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春茂侯門

《》章 節目錄 第三十三章 淳於皇后 文 / 繁朵

    更新時間:2013-05-31

    蘇史那果然老謀深算,次日一早,坊門才開,皇后身邊的賀氏就輕車簡乘的到了雍城侯府。門房稟告到卓昭節跟前,卓昭節自是不敢怠慢,親自趕到前頭迎了賀氏,入廳奉茶。

    寒暄了幾句,賀氏就笑容滿面的道:「娘娘有些日子沒見世子婦了,前日世子又跟著君侯去翠微山公幹,娘娘想著,昨兒個世子婦與世子才分別,怕還要忙上一忙,今兒料想沒什麼事情了,就讓婢子來請世子婦入宮一敘。」

    「是嗎?可叫娘娘掛心了。」卓昭節佯訝,輕輕拿帕子掩了口,笑道,「還勞姑姑走這一趟。」

    賀氏謙卑的笑著:「婢子可是好容易跟娘娘討來的差事!世子婦可別不信——娘娘都說了,世子婦這副好容貌,多看一眼,都能年輕好幾歲,世子婦說,這天底下哪裡有不想著年輕點兒的人?這不,婢子今兒可是豁出去老臉,這才搶得了這個機會來請世子婦的,圖的就是這會飽一飽眼福,好叫婢子這張老臉能看一些。」

    「姑姑這話說的,姑姑如今哪裡就老了?我看著正是花到正好呢!」卓昭節面上浮起一抹淡淡的緋色,輕嗔道,「要說看人啊,我更愛看皇后娘娘呢!娘娘那身威儀氣度,真真是真鳳之身!越看啊越是敬愛,那才是看一眼都能沾上一輩子的福氣的!」

    賀氏笑著道:「娘娘可喜歡世子婦了,再說世子婦天生福氣好,出身公侯人家、父母在堂、兄姐俱全,一家子如珠如寶的,如今又嫁得高門貴婿,夫妻恩愛和睦……說到這裡,娘娘昨兒個還嗔聖人來著,道是世子與世子婦還在新婚,怎麼就把世子派出去了?」

    卓昭節抿嘴一笑:「這也是聖人給九郎一個機會,讓他能夠為聖人、娘娘分一分憂,這可是旁人搶都搶不到的,我該謝聖人才是。」

    「怪道娘娘與世子都喜歡世子婦呢!世子婦到底是大家子出來的,就是賢惠。」賀氏說著,話鋒一轉,笑著道,「世子婦若是沒有旁的事兒,照婢子看,不如咱們現下就走罷?娘娘今兒個叫御膳房裡做了甘草花兒姜絲梅、鯚魚膾,說都是世子婦愛吃的。」

    「這可真是罪過了,我沒先進宮裡去給娘娘問安,還要叫娘娘這樣為我費心,我怎麼敢當呢?」

    卓昭節嘴上謙遜著,心知這是皇后要留自己在宮里長談、問個究竟了,暗暗慶幸昨兒個蘇史那提醒的及時,不然自己待在侯府裡不知道聖人這段時間以來精力消退的事情,今日可是很難說出皇后關心的回答的。

    因為如今侯府沒有旁的主人在了,擔心自己離開後會出什麼事情,卓昭節留了冒姑看家,只帶了阿杏等人隨賀氏進宮。

    輕車熟路的到了蓬萊殿,淳於皇后正等著,皇后身穿絳紫地聯珠對鴨紋錦上襦,系郁金裙,臂上挽著石榴紅繡折枝百花的披帔,綰四環望仙髻,髻上簪一累絲赤金銜珠鳳釵,鳳口銜的一串珠子,是綠翡翠間紅珊瑚,最下面一顆火紅的紅鴉忽,光芒閃爍,極為奪目,正正垂在了皇后的額上,將皇后的眸子映得極為明媚,這樣的明媚裡,又帶著經久居高臨下的驕傲與自信。

