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節目錄 第五章 無恥是有原因的 文 / 刺刀特種兵
更新時間:2013-08-30
估計是大明這邊的準備時間有些長了,詔書頒布天下將近一個月,卻還在扯皮,一點動靜都沒有,朝鮮人坐不住了,又開始找門路,到處哭訴。
就連李如楠都能時不時的看見一個窮酸朝鮮人,淚眼婆娑的看著他,那悲悲切切的模樣,李如楠見了都要心碎。
還有那朝鮮國王,大概是覺得自己國家都罩不住他了,在什麼地方都沒有安全感,在曹植一幫人的慫恿之下,顛顛的跑到了大明,投親靠友來了。
萬曆皇帝倒也仗義,沒有虧待了這條忠犬,賞賜了兩萬兩白銀,綾羅綢緞更是不少,總算是能讓李昖過上幾天舒心日子了。
不過大概是覺得李昖丟城失地,像條喪家犬太過晦氣,沒有將其接到北京,而是安頓在了寬甸堡,這讓朝鮮君臣不禁大失所望,原本李昖都準備好了一大篇台詞,打算在萬曆皇帝面前好好的表演一番的,結果都沒用上。
這極大的挫傷了李昖的人生積極性,估計是眼瞅著這三千里江山就這樣被倭寇侵吞,心灰意冷那是肯定的了。心灰意冷到了極致,這廝居然想著乾脆內附大明算了。
可是李昖這想法剛一說出來,下邊的臣子們便不樂意了。原來豐臣秀吉還沒打進來的時候,這些大臣們就分成幾派,互相的鬥個不停。現下已經被人家打成這樣了,他們還是不忘互相爭鬥。這一派反對,那一派支持,弄得李昖頭老大。沒有辦法,他只得把這事說給遼東巡撫郝傑聽。郝傑一聽這麼大事,這朝鮮要內附,他一個小小的巡撫哪裡能做的了主啊,於是便把這事上報給內閣。
若是李如楠知道這事,那肯定會毫不猶豫的答應朝鮮國王的要求。畢竟,他可是來自後世,對於朝鮮這個國家,不,確切的說應該是南邊的韓國,還真沒有多少好感。
北邊的朝鮮不管怎麼獨裁,從國家的角度講,還是作為國朝的藩籬存在的,而且適當的時候是牽扯美帝的一張牌,儘管這張牌不怎麼好打。
金大胖的時候,總是擺出一副貪婪的嘴臉,要這個,要那個的,可總歸給一根肉骨頭,就會聽話。
到了金二胖的時候,腦袋上就開始長反骨了,時不時的就給主子臉色看,鬧脾氣,不聽話,可關鍵時刻,還算是靠譜的。
誰知道金三胖一上台,就完犢子了,那孩子小時候絕對受過迫害,大腦構造和別人都不一樣,一天到晚的整ど蛾子,每次鬧大了,還偏偏要擺出一副,我就這樣,你不服就揍我的德行,讓人看著都牙疼。
可惜,李如楠現在只是個小人物,還沒有資格參與到這些事情中來,他能做的就是等,等啊等,等啊等的!
這件事最終不了了之,緊跟著在朝鮮官員不斷的哭求,以及萬曆皇帝這個敗家子三番兩次的質詢下,出兵的事總算提上了日程。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
要出兵,首先要解決的自然就是糧草問題,總不能讓將士們空著肚子打仗,皇帝還不差餓兵呢,沒糧食,怎麼打。
這個時候,之前還一副精神頭十足,吵吵嚷嚷,為了讓大明出兵,甚至不惜貢獻自己的菊花,到大明軍營裡去慰安的朝鮮君臣,居然集體失聲了。
朝鮮國王李昖還事兒事兒的給萬曆皇帝上了一道奏表,當然這份奏表注定是送不到萬曆皇帝手裡的,其實裡面也沒寫什麼特別重要的事情,李昖只是反覆的強調了一件事一一朝鮮很窮。
那麼得出來的結論就是,要錢沒有,要糧食也沒有,大明朝如果想要跨越國界去殺小日本的話,朝鮮人民很歡迎,但是請自帶糧食。
「這他媽的叫什麼屁事兒!」
見過無恥的,但是沒見過這麼無恥的,李如楠在得知了這一情況之後,以他的暴脾氣,毫無意外的惱了,怒了,爆肺了。
祖承訓對李如楠的反應好像早就在預料之中了,從一開始,他就看出李如楠非常瞧不上朝鮮,甚至有些敵視。
李如楠確實瞧不上那個半島國家,他一門心思的想過去抗倭,也不過是為了滿足一下前世的憤青心理,這廝對朝鮮人可沒有什麼階級感情,無論是後世的朝鮮人,還是韓國人,一個是自大狂,一個是意淫狂,一丘之貉。
祖承訓身為遼鎮副總兵,在遼陽也駐兵良久,就是等著一切準備妥當之後,進兵朝鮮的,可是誰知道,就差把腿邁過去了,卻又出了這等事。
「朝鮮那些派來求援的大臣,一個個就知道堵在楊大人,郝巡撫門前哭訴,說什麼朝鮮窮困,無力供養天朝大軍什麼的,反正就那麼回事兒。」
李如楠見祖承訓說的好像理所當然一樣,皺眉道:「難道朝鮮真的那般窮困不成?」
祖承訓笑道:「自然不會,那李昖怎的也是一國之君,朝鮮雖然比不得咱大明富庶,可也不置於窮成那般模樣,不過朝鮮的錢糧都在哪些大官貴族的手裡,百姓自然是窮苦不堪,如今朝鮮大半江山失陷,縱然是有錢糧也早就到了倭寇的手裡,他們自然是沒有了!」
果然如此!
