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花漫村田

正文 第八十七章 李諸赴考 文 / 夢楓薇

    過了元宵節,李漁一家開始忙田里的事及沙地裡的事,當然,這也包括李諸家的沙地。李諸提出要幫忙,李漁都擋了回來,讓李諸一心在家裡看書,別管這些。李諸一家心裡感激,鄧氏接下了做飯的任務,李諸則接下了送飯的任務。李漁這次不矯情,拿了一袋子的糧食,放在李諸家的廚房裡,因為開春農忙,改為一日三餐,這都在李諸家吃。李老爺子也下地幫忙,李嬤嬤及李老爺子自然就都在李諸家吃。鄧氏看著人多,將大伯李洪深及孫大娘的也做上,孫大娘怕做那麼多人的吃食累著鄧氏,故答應過來吃,同時也過來幫忙做飯打下手。孫大娘過來了,鄧氏將雞食也包了。這樣李諸家一天到晚灶火不斷,也忙了起來。

    李海照看濱濱,現在李海除了自己看書外,也教濱濱識字了。濱濱當然認得這些字,但是她除了「伊啊」外,不敢說其他的東西,濱濱沒有帶過孩子,但心裡總有個譜,半歲都不到的孩子怎麼會說話呢。

    不過濱濱開始爬行了。這個上次在山洞裡,家裡的人也發現了的。

    地下冷,濱濱只是在炕上簡單的爬,就當是鍛煉身體了。

    李波喂兔子時發現一隻灰白的兔子的肚子大了起來,李波告訴李諸,李諸高興的說這時兔子要生寶寶了,這個喜訊將一家美一天。李諸決定大伯家的後院,養雞的地方,也圈一個養兔子的地方出來。

    李諸約上大伯李洪深一起去竹林砍竹子。因為這次的兔子是李諸自己捉的,李洪深不好罵李諸,但抱怨是有的。

    因有著前幾次整圈的經驗在,這次很快就整了個兔圈。

    雪化春來,到處響著化雪的「滴滴嗒嗒」聲,綠意襲來,最開心的就是李諸了,因為家裡太多吃草的動物了,草快不夠用了。

    在大伯家養的雞可以放出來,讓它們自由匿食,這樣雞食可以少些,省了一大功夫,牛羊只需牽出去溜一圈,差不多就行了。小羊的毛長起來了,樣子與平日見的羊有所不同,無角,四肢較高,體軀長而寬,後軀比較發達,頭形略狹長,週身是捲曲的毛。

    李諸一家看了都很驚訝,從沒見過這樣的羊。當然,濱濱除外。濱濱看著綿羊就兩眼放光,這是綿羊,即意味著毛衣、毛毯、毛帽、毛手套……在還未出現這些東西的這裡,這就是一大筆錢。濱濱想想就留口水。濱濱看著羊留口水的次數多了,家裡人都以為她要長牙齒了。可惜不是。

    鄧氏看著羊搖搖頭,說這羊應該不怎麼會產奶,這下連唯一的用處也沒有了,難怪當時被人丟棄。好在小羊很溫訓,叫聲也小,李諸看著可憐,決定還是養著,鄧氏想反正養那麼久了,也不在呼那點草,也沒意見。就這樣,這只綿羊得以在李諸繼續待了下來。

    灰白的兔子順利的產了五隻小兔子,讓李海哥仨樂了一陣。這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李諸將另外三隻小兔子都移到做好的兔子圈中,留下兔媽媽及兔寶寶在柴房裡,由李濤及李波給它們餵食及清潔。

    小狗適應了李諸家,不時在院子裡又跑跳,現在能認人了,與李諸一家及李漁一家很親呢,李求女非常喜歡這小狗,不論多忙,都會與它玩一會兒。

    李嬤嬤除了吃飯外,從不出來走動,李濤及李波也沒有指著那人向小狗介紹,所以小狗對著李嬤嬤只是不叫喚,並不親呢。

    李諸每日除了看書外,還有照看菜地,現在化雪了,菜地裡的菜長得不錯,除了自家吃,李諸每到集日都托張大伯或余老頭給李權、李慕、鄧舉人家、木師傅家帶些過去。

    李諸一直惦記著種竹子的事,李諸上午看書,吃過中飯後,都會帶著牛車到村後的竹林挖竹子及挖筍子。除了加菜外,還有就是種竹子。李諸在自家的山洞前,溪邊種了一片的竹子,還不夠,在自家房子與二哥家的房間之間,靠近自家院子的這邊,桃樹向院子裡邊的方向三步開外,種了十來棵。

    李漁回來看見李諸在自家門口種竹子,氣樂了,笑道:「你家的竹子成活後,怎麼出來?在自家門口種竹子,枉你讀聖賢書,讀傻了吧?」李諸笑著應道:「哥,這還沒到我家門口呢,瞧,還有三步才是。這竹子不會擋著桃樹,瞧還有三步呢。不會影響我們平日進出的。」李漁看成著李諸的肯定的樣子,知道他主意已定,就討價還價,只讓李諸種五棵,李諸無奈,只得應承,另外五棵種到大伯家後面的雞圈裡。

