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春茂侯門

《》章 節目錄 第一百六十章 皇家 文 / 繁朵

    更新時間:2013-07-13

    殿試當日,殿上之事,自是迅速傳遍長安!

    卓昭節大吃一驚!也不管頑皮的長子寧夷曠偷偷扯了自己衣袖擦口水,花容失色的問寧搖碧:「這是真的?!」

    「是真的。」這會屋子裡的下人都被打發了出去,只留兩人一起逗著子女,氣氛極是溫馨,寧搖碧換了常服,因才沐浴過,還有些濕意的長髮拿錦帶鬆鬆縛著,俊秀之中透著隨意,他坐在卓昭節身後,攬著妻子的纖腰,另一隻手卻任女兒寧夷徽抱著——雙生子如今都會走路了,且是極熱心的時候,只是還不大穩當。

    往往走著走著,就摔了下去。倒比之前還不會走時更加需要著緊看著。

    雖然地上鋪了極厚的氍毹,不怕他們摔著,但寧夷徽摔了幾回,還是默不作聲的膩到父親身邊,抓著父親的手指借力,挨著夫婦兩個坐的榻來來回回的走著,這樣可輕省多了……寧夷徽因此走的非常起勁。

    卓昭節胡亂摟著長子,心急如焚的問:「這怎麼可能?!」

    因著同在外祖父家長大,然而游家對待兩個寄養外孫的態度的懸殊,任慎之這個表哥在卓昭節的印象裡,便始終是斯文俊秀、陰鬱怯懦八個字,未想有朝一日,他竟然成了皇孫貴胄!

    而且這個皇孫貴胄的身份,還是如今的兩位皇孫爭儲揭發出來的!

    這一瞬間,卓昭節心中成千上萬個念頭同時浮起!

    最懸心的一個,當然是游家和卓家會不會因此被捲進去?

    寧搖碧也知道她的心思,安慰道:「你放心罷,聖人是不會贊成傷害任慎之的,回頭恐怕還會封他個爵位,雖然往後不可能重用他,然而一世榮華卻是跑不了的。」

    卓昭節心亂如麻,卻敏銳的察覺到他話裡的意思:「這事兒……你之前知道?」

    「……你記得李延景麼?」寧搖碧沉吟了下,不答反問。

    雖然朝上延昌郡王就提到了李延景,然而這件事情傳出來,還沒傳得很詳細,卓昭節茫然道:「什麼?」

    「當初你說你受過李延景的氣,又說他與咱們大姑姑說的根本不一樣……我便想著替你出氣,著人去查了他。」寧搖碧平靜的道,「原本我只想找些他的麻煩,不想卻查出了些疑事。深入下去,就發現他與許鏡心千絲萬縷,兩人有意無意,都對秣陵特別的關注。我本來以為他們是延昌郡王那邊的,便暫時住手,留上了心。結果之前任慎之北上,他們頓時就關心起了敏平侯府……我這才知道他們真正關心的人是誰,任慎之表面上的身世與他們毫無關係,我豈能不疑?然後幾次下來就查到了他乃齊王血脈一事。」

    卓昭節低叫道:「你!你查到了為何不說?!」

    「說了就麻煩了。」寧搖碧歎道,「不然為何如今揭發他身世的會是延昌郡王?你想如今社稷安定,聖人賢德之名廣傳四方,難道還怕齊王復生嗎?更不要說齊王的一個孫兒了。縱然有些餘孽,又能拿聖人如何?」

    頓了一頓,他嘿然道,「但現在延昌郡王把任慎之的身世一揭露,東夷山之議就是想不議也不成了!之前為避嫌疑,也是與唐三爭鬥裡沒必要,到底上頭兩層長輩都看著,唐四手裡半個將領也無,倒是唐三那邊,連太傅都是支持他的……這也算是最後一搏了,橫豎唐三再不拚命,即使太子立刻登基,他也很難把早已深入人心的唐四趕下去!」

