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三章 成了 文 / 霍當天

    在股權的分配上,兩人的意見分歧頗大,傑弗裡?伯格打死也不肯退後一步.僵持一會,伯格以打電話給另外的合夥人為由,借此解套,跟張紹平另約時間商談。

    等到張紹平消失在視線裡,伯格這才起身,來到背對著他的座位,座位上的人戴著一頂鴨舌帽,此時抬頭,赫然是大律師亨德勒。

    「剛才的話,你都聽到了吧?你怎麼看?」伯格老實不客氣地在對面拉開椅子,一**坐下。

    亨德勒吃著鵝肝醬,慢條斯理地說道:「你別問我意見,我就是個律師,人微言輕,除了把事情經過如實告知拉爾夫?羅伯茨先生之外,沒什麼看法。」

    這廝才是牛人,搖身一變,竟又成了有線電視運營商康卡斯特的代言人。不愧是好萊塢鼎鼎有名的大律師,「貨」賣三家,賺了好幾份酬勞。

    亨德勒的托辭,伯格聽了毫不以為意,仍問道:「如果在股權分配上始終談不攏,康卡斯特會怎麼做?退一步,還是直接談崩?」

    「康卡斯特一直都以電視業為主,對經紀業並不大看重,以我之見,羅伯茨先生不可能拿出數百萬美元來收購一家前途未卜的演藝經紀公司。」亨德勒抽張餐巾紙抹抹嘴,繼續分析著,「這位張紹平先生,最近頻頻接觸國際創新和創新藝人兩家公司,看他的動作,不像玩假的,應該是真想進軍經紀業。你跟他合作,從長遠來看,倒也未必吃虧。」

    亨德勒知道的比較多,所以看得比較透徹,很清楚拉爾夫?羅伯茨的這次投資,只不過是一次即興的試水動作。一是為了鍛煉**人布萊恩?羅伯茨,二是為了構建有線電視網絡,走出費城,在紐約、洛杉磯兩大娛樂最活躍的地方建立立足點。對於羅伯茨而言,國際創新只是個跳板,它旗下的作家資源才是目標,所以控股它完全沒必要。但對於張紹平而言,做錄像帶業務的,一家電視台的重要姓是不言而喻的,他完全就是奔著康卡斯特而去的。

    控制住國際創新管理公司,跟康卡斯特打交道的時候,便多了幾分資本。

    兩家的種種考量,伯格自是不知,但這並不妨礙他變通與取捨。

    伯格沉吟一陣,忽然笑道:「或許吧,我先和大伙通個聲氣,晚點再跟他談判。」

    剛從伯格那告別出來,張紹平立馬轉向奧維茨等候之地。

    他還邊走邊說道:「幕芳,給我聯繫一下馬文?約瑟夫森,就說我要跟他談一下收購國際創新管理公司的事宜。」

    卻是張紹平和伯格談判的時候,發現可供**控的地方,便想變通一下,再次從約瑟夫森這頭入手。

    約瑟夫森並非經紀業的圈內人,他當初只不過是看到經紀業很有賺頭,便想進來大撈一把而已。只是事與願違,錢沒賺到,反而因為管理不善,內部傾軋,公司一下子陷入了泥沼而拔不出來。約瑟夫森是個市儈商人,只看錢,不看人與事,張紹平相信,這傢伙此時正被自家公司的股東逼宮,處境不妙,絕對願意接下他遞來的橄欖枝,賺一筆錢。

    張紹平的想法也很簡單,便是通過約瑟夫森之手,擠掉原本說好屬於約瑟夫森國際公司股東的股權份額。當然,在這之前,張紹平會和約瑟夫森簽訂購買協議,規定在一定的時間裡,他將會以一定比例的溢價購買約瑟夫森手上的10%的股權。這既能避開有野心的股東的挑戰,又能掌控全局,而且無須撕破臉皮死磕,可謂是一舉數得。

    「奧維茨先生,不好意思,我來遲了。」

    張紹平一來到地方,便連聲道歉,語聲極為誠懇。

    「無妨!」等了許久,奧維茨卻毫不見氣惱,反而微微一笑,一邊請張紹平坐下詳談,一邊說道,「這位是製片人安妮?赫德,這位是編劇詹姆斯?卡梅隆。」

    跟兩人握了一下手,張紹平笑道:「奧維茨先生,我先前還以為這兩位是你的左臂右膀呢,想不到卻是製片人和編劇。我知道你們的公司簽了不少客戶,怎麼,你帶他們來,難道還想我投資你們拍電影不成?」

    張紹平開玩笑似的說了一句,奧維茨卻很認真地說:「張先生,我這還真有一部很有意思的電影正在找投資,你要不要看一下?」

    張紹平無語了,這傢伙竟真是找投資來的,怪不得先前「低聲下氣」,做足謙卑的姿態。張紹平向來是個別人敬他一尺、他敬別人一丈的人,倒不好直接拒絕奧維茨,於是接過劇本,翻看起來。

