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喋血南京 525.第525章 元首加價 文 / 殘簡
希特勒在張伯倫面前沒有底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是德國目前的實力有限,準備攻打捷克斯洛伐克的只有12個師,而捷克斯洛伐克卻有35個裝備精良的師——德國的國防軍參謀部和大部分高級將領也都反對針對捷克斯洛伐克的軍事冒險計劃,如果英法堅決站在捷克一邊,事情就非常麻煩了。
張伯倫回國向內閣說明完和希特勒會談的情況後,英內閣內部也出現了反對張伯倫的情緒,但他堅持己見,對內閣強調:「無論我們如何同情一個中歐的小國,但這種同情絕對不能以將不列顛拖入一次新的世界大戰為代價。」
張伯倫對法國總理達拉第率領前來英國討論這一問題的代表團說:「必須讓蘇德台地區的日耳曼人實現自治!。但是我們也不能讓捷克斯洛伐克被攔腰砍開。」
法國總理同意,並表示只要向捷克人施加些「友好」的壓力,他們便可讓蘇台德地區的日耳曼人實現自治。與此同時,應向捷克人說明,對割讓後余留的地區會有某種國際保證,德國必須參與這種保證。
張伯倫同意了。此時的張伯倫自鳴得意,在給妹妹的信中寫到:「前途雖尤多焦慮,但最使我焦慮不安的事情已不復存在了,因為我覺得沒什麼可斥責自己的。相反,時至今日,事態是沿我所需要的途徑發展的。但是與此同時,還有一件不愉快的工作要做:告訴捷克人必須讓蘇台德的日耳曼人實現自治。」
次日午飯後,當英國公使將這一建議通知捷克斯洛伐總統貝奈斯時,貝奈斯大受震動,起初竟拒絕討論此事。大英帝國駐捷公使巴塞爾-牛頓爵士雖覺難堪,但仍著重指出,他必須盡速批准,因為張伯倫擬在48小時內與希特勒重開會談。
貝奈斯憤怒地指責說,他的國家已被拋棄。他說,事實證明,英國和法國的保證是不可靠的。他懼怕的是,所提出的解決辦法並非就此了結,而只是希特勒最終統治捷克的一個階段。貝奈斯雖有這話在先,牛頓卻向國內匯報稱,他認為,貝奈斯「更趨於接受而不是拒絕,對有助於他向他的人民說明為何要接受的理由,他都聽得進去。」
張伯倫在焦急地等待答覆。一個小時後,捷克外長克羅夫塔告訴牛頓,他的政府拒絕接受英法兩國的建議。
然而,片刻後,捷克總理霍德查卻又將法國公使拉克瓦召去。他請求拉克瓦讓巴黎發封電報前來,聲明若發生戰爭法國將退出條約。「這是拯救和平的唯一辦法。」他說。他向拉克瓦保證,他這一行動是得到貝奈斯應允的——這是謊言。
拉克瓦立即將這一消息電告巴黎;牛頓也將其電告倫敦。
在電文中,牛頓建議由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向貝奈斯發出一份最後通牒,叫他「立即毫無保留地」接受英法建議,「否則,英國政府將不再關注這個國家的命運。」
雖然夜色已深,哈利法克斯仍立即趕赴唐寧街10號。午夜後,他回到外交部向牛頓發出指示,讓他叫貝奈斯重新考慮,否則張伯倫將推遲或取消與希特勒的第二次會晤。
凌晨2時,在他的法國同事的陪同下,牛頓來到赫拉德欣宮晉見捷克總統。處在時睡時醒中的貝奈斯被叫起來,一聽到拉克瓦的話,便立時癱了,眼淚奪眶而出,一陣震驚後,被出賣了的貝奈斯答應中午給予最後答覆。
首次表示接受英法建議的話是從霍德查口中傳來的。他拐彎抹角地通知牛頓,捷克的答覆是肯定的,有關此事的正式答覆將盡快交給他。但辯論一直延續至黃昏。其時,牛頓和拉克瓦兩人被雙雙召至外交部。這兩位公使各自拿到一份照會,該照會說,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難過地接受英法兩國的建議。
