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春茂侯門

《》章 節目錄 第一百九十二章 舊案疑雲(上) 文 / 繁朵

    更新時間:2013-05-10

    傍晚的時候,游氏獨自回了府,赫氏與卓昭節迎著她,因見楊淳沒有跟在游氏身邊,行過禮後問起來,游氏道:「他想他母親,五娘如今也穩了,就讓他在家裡先住著,等不方便的時候再送過來。」

    楊淳本來就該住在楊家,之前因為卓昭瓊懷孕又不放心,這才寄到四房來與卓無憂、卓無忌一起做伴的,如今回去也是理所當然,姑嫂兩個再問了問卓昭瓊,就稟告起了家事。

    赫氏只是一帶而過,她掌家不是一天兩天了,不遇見做不了主的大事,游氏本來已經不要她稟告,如今不過是為了陪卓昭節罷了,游氏主要也是聽卓昭節處置的事情,照例邊聽邊指導,赫氏則從旁或圓場或說一說自己的經驗教訓。

    這樣到了晚飯前,這一日的教女結束,赫氏告退回修靜庭,卓昭節則留下來與父母一同用飯。

    飯後,卓芳禮和游氏才有功夫繼續問起陳珞珈的事情。

    卓昭節先問父親:「今兒九郎過來,父親可有問到什麼?」

    卓芳禮露出一絲無奈,淡淡的道:「他言簡意賅得很,只說會設法把那陳珞珈抓出來,等抓到人就知道真假或來龍去脈了。」女兒嫁得好雖然是好事,但親家門楣高,女婿不怎麼把自己這個岳父放在眼裡就不太舒服了,但為了女兒又不能不忍,好歹寧搖碧不肯敷衍歸不肯敷衍,倒也沒有恃著紀陽長公主的寵愛給卓家臉色看。

    對比這位世子從前的名聲,卓芳禮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權當修身養性了。

    卓昭節早就猜到就那麼片刻功夫,卓芳禮就算一句寒暄話都不說,單刀直入,至多也就能把事情經過描述一下,寧搖碧恐怕交代了這麼一句就要尋自己了,不然哪裡那麼快,就詫異的問:「這麼說來他沒仔細說兩年前的事情?」

    「這也不奇怪。」卓芳禮雖然對寧搖碧絲毫沒有謙謙君子相的做派頗為無奈,但因寧搖碧處處惦記著卓昭節,為人父母的對女婿的要求總是把對自己女兒好放在頭一件的,所以無奈歸無奈,卓芳禮倒也不怪寧搖碧,此刻就和顏悅色的提點女兒,「兩年前因著那女賊你才和他熟悉起來得罷?不然他是雍城侯獨子,其父與你們祖父是政敵,向來不和睦的,即使場面上去拜見過你外祖父,又怎麼會與你有什麼牽連?」

    卓昭節有些尷尬,道:「父親。」

    「如今婚都賜了,為父也不是要說你什麼。」卓芳禮搖了搖頭,道,「提這舊話是要告訴你,不要就此事多去問他。」

    卓昭節詫異道:「為什麼呀?」

    「你這孩子,前兒才誇過你如今知事了,怎麼現下又笨了呢?」游氏一皺眉,輕喝道,「當初那女賊,搶了九郎一顆價值連城的酒珠,又擄走了你,在江南造出那樣的大案,最後被殺,屍身都不得全,這才全了九郎的顏面,如今卻冒了出來她其實沒死的消息,可見當年九郎是被她騙了,你說九郎丟得起這個臉嗎?」

    卓芳禮點頭道:「五陵年少混在一起最講究的就是一個體面,也不只是這班膏粱子弟,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計較這個?何況九郎在長安少年之中一向就是最出風頭的幾人之一,從小到大都是只聞他佔便宜沒聽說過他吃虧的,區區一個江湖女子,不但搶過他東西還平安脫身,甚至把他與蘇史那都騙了過去……這事若是真的,傳了出去,即使將那陳珞珈碎屍萬段,九郎在同伴之中也是沒臉的,所以你不要多問他,這個年紀的小郎君最是好面子,莫叫他因此惱了你。」

    卓昭節沉吟了片刻,道:「是這樣的嗎?」

    「你聽你父親的罷。」游氏不以為然,道,「不要想著自己別出心裁了,你父親知道和見的終歸比你多,再者,你父親少年時候何嘗不是呼朋引伴、招搖過市的五陵年少?這些少年人的心思他怎麼會不清楚?」

    卓芳禮被妻子提起少年時候,微微一笑,道:「我可從來沒有九郎這麼囂張。」

    游氏道:「我是說你也是從那時候過來的,如今這些孩子們想什麼咱們還不清楚嗎?」又說卓昭節,「你不要自以為聰明就非要想個與眾不同的看法來,多聽一聽長輩們的教誨自有你的好處。」

    「我哪裡是不知道父親母親是為了我好呢?」卓昭節忙道,「只是今日我和九郎在園子裡的時候,我瞧他神色似乎有些不對。」

    卓芳禮皺眉問:「什麼?」

    「我總覺得他彷彿知道些什麼,卻不想告訴咱們,所以才故意不多說的。」卓昭節咬了咬唇,道,「兩年前,外祖父與蘇史那商議要去明月湖裡勘察一處叫做楓潭的地方,我當時恰好在學《夕陽簫鼓》,因為怎麼練都練不好,謝阿姐的表姐伍夫人就出了個主意,說去看看水上落日或許能成,因此外祖父就把我帶上了。」