    卓昭節驚慌失措道:「照你這麼說,祖父他?」

    「敏平侯會不會被拖下水,還要看他自己。」寧搖碧平靜的道,「不過兵燹不是那麼容易起的,東夷山打起來也不簡單,不說地勢和仲崇聖本身的才幹,就說西域那邊的局勢,月氏等族,固然已是大涼羈縻,但……前朝時候他們何嘗沒向中原稱過臣?可後來前朝衰微,這些胡族還不是立刻翻了臉?大涼如今國富民安,倒也不是無力鎮壓他們的野心,然而到底是折損之道。尤其帝后年長,不欲朝中生變,是不會輕易給延昌郡王這個機會的。」

    聞言,卓昭節心下稍安,將這突如其來的消息攏了攏,忐忑的問:「你說這話,到底有多少把握?我怎麼聽著,咱們家……或者說我娘家、外祖父家,這回都被拖下了水?卻不知道會怎麼樣呢?」

    「帝后、重臣現在都不願意討東夷,最想要的結果是以任慎之齊王之孫的身份,勸仲崇聖投降。」寧搖碧淡淡一笑,道,「實際上仲崇聖雖然把東夷山一守幾十年,可山上之淒苦,想也知道。從前他不願意投降,道是不肯負了齊王之恩,也許確實有這個緣故,但更多的是畏懼聖人的處置。假如任慎之去勸降的話,一來他可以借此保了名節,好罷,之前背叛先帝之命,他本也是叛將了,但叛了又叛總歸名聲更差的;二來聖人若能容任慎之,自不會輕易加害他這個昔日齊王麾下之將。所以有任慎之,招降仲崇聖的可能不小,除了太子和延昌郡王,朝中上下怕都希望可以兵不刃血。」

    卓昭節這才鬆了口氣,露出一抹笑色道:「那延昌郡王如今可是虧了一把了,也不知道他是從什麼地方知道了此事的?卻落了這麼一個下場,怕是回頭要氣得嘔血了!」

    在她想來既然這麼多人都反對發兵、尤其是帝后也反對,那延昌郡王這次卻是勞而無功了——這也是寧搖碧要她這麼想,實際上寧搖碧此刻心裡想的卻是:「唐三被壓制這些年,忽然來了這麼一手,豈會不料到帝后與朝臣們的傾向?他這麼做,當然是有把握推動兵戈之起的,比如說……」

    「若任慎之暴斃宮中,沒了勸降仲崇聖的人,也斷了仲崇聖投降的兩個理由,加上唐緣在殿試之時當眾揭發,事情已經被提起,東夷山,就是想不打也不成!以仲崇聖的才華,尋常將領去了也是丟臉,必得古、歐等人出面,是也不是?」蓬萊殿裡,散朝之後,聖人即可命子孫都隨駕到此,淳於皇后早就得了宮人稟告,帝后相見之後,皇后勸說聖人進內休憩,將事情交給自己來處置——聖人一走,皇后便是勃然大怒!

    聽著皇后震怒的喝問,太子與延昌郡王均是額上冷汗滾滾,太子擦著額汗,勉強笑道:「母后,父皇既然說了三日之後再議此事,兒臣怎會做這樣的事情?何況任慎之乃齊王血脈等證據,寶奴那兒是早就收著的,三日之後再議也不怕拿不出來證明,又何必再……」

    淳於皇后冷笑著道:「你給本宮閉嘴!本宮現在想問唐緣!」皇后目光如電,掃了眼延昌郡王,延昌郡王頓時一顫!

    只聽皇后喝道:「你是幾時知曉任慎之身世的?!」

    「回皇祖母。」延昌郡王小心翼翼的道,「是昨日敏平侯之子卓芳涯至孫兒的郡王府求見,告知此事,孫兒……」

    「敏平侯之子卓芳涯?」淳於皇后雖然年事已高,記性卻不壞,立刻想了起來,「這卓芳涯好像是沈氏所出?」

    延昌郡王道:「是。」

    「嘿!」皇后想說什麼卻住了口,淡淡的道,「說下去!本宮倒要聽聽,這卓芳涯文不成武不就,廢物一個,卻是如何知道這等大事的!」

    延昌郡王定了定神,才能繼續道:「卓芳涯道,此事他也是偶然得知,皆因卓家四房的岳家侄女、侄婿如今亦在長安,借宿於卓家!而這侄婿姓白,名為白子靜,亦是這次殿試中榜之人!他之胞姐與姐夫,早先因傷入京求醫,這傷,與游家卻有關係……」

