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

正文 第九十八章 生活玩家 文 / 霍當天

    半島酒店的茶餐廳。

    霍振霆坐在張紹平的對面,邊啜著茶,邊自嘲道:「阿平,你別看我們這些家族財大氣粗的,但許多都是公司的股權或不動產,我們個人擁有的資金是很少的,誇張點說,你叫我一下子拿出200萬現金來都困難。」

    張紹平笑了,說:「誰說你沒錢,銀行就是你的錢袋嘛。你只要說一聲,所有的香港銀行都會揮舞著鈔票等你來拿。」

    霍振霆見張紹平說得有趣,哈哈笑道:「哪有那麼簡單,你當我們這些家族子弟真這麼吃香啊?你叫那幾個紈褲敗家子去試試看,不被掃地出門才怪呢。」

    身為豪門子弟,在外面看似風光,派頭驕奢,揮金如土,彷彿不把錢當錢看似的。但個中冷暖,卻是只有自家知道。

    有錢人的孩子先天就佔據優勢,上最好的大學,享受最好教育,再加之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便是一頭豬也該開竅了。但就如龍生九子,後輩子侄有爭氣的,也有不爭氣的。不爭氣的統統只能拿月度錢,燈紅酒綠,混吃等死。爭氣點的,便打發到公司裡上班,幫襯著打理家裡的生意,還可以領一份工資。出類拔萃的這類,就重點培養,作為未來的接班人,而其中的翹楚,更是得到大力扶持,另創基業。

    對這些彎彎繞繞的東西,接觸多了,張紹平便甚為瞭解,但他不知霍振霆提起這話到底用意何在,便不好接話,只笑吟吟地啜茶。

    霍振霆瞟了張紹平一眼,接著慢條斯理地說:「阿平,你做生意的眼光,沒說的,絕對是敏銳獨到,但說到企業經營的話你的公司產業,就像放羊一樣,東一塊,西一塊的,沒個整合,資源浪費太多了!你什麼都想做,都想發展,不知道貪多嚼不爛,會消化不良的嗎?如果你所有的精力全都放在漢唐風行服裝公司上,銷量絕不止這麼多,公司的價值起碼可以翻兩番。」

    張紹平聞言,不由沉思,他也感到了不對勁,最近管理起這些公司時,忙得焦頭爛額,愈發力不從心。他若有所思地請霍振霆繼續講下去。

    「古代的時候,軍隊打仗,每佔了塊地盤便會停下來休整,等消化完了,元氣恢復,所有的資源整合成一體,變得更強大了,才會接著開仗。

    而把時空背景換成現代商戰的話,那就是你現在的牌局開得太大了,看似每個公司都做得有聲有色,但除了漢唐服裝公司,你的每個公司在行業裡幾乎都是墊底的。如果有財雄勢大的財團要收拾你的話,你有多少資金可以抵擋?交戰下來,恐怕大部分都是為人做嫁衣裳了。」

    聽到這裡,張紹平已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力不從心了,因為自己這是虛胖,長著巨人的身體,但身體裡面缺少骨骼和血肉,所以站不起來。

    半晌,張紹平才回過神來,歎道:「霍大哥,你說得太對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霍振霆謙虛地笑道:「這些都是經驗之談,真叫我做的話,我也是當局者迷啊。」

    「經驗之談也是生意場上的寶典,要不然怎麼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呢?」

    張紹平打趣一句,隨手夾起一塊點心扔進嘴裡嚼著。

    霍振霆看了他一眼,突然低聲道:「我跟你實說吧,去年的房樓市泡沫破滅,所有的房地產公司無不元氣大傷,甚至嚴重點的如像嘉年地產、益大投資、佳寧置業這幾家,已經在搖搖欲墜,拆東牆補西牆了。我們這幾家因為近年轉移了不少產業到北邊,所以受到的衝擊還沒那麼大。不久前,我們又抄底了不少,照成現在手上捏著的樓盤、地產太多,回籠不了資金啊!」

    「你們抓那麼多樓盤和地皮幹嘛?不怕流動資金不夠嗎?」

    「呵呵呵,香港的股市、房地市就是這樣,大起大落,就像過山車,跌得快,升得也快。世道不好的時候,購買房樓就是最佳的保值方法,既平穩又安全。早十年的時候,李超人就玩過這手,地買高賣,不過兩年時光,資產就翻了幾番。」

    張紹平提醒道:「今時不同往日,北邊的因素,你考慮了沒有?」

    為了香港問題,中英兩國的談判到現在都還在僵持著。

    大陸在80年提出了80年代的三大任務,其中一個就是收回香港和澳門的主權。而英國也不甘示弱,宣佈了《1981年英國國籍法案》,法案規定:凡出生於英國屬地的人,都有資格成為英國公民,但父母必須有一人是英國公民或定居於英國本土。

    雙方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大打情感牌、輿論牌、民心牌、法律牌,甚至到最後,英國連挑撥唆使,干預經濟的挫事都幹了出來。

