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務 第十三章 長沙之戰(一) 文 / 大蝦小俠
吾網提醒書友注意休息眼睛喲
軍機大臣們下去擬旨,商量對策去了。咸豐皇帝沒有因為岳州失守而大發雷庭,而且還表現得很冷靜,這讓各位大臣們都吁了一口氣。這太平軍也真是,眼下國泰民安,他們跟著搗什麼亂啊,害得百姓又要受無妄之災,這是所有軍機們心裡的法。
一騎騎快馬從北京城出發,朝著各自的目的地而去。他們帶著的是咸豐皇帝這天發下的旨意。而這時的太平軍卻已經陣兵數萬於長沙城下了,大戰一觸即發。這是一場太平軍有史以來的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大仗,面對長沙這樣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堅城的大城,被遣來攻打城池的西王蕭朝貴、翼王石達開都沒有什麼信心。
在他們想來,長沙自有漢以來都是一座難以攻克的堅城,而且湘勇素來悍勇善戰。要想攻克這樣的城池對現在的太平軍來說無疑是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是他們也沒有辦法,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都希望藉著攻克長沙這樣的堅固而繁華大都市來穩定軍心,振懾天下。
更重要的是,太平軍雖在在湖南境內攻破了幾座城池,但是由於百姓對太平軍不友好,軍能得到的補給太少了,而太平軍又是以推翻朝庭,還老百一個公平公正的天下為主旨的。如果對百姓有什麼出格的舉動,無疑會讓百姓也走到太平天國的對立面。
所以洪秀全與楊秀清才覺得必須快速佔領繁華富饒湖南省治所在——長沙,這樣太平軍就可以得到喘息的機會,可以得到大量的補給,還是讓大清的根苦振動,太平軍也可以借此機會狀大自己,這樣一舉多得的好事誰不想做。石達開和蕭朝貴只好硬著頭皮帶著軍隊來攻長沙了。
咸豐二年五月初,太平軍攻永州不克,既而轉道繼續北上。東王楊秀清與西王蕭朝貴聯名發佈了:《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救一切天生天養中國人民諭》等檄文,檄文直指清朝統治者為胡為妖,以此來收攏民心。
檄文一發,各地天地會會眾聞風而來,太平軍實力大增,由原先從永安突然的兩萬多人增至五萬餘人。之後太平軍一路高歌,連續攻克了多座縣城,士氣有所好轉,在於道州修整數日後兵發湖南重鎮郴州,郴州官兵奮勇抵抗,然而各地來援官兵,行動遲緩沒能及時趕到,郴州被克。而此時咸豐下的旨意才剛到長沙。
咸豐不知道,他怕因為他和到來而導致歷史的轉變,可越怕什麼越來什麼,原本應該在道州修整一個多月的太平軍卻僅僅只修整了幾天就發兵攻克了郴州重鎮,使太平軍有了一定的基礎攻打長沙。
郴州至於現在都是湖南的交通要地,太平軍攻克郴州後,在此廣收糧草,招集兵勇準備兵發長沙,在攻克長沙後以此為據點,四圖各地。而此時的長沙城內兵不滿萬,而且因為歷史的改變,湖南各地官兵都準備不足,官兵只得沿江,將船隻燒燬以遲緩太平軍的進度。
然後發令各地援兵速救長沙。這是咸豐所沒有想到的。太平軍在郴州修整十多幾日後,東王楊秀清下令蕭朝貴率領李開芳等人為先峰向長沙進攻。蕭朝貴雖兵只一千餘,然則因其勇猛,身先士卒,一路勢不可擋連下安仁,永興,攸縣,離長沙僅數十幾里路程。此時的咸豐旨意才到達長沙。
長沙城內駱秉章聽說太平軍已經攻克了郴州重鎮,急忙招集文武及座下幕僚緊急商議對策。
