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九靈俠

《》第一卷 守望終結 第五十六章 鳳雛之算 文 / 黎東坡

    初至鳳城,由勇心情爽快至極。

    由勇剛剛懲治過不可一世的醫學導師,贏得了面子不說。更為重要的是,他滅殺妖靈殭屍,得到一支得天獨厚的靈奴隊伍。這靈奴比起靈寵來,更具有破壞力和戰鬥力。

    這靈奴的好處,在於它不會被滅殺,久戰不死,抗擊能力超群。本來靈奴,不為靈界所推崇,但是由勇得來的光明正大,也就沒有什麼問題。

    靈寵們存在最大的弱點是情感認知,有情感就難免為情所牽絆。人類最大的弱點就是這點,靈界也不外乎如此。鬼獸界與妖魔界,就沒有這個弱點。

    鳳城與槎河縣城有二百公里路程,同屬一個省轄制,卻是富裕得流油,城市規模和經濟發展相差巨大。

    鳳城源自傳說中的落鳳坡故事,東漢鳳雛先生龐統英年早逝葬於此地。因此而得鳳城之名。

    鳳雛先生的墓城,自然是必須先去拜謁一番的。由勇尋得路途,先去了鳳雛先生的墓地。

    那墓地被後人整治得非常壯觀,人來人往,香火繚繞不絕。倒也不枉,當年稱道「臥龍與鳳雛,得其一必得天下」的一世英名。

    如此人物,自是得道之人。英年早逝,也有其殞落原因,更重要的是天道輪迴,不堪容下更多稀世奇才。

    一部三國,寫盡了多少世間規律,道盡了多少天地秘密。由勇再思三國,卻是另有一番感悟在心頭。

    墓地的出口處,離主路有二百餘米一棵茂密的參天銀杏樹下,圍著一堆人。吵吵嚷嚷的,不時有人口裡喊著「神仙啊,神仙再世,鳳雛轉世。」喜氣洋洋地狂奔而去,也有人跪在人堆外不停地叩拜。

    由勇神識所至,發現是個面相清瘦白髮白鬚的老人,一付道家打扮,正端坐如仙,給眾人看相呢。

    他身後樹枝掛著的一塊幡旗上赫然寫著「龐氏神算」,身邊擺放著的一個青銅缽中,擺放著眾人孝敬的錢幣,居然一打打的,也裝得下。

    那青銅缽年代久遠了,顯著幽幽青光,肚腹空間變化無窮,裝進的錢幣成打,卻只露出些邊邊角角。看樣子,是個神物。

    老者有些來歷,尋了他的看相與動靜,由勇的神識裡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

    此人來歷不凡,有崑崙脈像。九靈也在神識中認為。

    由勇就閃在一旁尋了銀杏裸露出地面的根巨根端坐著,自是怕眾人打擾,隱身不語,靜觀起來。

    此時,目的地已到。任務尚不明,觀景與觀人同樣怡人神情,一份好心情比什麼都重要啊。

    由勇思量世人生活困難時,追求吃上大魚大肉,大補能夠身強體壯。可是生活富足後,吃夠了大魚大肉,身體出現問題了,便研究來研究去的。又開始返回去粗茶淡飯,求神問仙,修練健康,以求保命長壽。

    此是此地,由勇意識到心情比什麼都重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情,那就是世上最好的一付良藥,天天好心情,吃不吃無所謂,裹腹之物越簡單越好,所為之事所順心越好。

    人只要達到隨心所欲了,就有長壽的基礎。隨心所欲,不為物喜,不為物悲,不為利動,不為欲妄,萬物隨心,萬事如意。此時不是神仙,也勝似神仙,豈能不松齡鶴壽?