晚,貝奈斯政府發表公告,宣佈投降,公告說:「憑友邦可能給予的援助,我們曾作出答覆。但是,一旦有可能遭武力壓服的問題出現時,很明顯,歐洲危機之性質已趨於嚴重。因此,友邦提出忠告,我們須作出犧牲,購買自由與和平,這也是他們無力相助所致。共和國總統及我國政府已無其他選擇,因為我們已孤立無援!」
通過代理人,希特勒又贏得了一次勝利。
次日上午,張伯倫在登機前對記者說:「捷克斯洛伐克問題的圓滿解決是加強英德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的主要前提;而它又是歐洲和平的無可爭議的基礎。本人的目標是歐洲和平,我也希望此行能打開通向歐洲和平的道路。」
……
就在張伯倫準備用蘇德台地區的自治來德國向希特勒尋求歐洲的永久和平時,希特勒正在接見從中國返回的曼斯坦因。
「曼斯坦因上校!我對你在中國的工作非常滿意!」希特勒現在有些想念遠在中國的華畢成,這個人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已經從一個上校蛻變成了一個掌控中國西北的陸軍上將:「華將軍對歐洲的局勢有什麼看法嗎?」
「我臨走時,總座曾專門和我說過,他認為元首大可以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問題上獅子大開口。」曼斯坦因還是習慣像在中國那樣稱呼華比成為總座,「他還說,自私的英國人是絕對不會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與德意志開戰的。英國外交的出發點是保住凡爾賽和約的成果,只是犧牲自己一個小夥伴,就能換來他們所希望歐洲大陸的穩定。」
「可是如果一旦出現意外,以我們目前的軍事實力也確實很難收場!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英國人的軟弱上!」希特勒顯然不是那麼容易被說服的。
曼斯坦因繼續說道:「總座還說,在英法外交界有一種『禍水東引』的說法。就是如果德意志擴張,他們更樂於看到我們的進攻方向是朝東,這樣最終必然引起蘇德之間的衝突。用中國人的話說,那樣英法就可以坐收漁人之利。捷克斯洛伐克正好是德意志的東部鄰國。不過總座也說,我們已經合併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應該是英美最後可以向我們讓步的地方了。」
「沒想到華將軍遠在中國,竟然對歐洲的局勢如此洞若觀火!」希特勒現在有些慶幸華畢成不是英國人或者法國人。
「元首!這裡還有一封總座給您的信!」曼斯坦因將華畢成的親筆信遞給希特勒。
希特勒快速的拆開信封,打開信瀏覽起來。除了寒暄和問候,華畢成說此次派來德國培訓的飛行員帶來的自己很多武器裝備的設計圖紙,這些新式武器可以讓德軍的戰鬥力得到至少三五年的提升,他希望能夠用這些武器的專利換取戰略轟炸機和德國已經在秘密開始研製的超級炸彈。
希特勒合上信,精神重新煥發,這次他有足夠的信心在談判桌上對付張伯倫了。
……
下午,張伯倫的座機在科隆著陸時,前來迎接的有當地的要員。機場上還有儀仗隊,衝鋒隊樂隊高奏《上帝拯救國王》。儀式完畢後,英國人乘車來到下榻地彼得斯堡旅館。這家旅館位於河對岸的山上,與兩國元首會晤的戈德斯堡浴場隔江相望。
希特勒常於喝咖啡時間來此旅館。對它周圍的景色讚不絕口。此次,他將英國客人安排在此處下榻。目的是要讓他們對德拉申弗爾斯鄉間的奇風異景產生印象;再者,若沿萊茵河溯江而上不到50英里,便是傳說中的女妖大石的所在地。
