了!」莉莉心裡說著,既因為這章開心,又鼓起了一股勁,不能落後太多!

    16歲的時候一定要開起一個專欄!最晚17歲……

    她看看校車上的同校學生們,他們只會嘻嘻哈哈,毫無事業夢想這方面的概念,還是有點安慰的……這種心態可不能說出去。

    ……

    週一,《婚期將至》劇組繼續開工,閒暇間眾人都在傳閱《洛杉磯時報》,看了後無不是豎起大拇指,對葉惟說一句「寫得真好!」吉婭都不例外,她又說:「你該使用這個綵排拍攝的方法,因為你跟你說的女演員的表現一模一樣。」

    「好辦法,試試!」葉惟廣納諫言。

    ……

    「那小子的章登出來了,還真有一些筆力……」

    不用特瑞西說,洛威特也知道,他就在看著這份該死的報紙!陰沉的臉色其實很無力。

    他感覺敵人又要成功了,雖然這一招不比炒作緋聞來得轟動有效,卻符合著葉惟的公眾形象,只有正面提升,沒有半點負面效果。章不像長片短片那麼長的製作週期,每週一篇,粉絲們就有東西去追了,一旦形成這種約會慣性,葉惟的人氣就不會快速流失,可以撐到下部影像作品的面世。

    由於那小子的粉絲群體已經產生了很大變化,不只是無知青少年,是喜好專業、技術的那些人,所以這也不會悶著他們。

    如果時不時再來一篇有爭議的,就更加吸引眼球了。

    「我們不需要炒作什麼『青春小情侶』,只要在報紙上開個專欄就行!放心,我的章寫得很好!」

    那小子當初信心十足的話語,隱在耳邊響起……該死的!洛威特咬牙地把報紙抓皺。

    「就這樣算了?不繼續了?」

    耳塞又傳出特瑞西的話,他只能沉默,可以使的招真不多了,如果手腳不乾淨,那他們反而惹上一身麻煩。

    而且他有很多工作事務要忙的,把葉惟打壓下去,是個人恩怨、是為了保住名聲和威利斯這個王牌客戶、是為了讓布瑞恩陣營難堪,但他忙得很!打壓葉惟一分錢的收入都不能帶給他。

    怎麼辦?怎麼可以迅速捏死這小子?

    「我得想想,我得想想……」

    ……

    4月6號,《膠片之死》登報的第二天,布瑞恩打電話給葉惟,激動地告訴了他最新的消息!

    「根據他們的讀者調查系統所得的結果,惟,你的章是昨天電影版最受歡迎的章!領先第二位20%多!人們喜歡你!」

    「哇,那真不錯!」葉惟當然為此而欣喜。

    「他們邀請你繼續供稿,下週一繼續在電影版登你的第二篇,如果連續三周都有好成績,前五位就行,就給你開固定專欄!」

    「酷!沒問題,我想說的話多著了,下周的題目我都想好了,『r級的時代』!」

    「你好好寫,也要注意尺度,不過萊斯利會把關的,你就寫吧。要是你開成專欄的話,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洛杉磯時報》最年輕的專欄作者,但絕對是個新聞!」

    「我會開成的,就叫『viy說了』。」葉惟自信而堅定地說,不只是為了名氣,還能賺些稿費啊!

    他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家人朋友們,大家都很高興,安娜驕傲的笑說:「惟,有我的功勞哦,下期你還要編有我的笑話!」他一下驚喜的想到什麼:「好主意,這會是個賣點!每期都有有趣的安娜索菲亞!」

    「哈哈!看看我,又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我是個贏家!」

    安娜之前三月底那幾天來洛杉磯找他玩了一回,現在已經在多倫多演《薩曼莎:一個美國女孩的假期》了,比他還忙碌。

    4月7號,星期三,《婚期將至》劇組繼續出外景,「天堂」格裡斐斯公園,找了處視野開闊、又有鹿群身影的綠草坪,稍加佈景,打上柔和的燈光,看上去就像伊甸園,所有「天堂」場景的戲都在這面積17平方公里的洛杉磯最大公園裡完成。

    而今天,片場迎來了一個大人物,尼古拉斯-凱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