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校草制霸錄

《》卷 一、雛鳳新聲 三十、讀書之法 文 / 何事公

    「你怎麼知道?」江水源更加好奇。要知道中考有將近十萬份考卷,而且都是密封裝訂的,朱老師居然清楚記得自己寫了什麼題目的作文。在江水源看來,這已經不是人力所能及,完全就是鬼神之技!

    江水源自然不知道閱卷時發生的事情,還以為面前這位朱老師另有秘法。而他隨口這一問,自然也證實了他便是《水哉水哉》的作者。朱清嘉緩緩坐了下來,再次打量江水源幾眼,然後問道:「你平時都讀過哪些書?國學方面的。」

    江水源遲疑地答道:「《四書章句集注》和《古文觀止》算麼?」

    「當然算!」朱清嘉非常肯定地答道,「《四書章句集注》是南宋以來最重要的理學經典,也是朱子最具代表性的著述之一;《古文觀止》雖是前清康熙年間選編供學塾童生所用的啟蒙讀本,但現在作為國學入門教材毫不過時。用這兩本書作為學習國學的敲門磚可謂堂堂正正,極得前人遺法!只是不知江水源同學師從何人?」

    「沒有師從何人啊,就是自己胡亂看的。」江水源如實答道。

    「什麼?自學的?」這個答案和朱清嘉想像的結果差距太大,讓他一時間有些不敢相信。

    「是啊!」江水源點點頭,「學校不是有《中小學生推薦閱讀書目》麼?裡面就有這兩本書。平時無聊我就照著書目亂看一氣,談不上自學,就是消磨時間而已。」

    朱清嘉定定神接著問道:「那你對這兩本掌握程度如何?」

    這問題倒讓江水源有些躊躇了,要說文字內容自己倒是全記得,可記得等於掌握麼?顯然不能!尤其第一本《四書章句集注》,基本上是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所以他猶豫片刻才含含糊糊答道:「勉強知道一點點吧?」

    朱清嘉很想知道江水源所說的「一點點」究竟是多少,便就自己最近剛剛溫習的《四書章句集注》隨便提了幾個問題,結果發現他對文字內衛可謂滾瓜爛熟,隨便提個開頭就能輕鬆背出後面一大段,但對其中的含義卻不甚了了,這也證明了他確實沒有老師指點,全憑自己自學。

    見江水源面有羞赧之色,朱清嘉寬慰道:「別看這兩本書是國學入門讀物,但內容豐富、意蘊深遠,特別是《四書章句集注》,值得一輩子去琢磨體悟。像北宋初年宰相趙普,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而《論語》不過是四書中的一種。元明清很多理學學者都是從四書中拈取一鱗半爪立論,然後便可以卓然名家,比如心學宗師王陽明的『良知』出自《孟子》、明末大儒劉宗周的『慎獨』出自《大學》。你現在這個年齡就是要把它們熟記於心,理解倒不用著急,因為有些道理受年齡、閱歷所限,即便是現在跟你講述了,你也很難領會,倒不如自己慢慢領會參悟來得深刻透徹!」

    江水源聞言若有所感。

    朱清嘉又問道:「你這兩本書看完了,準備接著看什麼書?」

    接下來看什麼書?江水源有些發蒙。對他來說書分為兩類,一種是教材教輔,屬於學校安排好的,他按照課表一本本讀下去就可以;另一種是課外讀物,看多了可以延長壽命。江水源對後一種圖書屬於來者不拒,只要是書架上有的都信手拿來翻看,甚至連老爸的《化學教學設計與案例研討》、老媽的《家常菜做法三百種》都在劫難逃,但他從來還沒想過自己接下來準備要看什麼書!當下他囁嚅地說道:「這……還沒有想好!」

    瞬間「好為人師」與「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兩種光芒在朱清嘉身上閃現,他有些自得地說道:「老師因為天資所囿,雖然在學術上一無所成,但這麼多年來耳濡目染,對於讀書還是有些真知灼見的,尤其膺服曾文正公對於讀書的幾條心得,不妨說出來與你分享一二。首先是要『學有根柢』,也就是在青少年時期必須吃透一兩本書,這種書最好是古往今來經過千錘百煉的經典之作,融會貫通,爛熟於心,成為自己以後治學的根本。

