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鐵血中華之咸豐大帝

《》雜務 第六章 初聞朝政(二) 文 / 大蝦小俠

    吾網提醒書友注意休息眼睛喲

    六、初聞朝政(二)

    咸豐坐幾十人抬的坐輦,在一大堆宮女太監的簇下,過了乾清宮往太和殿而來。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此時的金鑾殿上,正侍立著大清王朝的一班文武大臣,雖皇帝還沒有到但是各人都靜靜待候著皇帝的到來,不敢又絲毫聲響動作。

    隨著一連串「皇上駕到」的山呼,終於咸豐隨著圖先出現了金鑾殿上。此時的咸豐,皇胞加身,大氣凜然。咸豐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從穿上這身皇胞之後,心中竟有了一絲似曾相識的感覺,他以可能自己身上帶著那個已死去的皇帝的一絲絲氣息來解釋這一切感覺。圖先在咸豐來到大殿正間那張雕龍嵌玉的巨大龍坐上時,自覺得的走到了一邊。

    百官朝賀,一切盡在眼底。這就是咸豐此時的心境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來壓服心中正越來越膨湃感覺,揮了揮衣袖才端坐在那張巨大龍坐上。放眼望去,底下文武百官分左右

    兩列靜靜侍立在大殿之中,沒有自己的旨意卻是一絲也不敢動彈,讓咸豐不禁感到封建社等級制度的嚴厲。作為封建社會真正最高的統治者,擁著無上的權力和威嚴,也正是這種無上的權力和威嚴讓一代又一代的統治者們忘讓了這無上的權力誰給予他們的,從而一步步走向滅亡。

    咸豐掃了一下底下的一干文武,抬眼示意了一下圖先朝會開始。這些都是咸豐從後世的電視中學來的。圖先點頭,在上殿左角處用他那細長的鴨公嗓子高聲喧唱道:「皇上有旨,文武百官有本早湊,無本退朝。」

    只待圖先說完,卻見左手邊的百官之中一個瘦高個第一個急忙出列。這個瘦高個咸豐是認得的,正是昨日在御書房見過的景泰。只見景泰來出列大聲湊道:「奴才有本湊。日前有快馬來報,發賊自洪秀全一干叛逆於四月間逃躥到湖南全州時欲攻佔全州。全州知府,守備率全州綠營團練奮起反擊,擊斃賊首馮雲山。」湊完依舊侍立當中。

    這件事情咸豐早已知道,今天看到景泰第一個跳出來報喜,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百官之中尚未聞知此事的此時卻開始議論起來。

    「咳!此乃喜事,朕心甚慰。全州知府、守備如此盡忠職守理當嘉獎。」咸豐輕咳了一聲。他今日第一次上朝聽政,此時心不免有些不自在,特別是黑丫丫底大穿著清朝官服的人在那站著又沒有人吭聲,讓他不禁想到了後世裡香港的殭屍電影了,心中惡寒不已。

    「吾皇英明,全州大勝發賊。如此忠心聖的臣子吾皇正當好好嘉獎以為我大清楷模。」咸豐正要說話時,卻看見右邊百官當中也跳也一個人來。正是昨天那個胖高個肅順。他說的些,咸豐昨天都知道了,今天說出來不過是做個過場而已。待肅順說完,底下那些文武百官也同聲附起來。

    「呵。肅順說的是。朕便下旨。全州知府守土有功,賞白銀千兩,官升一級。全州守備將軍調度有方,賞白銀五百兩,同樣官升一級。」咸豐頓了一下又道,「全州官兵作戰英勇,更擊斃賊首馮雲山,朕意當月發雙餉,獎勵三軍。眾愛卿以為如何。」此時底早就一片讚美之聲了。

    咸豐頭上卻是出現了三條黑線。這大清的百官都是屬復讀機的嗎?一個說什麼另一個一點都不會差。這樣的官員怎麼能辦好事,怪不得清朝越來越差。不管這些,表面還是要裝出一副高興的樣子的,畢竟是打了勝仗嘛。但在咸豐想來,這樣的勝仗根本算不得什麼。太平軍自永安突圍出來只不過兩萬不到的人馬,沒有足夠的糧草,而又是疲軍。全州城的守軍依托城防,不打勝仗才怪了。當然了,如果是遇到一個怕死的官,不打改仗也很怪。

