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

正文 第一百零八章 衝著來的陽謀 文 / 霍當天

    香港。

    3月1日。

    李浩住在九龍塘,上班在港島的東亞銀行,算是個白領階層。他這人很喜歡看電影,尤其是國外的藝術片,為此,他甚至加入了火鳥電影會,時不時參加火燒友們舉辦的電影鑒賞。

    這天,李浩如往常一樣從公寓下來,在街邊的報攤問老闆老徐頭要雜誌。

    「哎喲,是李生你啊,稍等啊,我這就給你拿雜誌。」

    老徐頭乍見是李浩,頓時熱情地招呼一聲,便翻找著藏貨。

    之所以用「藏貨」兩字,是因為有些雜誌是被人預定下來的,擺在外面的話,當雜誌好賣的時候,準會被人買走。此外,《龍虎豹》、《火麒麟》、《男子漢》、《藏春閣》之類的成人雜誌也是「藏貨」,這玩意管理特嚴,需要取得特定的合法出售資格才可以售賣,很顯然路邊攤不屬於合法的範圍,只能藏起來賣給熟客。

    趁著老徐頭翻找雜誌的空隙,李浩瞄了一眼報攤上的報紙,《遠東經濟評論》、《亞州週刊》和《信報財經新聞》直接掠過不看,這些財經之類的報刊,公司裡頭根本不缺。他平常會買的報紙一般是《明報》和《星島日報》,《東方日報》太草根化了,譁眾取寵,假到不行,他向來是不看的。但這會,他的眼光卻落在了《東方日報》那醒目的大標題上:「少年巨富張紹平,不得不說的傳奇故事。」

    「李生,你的雜誌。」老徐頭很快就找出了雜誌,交給李浩。

    老徐頭的話打斷了李浩的遐思,他恍然驚醒過來,忙道了聲謝,接過雜誌,攤開一看,正是《電影雙週刊》、《電影時代》國際版和《電視時代》國際版。把三本雜誌放進公文包之後,李浩指著《東方日報》,對老徐頭說:「再來一份《東方日報》吧。」

    「好咧。」老徐頭欣然道。

    到了公司,趁著上班前的時間,李浩仔細地看起了報紙。

    張紹平何許人也?

    如果是一個月前,提起這個名字,80%的港人會一臉茫然,不知他為何方神聖,剩下的20%的人會想起他是霍振霆、吳光證及劉灤雄三人的朋友。但春節前後經過各種媒體的一番狂轟亂炸,不知張紹平大名的人,不是垂垂老朽,就是蹣跚稚兒,餘者盡知這是位一年不到、白手起家、迅速發家致富的傳奇人物。

    到底有多傳奇?

    父母身亡前,是個學業優秀的好學生;父母身亡後,不到半個月,墮落到打架鬥毆、敗盡家業的地步。而之後,幡然醒悟,浪子回頭,接著賣掉小茶餐廳,單身匹馬北上深市,以小本雜貨店起步,賺到第一桶金。然後做起外貿生意,步步為營,藉著日本電視劇《血疑》在內地的熱播,打著「名人效應」的噱頭,掀起服裝狂潮。緊接著註冊服裝公司、建工廠、做雜誌、開快餐連鎖店、搞投資公司這一系列、一連串動作,都令人看得眼花繚亂,聽得耳熟能詳。

    說真的,這樣的人物,「傳奇」兩字都沒法形容他的牛叉事跡,說是「神奇」、點石成金都不為過。

    如果在香港談起「香港夢」的代表人物,首選之人當然是李家誠。但論到發家最神速的人,一個月前公認的只有兩位,一位是佳寧集團的老總陳松清,短短六七年間賺到了七八十億港元;第二位是「名牌王」潘笛生,才搞了3年多,已經聚攏了2億多港元。不過,此時又多了個張紹平,外界估計他有5億左右的資產。

    一年不到,就賺了5億,坐火箭都沒這麼快,夠神速了吧?還沒呢!

    「保守估算10億身家?10億?!」李浩被這個巨額的數字給一下子震住了。

    《東方日報》不知從哪搞來的資料,洋洋灑灑地把張紹平名下的公司、樓盤之類的全列了出來,並請了個據說是行家的資產評估師來估算,得出結論——張紹平起碼有10港元的身家,最後還特別註明「資料不全,或會有遺漏」等字樣。

    太震撼了!

    李浩以前對自己的現狀挺滿意的,高收入、高保障,但此時,他完全被打擊到了,同張紹平一比,他發現自己的人生簡直是活到了狗屎上!

    「咦,李浩,你也買了《東方日報》?」

    李浩聞聲,抬頭瞄了一眼同事小康,只見他的手上也拿著一份《東方日報》,也正在看著張紹平的專版。

    「你知道的,我一向對這些風雲人物的事跡很感興趣的,而張紹平太傳奇了,我想瞭解多點。」李浩輕鬆地拍拍報紙,聳聳肩說道。

    「可不是嘛,這傢伙太牛叉了!」小康嘖嘖讚了幾下,然後又很是羨慕地說,「尤其是他的艷福不淺啊,同很多女星都有不清不楚的曖昧關係。」

    「這種捕風捉影的事,我是不信的。」李浩搖頭道,他對這些八卦緋聞一向不感興趣。

    小康反駁道:「這次《東方日報》可是言之鑿鑿的,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你看看這個。」說著,指著報紙上的一行字道:「陳姓女星,是無線電視台的簽約藝人,而她的前男友是電視台裡的周姓男星,兩人前不久才分手。有點腦子的人,一聽就知道這位陳姓女星說的是陳鈺蓮了,還用得著指名道姓嗎?」

    「你再看看這個,在無線電視、佳藝電視和麗的電視都呆過,並且還有個妹妹也在無線電視台的y字頭姓氏的某女星,這說的應該是米雪吧?」

    「還有」

    小康一個個點出報紙上的女星到底暗指的是誰,而李浩卻沒再聽了,依舊在想著報紙上登載的內容

    《東方日報》對張紹平的大版面專版報道,平實中插著一些八卦,引起的反響自然火爆。

    報紙上來來去去,只說了兩件事。

    張紹平的身家很豐厚,起碼超過10億港元,但他大部分的產業,幾乎都在內地,在香港的只是一點點,極少極少。報紙通篇列出了張紹平的產業狀況,只在結尾的時候,輕飄飄地來了這麼一句:「錢賺了很多,但工作機會全留在了大陸,而公益卻又吝於做,筆者不得不替港人喊一聲,張先生,你的根在香港而不在大陸!」

    此外,張紹平年紀不大,風流不小,讓明眼人一瞧,就知報紙上所指的是何人,如米雪、陳鈺蓮、鍾楚紅、趙雅之、余安安、汪名荃、張愛嘉、魏秋華凡是有一面之緣,或是曾和張紹平的公司合作過的女星,盡皆榜上有名。報紙甚至挪揄道:「這位張先生正在向趙太子看齊,一時瑜亮啊。」

    就如同歐美的人對陰謀論、恐怖血腥電影非常感興趣一樣,港人對八卦之事、獅子山精神的傳承也很在乎。八卦之事看看就算了,獅子山精神的傳承說透了就是港人努力發家致富、建設家園的奮鬥精神,往大了說是香港夢,往小了說是港人自傲自豪、團結凝聚的本土意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