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春茂侯門

《》章 節目錄 第一百十三章 過手 文 / 繁朵

    更新時間:2013-06-27

    淳於皇后笑罵道:「論年紀論輩分你都是昭節這孩子的長輩了,如今你小女兒還比昭節長些,居然還要和個小娘子吃醋,你也好意思?真是不怕昭節笑話你了。」

    晉王一撣衣襟,微笑:「兒子在母后跟前總歸是小的,古有綵衣娛親,兒子現下呷幾句飛醋又如何?何況世子婦如今已為人母,兒子可不信雍城侯世子婦的嫡長子未來沒有纏著世子婦撒嬌的一日,怕是世子婦如今還盼望著那一天呢,又怎麼會笑話兒子?」

    未想這晉王如此比喻,卓昭節撐不住一下笑出了聲:「晉王殿下與皇后娘娘母子情深,我羨慕不及,又怎敢笑話殿下?」

    「曠郎如今才多大?你如今都多大了?」淳於皇后失笑搖頭,因為棋局已經被落在下風的晉王攪散了,索性就起了身,回到殿上坐了,又命人搬了繡凳來賜三人就座。

    待唐千夏也坐了,皇后就問:「本宮可不信你是專門進宮來謝恩的——你家那一對,正經的坊間畫的那些金童玉女也不及呢!這會子你哪兒捨得輕易離開,放著曠郎、徽娘粉妝玉琢的小臉不瞧,進宮來看本宮這把老臉?」

    眾人都笑,卓昭節嗔道:「娘娘這話說的也不害躁,就如今鳳座上這儀態萬方的模樣兒,還沒用上鳳冠霞帔呢!這樣也是老臉,那普天下的女子任誰也要盼著自己能生這麼張老臉了。」

    「都是做了皇曾祖母的人了,哪裡還不老?」淳於皇后心情很好的笑著道,「連孫輩裡的四郎都有嫡長子了,你就盡拿這話哄本宮罷。」

    「娘娘不信,問晉王殿下與郡主?」卓昭節抿嘴淺笑道。

    晉王拈鬚安然而笑:「兒子倒是想幫母后,奈何這回若是向著母后說話,可也太過昧著良心了。」

    唐千夏輕掠鬢髮,嫣然道:「孫女也想幫皇祖母,可是如今偏皇祖母又在跟前,這當面胡說的事兒,孫女到底是做不出來的。」

    「你們哪兒是向著本宮呢?根本就是全向著昭節。」淳於皇后話是這麼說,語氣卻溫柔得緊,這樣說笑了幾句,卓昭節心裡暗子鬱悶——本來寧搖碧讓她進宮時向皇后訴說昨兒個雍城侯府受到的委屈,以為今日雍城侯在前朝自辯呼應。

    未想她卻恰好遇見了晉王,還帶著唐千夏,倒不是說這兩位在就不方便提起昨日之事。而是晉王分明正把皇后引得開心,自己進殿後,不知不覺卻是在說笑了,這樣忽然轉成哭訴也太突兀了點兒。

    雖然淳於皇后是站在真定郡王這邊的,會輕易原諒放過這樣的破綻。可將來帝位卻要先傳與太子……太過明顯的對付延昌郡王,總歸不是什麼好的選擇——這晉王還不知道是不是得了太子的吩咐,專門在這裡攔自己的?

    畢竟幾十年來晉王都是太子的得力臂助,之前太子因為偏心綠姬及其所出二子,惹得帝后不喜,好像都是晉王幫著說話才緩頰。這要是太過做作,被晉王反詰,倒是不妙。

    所以心思轉了一轉,皇后再問進宮緣故,她就輕歎了一聲,道:「不怕娘娘笑話,今兒個我可是又來求娘娘了。」

    「你來求本宮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左右本宮能給你辦的不會為難你。」淳於皇后笑著道,「不過也不能是平白的幫你,回頭到翠微山避暑,你得常帶著曠郎、徽娘到本宮跟前才是。」

    「能多到娘娘跟前那可是他們莫大的福氣了。」卓昭節嗔道,「娘娘這哪兒是講條件?這是另外再賜他們一場造化呢!」

    跟著就道,「未知娘娘在宮裡可聽見了?昨兒個大伯父的嫡長女、渠家嫡長媳大娘子,並嫁在城郊許家的四娘子一起到了咱們家門前來。本來呢,昨兒個是我那小姑子十娘回門之期,按說一家姐妹團聚說話也是樂事。只是,她們卻並非登門賀十娘的,反而……穿了重孝!」

    長安的事兒,淳於皇后怎麼可能不知道?只是這會卻還是故作驚訝:「重孝?真是荒唐!寧戰和歐氏雖然病著,可聖人不是已經打發侍衛護送太醫星夜馳騁,直奔劍南救治去了嗎?到今日也還沒有不好的消息傳來,二姐更是康健的很!她們兩個這是戴的哪門子重孝?!這兩個不孝的東西!」

