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龍境秘蹤

《》孤獨的背影 第四十八章 :故事 文 / 宗家老七

    唐詩及時的把下面的話嚥了下去,衝我嘿嘿一笑,做了個男人都懂得的手勢,然後溜到了賀先生身邊。而四姑娘已經向這邊走了過來。朱天倫還在喋喋不休地說著,有的人在鼓掌,有的人已經露出了狂熱的神情。

    四姑娘走了過來:「七哥,死胖子給你說了什麼?那小子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你別聽他胡說八道。」她領會錯唐詩的心意了。

    我輕輕一笑,伸出手抓著她的手:「他在說你的好話,說我們倆個最合適。」。四姑娘滿臉驚詫,有點不敢相信自己:「死胖子有這麼好。七哥,你本性善良,而死胖子心眼太多,你千萬別學他。」

    聽口氣四姑娘對唐詩很瞭解,想想也可以理解,唐詩是唐然的哥哥,而唐然則是四姑娘的親信,雙方互相知根知底也很正常。只是唐詩如此神秘,一人獨不獨往,為什麼不靠軒轅家族,是不習慣受約束,還是獨來獨往習慣了。

    朱天倫已經講完了,組織大家參觀,四姑娘往我身邊一站,除了唐詩有時腆做臉往前站站,鳳青龍還偶爾打個招呼,其它人都很知趣。而外勤組的人除了陳,朱,駱駝,李,宋五位外,其它的人對都我視若無物,彷彿不知道我是誰。

    而吃飯的時候也很有意思,九龍會,軒轅家族還有龍家不論多少都是一桌,而唐詩訕訕的堅持和我坐在一起,不管四姑娘有多少白眼,他都視若無睹。

    晚上,我們談論起這次事情,在四姑娘的講解和鳳青龍的補充下,加上結合原來陳世安,朱天倫的故事,我終於搞明白了一件困惑我思路的事情,就是禹王碑和這個禹王喚龍鼎的關係。

    在當年修建三門峽大壩時,曾經在施工工地土層下發現一座遠古的建築,這座建築被淤泥所覆蓋,基本保存完整。國內當時最著名的學者包括郭沫若,吳晗,翦伯贊,範文瀾諸位先生都紛紛前來考察研究。

    可惜這些大家們對這座建築起了很大的分歧,有說先秦以前的,有說唐代的,有說是先秦遺址,後人仿建的。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這幾位大家觀點不同,學生弟子自然們也吵做一團,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座建築物是由於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被淤泥淹沒的。

    吵歸吵,清理工作還在進行,在最下面一座坍塌的碑廳裡發現了一通已經損毀的石碑,郭大師一眼就看出這些文字竟然是蝌蚪文,就是禹王碑上的文字,而且字數內容大至相同,而且在相同的地方發現了九個鼎,上面鐫刻了文字。

    而這上面的文字竟然是一種比蝌蚪文更古老的文字,和甲骨文有很大的關係,翻譯工作進行的很艱苦,但大壩還是要修建的,於是整個古建築被整體搬遷。

    可是由於當時的技術水平還有保護意識不夠,搬遷重建並沒有真正實現,隨後歷史風雲變幻,部分文物被送到中原省歷史博物館收藏,部分送到國博,送到中原省歷史博物館的後來在十年動亂中遺失。

    在九十年代中期,中科院歷史所的部分學者在整理郭老的部分遺著時,發現了其對蝌蚪文的翻譯,還有部分三門峽古建築的碑,鼎文字的拓文,郭老認為那是一座在西周時期復建的祭祀治理黃河的廟。

    而碑文卻是更古老的文字夏文,這篇文字和衡山的禹王碑相對應,記載的是禹王得到龍的幫助,治理水患,而封龍為黃河水神,修建龍宮,建立廟宇,永遠祭祀的內容。

    而九鼎的內容則更加離奇,郭老也採用疑問的方式,表示自己不敢肯定。因為他翻譯內容記載,這九個鼎和歷史上最著名的九州鼎有一定的關係,據傳九州鼎製成後,鬼神哭號,而禹制此九大鼎祭祀天地,犒勞鬼神,也就是小九鼎。龍境秘蹤:

    稍知歷史的人都知道九鼎,據傳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銅鑄成九鼎,象徵九州。根據《左傳》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的記載,夏朝初年,令九州州牧貢銅,鑄造九鼎,事先將全國各地山川奇異之物畫成圖形,然後分別刻於鼎身。九鼎鑄成後,陳列於宮門之外,使人們一看便知道所去之處,有哪些鬼神精怪,以避凶就吉,據說此舉深得上天的讚美,因而夏朝獲得了天帝的保佑。

    關於九州鼎的下落說法不一,《史記》上的記載也不相同,一種說法秦滅周後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遷咸陽。但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時,九鼎已不知下落。也有記載說九鼎沉沒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潛水打撈,結果徒勞無功。

    可小九鼎的說法從沒見諸史冊,而且上面的文字又過於成熟,和甲骨文筆道細、直筆多、轉折處多,為方形有所不同,鼎上文字筆道肥粗,彎筆多,團塊多,和金文更相似,但更古老,因此郭老認為是後人偽作。

    但有一天,一名被打倒的老學者寫信給郭,稱這小九鼎確是仿品,是周武王重修禹王廟時仿製的,真的小九鼎被埋入周至的同武王墓,西漢末年,赤眉佔領關中,大舉盜墓,此小九鼎被盜,後被東漢王朝得到,再後來遺失,只到宋金時,其中一隻被王重陽偶然所得,王認為是小九鼎之一,名叫禹王喚龍鼎。

    據說王有通仙之術,曾言禹王喚龍鼎是當年禹王所鑄,禹王為眾龍之首,使用此物可召喚禹王當年治水時的眾龍。只可惜不知此法,只有集其九鼎上的文字才知道所用之法。來信說此鼎被重陽宮全真北派視為鎮觀之寶,一直傳承。

    郭對此事半信半疑,時值動亂,一切都被打倒,當時的北派掌門也被勒令還俗,當了生產隊的保管員,郭派人一問,果真有此鼎,便派人拿走了物品,但是,不敢用禹王喚龍鼎的名字,而是捏了個名字,郭才華蓋世,不久便譯出了小九鼎的文字,竟然和那老學者猜的差不多。

    只是在當時,郭並不敢真去實驗上面的方法,只把此事記錄下來,並悄悄地放在一本書中,只是後來郭事務繁忙,慢慢地忘記了此事,只到後來又被發現。(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