從陽台上望去,張伯倫可望見隔江的德萊森旅館;首次會談將於下午5時在這裡舉行。半晌後,他乘著車子沿陡峭的山路來到江邊,換乘渡船。江兩岸站著數以萬計的看熱鬧的人們,他們聚精會神地看著江中的小船。此情此景使漢德遜不禁想起大學划船比賽。
德萊森旅館座落在西岸。張伯倫一行上船後不一會兒便到了。希特勒歷來是個和藹的主人。他首先詢問的是彼得斯堡的住房是否舒適。但是,在會議室內鋪著羊毛地毯的長檯前剛一坐定,他們便談正事了。
張伯倫一開始便歷數了他和法國人從捷克人那裡好不容易爭到的種種讓步。在實現蘇德台地區日耳曼人自治的複雜計劃作了扼要說明後,他提到了英法兩國向捷克所作的保證。說完,他便往椅背上一靠,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似乎在說:「這五天來,本人的工作夠出色了吧?」
令施密特奇怪的是,希特勒平靜地、幾乎後悔地回答:「本人非常抱歉,張伯倫先生。我不能再與您討論這些事情了。經過近日來事態的發展後,這種解決辦法已行不通了。」
張伯倫唰地站了起來。施密特注意到,首相的濃眉下的和藹的眼睛放『射』出憤怒的光芒。他怒氣沖沖地喊道:「我不明白!這種解決辦法完全符合元首在貝希特斯加登提出的要求。」
希特勒將英法提議一一予以反駁,並斷然要求德國必須直接佔領蘇台德。
張伯倫回答說,希特勒的這種態度既令他失望又令他摸不著頭腦。這是個嶄新的要求,遠遠超過了希特勒在貝希斯特加登所提的要求。他二次訪德所帶來的計劃足以滿足元首的一切要求;而他這樣做是用其政治生涯冒風險的。
張伯倫敦促元首與他一起不遺餘力地、有秩序地、和平地將問題解決,勿讓槍擊和事故擾亂和平工作。他問,希特勒有什麼建議能使他們在原則上達成協議?
回答令張伯倫涼了半截:德軍立刻佔領蘇台德,疆界日後用公民投票辦法決定。由於這一要求幾乎意味著捷克的徹底淪陷,兩人便唇槍舌劍地交鋒。
舌戰了好一陣子後,埃格爾又傳來消息,—個德國人已被槍決。結果,用不著說,希特勒又大發議論,說捷克人如何的極度不公平。接著,他發誓說:「如果布拉格受布爾什維克的影響,人質繼續被槍決,他便立即進行軍事干涉。」
會談進行了三個小時,彼此不歡而散,但又約定明日繼續會談。
在渡過萊茵河,乘車上山回旅館的途中,張伯倫雖不露聲色,內心卻憤怒萬分。只在此時他才想到,他未使會談破裂並回家是否是個錯誤。難道希特勒處於發狂邊緣?若如此,張伯倫便有責任去打破僵局了。問題是怎樣才能做到這點。
在參加會議者中,他並不是唯一懷疑希特勒的神智是否健全的人。在德萊森旅館,幾個新聞記者在散佈謠言,說捷克危機令元首如此心煩欲狂以致爬在地板上咬地毯角。這種說法原系出自元首的一名副官。該副官說,元首已怒到「咬地毯」的地步了。「咬地毯」原系一句俚語;某些新聞記者竟按字面去理解。其實,此語應譯成「走投無路」才對。英國人如此幼稚無知,使元首的副官們覺得好笑。
有些心腹相信,希特勒之發火是為了效果。若果真如此,那麼,那天下午的發火,卻使其對手處於守勢。其時,張伯倫業已在草擬一封妥協信。信中,他建議由他出面探聽捷克人的風聲,看是否能作出安排,讓蘇台德地區的日耳曼人自行維持法律的秩序。
9月26日早餐後,這封信被送過了河。由於根本不想妥協,希特勒認為這是對他的想法的斷然拒絕。在與外長裡賓特洛甫及其他顧問進行長時間的「激烈的」磋商後,希特勒寫了一封很不友好的信作為回答。
信的內容重複了他在會議桌上說過的話。因為信很長來不及翻譯,希特勒便令施密特帶著信去見張伯倫,當面進行口頭翻譯。施密特腋下夾著一個大牛皮紙信封,於下午3時左右離開了德萊森旅館。
