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

正文 第八十九章 戀人未滿 文 / 霍當天

    《霸王別姬》的誕生,在香港乃至華人電影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這種意義不只是該片獲得是屆「金棕櫚」獎,享有世界級的榮譽,最重要的一點是,此片對當時電影人浮躁的心態和迷失的藝術創作來個當頭棒喝。

    七十年代末,國際形勢動盪不安,香港經濟高度發展和騰飛、獨立電影製片機構風起雲湧,此時一大批具有正義感的影視工作者鄙棄「四頭」(噱頭、拳頭、枕頭、鬼頭)影片而開拓新路。他們皆是年輕導演,本著對電影的熱誠,及年青人的獨特創意和社會觸覺,在編導手法和攝制技術上呈現出異於傳統港片的新風貌這就是「新浪潮」。

    1976年,梁普智、蕭芳芳導演的《跳灰》是新浪潮的先聲。之後78年嚴皓的《咖喱啡》打響第一槍,79年徐客的《蝶變》、許安華的《瘋劫》、章國明的《點指兵兵》三部影片標誌著「新浪潮」的正式到來。但這股浪潮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及至譚嘉明的《烈火青春》上演,「新浪潮」已是強弩之末,即將宣告結束。

    香港是一個極商業化的投機城市,電影劇作始終以純大眾娛樂為綱領。而「新浪潮」電影往往是叫好不叫座,沒法做到藝術與商業雅俗共賞。年輕導演們對電影的熱愛與藝術抱負,在香港高度競爭的商業生產制度下,沒有個機構和資金支持,迅即被商業浪潮裹卷而去。

    回歸人文關懷、歷史反思和社會風潮,才是電影的本質。好萊塢的電影後世之所以能夠橫掃世界,電影技術創新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它從來就沒脫離過電影的三點本質,做到雅俗共賞。

    只可惜當《霸王別姬》誕生,眾人醒悟過來的時候,已經有點遲了,形勢急轉直下,香港電影的本埠及外埠市場急劇萎縮,已不能提供香港電影人浴火重生的巨大推動力。

    想到這,張紹平對徐傑笑道:「說起來,我還是你的影迷呢,不知徐小姐今年可有新戲上演了?」

    這廝根本就沒看過徐傑演的戲,但開口就胡謅,以此打消兩人的陌生感。他這是想通過徐傑結識她的姐姐徐風——一位商業上的女強人,電影界的出色製片人。

    胡美儀聞言,登時噗嗤一聲笑了出來,然後一臉驚奇地左看看張紹平,右看看徐傑。張紹平感到莫名其妙,問:「怎麼了,有什麼不對嗎?」

    胡美儀嬌笑道:「張先生,你是阿傑的影迷,但你肯定想不到,阿傑可是你的崇拜者來的。」說完,她調笑著強調一句:「是心儀的白馬王子那一類。」

    騰地一下,徐傑的雪白玉顏羞紅一片,她又羞又急地用小手撓了胡美儀幾下,叫道:「叫你亂說!」

    「我沒亂說,這可是你親口承認的,說要嫁就嫁張先生這樣的男子!」

    「你還說!」這是女兒家之間私底下說的心事,此時被閨蜜當著心儀男子的面說出來,徐傑縱然再得體大方,也不免有些嬌羞。

    張國榮倒是頭回聽到這事,不合時宜地叫道:「唷,怪不得一聽到我是來張生家,你就二話不說跟著來,原來你喜歡張生!」

    這話一出,無疑坐實了徐傑真對張紹平有好感的事實,徐傑乾脆大方承認,說:「我因為家父早逝,家姐的前夫又欠了一屁股債逃了,當時生活很彷徨,沒出路,所以一直很崇拜有本事的男人。張先生白手起家的事跡,我是深為佩服的。」

    有個大美女說是自己的擁躉,張紹平心裡飄飄然起來,看著徐傑俏麗的嬌靨,心癢癢的,心想若是能有個超友誼發展就好了。這廝為了加大自己在佳人心目中的「偉岸」形象,不得不掩飾住內心的齷蹉與急色,爽朗笑道:「徐小姐過譽了,張某比之湯郡年先生,多有不如啊!」

