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蝴蝶初舞 第三十六章 雙十二風雲 文 / 殘簡
1936年12月12日下午六時,一封通電震驚了整個中國!
通電原文如下:
「南京中央執行委員會、國民政府林主席鈞鑒,各部、院、會勳鑒,各綏靖主任、各總司令、各省主席、各救國聯合會、各機關、各法團、各報館、各學校鈞鑒:
東北淪亡,時逾五載,國權凌夷疆土日蹙,淞滬協定屈辱於前,塘沽、何梅協定繼之於後,凡屬國人無不痛心。近來國際形勢豹變,相互勾結,以我國家民族為犧牲。綏東戰起群情鼎沸士氣激昂。於此時機,我中樞領袖應如何激勵軍民,動全國之整個抗戰,乃前方守土將士浴血殺敵,後方之外交當局仍力謀妥協。
自上海愛國冤獄爆,世界震驚舉國痛憤,愛國獲罪,令人指。蔣委員長介公受群小包圍,棄絕民眾,誤國咎深,學良等涕泣進諫,累遭重斥。
昨日西安學生舉行救國運動,竟唆使警察槍殺愛國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
學良等多年袍澤不忍坐視,因對介公為最後之諍諫,保其安全,促其反省。西北軍民一致主張如下:
一、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派,共同負責救國;
二、停止一切內戰;
三、立即釋放上海被捕之愛國領袖;
四、釋放全國一切******;
五、開放民眾愛國運動;
六、保障人民集會、集社一切政治自由;
七、確實遵守總理遺囑;
八、立即召開救國會議。
以上八項,為我等及西北軍民一致之救國主張,望諸公俯順輿情,開誠採納,為國家開將來一線之生機,滌以往誤國之愆尤。大義當前不容反顧,只求於救亡主張貫徹,有濟於國;為功為罪一聽國人之處置。臨電不勝迫切待命之至。
張學良、楊虎城、朱紹良、馬占山、於學忠、陳誠、邵力子、蔣鼎文、陳調元、衛立煌、錢大鈞、何柱國、馮欽哉、孫蔚如、陳繼承、王以哲、萬耀煌、董英斌、繆澂流叩文。」
西安城內遊行示威的人群相繼高呼著:「停止內戰」,「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堅決擁護抗日救國的八項主張」;「打回老家去,救出東北父老」;「擁護蔣委員長抗日」,「聯合各黨派共同救國」的聲音隨著主流報紙的宣傳漸漸在全國各大城市捲起一股要求抗日的狂潮。
人們走上街頭宣洩著對南京的失望和不滿。那一聲聲怒吼像是驚雷。在這黑雲壓頂的中國炸了開來。震耳欲聾。洶湧的民意眼看就要攪動滔天的巨浪。而這浪潮又將把這多災多難的中國推向何方?中華民族的明天又將是怎樣?沒有人知道。人們的眼裡有的只是興奮或者彷徨……
在陝西咸陽警備司令部後院小樓的二樓臥室裡面,華畢成把何應欽命令他從西面進攻西安解救委員長的命令扔到了垃圾筐裡,在床上睡的很香甜,他的心中沒有一絲疑惑和雜念,因為他知道,這是中華民族的一次涅槃。
通電一出,舉國震驚。蔣介石被扣,隨行的南京大員們悉數束手就擒。中國,一下子陷入了沒有國家元的亂局之中。
與華畢成預計的一樣,日本在隔岸觀火,蘇聯譴責張、楊是受日本鼓惑,說此次事變是日本的陰謀。楊虎城感歎於華畢成對局勢敏銳的洞察力和精確的判斷力。
1936年12月13日的凌晨,南京總統府裡依舊是燈火通明,辦公大樓三樓會議廳裡站滿了南京政府的高官們,總統府外還有很多剛剛得到消息的官員在陸續趕來。
蔣介石在西安被扣留的事情已經不用隱瞞了,張、楊的全國通電一,滿街的「號外」散的到處都是。恐怕到了明天早上,整個金陵、不,整個中國就都要傳遍了。這好不容易安穩了幾年的時局,難道亂起來了嗎?
