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校草制霸錄

《》卷 二、引吭試啼 三十八、韓先汝的兩個故事 文 / 何事公

    實話說,這個要求對於普通中學生來說有點難。

    在辯論過程中熟練使用傳統國學的話語系統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就要求辯論者必須長期閱讀古代經典,大量掌握古人的詞彙句式,熟練背誦一些名人名言、傳世名篇,並且沉浸其中,充分玩味古人的思考方式和語言習慣,最後把所有的一切轉變為自己的臨場發揮。這有點像明清時期代聖賢立言的八股文,只不過一個用筆,一個用嘴。

    如果說熟練使用傳統國學話語系統是有點難,那麼禁止使用西方哲學術語、結論和論據的規定就已經近乎苛刻。在東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西方哲學的術語、結論和論據早已遍佈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成為許多人語言表達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就好比那些大v公職,聊天寫文章時不讓提選票、民主、燈塔國,豈不是等於拿繩子綁住他手腳、拿膠布糊上他嘴巴?

    而要在辯論時靈巧地避開這些字眼,不僅需要靈活的大腦,更需要長期的針對性訓練,否則你會在不經意間觸犯禁令,直接被判出局。所以在府一級的選拔賽中,很多時候開場還不到十分鐘,一方的4名隊員就已經全部陣亡!

    江水源在假期中曾嘗試過幾次,感覺很難、很彆扭,每次說話之前都得把所有詞語仔細在腦袋裡過一遍。即便如此,也很難保證不犯規。

    「很好!」劉欣盈接著又問道:「第二個問題是你們對國學論難的比賽技巧掌握得怎麼樣?換句話說,如果你們現在參加比賽,勝算能有多少?」

    「天曉得!」

    「沒有勝算……」

    「都不知道對手強弱,怎麼知道勝算有多大?」

    見識過競賽規則的嚴苛,大家回答都有些理不直氣不壯。劉欣盈聽到大家的小聲回答,不由得微微一笑,目光緊盯著江水源問道:「江水源,你覺得自己有幾成勝算?」

    「不好說!」江水源心裡也沒底,不過還是客觀地分析道:「根據比賽規則,是在賽前兩個小時公佈題目,並抽籤決定正反兩方。()也就是說,參賽選手有兩個小時來準備,只要準備充分,第一環節的開篇立論以及最後一個環節的總結陳詞應該沒有太大問題。關鍵是提倡即興陳詞的相互攻辯、攻辯小結、自由辯論三個環節,不僅要瞄準對方的漏洞有的放矢,還得時刻注意自身發言不能違規,類似於在刀尖上跳舞,稍有閃失就把自己給賠了進去。我有時甚至覺得這三個環節不是比誰說得精彩,而是比誰犯的錯誤更少!」

    根據競賽規則,每場比賽為100分,五位評委根據正反兩方各位選手的綜合表現來打分,然後相加平均決定勝負。在最初幾屆裡競賽規則還不完善,評委是根據各隊總體表現來打分的,不少參賽隊伍便採用「丟車保帥」策略,即表現一般的選手故意違規離場,把所有辯論機會全都讓給種子選手,從而保證團隊的勝利。

    這種「諸葛亮舌戰群儒」的熱血場景固然觀眾喜聞樂見,也具有很高的觀賞性,但卻有違團體辯論賽的基本原則。最終競賽規則調整為每隊4位選手,每位選手25分,評委對每個選手打分。一旦該位選手被判出局,則以0分計算。正常情況下一方若有兩位選手退出比賽,另一方只需保證全隊在場,哪怕四個都是結巴,話都說不利索,照樣可以穩操勝券!

    江水源所說的意思正是在此。

    「江水源分析得非常有道理!」劉欣盈由衷地稱讚道,「在府一級的選拔賽中,確實很大程度不是比誰說得更精彩,而是比誰犯的錯誤更少。()所以在比賽前,大家一定要充分準備好開篇立論和總結陳詞的發言稿,到比賽現場再根據對方發言及時調整;至於相互攻辯、攻辯小結、自由辯論這三個環節,大家要想著說,不要搶著說;沒有把握的話寧可不說,也不要亂說。只要不離場、不冷場,基本上就能在選拔賽中順利出線!」

    「一字一頓、連字成句也行?」陳荻問道。

    劉欣盈笑道:「行!」

    「那說車轱轆話行不行?就像前幾天外交總長回答眾議院質詢時所說的那樣:正如我們知道的,有些事情大家都知道,有些事情我們知道我們應該知道。我們也都知道有些事情我們不知道,那就是說,我們知道有些事情我們不知道。但也有些事情我們都不知道,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我們就是不知道。」