    小小地捧了一下她那令人驕傲的姐夫,張紹平轉移話題,繼續道:「對了,徐小姐,你還沒說,你今年都有什麼安排呢。」

    徐傑說:「我不拍戲了,我現在正在攻讀工商管理學。」

    「你去讀大學了?」張紹平詫異地問道。

    「嗯。」徐傑應了一聲,輕聲道:「家姐說,拍電影不能拍一輩子,女人家終究是要嫁人的。前幾年沒條件,現在家境逐漸好轉,她便送我讀書去了,說是讀書歸來,也可以幫幫她打理生意,照顧小弟。」

    話雖如此,但張紹平卻知道,後來不知因為什麼緣由,徐傑一直雲英未嫁,單身一人。她姐徐風本是一番好意,只想讓她遠離娛樂圈的是是非非,然後做個大家閨秀,但到底是打了水漂,說起來也真是造化弄人。

    張紹平接了個電話就扔下包餃子的大事,溜出大門去,周惠敏見了滿肚子疑惑,雙眼一直盯著門口,包起餃子來都心不在焉的。半個小時後,張紹平帶著兩個大美女,有說有笑地走了進來。

    「好啊,你果然是去見美女了!」周惠敏頓時氣惱起來,決定從此刻開始十天不理這個壞蛋了不過,十天不理他,他不會太傷心了吧!還是減半吧,五天不理他!周惠敏咬了咬貝齒,猶豫了一下,心裡下決定,五天不理這個壞蛋,急死他!

    心裡打算同張紹平「打冷戰」,但周惠敏可不會當著大家的面發小脾氣,給張紹平難堪,而是認真地打量起「情敵」。在兩女身上掃了一陣,最終定格在徐傑的身上,誰叫徐傑長相出眾,極為甜美,討人喜歡,只要不是瞎眼的,都會中意她。

    張紹平撓了撓頭,正想著怎樣介紹兩人才妥當,卻見周惠敏忽然激動地叫了一聲,蹦蹦跳跳地跑到徐傑的跟前,驚喜地說:「徐傑,你是徐傑!我看過你的《失業主》,很喜歡你呢。」

    這一幕讓張紹平看得傻眼了,好半晌,他才捅了捅張國榮的腰側,小聲問:「徐傑很出名嗎?她演的電影很賣座,還是很好看?」

    張國榮不解地看了張紹平一眼,突然恍然大悟地大聲道:「原來你」

    「噓——」張紹平眼疾手快,一把摀住他的嘴巴,低聲道,「知道就好了,那麼大聲作甚?你這情商真夠低的。」

    「我去幫你喊關曉曉來,你可別大嘴巴亂說啊!」碰上這樣還沒開竅的愣頭青,從他口中套話真是不保險,張紹平不想自討沒趣了,叮囑了他一句,便去打電話。

    女人之間就是奇怪,上一刻,周惠敏還視徐傑為情敵,此一時,兩人卻紮成一堆,外帶一個胡美儀,嘻嘻哈哈地包著餃子。張國榮吃過餃子沒包過,當下也跑來湊熱鬧,拿著麵團捏了幾個,但心思卻整個都在張紹平打電話那邊。

    張紹平剛放下電話,緊盯著的張國榮嗖地一聲跑到了近前,緊張地問:「怎麼樣?找到曉曉了嗎?她的電話打得通嗎?」

    「你放心吧,我喊她來了,等會你就能看到她了。」

    扔下一句話,張紹平便開始指揮著保鏢們掛上紅燈籠。

    張紹平前世的家鄉,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家每戶都會掛上幾盞紅燈籠。到了晚上,不僅燈籠要點亮一宿,電燈也不能關,徹夜通明,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剛掛完燈籠,張國榮又湊了過來,問:「張生,怎麼曉曉還沒到的?」

    「你當她坐飛機啊,一下子飛到你面前!」張紹平沒好氣地道。

    「哦。」張國榮訕訕地退走,但沒過幾分鐘,他又像幽魂似的在張紹平身旁冒出,氣沖沖地質問,「張生,你該不會是耍我吧?曉曉一定是辭職離開香港了,對不對?」

    張紹平翻了翻白眼,懶得跟他說,直接閃人。張國榮不依不饒地跟著,死腦筋地非得讓張紹平給個交代

    給個毛交代!等人出現就事實勝於雄辯了!

