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紫台行

《》第五卷 努力愛春華 第四十三章 歸來與和親 文 / 繁朵

    第四十三章歸來與和親

    姬深的遺詔裡,說的清楚,無所出的妃嬪在他梓棺入葬後便遣返還家,按著品級可帶若干財物離開,當然想將歷年賞賜積累都拿走……有點不太可能,尤其對於如牧碧微這樣積年的寵妃,看著五六株兩三尺高的毫無瑕疵的珊瑚樹被撇在角落,饒是牧碧微等這麼一天多少年了,也不禁覺得惋惜,吩咐道:「分三份,送到含光殿和鳳陽宮去罷。」

    既然帶不走,牧碧微也不想還庫,索性一股腦兒的分送各處,聖旨裡只給眾人三日收拾的辰光,忙得簡直是昏天地暗——出宮的時候,卻還碰見了曲氏,她是無事一身輕,包裹都沒拿,兩人相視而笑,夏日烈陽,可照在身上,卻絲毫不覺得炎熱,竟是說不出的輕鬆暢快。

    牧家極為倉促的拆了丹園的門封,沈老太君親自拄著杖過去盯著打掃,又嫌丹園到底封存多年,不宜居住,索性在松園裡收拾出屋子,預備先叫幾個乾淨的使女住幾日丹園散了陰濕之氣。

    牧碧微聽著轆轤車聲,看著細密的竹簾不住晃蕩,恍惚之間又想起了自己進宮的情形——那時候正飛雪漫天前路一片茫茫,如今值盛夏驕陽當空路旁百木葳蕤張揚……

    從太寧五年,到清平元年,七年的辰光,彷彿一輩子都過去一樣。

    只是吸一口氣再鬆一口氣,另一個一輩子卻是嫣然盛放在跟前。

    …………………………………………………………………………………………

    入宮七年,一朝返家。

    不僅牧碧微恍惚如隔世,牧齊、牧碧川這兩個少見她的親人更是激動得淚如雨下,不及向因為年幼還沒進過宮的牧屹、牧峰介紹姑母,一家子在松園正堂先抱頭痛哭了一回。

    絮絮叨叨了足足一個多時辰,年幼的牧屹站得累極了,哭了起來,才讓長輩們留意到還有一干晚輩等著見禮。

    手忙腳亂的給了見面禮,連經常進宮的牧鳶娘也有一份,雖然能夠帶出宮的東西大大縮水,但牧碧微究竟是遣散妃嬪裡位份最高的,內司又都是熟悉之人,她帶出的東西固然只是宮裡身家的一小半,也是一筆巨資了。

    沈太老君看著牧屹抓著當彈珠的夜明珠,一個勁的讓她留著自己用——到底牧碧微才回來,老太君不敢也沒精神多說,在沈老太君看來牧碧微當年就是為了父兄進宮的,如今好歹出了來,二十歲出頭的年紀不可能就這麼守寡終身——當年她守是為了牧齊——老太君端莊淑賢卻並不苛刻,她琢磨著牧碧微帶出宮的是一筆,自己私房再貼一貼,嫁妝豐盛些,即使年紀長了又是做過妃嬪,料想在鄴都遠些的地方尋個可靠的郎君……

    女子再嫁主要是年長……但西北不是因為女子少,許多人成婚都極晚嗎?便是門楣低點,人好知道心疼自己孫女也是成的……牧碧微與牧碧川說話的時候,沈老太君已經在考慮到如何說服牧齊和牧碧川同意接納某個門楣不高但人極好的郎君了……

    牧碧微在松園住到可以回自己的丹園時,蘇家到底上了請求冊何氏為太后的奏本,理由很是冠冕堂皇,劈頭就提到因為原本的貴姬牧碧微離宮受遣,西平、新泰兩位公主沒了母妃教導,坊間素有母喪者長女不娶,懼其無人管教無婦德,因此宜為兩位公主另擇良母教導。

    藉著為公主擇母撫養的引子,又提到了名不正則言不順——皇長子姬恢亦在何氏身邊養著,雖然開蒙了,但「據說」姬恢還是更願意在何氏身邊住著,理由為姬恢連失祖母、父皇,因為年幼的關係,心中驚懼難平,到底奴婢不能和母妃比,他的生母小何世婦又不夠資格親自撫養他,才六歲的皇長子,難道就這麼沒名沒份的讓何氏養嗎?

    即使何氏這麼養了,卻又怎麼教導?

    畢竟何氏一日不是正經的母妃一日無法名正言順的管教——所以如今宮裡足有三位皇嗣沒有正經的長輩教導,有何氏這些太妃在,別說朝臣了,廣陵王、高陽王兩位王叔也不方便隨意進入宮闈……再說兩王教導姬恢和姬恆還能說過去,公主呢?