    霍振霆笑道:「香港那麼多人,你以為人人都能移民出去的啊?既然移民不出去,就得買房子。你放心啦,這生意絕對是穩賺不賠的。」

    張紹平當然知道這是穩賺不賠,問題是這次的房樓市問題太嚴重了,想復甦沒個一兩年的休養是絕無可能的,但兩年時間何其長,在這段時間裡頭,他完全可以到美國炒了一輪國債再回來抄底。

    那時候,熬過82年的寒冬,在83年仍舊抓著大量房樓、地產死不放手、苟喘殘息的許多地產大鱷,或不得不壯士斷臂,或直接被清盤。到時,張紹平狙擊一下,絕對會比現在搶灘入市要好得多。另一個時空裡,劉灤雄就是這麼幹的,而張紹平只要跟在他的屁股後面撿便宜就行了,既可以把握時機,又可以減低風險,何樂而不為!

    又說了會兒話,霍振霆便起身走人,他此來主要是解釋一下自己為什麼不贊同張紹平的提議,在漢唐公司旗下另創品牌。

    張紹平沒走,他另外約了人,來這談事。

    鼎盛旗下的雜誌改版,經過開會商討,已經擬好了計劃、敲定了版面欄目,交給幾位總編就可以搞定。只要幾份雜誌賣得好,影響力有了,到時候舉辦香港金像獎就可順理成章了,質疑聲肯定會有,但受到的牴觸就沒那麼大了。

    辦一個電影獎很簡單,像去年的香港金像獎,叫來一堆人,隨便發個獎狀了事。但辦好一個電影獎卻不是個簡單的事,尤其是大家都沒經驗的情況下,摸索著石頭過河,這籌備工作絕對繁瑣而耗時。

    繞著最核心的三條程序——參賽資格、評獎規則、頒獎典禮,制定規章制度,做到嚴謹細緻而又公平公正公開。為了這個,張紹平甚至還聯繫了一些各方面的知名專家、大學教授,請他們研究設計出一套可執行的操控方法來。

    「對不起,我來晚了。」

    正當張紹平沉思著的時候,忽然一個男子優哉游哉地走了過來,以輕鬆的語氣說道。

    「呵呵呵,是張某心切見到施先生,所以來早了。」

    張紹平約見的就是此人,他叫施養德,堪稱香港出版業殿堂級的人物。

    這傢伙年輕時候的夢想是做畫家,想靠賣畫為生,但他三個月才賣掉一副,而且是ibm作櫥窗擺設用的。發現這個沒前途之後,他立馬轉行做設計,等做了設計之後,覺得做廣告更賺錢,於是又轉行,成為了香港最早做平面設計的廣告人。做了廣告之後,他又發現每次在媒體上登個廣告就要十萬八萬的,覺得錢很容易賺,因此又做了媒體。

    1977年秋天的一個下午,施養德正無聊時,忽然看到無線台的肥皂劇《家變》,有一個虛擬的雜誌——《清秀雜誌》。他靈機一動,趕緊註冊了《清秀雜誌》的名字,然後再找來《家變》的女主角汪名荃做了創刊號的封面。7天後,隨著《家變》的熱播,48頁售價3元港幣的《清秀雜誌》出現在香港九龍的報攤上——首期發行量達到35萬冊——很快就被搶購一空,成為香港期刊史上一個輝煌的記錄。

    大賺特賺之後,施養德覺得錢太好賺了,乾脆搞了個名叫「養德堂」的出版公司,專門出版一系列高檔雜誌。他的出版公司不單單是出版,還包括為客戶設計雜誌封面、版面等,是個大雜燴。在另一個時空,國外雜誌的中文版本,幾乎全是他搞的,最牛叉的時候,曾一個月出版32種雜誌,令人乍舌。

    張紹平雖然不知道這傢伙後世的輝煌戰果,但只憑他能敏銳地抓住商機,把虛擬的雜誌搬到現實中來,並越做越紅火,逼得大大小小的各類雜誌潰不成兵,張紹平便覺得他是個大才了。

    施養德在張紹平的對面拉開椅子,毫不客氣地一屁股坐下,說:「哎呀,肚子餓死了,先填飽了再說。」

    此人號稱「生活玩家」,一向不拘小節,張紹平是知道的,所以對他的無狀也不惱,笑道:「施先生請便。」

    施養德吃東西很斯文,慢條斯理的,一樣很舒爽和愜意的表情。張紹平從來沒想到過,一個人吃個點心,也能玩出這麼豐富的表情來,想不服都不行啊。

    悠哉悠哉地吃完點心,他才抹了抹嘴,直接問:「張生,你做傳媒,是想玩大的,還是只想在香港這個小地方稱大王?」

    張紹平道:「都說說看。」

    施養德笑道:「如果只是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憑張生你的財力,我不出兩年就能幫你做到銷量第一。但如果想玩大點的話,我做個策劃顧問還可以,但做總經理或總編輯的話,就力有未逮了。」

    張紹平皺眉了,問:「連你都不行?」

    「有個人或許可以,但就是不知道張生有沒有誠意和膽識了?」

    「誰?」

    「英國《閒談》雜誌的女總編蒂娜·布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