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花漫村田

正文 第二十一章 送節禮(1) 文 / 夢楓薇

    李諸回到家後,與敏兒說了裡正答應幫忙找山地,又說了余大伯與張大伯的事,敏兒也認為這事是自己家整出來的,很樂意幫忙,便讓李諸從她的嫁妝櫃子裡取出紙筆,立即寫了封信,紙上的墨跡未乾,余老頭就到了。

    余老頭一入了廂房便對李諸抱怨道:「看看,看看,那個張老頭整的啥事,你家屋裡頭的雞籠裡那幾百隻小雞仔,你家就這麼點地方,養哪去。那院裡的羊,養那玩意還不如抱頭小豬回來養實在。明知你們剛分的家,什麼什麼也不教教小輩的。這不弄心。」李諸聽後臉紅了紅,鄧氏偷偷笑了笑,李諸不好意思的道:「余大伯,您來了。那羊是我買的。那雞,不是張大伯的錯,我不知道一隻小雞需要多少文錢,便給了一兩多的銀錢,沒有說個准數,讓張大伯都給買小雞。這還是張大伯給省了三百文錢的。」

    余老頭一聽,臉色就黑了,心不舒坦,道:「得了,他辦事不靠譜,你也不要替他兜著了。」一說完,他笑著對鄧氏道:「敏兒,我聽我家餘錢說,你想托我送封信給你爹。」說完余老頭?著個臉,伸長了脖子,雙眼盯著炕桌上的紙張,生怕鄧氏不讓他辦。鄧氏笑笑,折好紙道:「也不是什麼要緊的,勞煩您老跑這趟了。」

    余老頭道:「不勞煩,一點也不勞累,我把牛車也套了來,就停你家門口了,我馬上給你送去。」也不待歇的,捉起紙就向外跑。

    李諸跟著余老頭出門,看著余老頭上車,駕著車走了方進屋。

    鄧氏笑著對李諸道:「以前少出門,真不知道你們村的這對活寶。今天算是長見識了。」李諸笑笑。

    李諸看了看沒什麼需要他幫忙做的,便又提了個小桶,去羊棚那擠羊奶。李海哥仨跟著李諸出去幫忙。鄧氏哄睡了濱濱,便拿起本《明經》讀了起來,故意讓李諸聽得到。李諸經過昨日的獨立動手後,今天情況有所改善,擠出來的羊奶均能留入桶裡。李諸在院子裡教李海哥仨擠羊奶,邊豎著耳朵聽著鄧氏的聲音。一派和樂融融。

    過了不久,李諸擠了一大半桶的羊奶,雖然這次也是灑了很多,但是和昨天比起來,顯然是好了一半不止。李諸提著羊奶拉著李海,李波在後面看看李濤,也跟著入房了,李諸將桶放在炕桌上,李海對鄧氏道:「娘,咱們學會擠羊奶了,以後都由我們擠吧。」鄧氏欣慰的點點頭。李濤拿著幾個小木碗進來,李諸將羊奶分了,剛好是每人一碗。李諸去了廚房拿了個小勺遞給鄧氏。

    鄧氏用小勺一勺一勺的喂濱濱喝。濱濱想到這羊奶在現代可是一奢侈品,只要與錢掛鉤的濱濱都很緊張,她很歡快的都喝完了。李諸看後比任何人都高興,起碼買的羊沒有白花錢。

    李濤看到濱濱一點一點的喝,小口泯了一點,他是不敢像二嫂及李嬤嬤那樣一大口的喝了。入口一陣腥臭味湧入,李濤差點想吐,在喉處打個滾,看著自家小妹,喝得挺香甜,艱難的吞了下去,便一臉糾結的一點一點的喝下去。李海、李波看看濱濱、看看李濤,兩人對視一眼,便把眼一瞇,一口氣咕嚕咕嚕的喝下去。鄧氏及李諸也是把眼一瞇,屏著呼吸,咕嚕咕嚕的喝下去。喝完後除了濱濱,一家人都用水漱了三五次口。

    酉時,張老頭與余老頭都駕著牛車回來了,兩人齊頭並進,誰也不服誰。兩人的車上都是堆著東西。

    兩人同時在李家門口停下,張大伯的牛車停在靠近門的旁邊,當先駕著牛車衝進了李家,在羊棚旁停了下來,下車就要衝進李諸的廂房,動作一氣呵成。余大伯被搶先了一步,黑著個臉,將牛車駕到李諸的廂房門前,車的尾剛好停在菊花埔旁,牛身橫在李諸的廂房前,這駕車技術實在了得,且牛車剛好擋在張大伯的前面。余大伯則從右邊下了自己的牛車。

    張大伯一看,如果要進入李諸的廂房,還需跨過余老頭的牛車,立即沉下臉道:「你這老頭,車是這樣停的嗎?你這輩子是沒駕過車吧。你去看看,看看,誰家這樣停車的,車停成這樣,你這是找抽?你這就是不讓人好過。」

