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鐵血抗日

《》第二卷 淞滬會戰 第六章 持志大學爭奪戰 文 / 殘簡

    青田少佐趕緊吩咐岸本大尉帶領士兵進入房屋,希望依托持志大學內的大量房屋防禦中**的攻擊。讓青田少佐萬萬沒有想到得是,持志大學的主教學樓裡面已經有人了。

    一進校園岸本大尉就看上了持志大學中央的主教學樓,他帶領著一個小隊的日軍扛著2門小鋼炮衝了過去,主教學樓堅實的牆體,在阪本大尉的眼裡面是最好不過的掩護。

    就在日軍衝到教學樓大門前的時候,突然衝出幾個人手舉衝鋒鎗開始瘋狂的掃射,日軍措手不及,丟下了十幾具屍體退了下去。埋伏在裡面的是陳東帶領的100師匕首特戰大隊,他們前天接到命令後,就直接化妝潛伏進了持志大學的校園。

    「兔崽子們,省著點,我們攜帶的彈藥不多!」看著倉皇而去的岸本大尉,陳東笑著呵斥著部下這種敗家行為。

    很快,三十六名隊員被鬼子包圍在持志大學主教學樓,各自依托著有利地形,不慌不忙地用單發射擊回敬著鬼子,特種部隊的戰士的確出手不凡,他們稀疏的單發射擊根本構不成火網,但四百多名的日軍士兵竟被這種稀疏的火力死死地釘在地上,誰要是露面,准吃一顆子彈,槍槍要害。

    青田少佐很惱火,因為剛接火不到半小時,英勇無比的皇軍已陣亡五六十人了,而支那士兵隱蔽的位置極為刁鑽,他們藏在射擊死角里,見人才開槍,彈無虛發。根據火力點推測,對方不過三十多個人,這是簡直是群魔鬼!

    副隊長田遠抱著無線電台不停地呼叫著炮火支援:「再偏南35,給他狗日的立一堵火牆……」十多發從飛來的150毫米口徑的榴炮彈在持志大學主教學樓的四周炸成一堵火牆,又是幾十個日軍被炸得血肉橫飛,殘肢斷臂被拋起十幾米高。

    陳東在炮火中縱聲大笑:「打得好啊,痛快……老田,讓郭大炮的炮兵再來一輪……不妨近點兒,再往裡延伸二十米……」

    已經暴走的青田少佐讓岸本大尉領著兩百多日軍發起不計傷亡的自殺式衝鋒。鬼子的人數實在是太多了,利用特戰隊員射擊的間隙,衝進了大樓,陳東和他的匕首大隊且戰且退。()面對樓梯上蜂擁而入的日本鬼子。陳東喊了句:「弟兄們,扔完所有手榴彈,退到頂樓。」

    「轟隆!轟隆!……」幾聲巨響,爆炸的巨大氣浪讓特戰隊的隊員都睜不開眼來。

    就這麼用屍體從一樓一直堆到最高的四樓,陳東和他的特戰隊員已經是退守到了頂樓。現在雙方都擠在教學大樓裡,也不能呼叫炮火支援。

    搬走了屍體的鬼子開始重新衝擊,殺紅眼的青田少佐揮著戰刀現在是親自上陣,他明白自己已經無法完成佔領持志大學的任務了,他的部下現在只剩下不到一百個人兒,岸本大尉剛才也在樓梯間裡面被炸的魂歸東瀛。

    居然就這樣損失了200多名大日本的勇士,伊籐茂少佐現在就想看看這個樓頂上的那些支那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男子,他覺得這群的支那人存在下去對大日本帝國來說是一個危險,他一定要消滅這個敵人。

    樓梯間的鬼子兵舉著刺刀小心翼翼的貼著牆壁向上走,他們現在已經變得小心謹慎。中國人一點也不像國內那些軍部官僚對他們說的一樣都是東亞病夫,軍部,欺騙了他們。

    陳東和他的隊員都很快打光了最後一匣子彈,三十六員虎將都拔出刺刀準備和日本人肉搏的時候,底下幾層的走廊裡面傳來了密集的槍聲,是熟悉的捷克式輕機槍和mp40衝鋒鎗的聲音。

    援兵終於到了!

