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正面的較量(三) 文 / 男丁
一聲激昂的號角聲從氐兵中軍傳了出來,接著戰鼓也的響起來,一直沒有任何動靜的兩個步兵方陣,忽然開始向前移動,因為移動而反光的矛尖,發出了一片刺眼的亮光,在旌旗中,不時的閃爍著。
羌兵的中軍並沒有立即作出反應,顯然有些困惑,不明白敵人的步軍向前是作什麼來了?難道想和騎兵對攻,這樣的結論絕對沒有人相信,步軍在騎兵面前不立即收縮陣型,本就是大忌。
正在廝殺的羌騎略微愣了下,就被砍落了幾十人。
冉強看著移動的步軍,又瞇眼看了看太陽。在這種地形下,無論敵我,都很難**什麼厲害的計謀,或許正是因為這點,姚襄才會忽視一些非人力的因素吧。
冉強轉頭問道:「你們覺得氐兵此舉是作什麼?」,經常的詢問下屬一些看法,能增加自己的親和力和下屬的積極性,對於這點,冉強從歷史裡學的很有感觸。
王泰沉著看著氐兵,聲音有些尖刻:「末將覺得姚襄似乎中計了,姚襄自以為是,不以優勢馬軍擊潰氐騎,搞什麼消耗。」,他很盼望姚襄能真的中計,雖然他還沒看出來氐兵有什麼計謀,但能挽回自己的面子,他還是樂意先說些先見之明的話的。
冉強點點頭,看向了張乾。
張乾在馬上躬身:「回大將軍,末將覺得王將軍所言很對。相信大將軍已經看出來了,步軍不固守,實在有違兵家大忌。只是末將愚鈍,看不出來苻雄為什麼這麼做。」,在他心裡,苻雄在兵事上,比苻健重要的多。
冉強看看其他幾人,或許是覺得自己官位低,一直沒有說話的校尉孫威、射聲校尉張艾沒敢迎接他的眼光,微微的低下了頭。周成反正沒有什麼見解,加上總覺得大將軍對自己有意見,更是不敢說話。只剩下了參軍蘇亥大著嗓門道:「有個屁的計謀!俺看頂多就是想趁日光快要對著羌兵了,佔些便宜。大將軍你說呢?」
冉強心裡驚訝的看了蘇亥一眼,點點頭卻沒有說話,這個傢伙表面看起來大大咧咧的,沒想到心還挺細的。
雖然沒有在戰場上廝殺,但在陽光的照射下,幾個將軍已經開始汗轆轆的難受起來,但看著大將軍專注的看著戰場,只得強自忍了下來。沒有人抱怨冉強有遮陽的東西,在他們眼裡,大將軍有青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氐兵步軍仍然以方陣隊形穩固的向前推進,離兩翼正在廝殺的騎兵越來越進。
姚襄的中軍終於響起了收兵的號角聲,太陽已經移到了氐兵這邊,或許刺眼的陽光終於讓姚襄明白了自己幾乎忽略了的事情:面對刺眼的光線和敵對陣,和步軍衝擊馬軍一樣,同樣是兵家大忌。
正在廝殺的羌騎,有些已經發現陽光越來越刺眼了,鬥志正開始下降,但,沒有收兵的號令,誰也不敢掉轉馬頭撤回本陣。當收兵的號角終於從中軍傳來時,早就盼望這一刻的羌騎,毫不遲疑的向本陣撤去。可是,事情並沒有隨他們的願望發展,平日裡,混戰疲憊時,如果一方收兵,敵方一般也會隨後收兵,這像是一個不成文的戰場規矩。但這次出乎了他們的意料,氐人騎兵沒有任何撤退的跡象,反而像發了瘋一樣,揮刀纏住了自己。
措手不及的羌騎,瞬間被砍落了十幾人,地上到處橫七豎八的死屍,也阻礙了加速戰馬離開的可能,這種情況下,戰馬很難短時間內跑起來。除了*近本陣這邊的少量羌騎順利的脫離了戰場,撤回了本陣外,大部分羌騎不得不打消了撤退的想法,強提精神,揮刀格擋砍來的馬刀,再次和氐騎纏在了一起。
在震耳的戰鼓聲中,步兵方陣兩翼,各自奔出一隊千人左右的勁卒,長矛如林,成燕翅狀向正糾纏在一起的騎兵圍了上去。這種意圖很明顯,那就是想要配合騎兵圍殲被纏在這裡的羌騎。
周成、校尉孫威、射聲校尉張艾忍不住了一聲。顯然對氐兵的步軍竟然敢脫離本陣,上前配合騎兵想要圍殲敵騎感到驚奇。要知道,沒有了大陣的依托,步卒脫離本陣,如果遇到奔馳起來的騎兵,只有被屠殺的下場,羌騎本陣還有眾多的騎兵虎視眈眈的在那裡,難道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出擊的四千騎兵被圍殲?