「各位,如今發賊已經攻下了郴州,不日即將來犯長沙,不知各位有何應敵之策。」駱秉章將聲音盡量說得平和一點。他本是個文人,但是文人風骨卻深入他的思想裡。這時候自己絕對不能夠慌張,以免影響別人。
「大人,發賊發此冒狂,末將以為盡快調其他各位援兵速來長沙,聚集兵力圍發剿賊。」說話的是長沙守將鮑起。眾人聽說都臉帶嘲笑之意。圍剿發賊?拿什麼圍?如今長沙城裡的官兵不過五千,加在鄉勇也不過八千之數,那太平軍可是兵馬數萬,拿什麼跟人家打。鮑起見眾人都有嘲笑他的意思,一時不由有些尷尬,他根本沒打過什麼像樣的仗,之所以第一個跳出來說話不過是出於武將的本能而已。
「大人,如今發賊剛下郴州,兵峰正盛。學生以為當速速求援各地,堅守城池,托住發賊。郴州被克,皇上必然不會忽視,必然下詔湖南周邊各省發兵來援。到時我等裡應外合,正可將發賊一舉殲滅於長沙城下。」鮑起正自不知要說什麼好時,卻見一個,書生打扮的人出來說道。只看這人高大精幹,雙眼有神,五官分明。鮑起知道這便是巡撫座下的幕僚,人稱湖南才俊的左宗棠。
左宗棠的名氣在湖南是眾所周知的。當年民族英雄林則徐路經湖南,聽聞左宗棠的才名,連夜召見,一翻長談,林則徐不禁大發感慨,言將來平定新疆者「非左君莫屬」,在與別人談及時也時常誇讚左宗棠為「非凡之才」,「絕世之才」,更在臨終之時命長子上遺書極力推薦左宗棠之才。更在當時有人上書,稱「中國不能沒有湖南,湖南不能沒有左宗棠」。一時左宗棠聲名雀起。
左宗棠,湖南湘陰人,字季高,號湘上農人。自幼聰明,十四歲時考取童子試,中第一名。左宗棠自幼便心懷報復,年少而志大,不肯示人以弱,而到他官至三品巡撫時卻為人變得低調。「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這句話便是他所說。左宗棠一生經歷了平定太平天國、陝甘回回叛亂、洋務運動,而最讓人稱道的便是他抬棺出征,收復新疆的壯舉了。左宗棠也因此被評為晚清中興名臣之一。
「守、守、守!你們讀書人就知道當縮頭烏龜。」見左宗棠反對自己的建議,鮑起朝著左宗棠大吼起來。自古以為,中國文武就彼此不和。文官看不起武官粗俗,武將看不起文官無能。
「季高兄此言有理。」左宗棠正待與鮑起理論,卻見又一人出言。左宗棠見這人只好收回架勢。而出言的這人不是別人,正是湖南的另一名人,晚清使上另一個中興名臣——曾國潘。曾國潘與左宗棠彼此都很有好感,時常在一起談論時事,對左宗棠的才學也極為推崇。曾國潘很瞭解左宗棠,為了顯示自己的才學,左宗棠常在一件小事上便與人爭論不休,此時見兩又要開吵,忙站出來平息。
駱秉章此時也不好下結論,一個說要攻,一個說要守,而說要守的人正是自己素日最為信任的幕僚,一時不好下定論。剛好此時在籍侍郎曾國潘站出來贊成左宗棠的議建,忙也附言道:「季高之言正合我意。本官這就下令,命各州府派兵來長沙堅守。」
「報!」駱秉章剛剛要下令,卻見門外一軍卒急報上來,不由心裡一驚,以為太平軍已打到長沙城下了,忙傳進來。
「有何事稟報!」駱秉章急道。
「稟報大人,朝庭天使到。」軍卒道。
眾人一怔。朝庭現在遣來使不知道所為何事。駱秉章不敢怡慢揮退軍卒忙率文武幕僚出外迎接。到得門外,來人不過是個兵卒,並不像往常一樣派得是宮中官吏,更是疑惑。
「湖南巡撫駱秉章接旨。」那兵卒見眾人來到,也不與人寒暄,下得馬來便對眾人唱言道。
「臣駱秉章接旨。」隨著那兵卒展開黃帛,眾人也忙隨駱秉章跪下聽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發賊已克岳州,心憂不已。而今發賊兵峰正盛,不可與之正碰,卿當速速召集兵馬,死守長沙,朕已下召命陝、川、閔等地援兵來救。介時卿可裡應外合,殲賊於長沙城外。另朕聞湖南左宗棠素有才名,心懷社稷。朕心甚慰,如今發賊來攻,汝當為國效力。特命封左宗棠為湖南陸路提督,助駱愛卿共剿發賊。欽此!」