    王雷和他的士兵們剛進入持志大學就聽見了主教學樓裡面的槍聲,他們知道是先行潛入的特戰隊在與小鬼子交戰,由於接近這座主教學樓都要經過一片的開闊地,所以王營長打算讓部隊分成小單位批次通過,希望可以用比較小的損失拿下這座建築。

    就在王營長準備下達攻擊命令的時候的時候,幾個持志大學的大學生找到了他們,告訴王營長有一條地下的通道可以進入教學樓,這條通道是持志大學的師生們挖掘的防空洞,本來是用來躲避日軍飛機轟炸用的,沒想到現在可以用來消滅日軍。在自己的本土作戰,地利人和自然是在中**隊的手中。

    王雷親自帶了一個連得官兵從操場遠端一個隱蔽的洞口進入了地下通道,2個持志大學的學生自告奮勇的給這個連帶路,一路上還告訴軍人們一個更重要的情報——主教樓二樓的平台上有一個很隱蔽的消防鐵梯可以上到三樓和四樓,平台在建築物的兩端,不會被鬼子現。

    官兵們迅利用這條快通道佔領了有利的攻擊地點,當他們現教學樓裡面的日軍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樓頂的特戰隊身上,於是立刻出其不意的動了攻擊。

    mp40衝鋒鎗在狹長的走廊上吐著火舌,穿著黃色軍服的鬼子像木樁一樣一個接一個的倒下。走廊兩邊不斷的有中國士兵翻進來,加入掃射的武器越來越多,日軍的屍體在走廊的中央堆著一座小山,這樣一邊倒的交鋒簡直就是屠殺。

    青田少佐聽見槍聲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妙,他趕緊帶著身邊的士兵退守到樓梯間,現在輪到他利用這裡狹小的空間開始防守了。不過是幾十秒的時間,交戰的中日雙方的攻守態勢生了交換。

    100師的官兵面對日軍龜縮防守的時候,明顯表現出更足的經驗,他們每個人都至少接受了三個月城市戰的訓練,現在施展起來自然輕車熟路。

    衝鋒鎗手立刻佔據有利位置用火力壓制日軍的射擊,手榴彈也被被一起丟進樓梯間。激烈的爆炸和升騰的煙幕讓青田少佐和他手下的殘餘士兵十分的慌亂,陳東也很合時機的從上面丟下了他最後一顆手榴彈。

    前後夾擊讓這些日軍變得更加無所適從,這個時候從煙幕中,王雷突然衝出,抱著捷克式輕機槍一通掃射。日軍海軍陸戰隊青田大隊的結局已經很明顯了。

    青田少佐在人堆中被亂槍擊斃,幾近距離命中的機槍掃射將他的胸口打的血肉模糊,青田的眼睛睜得很大,似乎不敢理解為什麼他用了和支那人一樣的防禦策略,為什麼得到如此不同的結果。

    陳東隊長見到伊籐茂少佐屍體的時候,沒顧給自己敬禮的王雷營長,對著這個死去的鬼子狠狠地踢了一腳:「王營長,你派人把這具死屍送到後方,那些報社的記者們喜歡這樣的素材!」

    趙建新的302旅在8月13日上午11點順利的佔領了粵東中學,愛國女校、持志大學,五洲公墓和滬江大學這幾塊重要的陣地,在奪取目標的交火中擊斃日軍海軍陸戰隊共800餘人。朱晉一的301旅則負責跟進騷情八字橋一帶的殘敵。100師在日軍的北部防線和中部防線之間楔進了好幾顆釘子。北部防線上的殘餘日軍也成為了100師盤中的下酒菜,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