    這一件事議完了。正等著下面還有哪個出來說事呢。等了好久不見動靜,心中暗自罵道:「搞什麼鬼,這堂堂大清,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土,不會就這麼一件事吧。一個早朝就議這一件事,還是早已經商定好了的,也太浪費精神了。」現在咸豐不只是頭上有黑線了,更是滴汗了。他轉念一想,想起昨天看過的湊折來。記得有些湊折說黃河,淮河一線出現的洪水災害。他知道在這非常時期,天災便是便是動亂的源頭。

    想起後世歷史上說的捻軍再跟洪災聯繫起,也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說不定捻軍起義就是這次洪災才起的。其實咸豐想的沒有錯。在另一個時空裡,咸豐二年,朝政**,土地兼併嚴重。一些沒有土地的農民便流離失所,飽受痛苦。更兼離卦教唆使,又正好趕上這次大洪災才有了這次長達幾近二十幾年,禍延幾個省的動亂的。

    雖然洪災並是動亂的唯一因素,但是正因為洪水造成的災害加劇了百姓的痛苦,才由剛剛起義時的幾萬起義部隊劇增至數十萬之眾。可謂是動亂的根本因素。想及此處,咸豐不禁掃視了一下百官道:「前有翰林學士翁同胥上湊言及黃河及兩淮流域發生百年難遇之大洪災。不知可有此事。」

    「正有此事。兩淮及黃河一帶,災情嚴重,逃難百姓難已計數。還請我皇早作打算,以避不測。」聽咸豐說到洪災,左邊百官之中顫顫微微地走出一個白髮白鬚的官員來。咸豐打量著此人怕有七十多了吧。感歎不已,都這個年紀了還不退休,實在是神奇之至。要不是他對百姓疾苦還算上心,算得上是一個好官的份上,咸豐真打算讓他告老還鄉算了。

    咸豐之所以對這件事如此上心,實是他知道比起太平天國來,捻軍的危害更大。因為河南、山東百姓多有養馬,所以捻軍多為騎兵加步兵配合作戰,且流動性很大,很難掌他們的動向。而且捻軍雖為許多流民組成,但捻軍的領導者卻是八卦教眾,這些人多是一些土匪加流氓再加小混混出身的,根本不像太平軍從農民出身,對百姓多少還有些同情愛惜。

    可以說捻軍的一些陪隊的心理已經到了變態的程度,他們往在搶劫完一村子的時常將一些老弱婦儒殺害然後再裹協青狀,逼迫他們加入隊伍。這樣的一起支起義隊伍與說是起義,倒不如說是強盜還付合些。正因為咸豐知道這些,他才決心堅決不能讓這樣一支強盜「起義軍」狀大起來。

    在他想來,既然已經打定主意用太平天國運動這次機會來整合朝庭與地方,就不能再有這樣一支強盜隊伍再來禍亂中國的中原腹地了。中國百姓的苦難已經夠多了,不能再多了。見到翁同胥出班上湊這件事,咸豐不禁正色道:「洪災已有幾日了。」

    「啟湊皇上,微臣的折子是兩日前呈上去的,加上地方上報到朝庭的時間快怕是有五六天了。」翁同胥慢慢道。

    相比翁同胥的緩慢,咸豐心裡卻是急得直上火。五六天了,雖然只有五六天,可是這幾天裡能發生的大事太多了。如此大流域的洪災,受災的難民必定不在少數。那逃往他地的人也必定多不勝數。難民一多了,治安哪裡能好的了。

    看如今還沒有湊報上來,應該是還沒有發生大事。同時咸豐心裡也在祈求老天最好是不要發生大事,能多給自一點時間來佈置。要是災民湧入沒有受災的地方,再經有心一挑撥那後結果不堪設想。當下也不想太多就急急道:「傳朕旨意,免除,河南,山東,淮北三地的三年錢糧,另令各未受災州府,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再令州府官兵擇地搭建簡易房舍以為收留災民之用。還有即著國庫撥銀振災。」

    咸豐明白,防範難民動亂的最好辦法就是集中起來管理了。這樣的住所,有了糧食,能被挑唆起來動起的機人就會大大減少了。

    咸豐不知道,他這一道旨意讓翁同胥激動不已。他本是安徵人,老家同樣也受了災害,全家早幾日便動來北京投靠他了。所以翁同胥對洪災所造成的危害是最明白不過的了。如今咸豐一道旨意下去,無意於挽救了何止數十萬條生命,叫他如何不激動。