冉強心裡歎了口氣:,如果自己是姚襄,也很難作出選擇。派出騎兵解救被纏在戰場的兩隊騎兵,對於已經纏在一起的戰場來說,奔馳起來的馬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或許連救人的騎兵也會被一湧而上的步卒糾纏在那裡。即便是敵方將領為了穩妥期間,不派步卒湧上來纏鬥,但,戰場已經處在了步卒的弓箭的射程內,自己的騎兵很可能會被箭雨象刺蝟一樣,被穿的滿身箭桿。
冉強心裡呵呵的笑了起來,刺眼的陽光對於弓箭手來說,簡直就是蒙在眼睛上的黑布。想想看,救援的羌騎,被象打獵似的或覆蓋在箭雨下,或一個個被射穿,而羌騎在刺眼的陽光下卻很難用眼睛找到對方,完全是無法還手的尷尬地位。當然,也可以用騎兵直接繞弧形,從側面或後面攻擊步卒方陣,但,沒有人能保證擊破步兵方陣。那時侯,就意味著,誰能先解決對方一個戰場,誰就是勝利者。
究竟是沒有馬速的羌騎,在對方騎兵和步卒的圍攻下堅持的時間長,還是對方步卒方陣在羌騎的攻擊下堅持的時間長,確實是個難以定論的問題。
王泰臉上露出了幸災樂禍的笑容,因為他很清晰的看出了姚襄現在的困境,這個不按自己打法行事的傢伙終於吃虧了。
羌騎中軍的姚襄,似乎被難住了,一直沒有作出反應。被纏住的羌騎,已經越來越沒有鬥志了,有些急躁的邊破口大罵中軍為什麼沒有派出救兵來,邊費力的抵擋著敵人騎兵的馬刀和步卒的長矛。
經過了半頓飯的沉靜,羌騎中軍終於吹響了有些淒厲的號角,這是一道下令強制撤退的命令,這種命令,和讓騎兵潰敗沒有任何區別。姚襄終於下了壯士斷腕的決心。
聽到這樣的號角聲,已經沒有鬥志的羌騎,掉轉了馬頭,不顧一切的狠命抽打著馬臀,貼在馬背上向本陣逃去。至於馬上就要砍到身上的馬刀或可能刺穿自己身體的長矛,已經顧不得了,心裡只能祈禱自己有好的運氣,*逐漸加速的戰馬,躲的過要命的攻擊。
不時有羌兵慘叫著落馬,甚至有些加速有些慢的戰馬,也被長矛毫不留情的刺穿,哀鳴著帶著倒霉的主人一起摔到在地,然後來不及站起來的羌兵就被數枝長矛刺了幾個窟窿。也有一些倒霉的步卒,被慌不擇路的羌騎踏翻在地,成了陪命品。
在不顧一切的抽打戰馬逃奔下,出擊的兩翼羌騎,只有不到一半撤回了本陣。有十幾個已經殺紅了眼的氐騎,忘乎所以的狂叫著追著倉皇撤退的羌騎不放,但在*近羌騎本陣時,被冷酷的飛蝗似的長箭,連人帶馬,射成了刺蝟,紛紛帶著衝擊力摔在了地上。
冉強知道,接下來沒有什麼可看的了,羌騎已經失去了士氣,無法再進行有效的攻擊,而氐兵,騎兵已經很疲憊了,沒有足夠的力量攻擊羌騎。雙方只能撤兵了。這一仗,羌騎雖然沒有大敗,卻吃了一個不小的虧。經過了這一仗,自己該忙了。
羌騎本來排列的橫隊,警戒著,兩翼向後變成前軍集中,逐漸拉長,變成了縱隊,慢慢加速,撤退了。直到不見了影子,氐兵方陣才敢緩緩的在騎兵掩護下,想後撤去。
雙方只留下了少量的輜重營,彼此警戒著麻木的收斂著屍體和打掃著戰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