快到彼得斯堡旅館時,施密特發現旅館門口已圍了一群記者。有位記者喊道:「你帶的是和平還是戰爭?」施密特小心謹慎,未走漏風聲,連肩也沒有聳一聳。
張伯倫正在涼台上,施密特被立刻帶了進去。片刻前,張伯倫還在不安地來回踱步;見施密特前來,首相剎時控制住了自己,似乎他是在偶然踱步。
施密特回來後,希特勒焦急地問:「他說了些什麼?他對我的信反應如何?」
當他得悉張伯倫既不激動也不發怒時,希特勒會心的笑了,果然和華畢成說的沒有兩樣。
不到一小時,張伯倫便派兩人渡河,給希特勒送來了答覆。這封信首先答應將希特勒的提議交給捷克人,要求希特勒給他發一份詳盡地闡述他的要求的備忘錄。他建議,收到元首的備忘錄,他便動身回英國。
張伯倫於該晚前往德萊森旅館,一方面去取備忘錄,一方面去聽希特勒對此所作的解釋。會談於晚10時左右開始。由於參與會談的人數增多,會議是在一小飯廳內舉行的。
兩國的外交官們圍著希特勒和張伯倫成半圓形而坐,且坐得很隨便。備忘錄則由施密特翻譯。希特勒要求捷軍從地圖上所示的地區撤出。將蘇台德於9月28日正式割讓給德國。
「這是最後通牒!」張伯倫喊道,並舉雙手抗議。
「是一道命令!」希特勒不容商量的說。
在張伯倫的要求下,德國方面答應將用詞修改的和緩一些。
接著在所提的日程問題上,張伯倫認為這份時間表給捷克人所留時間實在太短,無法從蘇台德撤軍並移交蘇台德。由於這份計劃既行不通又具有危險性,它有可能導致一場歐戰。
談判因此陷入僵局。此時,有位副官進來了,給元首帶來一份電報。元首草草看了一遍後,元首將它交給施密特。施密特將它大聲譯成英語:「貝奈斯通過電台剛剛宣佈,捷克各武裝力量實行總動員。」
最終打破沉默的是希特勒:「即使發生了這種挑釁行為。我仍將遵守諾言,在談判期間不對捷克斯洛伐克動武。無論如何,張伯倫先生,在您在德國逗留期間,我不會這樣做。」這段話,因為是在心平氣和中說出的,所以好像有點使人糊塗;但元首接著說的話可就不可能被誤解了。他言簡意賅地說,捷克的總動員把一切問題解決了。
張伯倫匆忙地指出,動員不外乎是個預防措施,不見得是進攻性措施;希特勒回答說,在他看來,總動員一事表明,捷克人無意放棄任何領土。
張伯倫辯論說,捷克人已原則同意蘇台德實行自治,他們不會自食其言,出爾反爾。
「那麼,何故總動員?」希特勒緊追不捨。
張伯倫說:「首先總動員的是德國嘛!」
元首接著再次進行威脅:「這次危機不會長期拖延下去了。」
張伯倫以退為進的說:「我親眼看見自己為歐洲和平的一切努力已破滅,我將帶著沉重的心情返回英國。但是,我的良心是明如鏡的;為了和平,我已竭盡了全力。不幸的是,我並未在希特勒先生身上找到回聲。」
希特勒也擔心張伯倫真的拂袖而去,所以,裝作很不樂意的說,在談判期間,他決不會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此語有如一陣雷雨,使空氣變得清新。
「為了讓您高興,張伯倫先生。」沉默片刻後,他說:「在日程問題上本人將作出一個讓步。我是很少向人讓步的,您是我作讓步的其中之一。我同意10月1作為撤退的日期。」
在其他枝節問題上又談了一陣後,張伯倫答應將此最後通牒轉給捷克人。此時已是凌晨兩點了,眾人只好休會。元首對首相為和平而奔波表示感謝,並向他保證「捷克問題是他不得不在歐洲作的最後一個領土要求。」
張伯倫懷著沉重的心情離開了德國,他怎麼也想不明白,不到一周的時間希特勒的要價會變的比之前高出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