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淞滬會戰 第二章 把日本人吸引到上海 文 / 殘簡
華北戰勢日趨激烈,大有爆發全面戰火之勢,蔣介石在廬山呆不住了。7月底,他率文武大臣一班人馬辭別廬山,返回了南京。
7月底,平津淪陷之後,日軍攻擊矛頭直指中國鐵路兩大動脈——津浦線和平漢線。另外,日本關東軍一部北上南口,威逼察綏,既徐圖解後顧之憂,又為南下山西預作戰略準備。
南京黃浦路官邸,蔣介石盯著巨幅中國地圖直發愣。地圖上日軍南下攻擊的紅色箭頭太刺眼,太醒目了。照這樣發展下去,華北日軍先山東、河南,後湖北、安徽,將直接插向南京政府的戰略後方武漢。武漢若失,中國將被攔腰斬斷,京滬杭一帶國民黨百萬主力大軍將處在日軍的東西夾擊之下,無法退入戰略大後方四川盆地,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丟掉這百萬之師,丟掉京滬杭一帶的工業、軍事設施,中國無異於塌下了頂樑柱,那時還談什麼抗戰?拿什麼抗戰?蔣介石不看則已,這一看卻驚出他一身冷汗。
大為受驚的蔣介石匆忙下令,暫停中央軍向華北地區調動,華北防務,僅限現地各軍督力實施,暫勿指望後援。實際上,蔣介石已注意到了華北之外的另一個方向——上海。
果然上海的平靜師表面的,日本人按耐不住了。8月9日這天,日本海軍軍曹大山勇夫和士兵齊田要藏武裝駕車硬闖中**駐守的虹橋機場。中國機場的守衛哨兵堅決拒絕其無理要求。大山見耍賴不成,竟拔出手槍打死警戒1名。其它中國衛兵見狀義憤填膺立即奮起反擊,將兩名日軍擊斃。日軍在中國的土地上驕橫慣了,眼下雖陳屍中國地界,但惡語威脅上海市長俞鴻均,堅持要求中國撤出保安隊並拆除軍事設施。在日本領事要挾的同時,停泊外海的大批日艦馳入黃浦江,以武力相威脅。
俞鴻均見事情鬧大,不敢擅自作主,火速電告南京。蔣介石得知後,迅速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
8月的南京,驕陽似火,熱得人無處躲無處藏,只有那些不知疲倦的蟬仍在討厭地鳴叫著。軍委會會議室裡,在京的高級軍事將領齊集軍委會作戰室,討論對日戰略。
早在1936年2月,為防止日後突然到來的戰爭,蔣介石任命張治中為京滬地區軍事長官,籌劃該方向的戰備。張治中也意識到蔣介石此舉意義非同一般,一直盡忠盡職,早早就在蘇州留園設立了假想的戰時指揮機關。此外,蔣介石在京滬之間還構築了錫澄、吳福、乍嘉等數道堅固的防禦工事,並率部在句容、溧陽地區進行了幾次戰鬥演習。這些,多少可以令蔣介石在心理上感到一絲安慰。
身為前線指揮官,張治中顯然想得更具體。他直接起身向蔣介石建議道:「委員長,上海目前只有1個保安總團,兵力薄弱,如果日本海軍陸戰隊一旦行動,以現有兵力實難抗拒。為鞏固淞滬,應抽調中央軍部隊化裝為上海保安部隊進駐上海,增強滬上兵力。」
看著面前這位儒雅的將軍,蔣介石陷入了沉思。客觀地說,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軍港,又一直為日本海軍陸戰隊控制,這對中國未來可能面臨的戰事太不利了,但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又是他早年發跡之地,而且「一·二八」後,有條約限制不得中國駐兵,今日派軍開進上海,會有什麼反應呢?紙裡是包不住火的,萬一日本人藉機找麻煩,豈不是更亂?