    「咦,《終結者》?!」張紹平才看了劇作名稱,便吃驚地抬起頭來,看向卡梅隆,「是你的劇本?你叫卡梅隆?」

    投資商當面,卡梅隆很是謙恭地說:「是的,我就是卡梅隆,這劇本是我寫的。」

    張紹平臉上不由浮現一陣古怪之色,尼瑪的,奧維茨這傢伙怕是找冤大頭找到了他的頭上,可是奧維茨卻萬萬沒想到,面前的這位卡梅隆,未來綽號號稱「世界之王」,是個會下金蛋的金雞。

    這樣的凱子,張紹平當定了,誰不給他當,他跟誰急

    事情雖然有起伏波折,但一天下來,終究是初步談成入股條件了。

    跟caa巨頭奧維茨的接觸起起伏伏,甚至一度幾乎胎死腹中,但好事多磨,兜兜轉轉,可最終還是跑在了前頭,率先達成合作協議。馬迪?鮑姆擁有的百分之六的caa股權,沒了奧維茨的阻撓,落在張紹平的手裡幾成定局。

    caa、icm兩家公司各有優勢,前者勢頭迅猛,簽約客戶廣而多,囊括演藝、新聞、出版、、漫畫、律師等各行各業,並且數量年年倍增。後者卻善於融資、金融投資,因為不差錢,所以跟界、新聞出版界及讀力製片方的聯繫極為密切。

    這就有意思了,caa需要張紹平的資金投入,彌補融資上的短板,而張紹平卻看上caa旗下越來越龐大的客戶資源,以及它跟c**s、a**c、n**c三家電視公司的良好互動。幾方合作的結果,那就是以後caa出導演、演員、編劇等一切幕前幕後演藝從業人員,讀力製片公司承包電影、電視內容的製作環節,電視台購買播放版權,而張紹平負責錄像帶的灌制發行和租賃。

    隨著家庭錄像帶播放機的普及,催生了新的影碟市場,產生新的分銷模式。幾乎所有的好萊塢電影在院線播放完之後,都會在各大電視網絡進行二次播放。此外,美國還有一大特色,是其他地區所沒有的,那就是越是重播多遍的電視劇,錄像帶就賣得越紅火,卻是重播的劇集往往包含了大量的訪談、花絮等內容,所以往往被人收藏。

    可見,這一市場是相當龐大的。

    如果說,張紹平從caa這裡獲得了龐大的藝人資源、完整的電視網絡和暢通的發行渠道,那麼他從icm得到了界、傳媒業和讀力製片方的支持。串聯起來,便等於打通任督二脈,可以源源不斷地供應片源。

    在跟caa簽了初步合作協議之後,沒過兩天,icm也被張紹平相繼拿下。正如他所預料的那般,約瑟夫森經接觸之後,果然對他開出的溢價收購條件心動不已,作為一步妙棋異軍突起,殺出來攪局。張紹平通過此人,順利掌控60%的股權,達成控股的目標。

    這天,張詠霖急匆匆飛來好萊塢,帶來與曰立集團最終議定的合作協議書給張紹平過目。

    張紹平仔細翻看了一遍合作協議書,逐條審視其中的條款。根據雙方的談判結果,曰立集團每月提供張紹平不少於40萬台的各款錄像帶播放機,每台機子以低於批發價10%的價格供給。張紹平這邊保證錄像帶播放機每月銷量不低於30萬台,並且規定月結賬,概不拖欠到下個月。如果銷量低於30萬台,曰立集團有權立馬終止合作,而張紹平支付應付賬款。

    協議條款林林種種,很細很多,張紹平認真地看了一遍,看不出什麼花樣來,便把它交給胡幕芳,道:「把這個傳真給清洪他們,看看有沒有問題。」

    張紹平養著的律師團,說不上龐大,才五六十人,比之李超人150多人的律師隊伍自是差了不少,但應付一下簽約、合同糾紛之類的事務,卻是綽綽有餘了。

    把合作協議書扔給胡幕芳去處理,張紹平問道:「公司辦下來了沒有?是叫『影音多媒體娛樂公司』吧?」

    「沒錯,就是這個名字。」

    「行,就以公司名跟國際創新管理公司簽約吧。」

    錄像帶租賃連鎖公司的正式稱謂就叫影音多媒體娛樂公司,在張紹平規劃裡,錄像帶租賃只是它現時其中最重要的業務,馬上很快演藝經紀業務也會被它收歸囊中。

    caa還沒姓張,所以雖然它的發展很迅猛,但張紹平卻絲毫沒有送它一程的意思。而icm固然是多有不足之處,但誰叫它姓張,張紹平自是大力支持。對於演藝經紀業務的劃分,張紹平心中自有一個譜,他希望icm避開caa的鋒芒,極力開拓北美之外的市場,比如西歐、香港及曰本等地,走國際化的路線,走出特色來。

    因此,caa的股份是直接算在張紹平的私人名下,坐享紅利就是了,而icm則不然,要越做越強,必須跟影音多媒體娛樂公司強強聯合。(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