    張紹平知道張國榮這廝此時滿腦子都是關曉曉,絕對是怎麼說都說不服他的,撇了撇嘴,躲進廁所裡去了。沒有嗡嗡嗡的聲音,頓覺得世界清靜多了,張紹平尿了一炮出來,沒看到張國榮人影,不由奇怪。來到大廳,啥都明白了,只見張國榮笑容燦爛地耍著寶,丫的用麵團不是包餃子,而是捏人兒。他這麼賣力地表演,關曉曉卻坐在一邊,刻意地冷著臉不瞧他,以示兩人關係疏遠。

    這情形真像小情侶鬧彆扭!

    很顯然,兩人不知不覺互生情愫了,只是關曉曉已發覺,而張國榮懵懵懂懂而不自知罷了。張紹平尋思著,這樣不是辦法啊,得幫幫他們有情人終成眷屬!

    張紹平找了個借口,把張國榮拉到一角,問:「阿榮,你還是老實跟我交代吧,你到底有沒有和關曉曉談戀愛?」

    張國榮嚴肅道:「絕沒有!」

    「那你怎麼那麼關心她?一般朋友可不會像你這樣惦記的。」

    張國榮反應很快,說:「我們不是一般的朋友,我們的關係比朋友更深。」

    張紹平提醒他:「男女之間的超友誼關係,就是戀人關係。」他心底還加了句:炮友關係除外。

    張紹平繞了一圈,挖個大坑,讓張國榮直接跳了進來。張國榮愣了一下,才支支吾吾道:「我已經有女朋友了,但這人不是曉曉!」

    「報紙上說的倪詩棓?」去年報刊雜誌全都大肆報道著兩人戀愛的事,張紹平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此女。

    張國榮搖頭說:「阿詩是挺好的,不過我對她的感覺總像妹妹一樣,沒兩個月就吹了。後來,你再叫我追回阿明(雪莉),這段時間我認識了思思,就在一起了。」

    一年不到,三段戀情,折騰下來,還愈戰愈勇,張紹平真是服了。

    沒理他口中所說的思思是誰,張紹平直接以一種「過來人」的身份,點醒他:「阿榮,我問你,你是不是一天沒見關曉曉,就丟了魂似的,記掛著她?是不是只要她出現在你的視線裡,你就覺得很開心,做什麼都很有精神?還有,同她在一起,你是不是會很快樂?」

    張紹平每問一句,張國榮就點一下頭,張紹平拍了拍他的肩膀,歎道:「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你百分百愛上關曉曉了!」

    「但我和思思在一起的時候,我的心會怦怦跳,而和曉曉的時候只有一種朋友的平淡。」張國榮猶自不信張紹平的話,張紹平坑了他一次,他可不想被坑第二次。

    對上這樣神經大條的人,任張紹平說得口乾舌燥,也是無用的。張紹平只好說:「那你肯定是同時愛上了兩個人!」

    「張生,不是每個人都像你一樣的!曉曉是我的好兄弟,思思是我的戀人,就這麼簡單!」張國榮很有個性地甩頭走了。

    張紹平氣得想抓住這傢伙狠狠地揍一頓,丫的,如果關曉曉不是我的助理秘書,而又不是愛上了你,鬼才會跟你在這瞎扯呢,你愛找誰找誰去!

    前年廣東台照著香港無線電視台的《歡樂今宵》,結合粵省本地實情,搗鼓出一個叫《萬紫千紅》的節目。而央視見到《萬紫千紅》不錯,也改了一下,便成了首屆春晚,1983年的春晚。

    無線、亞視大年夜也都會推出特別節目,但收視率奇低,沒有人會留在家裡收看。大家全跑去看花市了,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裡辦的規模最大;旺角花墟球場則人丁財旺;逛年夜,大家的經驗是越夜越美,通常在半夜2至3點,是人潮最高峰的時候。

    為了撮合關曉曉和張國榮兩人,張紹平是不遺餘力,甚至他原本三十晚不打算出來逛花市的,但為了這兩人,他約了他們出來,給他們創造機會,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張國榮倒是很樂意地來了,但這傢伙不是一個人來的,而是滿面春風地帶著一個小美人出現。女孩叫楊喏思,還在美國讀書,是專程請假回來陪張國榮過春節的。

    「友人已過,戀人未滿,以後還不定折騰出什麼事來!」

    看著這樣的一對子,再看看強顏歡笑的關曉曉,張紹平只覺得自己又好心做壞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