兵卒也不等眾人反應過來,忙將聖旨交與駱秉章,之後又行了一個軍禮道,「小人還要去其他地方傳旨,這便告辭。」說完跨上馬飛奔出城而去。
駱秉章接過聖旨,口裡千恩萬謝時,兵卒早已人去多時。一時眾人起身,議化紛紛,連駱秉章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皇上這是怎麼搞的,突然之間便升左宗棠為湖南陸提督,這可不是連升幾級的問題了,這可是坐馬車都趕不上了(那時候也不會想到坐火箭也趕不上這句話吧)。一進怔在當地。
左宗棠心裡的振悍並不比駱秉章小。而此時的他不僅僅是驚呀,更多是興奮。終於可以一展報復了,埋藏在心底的志願終於有展現的一天了。
「哈哈哈。恭喜季高兄啊。皇上如此垂青兄,兄之大才如今終於有了展示的地方了。」正在眾都議論紛紛,而駱秉章與左宗棠各有所思的時候,曾國潘卻大笑著向左宗棠道喜了。其實這一驚,他又何嘗不比其他人大。左宗棠雖然才能很高,但是他現在不過是駱秉章帳下一個小小的幕僚,連品級都算不上,雖然有功名在身,但不過是個舉人和身份,連個進士都沒有得。
現在皇上一下就把左宗棠提到了湖南陸路提督的位置上,那可是一二品的大官了(雖然是武將)。這事可是絕無僅有的吧。皇上對他強此重用,這讓曾國潘心裡有些忌妒起來。
「這個,兩們大人,左某……」左宗棠一時還無法將心中的驚訝撫平過來。
「呵呵……正是此理。本官本來就覺得季高在本官處為幕僚實在太不能屈材了,如今皇上特命,委以重用,季高兄大展鴻圖之志的日子不遠了啊。」駱秉章也隨著曾國潘的話恭賀道。他是忠心為左宗棠高興,作為湖南的最高行政長官,左宗棠之才名他怎麼會不知道呢。不然他也不會將左宗棠納入自己的幕僚之中了。
這時眾人也都結束了議論,圍過來向左宗棠道賀,一時恭維之聲不絕於耳,連那太平軍將來兵臨城下的事情都暫時地被眾人忘記了。這些人之唯有鮑起是最不高興的人,在他眼裡左宗棠在湖南再有才名,也不過是個一無是處的文人書生罷了。但是現在左宗棠名義上已經是自己的上司了,湖南陸路提督與他這個長沙的小小守將可是高了不知道多少級了,所以僅管自己心裡很不情願,但表面功夫還是要做的,於是也隨同其他官員拱著手向左宗棠道賀。
「報——!」正當眾要返回衙門裡時,遠處又疾速馳來一騎快馬。顯然是有急事來報的。眾人忙又停下來,紛紛想著不知道又有什麼事發生了?軍卒靠近了眾人才,急急從馬上跳下來,朝眾打了個千:「報大人,發賊攻佔了十里坡了,離南城只十里路程。」
「什麼?」眾人不禁大吃一驚,這一驚多的是恐慌。眾人昨天得到的快報還是說發賊還在湘水以東呢,怎麼今天就到了長沙城外不足十里的地方了?這發賊有這麼歷害嗎,不行得快點收拾東西,免得跑路的時候來不及,聽說發賊對當官的恨之入骨,攻破一地就一定要把做官的殺光,然後搶光他們家裡的財物。這怎麼行,自辛苦了幾十年就攢(其實是貪)下這些家檔,怎麼能讓一些泥腿子給搶去了。
眾人一時又開始思緒紛了,不過想到的大都一致,都是想著怎麼準備跑路呢。只有左宗棠此時還在振驚當中沒有回過神來。他對太平軍現在就打到了長沙城的事情並沒有太多的關心,他在意的是剛才那道皇帝的聖旨。咸豐居然想的跟自己一樣,這事太讓人費解了,在官場混了那麼久了,當今皇帝是什麼德行他自然也是知道一些的,不然他當初會試失敗了三次之後也不會說出「回家隱世」的喪氣話來。
可是今天咸豐給了不一樣的感覺,那就是皇上變了!而與他一樣此時沒有想著跑路的就只有他的舊主了,湖南巡撫駱秉章,到任以來還是很清廉、勤政的,很為百姓做了幾件好事,也得到了百姓人的擁戴。作為一省督撫此時危難時刻怎麼能想著丟下百姓自己跑了?就連一向自許忠心為國的曾國潘此時心裡有些動搖了,太平軍這麼快就攻到了長沙城下了,此時不跑更待何時,還是小命要緊啊!