    那老者果不是凡人,他看相不計較細微之處。只要人對他面坐了,閉眼思想所求所困之事,他就自有分寸,不須求卦之人一言半語。

    功德自願,意欲修繕龐氏鳳雛之祠。

    這倒好些意思,沒有一人算過說不准的。人人都是歡喜而去,掏盡口袋裡的鈔票方罷,不論多少。

    這傢伙,神啊。九靈還是不懂其中奧妙,對此感歎不已。

    由勇倒是懂得,自己認真些,也能做到如此吧?不過需要練習一套說詞。把神識前前後後圍著看相之人轉悠一段,哪有不准之說。

    可是這神識用來做這些小把戲,豈不是高射炮打蚊子,有些大材小用了。再者,這也是崑崙道規中嚴禁的,可以指點凡人,以此餬口度日,便於他專心修練。

    但是靈界根生的,是不允許洩露天機的,如果洩露了必遭天譴。靈界根生之神識,可是能夠知曉一人前生今世數個輪迴的事事非非的,更能幫助其逢凶化吉的。

    這就有了逆天改命之嫌,划不來,也犯不著。

    由勇只所以這麼有耐心靜觀老者相面,他發覺了老者與那青銅缽靈心是一體的。

    這銀杏樹上也有古怪,第當老者相面之時,青銅缽上就會靈能波動,銀杏樹冠之上,也有些靈能響應。

    每每老者口述求卦之人所求之事,求卦之人敬獻錢款時,都會出現靈能的波動。

    細觀這青銅之缽顯然是個年代久遠之物件,單就青銅製缽,恐怕就要追訴到青銅時代了。那時演易初興,器物承載著通天徹地之功能,都是尋得上天殞落之石練化成器。

    加上數千年的修行者的衣缽傳承,這青銅缽肯定是個神物無疑。

    神識所至,原來銀杏是漢代古樹,葬掉龐統後,他的後人栽種。樹冠遮蔭大約有近一畝地面,由勇隱身棲息的樹根是它的主根。

    由勇被透過樹冠射下的陽光照射得懶懶洋洋的,他靜心休整起來。神識卻是默默地深入身下銀杏的主根,借此發現些異像。

    靈能波動原來全是銀杏根系傳導,青銅缽與老全部接通著這銀杏的主根系,樹冠之上還有只雀鳥,也是這局中之靈禽。

    神識裡有了底,由勇更加不急不躁。他在等長成寬的指令,長成寬故意賣關子,耐性比他還大。這次由勇一定要比過長成寬。

    他隱約覺得這就是任務裡的對手了,卻是任由他們繼續作為,自己隱身不管,只顧不問。

    這樣的任務,比得就是耐性與韌勁。由勇下定決心,修練一下自己的凡心,讓它更具冷靜與理性,不再憑感覺行事,感情用事。

    這個機會,正好是磨練的大好時機。

    端坐如佛,由勇竟然浮游空中,悄然升至銀杏的樹冠之上。這樹冠之上,太陽光芒直射,卻是風流不急不緩,把熱量及時消解,感覺不出炎熱來。

    靜察不語的主意打定,由勇就任由銀杏與老者、鳥雀、青銅缽的靈能波動,自己收斂一切靈能,隨波逐流起來。

    遠處的路上,還的源源不斷地人流前來龐統墓地,顯然是相過面的人口口相傳,眾人知道了神人所在,追逐而來。

    目的自然是求相面,人人都想世事早知道,活個明白,卻是少有靈根充盈之人能夠悟得透演易之術。

    世間的易術,大部分是半通半不通,摻雜了些旁門左道在裡面,坑蒙拐騙者居多。偶有悟透得其一二的,也就被巨富豪門居為己有,不再為衣食所憂,犯不著曝曬街頭路邊,走街串巷,只謀得個裹腹宿人屋簷下。

    最簡單的道理,他們真正悟透了演易之術,自然先為自己解除後顧之憂,誰還用暴露街頭巷尾?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在這類人身上,更為突出。他略為懂些,豈甘心為他算得明白,卻把自己算得糊塗。

    由勇悟道凡世,終將一顆佛陀之心修練得有些道家的清冷,勘破世事,方能持正。

    突然,老者借去出恭之機,端青銅缽隱遁不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