    見著卓昭節,皇后很是高興,招手道:「快上來給本宮瞧一瞧。」

    卓昭節只道皇后有幾日沒見自己,特作親近的表示,就含笑依言從旁繞上丹墀,到得鳳座跟前,淳於皇后握著她的手,上上下下,仔仔細細,看了半晌,卻問左右:「是瘦了不曾?」

    左右之人都笑,賀氏尤其笑得不懷好意,點頭道:「回娘娘的話,婢子看著也覺得世子婦是瘦了。」

    卓昭節不明所以,聽她們一致說自己瘦了,信以為真,下意識的摸了摸面頰,笑著道:「興許是成婚忙碌所致。」

    「成婚之前,女家都興給女兒日日燉些滋補之物吃著的,照理來說,成婚之前應該豐腴一些才是,怎麼會瘦呢?再說婚禮當日,是極忙碌,可忙碌的都是旁人,你這做新婦的人,難道不是坐在那裡等著旁人替你打扮好了,跟著行完了禮,出門登車就行了嗎?」淳於皇后嘴角掛著高深莫測的笑容,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背道,「所以說啊,成婚怎麼會叫你瘦下來?必是弄錯了!」

    卓昭節一頭霧水,隨口敷衍道:「娘娘說的是……」她正琢磨自己該怎麼回話,賀氏已經撐不住笑出了聲來,給她揭秘道:「世子婦如今變得瘦了,難道不是因為世子前兒個走了,這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一下子就瘦了下來?」

    賀氏話音剛落,整個蓬萊殿裡都笑成了一團——卓昭節這才恍然大悟,合著淳於皇后與賀氏是聯起來戲謔她呢!

    她不由羞紅了臉,輕輕掙開淳於皇后的手,跺足嗔道:「娘娘好沒正經,我信任娘娘得很呢,所以娘娘說什麼都信了,不想娘娘這樣來笑我!」

    又說賀氏,「賀姑姑也是的,娘娘不正經,賀姑姑不說幫著勸說娘娘,倒還要助紂為虐起來了,真正都不是好人!」

    淳於皇后笑著道:「啊喲,你不好意思做什麼?如今長安城裡聽說都傳遍了,道是九郎與你恩愛得不得了,日日夜夜都捨不得分開的,連你視事他也要跟著——這麼好了,一下子分開,你怎麼能不瘦?再說你這是思念自己夫君,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娘娘忒沒正經!我不跟娘娘說了!」卓昭節被淳於皇后說的面紅耳赤,作勢要往丹墀下走,淳於皇后這才忍了笑,道:「好孩子回來罷,本宮與你說著玩呢!」

    到底是皇后,卓昭節這兩年雖然是蓬萊殿的常客,在淳於皇后跟前如今也自然得很了,總歸也不能像對自己家里長輩那麼置氣,聞言就勢站住了腳,回過頭來,將信將疑的道:「真的不訛我嗎?」

    淳於皇后啼笑皆非,道:「你們瞧這孩子,這般的小心眼,本宮不過笑了她一回,她如今連本宮身邊都不敢待了。」

    「這還不是娘娘不正經,說得人家都站不住腳了,自然不能待了。」卓昭節嘟起了嘴,故作委屈的道。

    淳於皇后笑著道:「好吧好吧,是本宮不正經——你回來,本宮與你說話兒,這回不嘲笑你了,行了罷?」

    卓昭節這才走了回去,早有機靈的宮女遞上繡凳,讓她就在鳳座旁坐了,皇后就攜了她的手,復仔細打量了一回,卓昭節正警惕她會繼續說「可不是當真瘦了」這樣的話,未想皇后卻斂了笑容,歎了口氣,露出惆悵之色來,道:「你生得與你嫡親祖母真是像,看著就彷彿是活脫脫的她當年在跟前,只是你性情比她要溫和些,眉宇之間的鋒芒不及她強盛。」

    「娘娘?」卓昭節一怔,未想淳於皇后會忽然說起梁氏,本來照她的好奇,是很想就勢追問幾句的,但之前寧搖碧說過,梁氏當年確實成全了聖人與皇后這一對,然而如今這兩位一個是九五至尊,一個是母儀天下,再提梁氏當年對他們的施恩,未免有落了聖人與皇后顏面的嫌疑。

    所以自從聖人登基以來,梁氏當年拒婚和力勸先帝成全聖人與皇后的事情,眾人都極有眼色的不提了。

    因此這會卓昭節心念轉了幾轉,就微微笑道:「我也沒見過祖母呢,只聽人人都說我生得像祖母。」

    淳於皇后道:「可不是麼?兩年前你頭一次進宮,本宮乍一看到時差點叫出了聲來,你那嫡親大姑姑,本宮是見得多的,她是你祖母唯一的女兒,可一點都不像你祖母,偏你這孫女,竟傳了個十成十——把她這副好容貌繼承了下來!」

