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

正文 第五章 有部電視劇叫做《血疑》 文 / 霍當天

    板磚單卡收錄機的風行,給張邵平、黃振邦兩人帶來了滾滾利潤,並且在其他人都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趁機做大。

    張紹平在香港註冊了家名叫大洋貿易的公司,註冊起始資金三十萬,並且這個數字還以滾雪球般的速度瘋狂翻倍著。黃振邦也不甘落於人後,在深圳註冊了家公司,叫中港貿易。兩人這是要正規化,擴大利益。

    期間,李衛東等人也前後來進貨,張紹平根本不用多費口舌相邀,他們進的收錄機、磁帶等便佔了進貨量的半數。

    隨著貿易額的節節攀升,張紹平總算是心頭大定,七月初一結算,駭然發現,資金已然暴漲到一百六十萬元。投身貿易才兩個月,就賺到了這麼多的資本,張紹平乍舌不已。

    後世有句話怎麼來著,八十年代靠膽子魄力,九十年代靠人脈關係,二十一世紀開始講究知識能力。這話雖然不全然是,但也說明了一件事,這年頭要賺大錢沒點膽子、不敢拚搏、不敢賣命,是不行的。

    想想,他也真夠辛苦的,日日夜夜撲在貿易生意上,每次回到香港,也就是買個玩具抽空去幼兒園看看妹妹張夢瑩,甚至連家裡都沒時間回,更不消說在家裡過夜了。也是,唯有這樣大的利潤才不枉他一場辛苦!

    「張先生,今晚怎麼有空來這裡啊?」陳麗紅乍見張紹平,忙問候著。

    張紹平從來都是個忙人,不是見這個客人就是見那個客人,到店舖來很少見,起碼陳麗紅就沒見過幾次,更不用說晚上了。

    「沒事,我就是飯後路過,來看看,你忙你的,不用理我。」

    張紹平在店舖裡轉呀轉,看著貨架琳琅滿目擺放著的商品,心裡就有著一種滿足感。

    生意好後,張紹平立馬拓展了店舖、倉庫的空間,商品也是五花八門,齊全得很。張紹平的重心雖然轉向收錄機、磁帶之類的,但其它的貨品利潤也相當可觀,尤其是牛仔褲、喇叭褲,他並沒有放棄這些市場。

    轉了一圈,沒看到一個人影,張紹平又回到了收銀台,道:「紅姐,這店舖沒啥生意,就下班了吧,別在這耗著了。」

    「那可不行!我拿那麼多工資,偷懶不幹活,這不是虧你的錢嗎?」趙麗紅聞言,搖頭不肯。

    張紹平不知怎麼說好,這年頭內地的幹部工資不過30元多點,外企月平均為150元,少數有200甚至300、500不等,而張紹平給唐愛軍、趙承平兩人600元,趙麗紅500元。這可比工資最高的外資企業還要多,高薪刺激下,趙麗紅幾人簡直比張紹平本人更要關心他公司。

    張紹平無話可說,想想也就隨她了,剛想走,卻見一群群打工妹、打工妹嘰嘰喳喳說著話,從各個工廠區魚貫而出。

    「哎呀,電視要開始了!」趙麗紅驚呼一聲,慌忙搬出一台彩色電視。

    這是哪門子事?張紹平完全摸不著頭腦。他倒是說過,為了多吸引些客人的眼光,每天定時放電視給過往行人看,但也用不著這樣激動啊!

    店門口擺一張桌子,電視機放在上面,一群男女很快圍了過來,在電視機前席地而坐。沒一會兒,大門口便被圍個水洩不通,裡裡外外儘是人。

    幸好,這些人裡也不全是只為了看電視的,還會買點零嘴嘗嘗,陳麗紅倒是忙得樂呵呵的。張紹平相當無語了,好好的一個批發店,現在變成功能齊全的雜貨店了。

    「電視開始了!」

    不知道誰喊了一聲,嘰嘰喳喳的說話聲一下子全消,所有人都伸長脖子、瞪著眼睛,全神貫注盯著電視機屏幕,大氣不喘一口。當然這些人裡不包括張紹平,來到這年代,他一直很少看電視,電影更是沒看過,全心花在賺錢上。

    張紹平搖了搖頭,便想回去休息,卻見唐愛軍不知什麼時候到了店舖,正站在老婆的身邊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他便隨口問道:「看什麼電視啊,這麼多人看!很好看嗎?」

    「好像叫《血疑》吧。」唐愛軍有點不確定道。

    「就是《血疑》。」陳麗紅插嘴道。

    「哦,《血疑》什麼?《血疑》?」張紹平剛哦了一聲,突然反應過來,不由聲音大了起來,惹得一眾青年男女大為不滿。

    「是啊!是部日本電視劇,光夫很帥,幸子也很漂亮呢。」

    趙麗紅疑惑的看著張紹平,不知道他為什麼反應這麼大。

    真的是《血疑》!張紹平大為驚喜,瞬間抓住了一個天大的商機,他急忙問道:「這部電視劇播放多久了?」

    「剛開始播放四集呢。」

    「太好啦!」張紹平樂了,笑容滿面的離開。

    趙麗紅滿腦子疑問,嘀咕道:「張先生怎麼這麼高興?難道他也喜歡看《血疑》?也喜歡幸子?」搖了搖頭,她想不明白便不想了,又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