    卓昭節忙道:「娘娘且勿生氣……」

    果然晉王掃過似笑非笑的一瞥,亦道:「母后且莫動氣,說起來寧大娘子和寧四娘子也是委屈得緊。她們兩個是受了當初隨寧戰流放的一個老僕所騙,道是父母俱已經雙雙亡故在劍南,而且正是受了雍城侯的毒手。悲憤之下,寧大娘子甚至連夫家都沒說,直接帶著陪嫁的人趕回長安來,叫了妹妹寧四娘子一起上雍城侯府討個公道!」

    又道,「不過世子婦賢惠,親自出面安撫了兩位娘子,沒把事情鬧大,就盤出了一切俱是那叫寧順忠的老僕為之,不但請了寧大娘子和寧四娘子進府休憩,還打發了人手出城往山南方向去尋那寧順忠拿了回來問罪——兒子想,今兒個世子婦進宮,一定是為了代寧大娘子、寧四娘子求情的,是也不是?」

    卓昭節深深看了晉王一眼,心想怪道晉王這會除了宮門落鎖外就差直接住進蓬萊殿了,也不見太子警覺,原來他根本就是替太子、或者說替延昌郡王在這兒堵著的。

    然而一頂賢惠的帽子就想壓著卓昭節不得不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卻也不可能。

    卓昭節神色之間露出一抹憂愁,道:「晉王殿下果然消息靈通,的確大娘子和四娘子是被那寧順忠騙了。」順著晉王的話說了這麼半句,立刻話鋒一轉,訴說道,「昨兒個十娘回門,原本一家子上上下下都高興得緊,大娘子和四娘子來這麼一出,可把父親氣得不輕,九郎也覺得怪委屈的,畢竟祖母……我也不敢瞞娘娘,我雖然嫁到寧家才一年多些,卻也曉得大伯父與父親之間素來有些……罅隙。這罅隙呢我一個晚輩也不好多說什麼,只是再怎麼存下罅隙來,總歸也是嫡親兄弟,父親乃是聖人、娘娘的嫡親外甥,性情為人如何,娘娘定然比我清楚的。」

    她不肯接晉王讚自己賢惠並進宮是為了給兩個大姑子來求情的話茬,自然是免得被晉王抓住賢惠這一點,跟著就可以把事情歸類成了家事,既然是家事,賢惠的孫媳難道不應該以和為貴,不要再追究下去了嗎?逼著她不能接下去提立刻徹查寧戰和歐氏一家在劍南病得凶險的緣故——縱然卓昭節可以說為大房抱屈,但晉王也能就勢表示他絕對信任二房,持定了清者自清的說法不贊成大動干戈——至於劍南那邊寧戰一家的安危麼,不是已經有聖人的人去了?

    總而言之,卓昭節不肯接著晉王的話,自是不願意把這場談話的方向叫晉王搶了去。

    見狀,淳於皇后不動聲色,道:「戡郎自是好的,那刁奴叫寧順忠?他當真是好大的膽子!連帝甥的生死也敢空口白牙的詛咒!」

    「母后,既然如此,現下是不是立刻發下海捕文書去捉了這寧順忠?」晉王見卓昭節不上當,又生一計,道,「這等刁奴,咒主欺瞞,其心可誅!兒子昨兒個聽說世子婦在侯府門前公然揭發了那惡僕所為,當即就派了人去尋他的,然而似乎沒尋到?可見其要麼是做賊心虛!要麼,就是另有陰謀!」

    晉王這話裡卻也給日後把寧順忠乃是二房奸細的話頭留了出來,他一再提醒皇后,揭發寧順忠騙了寧大娘子的人是卓昭節,而打發人去尋寧順忠的也是卓昭節,又說寧順忠沒被尋到的兩種可能,那「另有陰謀」四個字實在值得商榷——誰知道是不是卓昭節掩護寧順忠潛逃?還是寧順忠已經被滅口?

    卓昭節從從容容的道:「殿下,這寧順忠欺瞞寧大娘子,使得咱們寧家兩房之間幾乎反目成仇,論著這私仇,我也是極恨他的,所以徵得大娘子同意後,即刻著人去沿途搜尋,未想到昨兒個傍晚也沒消息——我大涼如今君賢臣忠,盛世丁興,寧順忠既然早有預謀,這潛逃多半也是下過功夫的。所以我想,便是有了海捕文書,一時間也未必能夠找到人,反而他如今既然已經曝露,繼續把功夫耗費在他身上,反倒是耽擱了正事。」

    不給晉王打斷自己話的機會,卓昭節立刻轉向皇后,「娘娘,所以我今兒個進宮來求娘娘——莫如加派人手到劍南,一則保護大伯父、大伯母,二則,徹查大伯父、大伯母極諸位堂兄、堂嫂的染病之由?本來劍南多瘴癘,這回大伯父一家染病得突兀,咱們雖然擔心,卻也沒想到旁的,但如今既然有了寧順忠這麼一出……可見大伯父一家多半是為人所害啊!」

    她眼中瞬間蒙上一層水霧,輕歎,「照理來說這事兒屬於家事私怨,不該過來煩著娘娘。可娘娘也曉得……長輩的事兒我不敢多言,但若咱們房裡,雖然有人手,如今卻是一點也不敢往劍南去的。其他地方,總有各樣的不妥當,思來想去,普天之下最公平公正最可信的,自然莫過於聖人與娘娘了!所以如今我是腆著臉來為這私事求娘娘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