在場的每個人心中都顯得惴惴不安。在二樓的拐角處站著幾個黑衣的侍衛,全都把腰上的手槍機頭大開著,一副如臨大敵的架勢。不斷有匆匆趕來想打聽消息的官員被這些侍衛驅趕回去。從樓道中央的一間辦公室厚重的木門後面斷斷續續地傳出有人爭吵的聲音。
辦公室裡面的宋美齡正努力的控制著自己的情緒,站在她身旁的宋子文和孔祥熙、陳果夫也是一臉鐵青。
屋子中間的李烈鈞、陳公傅、朱培德、戴季陶等人則已經爭的像烏眼雞一樣,就差挽袖子動手了。
一旁的何應欽則是拚命的壓抑著內心的狂喜,一面充當著老好人的角色,一邊讓自己陣營裡的楊永泰、熊式輝輪番跳出來攪局,就是不讓大家達成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案。
這些人很明顯的分為兩派:
其中一派是以宋美齡為首地主張政治解決此次事變的親英美派。宋美齡、宋子文、孔祥熙和陳果夫一心要「救最高當局出險」。他們知道最高當局這顆大樹一倒,自己這幫外人眼中的「裙帶黨」不會有一個好下場,所以救出委員長成了他們不二的選擇。
另一派則是以何應欽為首的「討伐派」。而且何應欽已經給現在在國外的汪精衛發去了電報,請你回來主持政府工作。何部長、楊永泰和熊式輝這些親日派打著「取而代之」的算盤,於是積極的要求討伐西安,想借張楊二人之手除掉蔣介石。
李烈鈞、陳公傅、朱培德、戴季陶等人則是雙方的馬前卒,李烈鈞、陳公傅「主和」,朱培德、戴季陶「主打」。
一時間你方唱罷我登場,吵的好不熱鬧,局面居然是僵持不下,雙方戰了個不相上下。何應欽是希望眼前這樣地局面可以繼續地,只要他們多吵一天,蔣介石的處境就多危險一分。
看穿了何應欽如意算盤的宋美齡終於坐不住了,站起身來逼問二人是否不顧委員長的死活。怎奈何應欽都是在政壇裡打了好多年滾的政治流氓,始終不正面回答。
看著會議向著泥潭的方向展而去,宋美齡怒不可遏,拂袖而去。
稍後,何應欽和他的親信炮製的「討伐方案」出台,一時間南京政府裡面的「親日」派的人物風頭無兩,都在盤算著怎樣在「新政府」裡謀個高官厚祿。天還沒亮,頤和路上何應欽公館的門口擠滿了各式各樣拿著片子攀關係的鑽營之徒。
華畢成在「西安事變」的消息見報的當天,就讓朱晉一帶領301旅搶佔了潼關要地,封鎖了由河南入陝的通路。馮欽哉拉著第七軍的四十二師撤出了潼關,倒向了南京一邊,其實301旅完全有機會攔住的。只是華畢成給朱晉一下令不必理會,這種牆頭草留下來,也沒多大用。國民黨陝西省黨部和直屬憲兵隊被驅逐出境。
12月16日,「南京政府」下達「討伐令」。劉峙率著5個師氣勢洶洶的從東面逼向了潼關,可是面對在天險潼關嚴密設防的100師301旅,只好停了下來。何應欽命令空軍對西安進行轟炸,結果飛機飛臨西安上空,遭到了高射炮的警告射擊,飛行員驚訝於西安竟有如此性能優良之高射炮,只好返航。
12月17日,蔣介石手書給何應欽,要求雙方停止衝突。
同日,周總理到達西安,隨行的還有**代表團20餘人。周總理對到機場接他的華畢成是讚不絕口。
12月20日,宋子文赴西安再次與最高當局單獨見面,攜帶宋美齡給蔣之信,信中言道:「如子文三日內不回京,則必來與君共生死!」最高當局閱閉唏噓不已。
12月22日宋美齡抵達西安。
12月23日張學良和楊虎成聯名在西安《解放日報》上表《告東北軍、十七路軍將士書》文中呼籲集合各黨派的力量去抗日救國,此文一出,全國各地紛紛響應,一時抗日的言論此起彼伏。
蔣介石終於意識到逆潮流而動將付出巨大的代價,於是示意轉換調子,開始鼓吹聯合抗日。同時開啟各方談判。
12月24日,談判達成共識。
12月25日,最高當局和張學良離開西安,飛抵南京。
由於華畢成這個穿越者的出現,西安事變的善後出現了與歷史上不同的局面。
張學良陪蔣介石回到南京後,立即被扣押。孫銘久等少壯派企圖謀殺67軍軍長王以哲以控制東北軍,結果被華畢成派兵保護起來,東北軍避免了歷史上的流血事件。
蔣介石要求西安事變的主謀之一的楊虎城交出十七路軍指揮權,出國考察。而十七路軍方面提出楊虎城可以出國,但是十七路軍總指揮由華畢成接任並兼任陝西省政府主席,中央軍不得入陝。十七路軍與中央軍在潼關一直在對峙,雙方互不相讓。
華畢成讓《西北文化報》公開刊登了秦嶺兵工廠的資料,當得知華畢成的實力後,蔣介石暴跳如雷,大罵華畢成狡猾。只好任命華畢成為陝西省政府主席,卻任命孫蔚如為十七路軍總指揮,挑撥之意不言而喻。
楊虎城啟程出國前,召集十七路將領開會,語重心長的說
「我把辛亥革命的一支農民隊伍帶成今天的國民革命軍十七路軍,今日為了民族大義,不惜扣蔣。即將到來的抗戰我也不知道能否參加,以後的事情就只能拜託諸位了。」
孫蔚如和華畢成前往機場送行,楊虎城特意囑咐了孫蔚如一句:「以後陝西的事情,多聽華畢成的,不要受蔣介石的挑撥。他年輕,威望不夠,你多幫襯著些。」
「蔚如明白!畢成之才在我之上,我定全力輔佐。」孫蔚如慨然道。
東北軍大部出陝接受南京改編,而王以哲感激華畢成的救命之恩,率67軍數萬人馬留在陝西,接受華畢成指揮。至此,華畢成成了西安事變的最大贏家,成為了事實上的陝西王,坐擁十萬雄兵,而且手裡還有中國唯一可以生產重武器的秦嶺兵工廠。羽翼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