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

正文 第七十九章 「變形金剛」與玩具 文 / 霍當天

    餐廳在設計上,寬而敞,格調居家舒適。裝潢上清一色暖色調,明快鮮艷,燈光也極為明亮,渲染出輕鬆溫馨。暖色系對增加食慾促進消費有效。這樣配色也使得消費者用餐速度加快,不至於久留,提高客流量。而整體上更是讓人精神放鬆,有種休閒的感覺。

    米老鼠、唐老鴨、一休、孫猴子、豬八戒、阿童木、機器貓、海底世界這些最為孩童喜歡的卡通、樂園類圖畫掛了一牆。報紙雜誌、漫畫之類的,就更不用說了,放在顯眼處,任意翻閱。張紹平進來的時候,就特意打量了一下,幾乎所有的孩童都被牆上的圖畫吸引住,盡情觀瞧,而報紙雜誌、漫畫之類的更是被搶看一空。

    當然,手推車也是必須的,讓有帶孩子的家長如在家裡一樣方便。地面是防滑和磨砂面的為主,更趨於人性化、周到性設計。廚房,張紹平也換上白色套服,戴上口罩,進去檢視,發現一切都按規範手冊來操持衛生,才退了出來。

    在餐廳兜了一圈,除了洗手間沒去外,所有的地點都檢視過了,張紹平點了點頭,表示滿意。潘明見狀鬆了口氣,笑問:「張生,請問你還有什麼改進意見嗎?」

    這一套全按張紹平的指示意見做的,潘明認為效果出奇的好,暫時已無挑剔改進的空間。但沒想他隨口一問,張紹平想了想,還真就說了了,道:「這桌椅擺得太規矩了,整整齊齊的,會給人嚴肅感。還有,書刊雜誌之類的太少了,樣式多增加點。服務人員一定要客客氣氣的,笑臉待客,絕對不能面無表情。嗯,發電機要必備,以防時不時的停電。暫且這些,但能夠改進的地方應該不少,以後發現一點,就立馬給我改進一點,同時還要歡迎顧客提供批評意見。」

    兩人邊說著邊走出餐廳。張紹平提的幾點,潘明一一記下。

    到了門外,張紹平忽的問道:「變形金剛呢?」

    潘明聽得迷糊,反問:「變形金剛是什麼?」

    「我不是叫你定制一些卡通玩具模型嗎?」張紹平指著門前擺放著的米老鼠、機器貓等,「但變形金剛呢?變形金剛應該很多人喜歡才對啊!」

    潘明終於明白過來了,張紹平說的是卡通玩具,他疑惑地道:「張生,你是不是記錯了,世界上出名的漫畫,沒有一本有變形金剛的啊!」

    「沒有?!」張紹平瞪大了眼睛。

    「絕對沒有!」潘明很肯定地說,「我就是個動畫和漫畫迷,世界上有點名氣的漫畫,我都看過,如果變形金剛很出名的話,我絕對會百分百看過的。」

    變形金剛沒名氣?笑話!這玩意足足影響了幾代人,並且還會繼續影響不知多少代人!但潘明既然敢這麼說,那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變形金剛現在還沒誕生。

    「哦,變形金剛,其實就是變形機器人」想到這個,張紹平心頭一片火熱,心不在焉地解釋了句。

    張紹平說得語焉不詳,潘明也不在意,只當他記錯了,或者變形金剛是本沒甚名氣的漫畫書。

    「深市的快餐店準備什麼時候開業?」張紹平突然問了句。

    「18號。」

    「18號是吧?也就是後天嘍。嗯,你下去聯繫一下陳冠忠,請《大俠霍元甲》的幾位主演到時去為店面站站台。」

    「好的。」

    「就這樣吧,我已經買好了北上京城的火車票,今晚的車。北京和上海兩地,先行人員已經選好了地址,就等我動身前往,做最後的拍板,時間上耽擱不得。」

    離開全家樂快餐店,張紹平回頭給陳冠忠去了個電話,提了幾句幫全家樂快餐店站台之事。然後,便是吩咐他在旗下的雜誌裡頭登廣告,聘請美術、美工、繪畫、玩具設計與製造,以及影視配音、字幕、唱歌等各方面的人才。

    透過粵省的黨政關係,張紹平搞到了十幾張火車臥鋪票。在這年頭,汽車、飛機、輪船的客運量和貨運量,都遠遠比不上火車。幾乎可以說,大家出遠門行必火車,住必招待所。如果不是通過關係,平頭百姓,絕不可能取得如此多的臥鋪票。

