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校草制霸錄

《》卷 一、雛鳳新聲 三十八、願做圖書管理員 文 / 何事公

    實話說,那位男生出的題目確實不算難,基本上讀過《論語》的人都能記得「君子不黨」「君子不器」「君子不憂不懼」「君子不以言舉人」之類的著名論斷,臨場順口說出一兩個來也並非難事。但難的是像江水源這樣從頭到尾一個不落地數出來!可以想知,能做到這一點的必須要對《論語》全文掌握得滾瓜爛熟,否則絕難做到如此舉重若輕。——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如同陳荻所言,事先知道題目,提前背好答案,故意扮豬吃老虎踢館來了!

    現場氣氛頓時有些蕭瑟,那位男生和劉社長的眼神也變得不善起來。

    江水源摸摸鼻子:「踢館?這道題目如此簡單,讀過《論語》的應該都知道答案吧?」言下之意不是我軍太狡猾,而是貴軍太無能!

    是的,讀過《論語》的應該都知道答案,但大多數人只知道其中一兩個答案,能夠逐篇逐節如數家珍的卻寥若晨星!劉社長用眼神對左手邊的男生微微示意,言下之意不言自明:給這小子上點眼藥,免得讓他以為咱們國學講談社無人!

    那位男生略一沉吟之後開口說道:「下面進行第二題。據史料記載,清代巨貪和珅年輕時家境貧寒,曾在宮中擔任三等侍衛。某次乾隆帝突然決定外出,鑾儀衛卻倉猝之間找不到黃龍傘蓋,乾隆帝隨口說道:『是誰之過與?』和珅此時正好當值,應聲答道:『典守者不得辭其過。』從而得到乾隆帝的賞識,開始了他飛黃騰達的仕途。現在問題是他們這一問一答分別出自《論語》哪一章?」

    江水源朗聲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誰之過與』應該出自《論語》的《季氏篇第十六》,而『典守者不得辭其過』並非《論語》原文,而是朱熹對『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一句所作的解釋,即『在柙而逸,在櫝而毀,典守者不得辭其過』。不知我回答的對不對?」

    面試的三人都張大嘴巴,滿眼俱是驚疑之色:這傢伙真的不是踢館的?剛才他還說自己只是大致翻過《四書章句集注》麼,怎麼現在連朱熹的註釋都能熟練背誦了?要是他這樣都只算略知皮毛,那我等三人豈不是連皮毛都沒摸著?

    不行,必須要給他點厲害瞧瞧!

    那位男生咬咬牙道:「接著第三題。既然你對《論語》這麼熟,那請問《論語》總共有多少則?」

    這個問題確實非常刁鑽,因為很少有人會注意這等細枝末節的問題,而且自古以來不同註釋者對於《論語》的章節分合也意見不一,像《述而篇第七》中「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把它們當作一則,劉寶楠《論語正義》則把它們當作兩則,所以《述而篇第七》就有三十七則和三十八則兩種說法。另外《論語》中還存在前後重複的章節,比如「巧言令色,鮮矣仁」一則既出現在《學而篇第一》,也出現在《陽貨篇第十七》,很難說它們是一則還是兩則。所以《論語》究竟有多少則,說起來還真是一筆糊塗賬!

    江水源聽完問題也是一愣神:「嗯?《論語》有多少則?」

    見江水源有些吃癟,那個男生頓時得意起來:「不錯,我問《論語》有多少則,請你盡快作答,後面還有其他面試者等著呢!」

    江水源反問道:「那你知道《論語》總共有多少則麼?」

    「呃……」那位男生完全是臨時想起這個問題,故意拿來刁難江水源,他自己還真不知道答案。但事已至此,只好硬著脖子答道:「我自然知道答案,但現在是我考你,而不是你考我!」

    江水源豈會看不出那位男生是煮熟的鴨子嘴硬,馬上緊逼一步:「既然師兄知道答案,那麻煩你把它寫出來,等會兒咱們互相印證一下,看看我說的對不對,如何?」

    陳荻奇道:「你知道答案?」

    「不好意思,雖然可能要花費一兩分鐘時間,但我確實知道答案!」江水源信心滿滿地答道。

    現場氣氛有些膠著,坐在中間的劉欣盈感覺傅壽璋與江水源之間就像兩位高手在玩炸金花,各自不知道對方的底牌,都在暗中揣度對手究竟是胸有成竹還是在虛張聲勢。這場較量不僅考驗學識淵博程度,也考驗雙方各自的膽氣和觀察能力,只是賭注並非尋常的金錢財物,而是自己在社團中的名譽!