    《血疑》,來自日本的舶來品,在張紹平的印象中,這部電視劇在內地創造了空前的轟動,也讓大眾知道了什麼叫「名人效應」。

    如果張紹平沒記錯,當《血疑》播放後,滿大街儘是「幸子頭」,「幸子衫」、「光夫衫」、「搭到茂包」,其中影響甚至比《上海灘》更為深廣。

    這是一塊大蛋糕,根本沒人注意到,但張紹平深知,如果歷史不變,很快就會有個針織廠組織生產所謂的「幸子衫」了。他必須抓緊時間,搶先機,甚至建立個製衣工廠。

    所謂「幸子衫」其實就是蝙蝠袖襯衫,「光夫衫」就是高領毛衣,這些衣服在國外常見得很,但在這時的中國,卻很新潮、很時尚。

    張紹平第二天向唐愛軍三人交代一些事宜後,便匆匆回香港去。

    這時候的香港正努力向著世界金融中心、亞洲文化中心的目標邁進,產業已基本完成轉型,是個名副其實的自由港、零關稅區,服務業空前發達。

    而台灣正是太子爺蔣經國當政,還沒有所謂民主自由後的黨派惡鬥,所有人齊心協力大搞十大建設,進行經濟轉型。蔣經國創造了台灣的繁榮,製造業異常發達,「台灣製造」行銷全世界,高居亞洲四小龍之首。可是,因為兩岸還沒破冰,台灣的企業根本無法進入大陸市場分一杯羹,只能乾瞪眼。

    張紹平在深圳註冊了一家服裝公司,名為漢唐風行,前期注資100萬人民幣,對外宣稱這是第一期初始資金,後面還會陸續注資,直到公司資本達1000萬元。這是放空話唬人的,但這架勢卻要擺出,氣勢要做足。

    「你想找我們幫你代工?」

    台灣某雜牌服裝公司的陳老闆問道。

    張紹平很肯定的道:「沒錯!」

    「30萬的單子太小了,不值得做,如果是50萬港元的話,倒是可以考慮。」陳老闆皺眉道。

    這是張紹平聯繫的第十三個台灣服裝製造公司。他找的公司都是中小企業,沒有自己的品牌,願意代工,但真正有意願合作的僅此一家,其它的都忙乎著爭奪台灣本地大企業的單子,對於張紹平的合作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這位陳老闆沒當場拒絕,張紹平頓時知道有戲了。

    「如果這筆單子談成功,後面的才是大頭。」張紹平面不改色道:「我知道你的公司主要幫別人代工,但在台灣,像你這樣的中小企業不下百家,競爭異常殘酷。而我的公司主要和大陸貿易,成衣全賣到那裡去,有固定的銷售渠道,完全不怕沒銷路。這樣的好事,你不做的話,我相信會有別的公司感興趣的。」

    「我怎知道你是不是拿話騙我?」陳老闆已然心動了,便猶豫著說。

    「搞外貿這行的誰不認識我小年輕張紹平?你可以隨便去問問,我張紹平和大陸那邊的貿易量有多大!我敢說,現在一個月的交易額都不少於兩百萬港元。」張紹平充滿自信,說話鏗鏘有力。

    這也不用去問,陳老闆心中自然有數,他想了想,一咬牙,迎著張紹平灼灼的目光拍桌道:「張老弟誠意十足,既然都這樣說了,陳某人干了!」

    「你一定不會後悔的!」

    張紹平笑了,笑得很燦爛,他知道自己打根基的計劃差不多成功了一半。

    這年頭,台灣企業還沒有三十年後的暮氣,企圖心相當強。尤其中小企業,為了生存,做活做強,連老闆都滿世界四處去尋找機會,開發市場,很少會待在台灣。大陸改革開放後,市場逐漸打開,台灣的商人立馬像聞到血腥味的鱷魚蜂擁在香港,打算借香港這個跳板北望神州大地。

    張紹平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根本不愁找不到代工工廠,那只是遲早的事。但時間就是金錢,他可不會扯皮浪費時間,只要找到願意代工的,哪怕付出多點代價,他也是願意的。

    張紹平的野心很大,他第一步先是找家成衣製造工廠代工,先把必然會搶購一空的「幸子衫」、「光夫衫」投入內地市場。第二步,便會拿著新成立的千萬大公司這個噱頭去東莞圈地插旗,爭取優惠,建立工廠。第三步,便是藉著衣服大賣的風潮,堂而皇之的把衣服進入國營百貨商場銷售。第四步最重要,在內地樹立衣服高檔品牌,輻射港台亞太地區。

    作為後世人,張紹平比任何人都清楚,沒有自己的核心品牌,僅是代工加工或貿易,前途是黯淡的。最好的例子,後世的台灣中小企業就是反面教材。

    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