「發賊有多少,領兵者何人?」還是左宗棠最先反應過來。皇上這時候封他做湖南陸路提督,對他來說可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雖然這樣快速的陞遷,可能也是必然會造成有的人心裡不服,但是憑借他的驚人才學還擺這樣的小事還是很容易,現在太平軍來攻長沙,正好是一次自己在軍中豎立起威望的大好機會。
「對對對!快說來了多少發賊?」此時駱秉章也醒悟過來了,早前聽說太平軍攻克了郴州的時候,他就派人將湘水等幾條河的船隻都燒燬了,發賊想要過河可不那麼容易的事情。而現在卻有太平軍攻到了十里坡的地方,那這支太平軍人數可能不多,憑著城裡還有五千官兵和三千團練,再有長沙城高大堅固的城牆,堅持到援兵到來也不是不可能的。
「報大人,發賊不過一千來人,領兵就是賊首蕭朝貴。」軍卒見問,忙道。
「才一千多人?」左宗棠疑惑了。發賊不會狂妄到認為只憑這一千多人就能攻破素有堅城之稱的長沙城吧。其實不止是左宗棠不明白就連史學家也不會明白,攻打長沙這樣的大事,為什麼太平天國高層卻只派了一千多人來。這事到現在都是個迷。
左宗棠沉思著,如果只有一千來人,那就不怕了,城裡還有近萬的綠營,團練呢,何況還是守城,這城還堅固難攻,糧草就更不成問題了。想到這裡便也放下心來對駱秉章道:「大人,既然發賊只有一千多人,此事不難,只須快快組織兵勇上城防範,長沙城定不會有失,只是發賊既然已過湘水,後面必有大批援兵到來,還望大人早早下令,命左近州府發兵來援。」左宗棠乾脆利落地道,機會就在眼前,如果能如皇上所願就此平定這股尚未壯大的叛亂,那……
「季高所言正是,那長沙城防就交給季高了。望季高莫要負本官所望,更不要負皇帝的期望啊。本官這就命人去搬救兵。」駱秉章激動地道,有左宗棠這一番話,他也覺得守住這長沙城是肯定的了。
「那下官就先去佈置了。」左宗棠轉變角色的速度還是很快的,很快就從學生轉變成了下官了。說完也不等眾人回過神來,便叫人牽過一匹馬來與那軍卒急急地去了。鮑起倒是反應不慢,見左宗棠趕去佈置城防了,他也不怠慢牽過馬也隨之而去了。不過他去的成分守城少過看左宗棠的笑話。
不說長沙城內正一片混亂,群官束手無策,卻說城外蕭朝貴自從攻下了十里坡後就一刻不停直奔長沙南城而來,兵貴神速這樣的道理他還是明白的,雖然自手下不過才一千人,但是一路上的官兵不是觸即潰,就是望風而逃,他相信這長沙城雖然高大,只要自己一個沖峰將沒用的綠營打怕了,就不難拿下這座大城。到時候天下振動,來投奔太平天國的人必定數不勝數,那推翻滿清朝庭就有希望了。
「弟兄們,長沙就在眼前了,打進長沙,清妖的日子就不長了。跟我衝啊,殺清妖了?」蕭朝貴高大威武的身子騎在馬上,高舉著戰刀,一臉志在必得。
「吼,殺清妖!!」一千人隨之發出一陣吼聲,聲音讓城上的守軍不寒而慄。這是一千壯家子弟,是隨著太平軍從永安突然圍也來的精銳之兵,身經百仗,戰意凜然。太平天國不僅僅是一次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更是一次罕見的由少數民族發起的農民起義。
一千太平怒吼著朝高大的長沙南城攻來,雖然只有一千人,但氣勢卻是驚人的。高舉的戰刀在陽光下散發著森森的寒意,堅定的前進的步伐將城牆與自己的距在一步步拉近。
城牆上,守城的綠營官兵,一時居然不知道所措,有的人甚至呆呆地站在那裡,看著越來越近的太平軍。
「我是新任的湖南陸路提督,都聽我命令弓上弦,滾木雷石準備,等敵人近了就給我狠狠地打。大炮準備瞄準賊首。」左宗棠一上城牆來就覺得自己來得很及時,發賊居然這麼快就開始攻城了,而城上的守軍居然還在呆呆站著不知所措。
守軍終於驚醒了過來,一時拉弓的拉弓,搬運的搬運,炮也開始較準備大炮了。雖然這個所謂的新任提督就是自己平時認識的左先生,雖然不知道這個左先生什麼時候變成了提督大人,生死關頭誰還會在乎這些。人類,渴望生的本能是可怕的。
蕭朝貴心中越來越激動了,長沙城就在眼前了,而且離自己越來越近了,他其至能看到城上的清妖們呆呆的表情了。只要一個沖峰,這些無用的清妖官兵就會像老鼠一樣紛紛逃跑的。「轟轟轟」幾聲巨響,打破的蕭朝貴的美夢,一顆顆巨大的鐵球向自己飛來,落在隊伍裡,開始有人倒下了,有的人其至直接被大鐵球砸中,身體四分五裂。
蕭朝貴看著這些跟隨自己一起刀山火海裡殺出來的好兄弟就這樣一個個倒在自己的面前,他雙眼變得通紅,忍住悲憤使勁地催動的戰馬向前:「為兄弟們報仇,殺——」
「殺——」依舊高吭的怒吼。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