    然而江水源卻知道自己是穩賺不賠的,因為早在八百多年前,閒得蛋疼的朱熹同學在撰寫《四書章句集注》的《論語集注》時已經在每篇下面註明共有多少章,如果傅壽璋非要較真的話,頂多就是浪費一兩分鐘時間把二十篇的數目加一下,難道四位數以內的加法還能難倒一位高中生?

    劉欣盈見氣氛愈發僵硬,趕緊出面打圓場道:「好啦、好啦,咱們國學講談社的規矩是面試三題答對兩道即可進入下一輪篩選,既然江水源同學已經答對兩道題通過面試,那麼第三題正確與否已經無關緊要。時間緊迫,咱們還是有請下一位面試者吧!」

    江水源並非恃才傲物趕盡殺絕之人,見劉欣盈出面斡旋,便準備就坡下驢起身告辭。誰知傅壽璋卻不依不饒:「且慢!既然題目已經出了出來,那無論答對答錯總要有個說法才行,否則就這樣不明不白敷衍過去,豈是我等應有的讀書治學態度?」

    江水源笑道:「既然這位師兄要我回答,那你總得先有個標準答案吧?否則你怎麼知道我答對答錯呢?」

    傅壽璋腦筋急轉,心道《論語》自己也曾仔細看過幾遍,印象中每篇長短不齊,但平均起來都在25則左右,全書共計20篇,估計總數約在500則上下,於是提筆在紙上寫下「500則左右」,然後說道:「我已經寫出自己的答案,現在輪到你了!」

    江水源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轉過臉對陳荻說道:「這位學姐,不知你們社裡有沒有《四書章句集注》,麻煩你找來驗證一下,看看我有沒有算錯,免得等會兒有人說我是信口雌黃。」

    「好勒!帥哥你稍等,我馬上給你找來!」陳荻好像是唯恐天下不亂,馬上屁顛顛地起身開始翻找《四書章句集注》,一會兒工夫還真讓她找到一本:「帥哥,書找到了,你要我怎麼做?」

    在陳荻找書的這段時間裡,江水源已經算出了結果,此時聞聲答道:「我的答案是498則或482則,為什麼會有兩個數字呢?那是因為《鄉黨篇第十》原本為一章,宋朝時朱熹把它分成了17節。如果按照原來的舊說,答案就是482則;若是依據朱熹的分法,那便是498章。這位師姐,您可以打開你手中《四書章句集注》的《論語集注》,每一篇下面都有具體數目,麻煩你把它們加起來驗算一下,看看最終結果是否如在下所言?」

    陳荻立刻拿出紙筆算了起來,幾分鐘後她抬起頭來,滿臉都是景仰之色:「帥哥你好厲害,所說的答案完全正確!請問你是什麼時候開始讀的《四書章句集注》?怎麼記得那麼牢?是不是你已經可以把整本書倒背如流?」

    傅壽璋倒也光棍,很乾脆地把自己的答案亮了出來:「實在慚愧,我只知道全書大致有500則左右,卻不如你這般具體精確,足見學弟對於《論語》掌握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地步,在下佩服!希望有時間能和你繼續切磋,共同進步!」

    劉欣盈笑道:「既然兩位副社長都對江水源同學大加推崇,依我看就不必再經過下一輪篩選了,直接錄取為咱們國學講談社的社員吧!陳荻、傅壽璋,你們兩個意下如何?」

    「沒問題!這位學弟長得這麼帥,學問還這麼好,別說直接錄取,就是叫我把副社長位子讓給他,我都舉雙手贊成,絕對沒有半點異議!」陳荻真是放言無忌、快言快語。

    「我也贊成!如果需要,傅某也可以隨時推位讓賢。」傅壽璋同樣表態道。

    劉欣盈撫掌道:「你們這麼一說我倒想起來了,以前不是一直由我兼任宣傳部部長職務麼?既然江水源同學在咱們社內呼聲這麼高,不如就讓他暫時出任宣傳部副部長,主持宣傳部工作吧!怎麼樣?」

    陳荻、傅壽璋異口同聲道:「同意!」

    江水源沒想到自己剛通過面試就連升三級,榮任宣傳部副部長之職,照這樣下去,將來做個社長、副社長應該易如反掌。只可惜他志不在此,如今唯一能讓他感興趣的是如何做學霸、做學問,所以連忙拒絕:「我不同意!」或許覺得拒絕有些辜負他們的好意,江水源又補充道:「如果三位學長真的有心抬愛在下,那就讓我做你們國學講談社的圖書管理員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