    青田大隊被圍困,防線被突破的結果讓日軍戰前的即設戰線面臨著崩潰的危險。

    大川內傳七少將手下的駐滬日軍在會戰開始時的兵力只有海軍陸戰隊約5000人和以及僑民中的退役軍人3000餘人。至於由上海日僑組成的義勇隊約3000人,沒有任何戰鬥經驗,只能擔任一些後勤工作,不到萬不得已,大川少將是不會將他們這些平民填到防線上去的。

    現在剛開戰不到半天的時間,大川少將就丟掉了他手中超過一成的兵力,這樣快的損失度對兵力緊張的日軍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

    更要命的是粵東中學,愛國女校、持志大學,五洲公墓和滬江大學這幾個重要的防禦要點都被中**隊佔領,八字橋方向青田大隊剩餘的兵力隨時都會面對中**隊隊的殲滅,大川少將的特別海軍6戰隊總過只有五個大隊,他實在不敢把青田大隊就這麼隨便的丟掉。

    防禦陣地一再被中**隊佔領也使得日軍的防禦空間被大大的壓縮,兵力也就會變得變得密集。要知道張治中的部隊可是有大量的炮兵的,在強大的炮火面前,密集的兵力配備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傷亡數字。而等待東京的援兵還需要時間和空間。

    大川少將決定對佔據粵東中學,愛國女校、持志大學,五洲公墓和滬江大學一帶的中**隊進行反擊。

    海軍陸戰隊的抽出兩個大隊,再配屬上海軍陸戰隊的全部輕型坦克和機槍裝甲車,還有配備武器的1500名日僑中的退役軍人隨同出,這個混成部隊總兵力超過三千人,大川少將打算給囂張的中**隊上上一課。指揮官是高宮望大佐。

    在他們突擊前進的道路上攔路的是100師趙建新旅的一團,團長宋衛東。

    宋團長在得到敵軍攻擊粵東中學,愛國女校、持志大學,五洲公墓和滬江大學得手的消息之後,命令部隊立刻就地挖掘戰壕和工事。

    趙建新帶著二團和炮團團長郭建很快也趕到了持志大學,宋團長見到了自己的旅長,趕緊上前匯報戰況,趙旅長將手一揮,告訴宋衛東,師座分析日軍一定會很快反撲,而且力度會很大,302旅立刻配合郭建的炮團一營設置防禦陣地,準備迎接日軍的攻擊。

    郭建帶來了五門37戰防炮,宋團長樂得開了花,立刻表示有了炮兵的配合,鬼子除非能把軍艦開到岸上來,不然就別想打他們一團陣地的主意。

    302旅一團在準備防禦的時候,301旅二團已經準備好了向八字橋方向斷成兩截的日軍陣地動攻擊,華畢成親自趕到了301旅二團的團部,朱晉一得到消息後趕緊也跑了過去。師座都到了第一線,他這個旅長要是還呆在旅部裡面,你說這還像話嗎?

    華師長和朱旅長的光臨讓301旅二團團長江宏風有些緊張,他倒不擔心自己的部隊拿不下對面的日軍青田大隊殘部,畢竟對面也就剩下不到200個鬼子,其餘的都丟在持志大學和愛國女學了。

    而且鬼子的工事也被之前進攻的302旅破壞的七零八碎,要想打贏那是十拿九穩的事。

    既然師長都親自光臨,江宏風明白,光是打得贏可不夠,就得打的出彩,朱旅長老抱怨趙建新的302旅這次搶了頭彩,可不能讓他壓過咱301旅一頭。

    有心表現的江團長佈置起戰術來更加的用心,生怕有那個細節掌握的不好,給師座留下不好的印象。

    朱晉一在旁邊不停的用眼神鼓勵著,他也想自己的部隊給自己長長臉,他趙建新當年還只是朱旅長手下個排長呢。這次居然擊斃了一個日軍少佐。不能輸給老下級。

    朱晉一相信江宏風這個部下,不然也不會老是在師座面前誇獎江宏風的二團。

    華畢成聽完勉勵了幾句之後就去視察別的部隊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