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

正文 第七十四章 前戲 文 / 霍當天

    兩人坐定,寒暄幾句,便談起了劇集發行的相關事宜。

    在和亞視談的時候,張紹平一直掌握著主動權,可才和方藝華說了沒幾句,她就沉聲道:「代理費的比例,我們無線一向只給10%,絕不會破例的!張生,你如果想談代理比例的話,我覺得我們沒什麼好談的了。」

    一句話就堵死了張紹平的諸般借口及托詞,人家是談也不想和你談。面對亞視,張紹平能做到反客為主,但到了無線,毫無疑問的,絕對是店大欺客。

    「可是」張紹平還想「據理力爭」,說服眼前這位「一刀切」女暴君。

    「沒有可是!我知道亞視可能會和張生你談代理的分賬比例,但我們無線是亞視能比的嗎?我們在日韓、東南亞諸國皆有自家的良好的發行渠道,而亞視才剛蹣跚起步。香港本地市場,我們無線佔了八成的廣告業務,而亞視幾乎萎縮到入不敷出的程度。比起收視率來,我們無線更是甩亞視幾條街,這差距太大了,比都沒法比。」

    方藝華一口打斷張紹平的理論,然後擺事實、舉例子,一句接一句,句句說得張紹平啞口無言。亞視確實急迫需要廣告之外的其他營業收入,以減少虧損,但無線財大氣粗,人家擺明說了,你這點小錢,有固然好,沒也無所謂。

    聽著方藝華咄咄逼人的話,張紹平沒急著反駁,而是藉著品茗的間隙,醞釀著說辭。

    方藝華久經商場歷練,商業洽談的技巧用得爐火純青,上來就是先聲奪人,無限縮小自身缺點,無限放大自身優勢,展露底氣,確立主導。但張紹平敢來無線,功課當然也做到了十足。無線財大氣粗,擁有良好完善的發行渠道,看起來無懈可擊似的,但正因為優勢太足,反倒成了不是缺點的缺點。

    其實不難理解,家大業大的,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故而許多事上就會束手束腳,不敢率先試行。

    張紹平隱約記得,後世的無線好像是惟一一家可以在兩岸三地合法落戶的電視台,這說明無線在海峽兩岸採取兩面討好的手段,經營著深厚的關係。但就此時而言,無線、亞視都還沒涉足大陸。無線只是邵氏公司旗下的子公司,而邵氏公司還有個子公司是邵氏影業,台灣作為香港電影非常重要的外埠市場,深深地影響著邵氏高層的決策。

    所以,在原本的時空裡,一直等到邵氏影業幾乎停產時,邵大亨才做出重大決策,無線開始進軍內地開闢電視市場。原本的時空裡,沒有張紹平插一竿子,亞視的發行重心是東南亞諸國,對於內地的市場,它並沒有專注費心經營,但就算如此,由於先到先得的關係,直到90年代初,無線在內地的影響都是被亞視壓低一頭的。

    這些歷史軌跡,張紹平當然不可能全記住或知道,但他堅信,沒有誰能拒絕內地的市場魅力,無線自然也不例外。

    想到這,張紹平放下茶盞,淡淡地笑道:「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正因為亞視已經輸到只剩一張皮,所以它敢豁出去,賭上一把!去年,《少林寺》在內地公映,竟創下1億人民幣的票房,可見內地的市場已經龐大到令人駭聞的地步。就像當年無線做免費電視,麗的漫不經心一樣,說不準,亞視也會複製奇跡,在內地闖出一片天地來。到時候,以內地市場為依托,反攻香港市場也不是不可能。」

    張紹平所說的,方藝華全都知道,甚至比他還要清楚瞭解。台灣現在還沒開放黨禁,寶島的電視台只有老三台,它們皆是自產自足,亞視也好,無線也罷,都不可能打入進去。邵氏惟一在乎的是台灣的電影市場,在沒確定內地可以放開限制前,邵氏絕不會為了所謂的西瓜丟了芝麻。

    為什麼這樣說呢?

    原來當年香港喪失了大陸的廣大市場,而台灣當局站穩腳跟後,又趁機拉攏,故在1957年香港影人成立了「港九電影戲劇事業自由總會」。往後,所有輸入台灣上映的香港電影,必須是「自由總會」的會員出品,左派電影公司的影片一律被拒於門外。

    到了今天,兩岸的政治環境還處在意識形態之爭中,是敵對關係,台灣當局甚至還喊著「漢賊不兩立」的口號。這是個非此即彼的年代,要麼親大陸,要麼親台灣,沒有第二個選擇。所以邵氏才會那麼糾結,進內地的話,恐怕會得罪台灣當局,到頭來得不償失,但什麼都不做的話,又怕亞視捷足先登。

    「張生,你倒是挺能說的!行,我們知根知底的,誰也別繞圈子了,就說得直接點、坦誠點吧。」

    張紹平的話,一下子擊中無線的軟肋,令方藝華登時刮目相看。暗道:六叔說得對,此子的眼光狠辣,堪比活了大半輩子的老傢伙。

    無線缺的不是關係,缺的是決心。

    張紹平記得媒體上曾報道過,太祖晚年很喜歡看李曉龍的電影,其中邵大亨就曾為此事奔走,專程借了幾部李曉龍的電影給**。邵大亨也因為大陸引進了李曉龍電影的關係,和大陸的關係慢慢升溫。之後更是秘密到大陸一行,但都沒有見報。