    淳於皇后皺著眉聽到這裡,實在不耐煩了,喝道:「閉嘴!誰要聽這些麻煩的?你只管說任慎之的身世!」

    「……是!」延昌郡王接二連三的被祖母呵斥,越發惶恐,斟酌了下才敢道,「白子靜的姐夫林鶴望去年年末打算攜眷屬歸回江南,因此正月裡與妻子一起到卓家辭行,結果看到了兩個女子……爾後卓家隔日就把那兩個女子並身契送到林府!」

    眼看皇后就要動怒,延昌郡王慌忙道,「皇祖母,任慎之的身世,即是這兩個女子所言!」

    皇后眼中露出詫異之色,道:「既然被用來贈人,那應是婢子之流,如何知道這樣的大事?」

    「皆因這兩個女子乃是任慎之去年至齊郡參加秋試時帶回來的,卓家對外說她們乃是任家大夫人跟前的使女,任慎之回長安時,任家大夫人擔心他途中伺候的人手不足,特意給了他。實際上,這兩個女子卻是任家大夫人的親侄女!因卓家四房不滿任家處置任慎之婚事之事,不肯承認,這才硬逼她們自認奴婢,以保全性命!」延昌郡王沉聲道,「而任慎之的身世,自然是從任家大夫人處聽來的!」

    「這麼說來任家也是齊王餘孽了?」皇后冷笑,「但本宮所知,這任慎之在任家過的可是很不好!連他父親和名義上的親祖母,都早早去世!只剩孤兒寡母后甚至在夫家完全站不住腳,不得不跋涉歸回游家,以求托身!這樣的餘孽是齊王的舊部呢還是齊王的舊仇?」

    延昌郡王恭敬的道:「皇祖母,孫兒認為,這正是任家試圖掩人耳目、迷惑視線之舉!若任家不知任慎之身份,為何當初會放游氏帶著任慎之離開任家?恐怕是怕被追查到蛛絲馬跡,這才故意排擠游氏,讓其攜子遠下江南,徹底避開朝中視線!」

    淳於皇后冷冷看了他一眼,道:「聖人早在齊王兵敗之後就下旨赦免齊王子孫,縱然查到,也不會傷了任樂,照你這麼說,莫非聖人當初下的不是赦旨,卻是趕盡殺絕的旨意嗎?」

    皇后最是支持真定郡王,延昌郡王想說什麼做什麼,皇后當然是處處與他過不去,這話把延昌郡王問得頓時噎住了。

    見這情景,太子忙道:「母后所言極是,所以寶奴以為,任家狼子野心!否則何必故意隱瞞齊王血脈?」

    「任家既知此事,又一瞞多年,如今為何卻又透露給了任家大夫人的侄女這樣的外人知道?」淳於皇后並不更給兒子面子,依舊冷冷的問,「你們這話說得通?老實點兒交代罷!」

    太子小心翼翼道:「母后,是這樣的,那兩個女子父母雙亡,不得已寄居任家,被任家大夫人許與任慎之後,本以為終身有托,然而任慎之以侯府比任家更為富貴,不願意娶任家所聘之女,刻意推脫……」

    「他若是早知道自己的身份,敏平侯府又算什麼?」皇后再次冷笑,「封王是不可能,但隨便打發個爵位以向天下表示你父皇的寬容大度……他需要羨慕侯府?」

    皇后擺明了努力挑著刺,太子與延昌郡王雖然早有準備,可還是覺得,有點說不下去了……

    好在一直陪伴在旁的真定郡王輕聲勸解:「皇祖母莫要生氣,孫兒想,父親與兄長也不會無的放失,此事經過彷彿頗為複雜,恐怕其中別有內情……」

    真定郡王一勸,皇后臉色頓時緩和了許多,這一幕看在太子與延昌郡王眼裡,心情越發的複雜。卻不知道真定郡王這麼說時,心頭也憂慮得很:「賀姑姑為什麼會使眼色讓我勸和?可見皇祖母還是想聽完的,但父親既然出了手,必然有不小的把握……接下來若是事情對我不利,我卻要怎麼辦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