    卓芳禮與游氏對望了一眼:「然後呢?」

    「九郎在船上被人算計,不慎掉下了湖,他不會水,還是我把他救了上來。」卓昭節遲疑著,小聲道,「當時我和他也不熟,他也沒和我多說,但透露出是……是寧家大房、祈國公那邊欲置他於死地,所以……所以這陳珞珈,是不是也會和祈國公府有關係?」

    「兩年前!寧家大房與二房之間竟然如此激烈了麼?」游氏臉色一變,道。

    卓芳禮倒不意外,平靜的道:「這也不奇怪,雍城侯只得九郎一子,因為已故的雍城侯夫人的緣故,他亦不能續娶,雖然如今侯府中還有幾個侍妾,但這麼些年都沒動靜,可見雍城侯的子嗣緣分也止於九郎了,但祈國公府卻算得上人丁興旺,不提庶子,單是年過束髮的嫡子就有兩個,寧二郎是嫡長子,自為世子,但寧五郎可沒有爵位能繼承了,寧五郎據說才學能力都平庸得很,祈國公夫人本就與雍城侯夫人、蘇史那都有仇怨,再加上九郎死後,她完全可以讓寧五郎出繼雍城侯府……這樣既有好處又能報仇的好事,她狠毒些也是常事。」

    游氏氣道:「夫君說得倒是輕鬆!這要是以前,這樣的熱鬧咱們看看聽聽都無妨,但如今寧九可是要娶咱們女兒的!」

    「所以我之前不贊成七娘嫁給寧九!」卓芳禮歎了口氣,道,「但現在事已至此,說這些也沒用了,等七娘過了門,料想寧九自會護著她……雍城侯府與祈國公府和又不是一天兩天了,九郎幾次三番被暗算,如今不是還好端端的嗎?」

    游氏冷笑著道:「那是因為他有紀陽長公主的寵愛庇護,又有蘇史那忠心耿耿,可咱們女兒嫁了過去有什麼呀?」游氏在侯府後宅之中多年,見慣了後院之中的陰私手段,一下子想的可就遠了,「自申驪歌去後,雖然聖人答應月氏族,雍城侯不會再續絃,以保證九郎唯一嫡子的身份,不會被旁的兄弟動搖了他的世子之位,但聖人再寬宏,月氏族也不過是蠻夷罷了,難道還能攔著雍城侯不納妾嗎?雍城侯府後院裡可是有侍妾的!但雍城侯卻在九郎之後再無所出!」

    她神色難看的道,「焉知道這裡面有沒有祈國公府的手腳?若是雍城侯有了庶子,即使九郎這個嫡子出了事,自也有庶子承爵,哪裡輪得到他們大房?」

    「紀陽長公主在祈國公與雍城侯之間是更疼愛雍城侯的。」卓芳禮搖頭道,「你不可小覷了長公主,祈國公夫人膽子再大,也萬萬不敢在紀陽長公主的眼皮底下對雍城侯做什麼。」

    「長公主如今最疼的可是九郎,但九郎兩年前在江南明月湖上被祈國公府的人追殺,咱們一直在長安,可見長公主把祈國公和祈國公夫人如何了?長公主偏疼雍城侯,可祈國公也是長公主的親生骨肉,一旦木已成舟,難道長公主會狠得下心來殺子?」游氏反問。

    卓芳禮也不禁語塞了下,隨即不悅的看了眼妻子:「七娘還在這兒,這門婚事是聖人欽賜、真定郡王傳旨!你不要胡亂猜測把她嚇壞了!」

    游氏一噎,也回過神來,揣測雍城侯父子景遇不容樂觀、甚至性命都為人算計,這該私下裡夫妻兩個的時候細細商議才是,畢竟婚期如今還沒定,將來如何都很難說,女兒到底年紀小,萬一被嚇壞了,從這會就開始頭疼嫁到寧家後的事情——她這頭疼又沒什麼用,平白的傷心,可怎麼辦?

    想到這裡,游氏暗悔自己方才對丈夫的不依不饒,正琢磨著怎麼把場面圓過來,不想卓昭節靜靜聽到此處,卻是嘴角一翹,不屑的道:「我才不怕呢,祈國公府又如何?延昌郡王那麼被太子殿下喜歡都有不順心的時候,區區一個國公,我不信他們能夠一直欺負九郎下去!何況陰謀手段,就他們會用嗎?」

    卓芳禮和游氏聽得一呆,同聲呵斥道:「不許胡說!」

    卓芳禮皺眉道:「好好的說事情就說事情,你扯郡王做什麼?延昌郡王如今雖然暫且敗給了真定郡王,然而終究是郡王,不可無禮!知道麼?」

    游氏也惱:「你個小東西知道輕重嗎?你不怕——你是沒在那樣的環境裡待過沒和那許多人鬥過!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說不怕,還陰謀手段,就你這樣嫩生生的,別說祈國公夫人了,我瞧祈國公府裡隨便出來的積年的婆子媳婦都能把你耍得團團轉!」

    「父親、母親,我就是那麼一說,反正我是要嫁與九郎的,祈國公府與九郎這邊的恩怨根本就消不了,不思對策,難道如今就先怕上了嗎?」卓昭節嘟起了嘴,道,「憑什麼呀?」

    卓芳禮與游氏對看了一眼,心下均道:這孩子打小被寵大,倒也是件好事,至少這膽氣是足的,手段可以慢慢兒的教,還能陪嫁得力能幹的人手幫持,但膽氣心性魄力可不是一兩年可以改變的。

    對比白子華,卓昭節這個女兒簡直太省心了。

    想到此處,兩人也斂了惱色,認真為女兒思慮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