    「只要你有咱們外交總長的本事,別說是車轱轆話,就是廢話、套話、空話、屁話也照樣沒問題!不過話說回來,你要有那本事,何必大材小用參加什麼中學生國學論難,直接去外交部當新聞發言人唄!」

    劉欣盈的話頓時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然後她有接著說道:「當然,比賽技巧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要在實際訓練中加以磨練檢驗。在開學之後,我們會利用每天的活動時間進行專門訓練的。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還需要解決另外一個問題,也是我想問大家的第三個問題,你們對組隊有什麼意見?比如說你們之間是否有不可拆分的情侶檔、基友檔,或者說是已經約定好的團隊?」

    現場每個人都左右望了望,沒有人說話。

    劉欣盈點點頭:「既然大家沒什麼意見,那我就專斷獨行一回,先把大家粗略分成兩組,以便將來開展訓練。至於以後參賽正式人選,我會根據大家在訓練中的表現以及大家相互間的評價來決定。第一組是江水源、陳荻、路宗光、黃淑惠,第二組是傅壽璋、施軒、林少燕、曾平。至於組內誰是主將,誰是二辯、三辯,誰是自由人(四辯),你們自己等會兒協商解決。沒問題吧?」

    「沒問題!」顯然有問題大家現在也不會說出來。

    劉欣盈突然笑容一展,笑嘻嘻地說道:「那好,我們進入會議第二個議程。下面有請原淮安府立師範學校校長、先後擔任十餘屆本省中學生國學論難評委的韓老先生就競賽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給大家講幾句。大家歡迎!」

    「你個小丫頭!」韓先汝溺愛地摸了摸劉欣盈的頭頂,然後緩緩說道:「中學生國學論難從創立到現在已經有四十多屆,老頭子我有幸先後擔任十餘屆全省比賽的評委,至於擔任本府比賽的評委更是不計其數。古人說『三折肱而成良醫』,我雖然駑鈍,沒吃過豬肉,但見過那麼多回豬跑,總也是有點兒感悟的。」

    「韓老先生,你是說我們是豬,我們比賽是豬跑麼?」劉欣盈小聲地問道。

    韓先汝沒搭理她,繼續說道:「什麼叫國學論難呢?說白了就是要像古人一樣討論問題,不僅討論的問題是古人的,說話的語言也得是古人的才行。對於你們這些生在春風裡、長在紅旗下的小娃娃來說,需要面臨的問題也正是這兩方面,即語言要說得對,不能觸犯比賽規則;討論要答得好,立論邏輯清晰,引經據典恰當。」

    「道理大家都懂,關鍵是如何做到!」劉欣盈嘟著嘴說道。

    韓先汝捋著鬍鬚點點頭道:「不錯,關鍵是如何做到!具體方法除了刻苦訓練之外,我想還得講究一個悟性,俗語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就是這個道理。下面老頭子我就說對話、答好問講兩個小故事,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啟發。第一個故事出自《世說新語》,說的是東漢大儒鄭玄家裡傭人都很喜歡讀書,通曉五經典籍。有一次鄭玄覺得他家婢女幹活兒不合意,就打算動用家法懲治。這位婢女覺得自己很冤枉,極力辯解。恰逢此時鄭玄心情不好,就叫人把她拽到庭院的稀泥堆裡。不久另外一位婢女路過,就用《詩經·邶風·式微》中的一句問道:『胡為乎泥中?』意思就是你為什麼倒在泥堆裡?那個倒霉的婢女馬上用《詩經·邶風·柏舟》中的一句答道:『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意思是我本來是要向他說明清楚的,誰知恰好碰在他氣頭上。

    「鄭玄是東漢末年人,而兩位婢女問話答話援引的都是成書於春秋中葉的《詩經》,兩者相距七八百年,不用說他們的語言習慣肯定存在差異,但單從文字來看,別說是春秋戰國時的人,就算是西周時的人看到也能準確理解其中的意思,並且為之會心一笑。這是我要說的第一個故事。」

    眾人都開始暗自揣度韓先汝所想表達的意思。

    韓先汝又道:「第二個故事出自《六一詩話》,說北宋初年有個進士叫許洞,是個很善於寫詩的帥哥,經常舉辦party邀請詩人參加,共同飲酒作詩玩樂。有一次他邀請到著名詩僧希晝、簡長、惟鳳、惠崇等人,這些詩僧最擅長寫晚唐賈島、姚合一派反映隱逸閒趣及林下生活的詩歌,當時號稱『九僧』。但是許洞卻別出心裁,約定寫詩可以,但是不能觸犯山、水、風、雲、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鳥之類的詞語。結果那些詩僧思考半天,最終都不得不擱筆認輸。這是我要講的第二個故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