無事的時候,朝鮮君臣窮奢極欲,掠奪百姓錢財,如今大禍臨頭,就要像個討飯的一樣,到大明朝這邊來哭窮。
本來在平壤有糧四萬餘石,在安州有二十餘萬石,可以供五千人十五日食用,不過其後平壤淪陷,糧食盡歸日軍。
後來又有朝鮮大臣說嘉山有五百石的糧食,卻有說安州連一石糧食都沒有,最後說來說去,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由此就可以看出朝鮮政府對於地方的掌控已經完全失控,地方官員很多因為避難都逃亡無蹤,中央也不知道地方的詳情。
李如楠原本就對朝鮮瞧不上眼,這下更是鄙視了。
不過他倒也明白了一個道理,為何後世那些高麗棒子能無恥成那個樣子,將黑的都能說成白的,原來是有原因的,老祖宗如此,他們自然也就是有樣學樣了。
這就叫上樑不正下樑歪!
李如楠也算看出來了,朝鮮真的窮的就剩下一個胃了,不單單指望著大明援軍能自帶乾糧過去,說不定還盼著明軍能有所剩餘,順便接濟一下他們。
李如楠這邊因為朝鮮人的無恥在生悶氣,萬曆皇帝卻沒有這番氣悶,當聽說朝鮮人沒錢之後,萬曆皇帝充分的發揮了鄉下土財主炫富的必殺技,當即表示既然朝鮮無餉,大明朝廷自行由中央撥發軍餉給兵士。
也不知道是炫富心理得到了極大滿足還是怎的,萬曆皇帝一時興奮,居然又賞賜朝鮮國王兩萬兩白銀。
李如楠聽說之後,也只能氣的那腦袋去撞牆。
面對朝鮮君臣擺出一副,我就不要臉,愛咋咋地,你是我老大,不幫忙不行的無賴嘴臉,大明朝的官員也是無可奈何,現在擺明了朝鮮君臣就是吃定了大明朝死要面子這一點。
最後經過初議,再議,復議,蒸騰了十幾天,出兵的事總算是確定了下來,由參將戴朝弁為主將,游擊史儒為副將,率領兩個千戶開始渡江。
李如楠等了這麼長時間,忍受了朝鮮君臣那麼長時間,為的就是這個,好說歹說,總算是讓祖承訓點頭,將他和副將史儒編入了第一梯隊,隨後戴朝弁率領另一個千戶緊隨其後。
大明朝出兵了,朝鮮君臣也送算是放下了懸著的心,這個時候,朝鮮人對大明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到底是天朝大國,武功赫赫,定然是普一出兵,倭寇立刻便化作鳥獸散。
李如楠可不敢這麼大意,從剛一出兵開始,他就不斷的建議史儒派出斥候,打探日軍的情況。
如果是別人說,史儒自然無須理會,但是李如楠可不一樣,雖說是位小職卑,但是身後的那棵大樹,誰敢忽視。
雖說李成梁眼下不主事,可怎麼說都是朝廷的勳將,誰知道那位老爺子什麼時候復出,就算是老爺子不出來了,李家大少爺就是好惹的。
早就已經傳來了的消息,寧夏的勃拜撐不住了,說不準哪天就被李如松給ko了,到時候李家挾大功,萬曆皇帝自然欣喜,說不定眼前這位李九少爺都能沾著些光。
想明白了此節,史儒對李如楠自然是一百個心的小心侍奉著,生怕惹惱了這位爺,反正天朝大軍一到,倭寇指定玩兒完,也出不了什麼大亂子,就由著李如楠折騰去吧,還能折騰出花來不成。
所以這一路上,李如楠說什麼,史儒就一律照做,不知道內情的人,還真看不出他們誰才是主事的。
就這麼一路疾馳,到了鴨綠江畔,李如楠看著滔滔江水,也不禁一陣感歎,前世保家衛國,先輩們就是頂風冒雪,從這裡進入朝鮮的,現在輪到他李如楠了。
小日本!你們丫等著,你李如楠爺爺到了!