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春茂侯門

《》章 節目錄 第八十七章 太子妃的手段(下) 文 / 繁朵

    更新時間:2013-06-19

    卓昭節想通此處,就問:「既然如此,那帝后表態之後,真定郡王何以就對趙姐姐冷淡了下來?即使他當時忙碌得緊,可也不至於連個招呼都不打,叫趙姐姐平白的猜疑了一場吧?難道是真定郡王當時覺得既然有帝后護著,娶不娶趙姐姐也無所謂——甚至另有所愛了嗎?」

    「若是那樣怎麼真定郡王妃還是趙萼綠呢?」寧搖碧微笑著道,「而且你看唐四與趙萼綠的樣子像是不好的麼?」

    卓昭節細細想了片刻,卻是不能明白,就扯著他袖子問個究竟。()

    寧搖碧任她又搖又拉又大發嬌嗔的糾纏了半晌,又索取了幾個吻,這才心滿意足的道:「娶趙萼綠是為了拉攏義康表姑,但你覺著,不說兩年前,就是現在,比起對帝后的影響來,是咱們祖母強些,還是義康表姑強?」

    「這豈不是明知故問嗎?」卓昭節嗔了他一眼,「義康表姑雖然是帝后幼女,深得憐愛,然而咱們祖母乃是聖人胞姐,極受敬重。一個是憐惜,一個是敬愛,這影響哪裡能一樣?自然是咱們祖母更能影響帝后……咦?」

    見卓昭節說著說著彷彿自行明白了,寧搖碧微微而笑,道:「想著了罷?當時真定郡王故意疏遠趙萼綠,其實就是為了送咱們一件人情!」

    卓昭節驚訝的道:「咱們代她那麼一問的人情?」

    「你可記得兩年前,在怒春苑裡,你才見到真定郡王時,我與淳於正和他說著話?」寧搖碧略一沉吟,道。

    「自然記得。」卓昭節蹙眉問,「你們當時在說什麼?」

    「旁的且不說了,不過,原本真定他雖然認為娶了趙萼綠會讓義康表姑偏向他,卻也不想放棄群臣那邊。趙式是九卿之一,身無爵位,論出身,趙萼綠比那小歐氏可是低了不少。因此最開始的時候,真定郡王只打算娶趙萼綠為側妃的。」寧搖碧淡笑著道,「我提醒真定郡王,他最大的依仗,可不是公主們,更不是群臣,乃是……皇后娘娘!」

    卓昭節頓時明白了:「所以真定郡王聽了你的建議,才將趙萼綠當做正妃考慮?」

    寧搖碧道:「是這樣。他當時也是被延昌郡王逼得糊塗了,居然會想先娶了趙萼綠為側妃,再慢慢挑個出身能夠壓小歐氏一頭的正妃,卻不想想皇后娘娘之所以不喜延昌郡王,還不是因為他是綠姬之子、而綠姬並非太子妃?他若當真這麼做了,皇后娘娘不知道要對他多麼失望!哪裡還會太過支持他?」

    其實這一點真定郡王失了誤,寧搖碧覷出來也是理所當然——真定郡王是和自己同父異母的兄長爭儲,偏太子還不喜歡他。而寧搖碧的對頭還是自己的長輩、嫡親大伯和大伯母,但寧搖碧卻打小處處佔著上風,還不就是因為紀陽長公主的偏心?

    他橫行長安無人敢招惹,連皇孫見著都頭疼,亦是因為這祖母的強勢和維護。在寧家哄好了紀陽長公主,即使是寧戰還是祈國公時都沒法子這個侄兒。換成天家,哄好了連聖人也要讓上幾分的淳於皇后,太子再幫著延昌郡王,只看這兩年的局勢,可見太子到底鬥不過皇后的。

    而誰都知道,淳於皇后最痛恨的就是三心二意之人,最欣賞的卻是一生一世一雙人。

    即使真定郡王是皇后嫡孫,皇后也不會喜歡他在正妃之外另寵女子的——太子已經親自證明了這一點,太子還是皇后親生的嫡長子呢!

    「九郎真是聰慧。」卓昭節見他這麼說時面有得意之色,心領神會,嬌聲贊起他來。果然寧搖碧聽著心情大好,兩人又膩了一陣,才邊理著衣襟邊繼續說正事,「這件事兒趙姐姐可知道嗎?」

    寧搖碧笑著道:「她當時自是不曉得。」頓了一頓,道,「太子妃要賣這個人情,既要讓趙萼綠曉得我幫過她,又要讓我曉得這未來皇后的人情是太子妃賣的。所以才有了真定郡王地位開始穩固之後對趙萼綠的冷淡,當然這冷淡也不全是因為太子妃想賣人情,說到底是一箭雙鵰之計——之前趙式為了讓趙萼綠能夠如願,他這個人麼,直截了當得很,向來說話都不會轉彎的,卻是直接告訴真定,說只要他肯娶自己孫女,趙家往後就站定了真定這一邊。」

    「……」卓昭節忽然想了起來,兩年前在怒春苑裡覲見義康公主,當時駙馬趙鄺在旁,說了幾句客氣話,提到趙式想念游若珩。而自己由於根本沒聽游若珩提過趙式,照著想像敷衍,說趙式「清正廉明,風儀雅望,實使人心嚮往之」,當時義康公主笑出了聲,那會卓昭節還不明所以,這會可算是明白了:這趙式什麼風儀雅望,根本就是個直來直去的脾氣,半點儒雅不沾邊!