    所以蘇家建議,莫如迎立太后,方可正經教導皇嗣。

    這份具本寫的是如此的不甘心,前面看似正經的提出了種種理由,最後卻草草收尾,榮昌郡公等人自然是一力辯駁……朝野上下幾乎就沒有一個人贊同的!

    但抵不住一向沉默不語的清平帝這次居然堅持要過奏章——清平帝沒到啟蒙的年紀,登基後,認的幾個字還是何氏教的,他看不懂,只是握著奏章,忽然就淚流滿面。

    即使是幼帝,見這情況,眾臣也只得住了駁斥,問他緣故。

    清平帝依著新泰教導,手捧奏章就開始追憶太后……追憶生母孫氏……連新泰的養母牧碧微也被提了一番……最後總算到了何氏,這時候清平帝哭得累了,新泰教導的話也忘記得七七八八,只是意思大概還記得——意思非常堅定,命苦的清平帝襁褓中便失了生母,雖然由祖母撫養長大,卻一直盼望著能有母親的疼愛,既然何氏生前與他的生母孫氏十分投契,這些日子他也覺得在何氏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咳,總之他同意尊何氏為太后。

    滿朝嘩然!

    奈何無論他們怎麼反對,清平帝雖然被迫得不知所措,卻仍然堅持奉太后——如此拉鋸了兩日,到底聶元生出面說了話:「陛下年幼,卻已有此孝心,臣等遠不能及!」說著鄭重大禮——他抬出了孝道,自詡知禮的世家心頭大恨,只是如今朝局極難打破,聶元生固然出身寒族,又沒了太上皇這個靠山,但手段過人,世家也不想和他結仇,卻仍舊堅持不允。

    聶元生便道:「諸位覺得端明皇后如何?」

    端明皇后雖然是追封,但因為是姬深唯一封過的皇后,就成了元後,人也去了,蘇家也有人在朝上,就算沒有,諸臣也丟不起臉背後說個死人——好歹也是皇后,雖然知道聶元生此話不善,也只能咬牙讚了端明皇后一番。

    果然聶元生淡笑著道:「當初端明皇后生汝南王時難產,因此汝南王誕而皇后力竭,臨終將汝南王托付何人?」

    諸臣無言以對。

    藉著端明皇后的名頭,加上清平帝的堅持,何氏終於如願以償,被清平帝尊為端慧太后,擇吉日移居甘泉宮。

    何氏成為太后的三日後,柔然的使者一路遊山玩水,終於星夜馳騁趕到了鄴都。

    朝中對柔然使者的拖延早就不耐煩了,畢竟姬深駕崩沒幾天,柔然使者就進了關,結果姬深葬完妃嬪散完太后都又奉了一位,他們才到。

    若非沿途的飛鶴衛看得死,大梁怕要當這些使者都是來刺探消息的。

    到了鄴都,賓館中更衣沐浴,禮部教禮熟練,才於慶麟殿覲見。

    使者一直對出使的目的絕口不談,一直到清平帝跟前,才說了出來,目的極簡單——和親。

    只不過這次不是大梁嫁公主,而是柔然有意將可汗最疼愛的同母妹妹嫁到大梁來。

    那位譯作中土語言是柔柔的柔然公主如今不過四歲,算起來和清平帝年紀倒是正好,使者將這位公主誇獎得天上有地上無,只是榮昌郡公等人越聽臉色越是難看——他們如何看不出來,這柔然忽然提出的和親,根本就是何氏搞的鬼?

    不然,這些柔然使者死拖活拖著路程,何氏一做太后,便立刻快馬加鞭奔赴鄴都做什麼?

    清平帝年幼,柔柔公主也不大,柔然使者的意思是將公主隨後就送過來,就在鄴都皇宮裡撫養,與清平帝一起長大,彼此感情也好些……最主要的是在柔然沒什麼人可以教導柔柔公主中土的語言和文字……

    要知道何氏雖然被尊為太后了,卻沒有臨朝攝政之權,畢竟她不但不是清平帝的生母,甚至這個養母也有點名不順。

    清平帝接下來正經拜了師,那麼師父和叔父才是名正言順輔政的人……何氏這個太后也不過是個幌子罷了,屆時她想見清平帝都未必自由。

    但柔柔公主來了之後,哪怕是打著柔柔公主的名義三不五時的叫了清平帝過去,也足以聯絡感情了。

    再說柔柔公主方四歲,到了鄴都自然是太后養,四歲的小女孩子還養不出來感情,何氏就是白在宮裡混了這些年了……這柔柔公主,柔然如今的意思是給清平帝做正宮……這是生生佔去了鄴都世家膝下女郎的機會啊!

    還有將來的儲君之位……

    榮昌郡公這些人都是心頭滴血!

    這件婚事鄴都上下沒有一個世家會同意——然而柔然使者根本懶得聽臣子們的意見,直接要求見太后,並且振振有辭——這是他來前特意學的大梁風俗,婚姻大事,父母做主!

    ………………………………………………………………………………………………

    下章結局。

    兩分鐘後就出現。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