    余大伯入了廂房,對李諸夫婦道:「敏兒,我已經將你的信帶了給你爹,還將你娘及你大嫂備下的節禮帶了回來。諸兒,你出來,咱一起把那禮歸置歸置。」

    張大伯這時提著東西,跨過余老頭的牛車進入了廂房,道:「哼,辦那麼一點小事,還趕著上門邀功了,還要人家幫忙搬東西,咱丟不起這個人。」

    余大伯看看張大伯,可能覺得自家辦的事確實少了點,臉紅了紅,站在一邊也不說話了。

    張大伯一看這老余頭吃憋,心裡暢快,將手裡的用紅紙包的東西放在桌上,笑著與李諸道:「諸兒,我給你岳父家買了些一壺菊花酒,一百文錢,五種糕,各買了一斤,共二百五十文錢,兩條魚,共四百文錢,一匹布,五百文錢,和他們說了,是你家送的重陽節禮及敏兒大哥賀鄧材軒中舉人的彩禮。你們拜託買的節禮,我也給你們準備了十斤糕,分別有棗子糕、糙子糕、菊花糕、花糕、五色糕各兩斤,每斤都是一樣價,共五百文錢。我交待了店裡的,每兩斤糕就包成一包,共五份。想到你們一房都識字,便讓店裡的人在用張小紙寫了糕名,沒有糟蹋這紅紙。」

    李諸聽後道:「謝謝張大伯,你看你這心細的。」然後李諸到鄧氏的嫁妝櫃處取出三百文錢二十文錢,道:「張大伯,你給我們辦事,沒有讓你出錢的理。這是你墊付的錢,還有你給咱們家辦了兩次事的工錢。」

    張大伯笑著擺手道:「不需要這麼多工錢的。我給你送節禮,也辦了其他的事的。」

    鄧氏道:「您老這不是與我們外處了,這錢你收著,以後有什麼事,需要您幫忙,我們才不會不好意思。」張大伯想想,是這個理,數了三十五文錢出來遞給李諸道:「行,以後有什麼事,你們直接上我家,我不在時,就告訴你張大娘也是行的。這工錢按我平時的價算,一事三百文錢。共十五文錢」李諸接過錢,也知道這是行規,忙應道:「哎。」張大伯驕傲的瞪了一眼余老頭。

    余老頭看他們這一來一往的,事很快交待清楚了,張老頭這辦的件件是實事,便有點糯糯。李諸將二十文錢塞給余大伯,然後道:「余大伯,您老跑這趟也不容易,謝謝了,這是給你的工錢。」

    余老頭忙推辭道:「不用,真不用這麼多,我就是一跑腳,什麼也沒給你家干。怎麼可以要你們家的錢。快收好,你們這剛分的家,節禮錢、藥錢、坐月子的錢,放著些防身錢也好,快快收起來。」李諸直接將錢塞到余大伯的手上,鄧氏也說道:「求人辦事不給辦事的工錢,這不是事的。」余大伯聽後,收了李諸的工錢,李諸立即鬆了口氣,余大伯數了十七文錢給李諸道:「還是按平時的價收吧。」李諸及鄧氏都點點頭,也不再推托,收下了錢,畢竟他們家現在確實是急錢的時候。

    張大伯、余大伯都是熱心人。幫忙李諸將鄧舉人家備的節禮從余大伯的車上搬入房,這時余大伯家的牛家停得靠近廂房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

    鄧家給李諸家準備了一包棗子糕、兩隻老母雞,一個豬前腳,一塊肥豬肉。

    張大伯及余大伯不肯留晚飯,卸下東西便離開了。

    鄧氏將張大伯代買的糕分了分,每一種糕都拿了點出來,以便一家人明兒吃,又取了一點給李海哥仨現在吃,解饞。鄧氏將糕分了五份,分別是李諸爹娘的、大伯家的、大哥的、二哥的、裡正家的,張大伯家及余大伯家的,爹娘、大伯家、裡正家的、大哥家、二伯家的都用紅紙包好,張大伯及余大伯家的,則另外用竹葉包好,畢竟他們兩位都知道這買糕的紅紙的事。

    李諸拿著鄧氏分好的糕點,從離家遠的開始送。先去了裡正家,裡正家的給了李諸一包紅糖。然後是張大伯及余大伯家的,兩家給了李諸一些拇指大小的小魚、小蝦,是兩家的孫娃今天一起在河邊捉的。大伯家的回得厚,有一瓦罐的白糖,大伯說他們家都不太喜糖,讓李諸拿回家給李海哥仨小吃。李諸回家後,將各位的回禮,回房一一擺放好。拎給大哥家,李氏欲留飯,李諸不願,說還要送節禮。李氏便包了一包鍋巴塞給李諸,說這樣今晚就不需要另外做飯了。李諸說不過李氏,便收下了。

    李諸回自己的小廚房,用小水熱開水,在鍋裡架了小盤,裝著鍋巴,在小灶上架上了鄧氏的湯,今晚的飯就成了。李諸帶上給爹娘的糕,又拿了條魚,上了爹娘的廳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