    「光當光當」

    此時的火車,還是老式綠皮火車,老舊不說,還特晃,光當光當地搖起來,一般人絕對受不了。最要命的是,臥鋪、座椅破舊不堪,又如硬木板似的又冷又硬,令人坐起來極不舒服。張紹平前世已然坐慣了和諧號動車和高鐵,此際再坐這等十幾年後幾乎淘汰掉的老式綠皮火車,怎麼坐怎麼覺得不對勁,他甚至開始懷念起普快和特快來。

    窗外是一片漆黑,沒什麼燈火通明之類的,就是黑。張紹平瞅了一眼,便覺無趣,再加上車廂內燈光不亮,他發現除了睡覺,貌似沒什麼好做的。

    「阿虎,到哪了?」

    一宿醒來,張紹平伸了下懶腰問。

    「一個小時前剛過長沙呢。張生,你再睡會吧。」

    「生前不必久睡,死後自可長眠啊!」

    張紹平感歎了句,便開始洗涮,到餐車吃早飯,不對,都十一點了,是吃午飯了。

    「咦?車廂裡怎麼多了些人?」

    飯後回到車廂,張紹平才注意到另外的臥鋪全滿額了。他記得,昨晚上車的時候,車廂裡的另外一半是空著的。

    「他們啊,好像是一個劇組來的,今早上車,就一直睡,睡到現在。」有個保鏢解釋道。

    十幾人中,張紹平的保鏢就佔了三位,一是隨身保鏢陳飛虎,另兩位也是身前身後跟著。餘下的才是全家樂的工作人員。

    「劇組?什麼劇組?香港來的嗎?」張紹平以為他鄉遇故知,高興地問道。

    「聽口音不像,普通話很純正。」

    「哦。」

    張紹平哦了一聲,沒興趣了,乾脆趴在車窗前,看著窗外景色。

    京廣鐵路全程近2300公里,路經多個省市,計埋站點停靠的時間,到北京大約用時52個小時左右。路途漫漫,惟一能看的就是沿途風光秀麗的錦繡河山。張紹平前世不知坐了多少回火車,也就這次覺得祖國的大好河山確實是秀美壯觀。

    看膩了風景,就寫寫策劃書,是關於玩具之類的。本來張紹平此行的目的只有兩個,一是北上建立全家樂快餐店的分店,二是招聘一些連環畫方面的人才。但經過全家樂越秀總店門外的小插曲後,張紹平突然發現後世許多超經典的漫畫、動畫及玩具、遊戲之類的,現在都還沒開發出來。張紹平本來就有意開發動漫和遊戲,在和徐曉明等人洽談亞視電視劇委託發行權的時候,他就寫好了策劃書。

    現在,既然知道變形金剛還沒現世,他乾脆連玩具的策劃書也一併寫了,漫畫、遊戲、玩具三者並頭齊進。至於動畫製作,他更是早就在尋找機會,因為他手上掌握的兩家戲院,一直缺少片源,每月都在虧損中。

    別以為掌握了戲院,就掌握了話語權,而現實卻並非如此。

    香港的電影產業,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達到了巔峰時刻,有近180家叫得出名號的戲院,相對的有400多家民間投資、私人經營的國語、粵語電影機構。當無線電視興起的時候,觀影的人突然急遽減少,從而引發電影機構的倒閉潮,連鎖反應下,100多家戲院直接宣告破產,還有20多家該做其他用途。這股電影低潮,直至程龍的《師弟出馬》橫空出世,才宣告開始復甦。然後戲院又陸續增加,到得現在,香港總共有80家電影院,其中邵氏院線16家、嘉禾院線19家、金公主院線18家、雙南院線11家、安樂院線5家,其他都是獨立電影院。

    這說明一個事實,沒有片源,戲院很難生存。

    像邵氏的大工廠制,本身可以提供充足的片源;而嘉禾、金公主院線,旗下的衛星公司多不勝數,也不缺片源;雙南院線,很有意思,除了放左翼電影公司及大陸的影片外,它還專門放一些二手的小眾優質的影片賴以餬口,但怪事就偏偏發生了,這些片子在別的院線首映時差不多都是撲街的,可一到了雙南院線的影藝戲院就取得了很不錯的票房;至於安樂院線,它主要引進西片,才能維持下去;剩下的獨立戲院,要麼像利舞台這樣演唱會、歌舞劇、戲曲、電影多方業務一起經營,要麼就是搞些小電影或買二手電影播放。

    制和播,兩者是共生共存的。張紹平正是看出了這點,趕緊撤銷了收購獨立戲院的念頭,不然的話,擁有院線,卻沒有片源,會撲街到死。金公主院線當初也是扶持了新藝城等好些電影公司,才捱過來的。張紹平打算過了春節,就著手扶持幾家影院,取消當前令電影人深惡痛絕的包底制度,從而打破僵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