    李洪深看見李諸院子裡的竹子,氣得直接挖了就種在雞圈,道:「你種上這個,以後竹子成活,你家怎麼出來?」李諸摸摸鼻子沒有說什麼。李漁則想,脾氣倔的還是要脾氣爆的制。

    日子在一家人的忙亂中一點一點的流逝。

    二月,鄉試縣試府試開始了,要連考十五場,就在鎮上舉行。李慕為李諸報了名。李諸一家這次又上李慕家住。不過被李權攔著了,說上次住李慕家這次要換人。李諸無奈,只得在李權家落腳。而這次李洪深及孫大娘沒去,家裡的牲口就由李洪深及孫大娘包了。李洪深壓根不把這事放在心上,就讓這些年輕人玩鬧一下。

    鄧氏當然想李諸考到,但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畢竟李諸只在五六歲讀過書,期間跟著木師傅、自己識了倆字,現在才又看了半年書,對李諸這次能考到是不抱任何希望的。所以鄧氏態度很正。

    鄧舉人一家聽了鄧氏的分析後,都認為姑爺這次就是去試試,熟悉熟悉考場及試題。不需要一定中了,如果今年李諸被分去做勞力,家裡也沒有種地,鄧氏可以回娘家住,這也是好事。鄧舉人一家都提前為鄧氏收拾屋子。

    李權及李慕都不當事,他們認為李諸肯定中秀才,但肯定不是現在,畢竟他就只看了半年書,期間還是忙這忙那的。李權半開玩笑的給李諸準備了一堆的吃食,雞肉、豬肉、魚,囑咐他吃好睡好,過過大老爺的生活。李諸笑著一一應下來了,也帶上了考場。

    濱濱從沒經過這些,隱約覺得這裡的考試與她前世的古代不同,濱濱這幾天聽著大人的話語,才知道這裡的秀才精貴是有原因的。要想成為秀才,還真是需過五關斬六將。這五關分別是鄉試、縣試、府試、生試、墨試,而六將則是生理的六將了,這考這試就是個體力活,沒有好的身子,怎麼能堅持十五場的試,這可是考兩個月的。濱濱以前從沒聽過幾場試連著在同一地方連續考幾天的,如果心態不好,真能把人逼瘋。濱濱算是猜對了,每年的試都會產生一堆瘋子。

    李諸上考場帶了兩個月的乾糧、一小袋米,一捆青菜,一隻半熟的雞、兩斤豬肉,二套換洗的衣服,一個小鍋,一捆柴,一把傘,還有一張小被子,文房四寶。李諸心態擺得很正,考到了就是撿大便宜,考不到也是應該的,畢竟自己只看了半年的書,就一個半吊子,與六歲啟蒙,學到十多歲的學子來說,差了不止一星半點。所以李諸考這試,就像去郊遊一樣。

    李諸被收身時,迎來了一堆驚疑的目光,有誰會帶那麼多的東西上考場的,有這個時間煮吃的,還不如答題,而且這些讀書人,也沒幾個能做飯的。

    李諸被分在露天考點,李諸一坐下,就撐起傘,將傘綁在桌角,剛好遮著整個桌子。這是防著雨淋的。

    鄉試縣試考的是對四書五經的熟悉程度,大多是默寫。還有一點的解析,而這些解析也是在四書五經裡有官方記載的,這個就相當於默寫。當然,如果考生不記得,答個大概也是可以被斟酌給分的。鄉試考完的考生可以立即交卷,然後由監考人員從門縫裡將試卷交給門外的考官。然後由十個考官看過簽字確認後,立即公佈分數。

    等所有人都考完後,公佈一個平均分數,高於平均分數的人留下來參加下輪的縣試,沒有的可以回家了。

    縣試,為了屏弊舞弊,不能提前交卷,時間一到,封卷收上案後,由十五個考官現場改卷,然後現場立即公佈可以參加府試的人員名單,第二日又繼續開考。要參加府試的人是不讓外出的,吃喝都在考場裡的。

    李諸的超然記憶力在鄉試及縣試裡如魚得水,李諸看了看,七天的試卷,大約三天就能答完。李諸為了不無聊,都是定點做飯,定點吃喝拉散睡的。考官看到了有史以來最悠哉的考生。別人都在拚命的答題,而他則在吃吃喝喝睡覺。

    這也是為什麼讀書人地位如此高的原因,這些過五關斬六將,一個一個斬下來的,且都是實打實的,滲不出水份的。

    不出所料,李諸以滿分成績過了縣試,第二日又開始府試。

    府試考的是理解,這個在官方記載也是有解析的,這對於李諸來說也是簡單的事,就是默寫。其實,能夠將四書五經一字不漏的默寫出來,也算是有本事的了。

    這次考場上的監考官都注意到這位剛剛滿分的考生了。其實鄉試及縣試考滿分的大有人在,畢竟這些考的都是記憶。可是這考生的態度,一種雲淡風清的態度,就很耐人尋味了。其實他們不知道,李諸只是不在乎,不在乎不就雲淡風清了。

    府試過後也是現場改卷,這次是換了一批考官的,與剛剛的都不相同。這次是二十位考官。府試一過,就是童生了,有了童生的資格,才可以參加下個月即三月的春闈。

    也就是說,有資格參加春闈的人,考試是要考兩個月的。期間不能出考場,如果帶的糧食吃完了,則只能出錢買乾糧。這也是考秀才需要大筆銀錢的原因,就這口糧,就是一筆大的開銷。

    毫無意外,李諸過了府試,成了童生。李諸趕忙數數自己帶的口糧,米及肉類都吃完了,乾糧還有,省著吃也是可以過一個月的。李諸不禁鬆了口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