    寧搖碧繼續道:「這趙式這麼不會說話,太子妃擔心往後趙家自恃功勞,就藉機也敲打他一回。」

    本來若是真定郡王就這麼娶了趙萼綠,往後登基,那趙家確實自矜有從龍之功。但真定郡王稍有起色就先冷落趙家,等趙家疑惑惶恐了,跟著再說一番對趙萼綠乃是真心的話,既敲打了趙式、讓趙萼綠對自己更加的死心塌地,也是連消帶打的把趙家之前的功勞不動聲色之間化去。

    畢竟人總是這樣的,原本十拿九穩、理所當然的事情,一旦有鏡花水月的可能,驚怒惋惜之餘,忽聽有一線生機,對這給予一線生機的人的感激往往是噴湧而出,即使這線生機比之從前大有不如,也格外珍惜。

    所以趙家這份從龍之功,被太子妃囑咐真定郡王對趙萼綠一冷淡,不但攪沒了,甚至還趁機向紀陽長公主賣了個好——長公主最心疼寧搖碧,讓未來的趙皇后記住了寧搖碧的好,長公主知道後,怎麼會不把太子妃此舉記下、甚至於投桃報李?

    卓昭節聽完寧搖碧抽絲剝繭的分析,歎了口氣,道:「我如今相信即使太子登基,只要有太子妃在,也未必能把延昌郡王扶上儲君之位了。」

    寧搖碧淡笑著道:「實際上當年咱們父親扶持真定郡王,很大的程度就是看中了太子妃的精明能幹,不然當時真定郡王怎麼看都是不如延昌郡王的。」又道,「千秋宴的席上,我彷彿聽趙萼綠把勸說時大娘子出閣的事情托了你?」

    「是呢。」卓昭節忙問,「這件事兒可是有什麼講究?」

    「沒什麼講究,只不過如今已經無需你操心了。」寧搖碧似笑非笑的道,「千秋宴結束之後,太子妃不是邀了長樂表姑一起走的嗎?你以為她只會說唐澄這件事情?連趙萼綠都曉得的時、蘇兩家的爭執,太子妃豈能不知?又怎麼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你看著罷,太子妃定然已經私下裡勸說長樂表姑答應讓蘇宜笑另尋借口過門、而不是非要迫著時大娘子出閣了……這種現成送人情給時家的機會太子妃是絕對不會放過的。」

    卓昭節聽得半晌都作不得聲,道:「這真真是一步三算了。太子妃……著實是不容易。」

    「要想母儀天下,萬民景仰,豈能毫無代價?」寧搖碧卻是淡淡一笑,不以為然的道。

    九月過後就是十月,按捺著性.子安胎的日子最是難熬。可難熬總也有熬過的時候。

    到了十一月,便是古盼兒生產的月份。這時候卓昭節自己是七個月的身子,擔心若去娘家探望,一來不宜,二來反叫娘家為了自己分心,就只讓人日日到敏平侯府跑一趟,打探消息。

    因為古家和卓家同在長安,古盼兒在婆家景遇也不壞,游氏和大夫人、赫氏都能照拂,比回娘家待產能夠照顧的人還要多,所以還是在婆家生產。由於這個緣故,游氏到雍城侯府的次數少了許多。但隔三岔五的總也要跑一趟,看過脈案、問過近日身子是否適宜才放心。

    這麼兩頭跑,雖然出入都是馬車,游氏也是眼見兒的瘦了下來。

    卓昭節心疼母親,就勸說游氏少來看自己:「冒姑姑在這兒,祖母親自遣了身邊嬤嬤每日過來代我打理這府裡的事情。得空還有十娘過來陪我說話,我也好好兒的,實在沒有什麼可以擔憂的地方。倒是母親這樣來回的跑,叫我擔心。」

    游氏喝了口參茶,才緩過口氣,道:「你說的這話倒是輕鬆,等你往後自己做了娘試試?便是曉得你這兒沒事,不親眼來看看,我哪裡能放心?何況左右也就這麼幾日罷了,等你嫂子生了,我便好鬆快些辰光。」又感慨道,「虧得你的日子是明年,不然湊在了一起,我倒不怕旁的,就怕冷落了你八嫂,叫她心裡委屈。」

    這話的意思就是若媳婦和女兒同時生產,游氏定然更著緊女兒,寧可叫媳婦埋怨了。

    卓昭節撫著腹部心頭一酸,道:「我當真沒事,母親這麼兩日就瘦成這樣,我看著實在難受,這樣又怎麼安胎呢?」

    「你……」游氏還要說什麼,外頭忽有人急急來報:「世子婦、游夫人,外頭敏平侯府來了人,道是府上大夫人打發來的……」

    下人說到這兒,卓昭節與游氏都吃了一驚,忙問:「可是要生了?」

    那人道了一個是字,游氏顧不得和女兒多說,匆匆叮囑了一句放寬了心懷好生安胎,就把才和了一口的參茶丟下,三步並作兩步的跟著來人出府回家。

    此段填的坑,參見「盛世風流在長安」卷,第三十六章「真定郡王」。

    失去才知道珍惜的心態。其實就是太子妃利用了一下失而復得的欣喜——先讓真定郡王疏遠趙萼綠,讓趙家做好了他過河拆橋的準備,然後藉著寧搖碧的溝通娶趙萼綠。於是趙家一高興,把自己的功勞給忘記了(這裡有個面對強權時候的大眾心理,得空我在作品相關說下吧),還對這母子兩個怪感激的……

    (鄭重表示這段解釋僅字面意思,絕無任何影射!!!請作尋常架空古言文理解,謝絕一切多餘聯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