    因此,論到關係,無線根本就無須通過張紹平之手,便可以直達天聽。但有關係是一回事,能不能公開就是另一回事了。

    無線既想登陸內地,不落人後,又想堵住外面的悠悠之口,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借張紹平之手,行試探之事。張紹平就是掐准了這點,才有底氣洽談。

    「方小姐果然爽快!好,我就直說吧,代理發行,你我雙方給的價位差別太大了,你們無線固然不願意,我也不想談這個。我們就說賣斷播放權吧。」

    張紹平放下手上的茶盞,接著繼續道:「我給亞視什麼價錢,就給無線什麼價錢,而亞視給什麼條件,無線同樣也給我什麼條件!除此之外,其他的,我一個子都不給,也一概不要!方小姐如果覺得可以的話,我們就簽約,覺得不行的話,那大家生意不成仁義在,好說好散嘛。」

    方藝華不置可否,道:「你說,什麼價錢和條件?」

    張紹平照實說了下,方藝華聽著,突然笑道:「這些都好說,只有一點,要改一下!」

    「哦,卻不知是哪點呢?」

    方藝華對張紹平的不爽視若無睹,說:「我們無線的劇集不能打包賣給你,而是分批售賣,一次只能買斷5部電視劇。」

    聽到這話,張紹平用腳趾頭想,也知道無線這是打什麼算盤了。一則視市場價格而調整賣價,二則嘛,如果看到先行,台灣當局不劇烈反對的話,他們就打算親自上陣了。

    既知道這點,張紹平當然不肯了,搖頭道:「5部電視劇,太少了!起碼得30部!」

    這完全是獅子大開口,無線的庫存裡頭,算作經典之作的,根本湊不齊這個數。

    「8部!一次最多賣斷8部劇集,再多沒得商量!」

    方藝華說得斬釘截鐵,毫無商量餘地。

    「8部就8部吧!」張紹平知道沒得商量後,立馬就坡下驢。在他想來,就算要卸磨殺驢,恐怕也得交易過幾次之後。這事早著呢,以後還可以談嘛。

    一次只能買斷8部劇的內地播放權,張紹平當然盡挑精品中的精品。黃元紳主演的《小李飛刀》,鄭紹秋主演的《楚留香》,周閏發主演的《上海灘》,汪名荃主演的《京華春夢》、《萬水千山總是情》及《千王之王》,陳鈺蓮主演的《天龍八部》和《十三太保》,剛好一共10部劇集。

    挑好劇集之後,便是簽約。

    當一切順利完畢,張紹平立馬拿著買斷無線、亞視兩家的電視劇拷貝,挑出《大俠霍元甲》、《萬水千山總是情》和《陳真》,馬不停蹄地趕往穗城。叫來廣-東電視台的幾位高層,齊聚一堂,觀看三部劇集。

    看劇集很費時的,起碼得花個十天半個月。

    張紹平本著米雪是自家人的原則,故意把《大俠霍元甲》挑出來,率先放映。

    「啊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要致力國家中興,豈讓國土再遭踐踏!個個負起使命,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

    不說片頭走馬燈似的精彩打鬥,帶來的震撼性的視覺衝擊,單是《萬里長城永不倒》這首經典歌曲,唱出來的時候,就引起巨大共鳴。這種感覺,絕不啻於港人看到美國大片《侏羅紀公園》時的巨大震撼。

    「好,唱得太好了!」

    當唱到「萬里長城永不倒」這一句時,幾位電視台的高層竟然全都站起身來,拍掌叫好。包括劉熾在內,皆是面色漲紅,激動得難以自抑。

    激動過後,幾人不好意思地對張紹平笑了笑,重新坐下,觀賞起《大俠霍元甲》。

    這部電視劇在張紹平的眼中,缺點很多,如包裝不夠精緻,場景少而小,細看還有點假,造型、化妝、服飾、色彩、攝影等都太過簡單和粗糙。不過,縱然有種種的缺點,但經典就是經典,就連張紹平這麼挑剔的人,也依舊看得熱血沸騰。

    心癢難耐地看完第一集,然後又迫不及待地看起第二集來。不知不覺,幾人窩在一間放映室內,看了四集電視劇。此時,已是華燈初上,但劉熾等人仍是精神奕奕的,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

    「吃過飯,我們再看吧!」劉熾說了句。

    飯後,一行人又回到放映室這裡。張紹平又陪著幾人看了幾集後,熬不住了,告罪一聲,跑去睡覺了。一覺睡醒,天色已然大亮,張紹平洗涮完畢,回到放映室,正好看到片子的大結局。最後一幕,陳真面對著槍口毫無懼色,躍身而起。

    「這部片很不錯,充滿著愛國情操及民族主義,我們拿去給任書記他們看看,看能不能就播這一部!」最後經典的一幕,太悲壯,也太激動人心了,台長楊蘩情不自禁地說道。

    「這兩部不看了?」張紹平問道。

    「片子在這裡又不會走,你這小同志急什麼?我們可以播放完《霍元甲》,再播放其他兩部嘛!」楊蘩仗著年老,笑著說了句。

    原本的歷史上就是先播放《大俠霍元甲》的,張紹平自然不會反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