    卓昭節笑著道:「這或許是祖母福澤罷。」

    「也是,她在天之靈,定然也是常要庇佑你們的。」淳於皇后淡淡的笑著,道,「不過說起來,你雖然眉宇之間的鋒芒不及你祖母,然而說到這出閣之後在夫家的景遇,你卻比她福澤深厚多了,許是你祖母在天之靈護庇著你罷。」

    卓昭節明白這就要切進正題了,便輕笑著道:「娘娘說的極是。」

    「本宮在這深宮裡頭,都聽說你與九郎恩愛的事兒了,你可別惱,本宮可不是在笑話你,照本宮說,旁人有笑話你的,若是那話語不客氣,你也犯不著被人說得站不住腳——少年夫妻,往後是要一起走一輩子的,這會子不恩愛,往後還怎麼過呢?難道要到老再恩愛不成?」淳於皇后輕蔑的道。

    卓昭節曉得皇后這番話完全是發自內心,畢竟淳於皇后自己與聖人當年據說也是極恩愛的——若不然,聖人怎麼會為了皇后,虛置六宮,堂堂九五至尊,卻一生僅一女子相伴、並許皇后隨意干涉朝政及儲君之立?

    固然淳於皇后沒到與聖人一起臨朝的地步,但滿朝上下也都清楚,淳於皇后發的話,聖人一向不會不聽。

    淳於皇后甚至還因為自己是聖人未登基之前的髮妻,所以澤被天下一切正妻——像寧搖碧與卓昭節這樣的元配夫妻,再恩愛,在淳於皇后看來都是樂見之事。

    她感激的謝了皇后——之前雍城侯主動在朝上向聖人為寧搖碧請了差事,跟著紀陽長公主又似有敲打之意,這些人雖然是為寧搖碧考慮,但話裡話外的意思,總歸是認為卓昭節容貌生得好,把夫婿勾引得日日夜夜不肯離開她半步,以至於往那不求上進的路上去了。

    卓昭節嘴上不能說什麼,心裡豈有不委屈的道理?

    她沒過門之前,寧搖碧又何嘗做過正經事兒了?

    可她一過門,這還是新婚沒滿月的時候,寧搖碧游手好閒,就成了她不對。

    如今皇后這番話,顯然也是暗示皇后也聽到了這樣的流言,但皇后卻是極贊成他們恩愛的,也不認為這是卓昭節的責任。

    皇后對她的致謝微微搖頭,道:「這世上總有那麼一些人,總歸是見不得旁人好,你要去除盡了也不可能,不在跟前說的,權當沒聽見罷了,在跟前說呢,這樣的人,也沒必要饒過……說起來,雍城侯府的人不多,你雖然年輕,但大約也管得過來的罷?」

    卓昭節會意,皇后這是先對她表明了支持的態度,如今是該輪到她回報皇后了,當下心領神會的歎了口氣,道:「要說起府裡的這些事情,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昨兒個,我還不得不去打擾了一回祖母呢!」

    淳於皇后果然關心的問了起來:「哦?九郎前兒個才走,你昨兒個就去尋二姐了?難道是誰給了你委屈受不曾?」

    「委屈倒是沒有,只是兩個伺候著父親的人為了一副赤金耳墜子爭吵了起來,又涉及到了其中一人的表妹——那個表妹進府,據說之前還有許多人進進出出的,這些人出入我卻是什麼都不知道。」卓昭節抿了抿嘴,輕輕歎道,「娘娘你說,這事情,我是不是只能求祖母替我操這個心?」

    淳於皇后嘖了一聲,道:「你是個孝順的好孩子,不過據本宮所知,無論二姐還是戡郎都是知理重規矩的,如今你是雍城侯府的世子婦,這些事情本就該歸你管,你只管放心大膽的去管就是了,事事要二姐替你操心,到底顯得小孩子氣了。」

    卓昭節抿嘴笑道:「什麼都瞞不過娘娘,若只是為了一副耳墜子,便是涉及到了從前的大總管的些許事情,我也不敢就這麼去打擾了祖母的。」

    她頓了頓,道,「卻另有事情……不瞞娘娘,今兒個娘娘不召我進宮,過上幾日,恐怕我也要進宮來討主意呢!到底……祈國公府那邊,總也是親戚……」

    這就是真正說到正題了,淳於皇后瞇起眼,微笑著道:「好孩子,你細細兒說,本宮一准給你出主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