    「這就好比行軍打仗,必須得有堅實的後方、忠誠的部屬,然後出兵對敵才不會擔心打敗仗。曾文正公所說的『扎硬寨,打死仗』,其實何嘗不是讀書做學問的方法?如果你沒有一兩本經典著述作為底子,看到什麼書好、什麼書流行就翻幾頁,不求甚解,朝三暮四,最終只會浮學無根、一事無成。你現在能把《四書章句集注》、《古文觀止》大段背誦,說明你在『學有根柢』上還是做得很扎實的!」

    江水源微微有些得意。

    但朱清嘉接下來便話鋒一轉:「然而曾文正公還有一句話叫『少年讀書如略地,但求其速,勿求其精』,聽起來貌似與『學有根柢』頗有衝突。這又如何理解呢?他的意思是,凡是讀書肯定會有不懂的地方,不僅初學者如此,連博學碩儒也難以做到全書字字句句毫無罣礙。所以在吃透一兩本書作為根柢後不要求全責備,而是要趁著年輕氣盛大肆博覽群書,豐富自己的學養,加深自己對學問根柢的理解。這時候讀書要速讀、廣讀,除了極個別重要的書籍外不必精讀,否則終其一生也讀不了幾本書籍。

    「但博覽群書究竟要博覽哪些書呢?這就是曾文正公所言的『看書不可不知所擇』,即讀書要根據自己的愛好旨趣、治學方向挑選要看的書籍,否則古今中外各種書籍浩如煙海,就算你不眠不休,百年光陰又能讀完多少?而且確定方向之後你還是要接著挑選哪些書該先讀、精讀,哪些書要略讀、速讀。在選書過程中既要憑借自己眼力,更要借助前人智慧。

    「就拿國學方面來說,挑選書籍就可以借助《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或張文襄公(張之洞)的《書目答問》。老師以前在大學的時候,聽說舊時江南子弟開始讀書,父母師長都會讓他們先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這部書有兩百卷,其目錄之下有各部書的簡介。讀它就可知乾隆以前世上有哪些學問,可知經史子集這四大類書裡面又有哪些細類的書,可知有哪些學術流派,可知這些學術流派的大致的發展演變如此便對舊時的學問有個大致的瞭解,心中有個梗概,知道有哪些書,知道如何找書,如何找資料,對於將來讀書治學都大有裨益。」

    江水源默默記下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和《書目答問》的書名。

    朱清嘉又道:「而且曾文正公對於讀書方法也有高見,那就是『讀書不二』,即一本書沒讀完,決不看第二本,否則東翻西閱,沒有一本書能從頭到尾讀完的,對於書中觀點見解全都是管中窺豹支離破碎,只能供茶餘飯後聊天說笑使用,根本無法拿來治學。再者,即便讀同一本書,也要給自己設定一個進度,比如每天讀一卷、兩卷還是三十頁、五十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曾文正公當年公務繁忙,每天還要讀《廿三史》十頁呢!」

    江水源問道:「那依朱老師之見,我接下來該讀什麼書呢?」

    朱清嘉沉吟片刻:「最好當然是先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不過那套書卷帙太大,而且高中學業壓力那麼大,恐怕你沒耐心看完。所以你可以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放到大學讀,再看幾本打根基的書,文學類的比如《詩經》、《唐詩三百首》,史學類的比如《左傳》、《史記》,哲學類的比如《老子》、《莊子》。這些只是我給你的建議,具體挑哪本書還需要你根據自己興趣愛好來決斷。」

    「謝謝老師指點,我會認真考慮、認真挑選的。」江水源朝朱清嘉深鞠一躬,「如果沒有什麼事情的話,那我就先去上課了!」

    朱清嘉正沉浸在指點後進的快慰之中,此時順口答道:「好,那你回去吧!」等江水源走到門口他才反應過來:「回來!你個小混蛋,差點把我忽悠過去,咱們正事還沒談完呢!走什麼走?」

    江水源不好意思地轉過身,嘿嘿傻笑幾聲:「我都忘了那茬兒事了,老師你也忘了吧!」

    「少廢話,趕緊過來!」朱清嘉笑罵道:「老師免費給你傳授那麼多課外知識,難道你就不能報答老師一下?何況這個班長還是臨時的?而且你不當這個班長,其他人誰敢擔此重任?豈不是成為其他同學的笑柄?」

    「怎麼就變成笑柄了?」

    「比如撿江水源同學剩下不要的啦、比如成績不好也敢當班長啦,諸如此類!所以你為了老師,而為了其他同學,就勉為其難擔任幾天吧!」

    「就幾天?」

    「就幾天,頂多不超過一個月!」

    「那好吧!」江水源只好勉為其難地點點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