張治中像是看透了蔣介石的心思,又進言道:「委座,日本人已點燃戰火,與其再讓他們打我們,不如我們先下手。如果能把日本人吸引到華中來,那對我戰局也是有利的。」蔣介石一想,覺得說的有理。中國如果都保不住了,保著個上海有什麼用?當下對張治中吩咐道:「好的,可派第2師補充旅由徐海地區南調到上海附近,以一部換上保安團服裝進駐虹橋機場。」
蔣介石出此一語,可驚動了坐在一旁的何應欽。何應欽一直以主和聞名,當時並不贊成全面對日開戰。他原以為「七·七」事變局限於華北解決即可,想不到老蔣此刻竟有意把戰火引向上海,心裡不禁咯登一下。但數月前西安事變欲借張楊之手除掉蔣介石,取而代之的企圖失敗後,他再不敢去惹老蔣了,當下只能默不作聲。但卻心情憂鬱地對張治中的說:「文白,你可要考慮好,這是意味著全面和日本開戰啊。」
張治中主意已定,沒理會何應欽這軟中帶硬的話,等著蔣介石的回答。
在眾人面前,一向注重儀態的蔣介石在屋裡居然失態來回踱步,他的內心在矛盾的漩渦中翻騰著。這之前,他雖已幾次發表了最後關頭的演說,但他仍幻想著日本人能罷手息兵。如果上海再打起來,那可就再沒有回頭的餘地了。「此時應戰,適時乎?」他在心裡反反覆覆地念叨著。
面對這樣的戰略性問題,蔣介石很自然地想起了一直默不作聲的軍委會高級軍事顧問蔣百里:「方震,你對怎麼看呢?」
蔣百里面對著這位已幾日幾夜沒休息好的委員長,暢敘直言:「卑職以為中國國土廣大,人口眾多,具有長期抗戰的條件。我對日作戰之具體運用,華畢成的《國防論》說的很清楚了:第一期為防禦時期;第二期為對峙時期;第三期為反攻時期。」
蔣百里原來也是想寫一本針對抵抗日本的戰略方針的著作,不過後來看了華畢成的《國防論》拿著筆竟然說:「有此一本《國防論》,吾輩何須多言?」是啊,自己想寫的華畢成都寫出來了。
聽到華畢成,蔣介石眉頭一皺,心裡是五味陳雜。本來以為黃埔出身的青年將星應該是他蔣委員長的人,24歲就被自己提成了少將。可沒想到這小子居然利用訪問德國的機會在陝西建了個兵工廠,西安事變後公然和中央對立,現在陝西成了他的獨立王國。
蔣百里卻沒有管蔣介石的反應,語氣堅定地對蔣介石說:「上海方面的仗絕非不能打的問題,而是必須打,怎樣打,亦即大打還是小打的問題。」
蔣介石問:「這是什麼意思?」
蔣百里說:「北方戰場業已揭開。湯恩伯、衛立煌等部佔領八達嶺、南口一帶,給南下之敵側背插上一把利刃。日軍肯定是要南下的,因此,南口重地他們勢在必奪,而我軍亦在所必守。華北戰事的擴大已無法避免。敵從華北而來最為憂慮,華北一馬平川,千里大平原,利於日軍機械化部隊快速推進,速戰速決。華北日軍有關東軍和駐朝鮮方面軍作後盾,調動方便,進出暢通,隨時可集中優勢兵力,長驅直入。若日軍在華北得勢,以主力沿平漢路南下,直撲漢口。這樣,我華中部隊將被敵切斷後路,既無路可守,又無路可退。華東我精銳部隊則有被敵人一鼓而殲之危險。這也是忽必烈滅南宋的老路。」
蔣介石一聽言之有理,便追問道:「依你看來,應如何辦,才能避免這一危機?」
蔣百里繼續侃侃而談:「日軍既不肯放棄上海,不如索性將計就計,擴大上海戰事,把北方的日軍吸引到南方來。我華中廣大地區,江河縱橫,水網澤國,機械化部隊展開困難,敵之鋒芒頓然銳挫,而我軍則盡可發揮其優勢。」
蔣介石陰沉著臉,在巨大的地圖前凝視著,突然心中豁然開朗,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使他下定了決心,他不顧眾將滿臉的驚詫,連說:「對,上海要打,不僅要打,還要大打!把日本人吸引到上海來。」
蔣百里眼看蔣介石決心已定,彷彿猜透了蔣介石的心思,說道:「若決心在上海大打,第一步必須盡快向上海增加兵力,要造成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殲上海之敵的態勢,才能有效地吸引敵主力,將華北戰場轉移至華中。」
蔣介石自己看了蔣百里一眼斷然一揮手,說道:「增兵,把精銳主力都調上去。」
「委座!華畢成說他願意率100師來上海打頭陣。」蔣百里隨意的一說。
蔣介石心中一動,也好利用日本人削弱一下這個新的陝西王實力也是一舉兩得:「不過他的部隊遠在西安,時間上趕得上嗎?」
「華畢成說他的部隊可以空運過來。還說中央在西安的那幾十架飛機,這次就順路歸還了。」
那幾十架飛機本來是打算用來剿共,在西安事變時被十七路軍扣押在西安。事變結束後華畢成一直軟磨硬抗不歸還,蔣介石臉上肌肉抽動了一下,嘴裡擠出一個字「可!」
最終會議作出決定:(一)令張治中率領第87、88兩師於11日晚向預定之圍攻線推進,準備對淞滬圍攻。(二)令西安之第100師空運赴上海,由張治中指揮。(三)令海軍阻塞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