    咸豐說完,翁同胥當即便「噗」的一聲跪下了,哽咽著道:「微臣代數十萬受災的百姓叩謝吾皇隆恩。」說完也不等咸豐說話,便又在地上叩了三個響頭。

    卻在此時,左列中步出一個清瘦的中年官員,對著咸豐恭聲道:「啟稟皇上,我朝自先帝爺間,因為抗擊洋夷,所耗巨大,而今國庫銀已不足百萬之數,而各地送繳上來的稅還需數月,還請我皇明見。」

    咸豐不禁皺眉,暗想自己怎麼把這個事個忘了,自己前兩天還在為這事發愁呢。唉,又是錢啊錢啊。咸豐心裡長歎了一聲,正待答言。卻見翁同胥忽地從地上爬起來,一手指著那清瘦官員,言語激烈地道:「祁雋藻,你這是什麼意,三省地方,數十萬百姓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望朝庭救濟如嬰兒之望母浮。你卻言如今國庫無幾豈不慚先帝對你百般看重?你這戶部尚書是怎麼當的?」(祁雋藻當戶部尚書是什麼時候,作者不太明白,這裡為情節需要先這麼用了吧。)

    聽到翁同胥說到祁雋藻這個人,別人還可以,咸豐卻坐不住了。不為別的,咸豐如今最發愁便是身邊沒有一個有本事的人,而祁雋藻這個人咸豐在記憶還是有些映像的。在後世的一部電視劇裡看過,好像是一個挺不錯的官員。咸豐暗下決心這個人不能把他放跑了。而此時祁雋藻卻對翁同胥的話很無奈。

    大清現在的的狀況,只有他是比較清楚的一個,可是說現在的大清用外強中乾完全可以概括進來。現在的庫銀就只有七八十萬兩了,而朝庭現在又在用兵哪裡還拿得出多餘的銀兩來振災啊,於是對於翁同胥的指責也只能默然無語了。而咸豐同樣對對翁同胥的話無語。所謂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此時他對祁雋藻自是視為同道中人了。不禁苦笑著搖頭。

    「翁愛卿不必如此,既國庫緊張,那便從內帑撥銀吧。圖先現在內帑還有多少銀兩?」咸豐也不管眾大臣怎麼看自己,便對圖先道。事態緊急,咸豐也顧不了那麼多了。而且在咸豐認為,內帑裡佔了那多麼銀兩,就只為了滿足皇帝和后妃們的需用實在浪費,還不如拿出來用於大事。

    圖先聽咸豐如此說,也很震驚。萬歲爺要用內帑中的銀子震,這可是前無僅有的事。不禁猶豫起來。而百官也是齊齊稱罪。封建社會講的就是主憂臣溽,主溽臣死,現在咸豐要用內帑去振災,更被百官視為奇恥大溽。那內帑銀子是什麼,那可以說是皇帝的私房錢。現在搞得要用皇帝的私房錢來振災,百官怎麼能不覺得可恥,當即就有人下跪道:「臣(奴才)等罪該萬死,無能為皇上分憂。」

    咸豐擺了擺手,表情有些不耐煩了。圖先見咸豐開始不耐煩了,而百官勸告也沒有用處了只得回道:「內帑現今尚還余銀百餘萬兩銀子。」

    「那便撥出一百萬兩來用於振災之用吧。其餘人等不用再勸,朕意已決,當此非常之世當行非常之事。」也不理百官的勸諫。比起將要發生的事情來,這區區一百萬兩銀算得什麼。只是這樣,以後可是更難做了。要盡快想出撈錢的方法來才好。

    圖先不禁動容了,而今內帑也是很緊張了,就這樣撥出去一百萬兩銀,下剩得也就幾十萬兩了,按現在宮裡頭的每天的耗費來算能支持個個把月已經不容易了。不禁為難起來起,對咸豐道:「萬歲爺,如今宮中每日所耗近萬兩銀子,現在撥出一百萬兩銀子,其餘的怕難過一個月的支出了。」咸豐也不禁動容易,近萬兩的銀子實在嚇人,怪不得清朝國庫會空虛呢,原來全被皇室占私佔了。

    「此事朕早有計較,你不用為難。」咸豐看了一眼圖先,轉而又對眾大臣道,「眾愛卿還有其它事湊無,若沒有今天就到這裡了吧。散朝。嗯,肅順留下跟朕來御書房。」

    在眾大臣高呼萬歲的聲中,咸豐步下高台,領道圖先出了金鑾殿。看了看天上,估計還不下午,便筆直往御房行去。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